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鼠年,高速增长的中国汽车业有望冲击1000万辆的产量级。但是,这个数字并不会让中国汽车人过得更为轻松。2008年,中国汽车业将面临来自全球的,包括技术、品牌营销、管理水平等全方位的竞争。新的竞争形势,要求中国汽车必须提高技术和品质,追赶美日德等汽车强国,同时,还要迎接来自于印度、俄罗斯等国家的挑战。在这个新的发展阶段,各项与汽车相关的政策将会更为公平、公正。燃油税、货币政策、社会义务、技术升级、产业整合等各层面的变化,都会给鼠年的中国汽车和零部件业增添变数。
燃油税能否正式出台仍面临变数
据一位石油公司内部人士透露,目前石油公司在与相关政府部门就燃油税、油价等问题不断地磋商,今年施行燃油税的可能性很大。前不久,财政部税政司司长史耀斌表示,根据节能减排精神,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环境与资源方面的压力日益增大,财政部正考虑出台一系列税收政策,促进节能和环保型汽车的发展。这一系列政策中包括燃油税。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更是言之凿凿:“燃油税出台时机已经具备,只是出台早晚的问题。现阶段的准备条件足以令燃油税开征”。专家认为,燃油税对于我国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实施燃油税后,多用油就多缴税,体现了公平原则。尤其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石油需求、环境保护等压力增大,通过燃油税调节,可以引导公众节能。然而,能否正式出台变数还很多。
跨国汽车公司投资不确定性加大
对于跨国公司来说,一个更具竞争力的本土汽车工业正在形成,其中有奇瑞这样的以韩国现代为楷模,崇尚规模和速度的汽车公司;也有试图将中国优势与国际资源对接,运用资本市场更为娴熟的上海汽车。发生在2008年的有意义的改变或许是,在这个全世界汽车公司都不得不重兵以对的中国市场,开始有了自己的竞争对手,比如印度,俄罗斯。更多的跨国公司把扩大产能、投入新车的眼光投向了这些新兴市场国家,中国不再是惟一的选择。有公司就明确提出,如果在中国发展不顺,有意将新的投资转向印度。此外,俄罗斯在提出新的工业组装政策后,事实上与中国10年前的汽车产业政策,市场换技术非常接近,跨国公司也是纷至沓来。对于中国汽车业来说,单纯靠大市场和低成本的吸引力过日子的时代可能即将过去,在全球制造业转移的大背景下,中国汽车也要给自己增加点技术含量。这是中国汽车的压力,也是动力。
宏观经济环境令自主品牌出口面临变数
人民币不断升值令众多将出口作为重要战略的自主品牌利润受到大幅挤压,而紧缩的货币政策正在让很多汽车厂商从银行贷款的额度受限。表象上看,人民币升值令国内居民的消费水平上涨,更有利于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但实际上,对于进出口绝大多数用美元结算的汽车行业来说,汇率的上升让中国汽车的国际竞争力下降,自主品牌首当其冲。面对国内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出口已经成为自主品牌的一条重要出路。对于本就靠价格打拼市场的自主品牌来说,人民币升值,汽车出口的价格增加。而如果相应提高海外售价,则会失去本有的价格竞争优势;不提价,本就微利的车型,几乎赚不到钱。“目前所有自主品牌出口,80%以上都是用美元结算,如果不想尽办法应对,10%甚至更多的汇率损失,几乎吞掉了全部的利润”。长城汽车负责人说。
在利润受到挤压,需要资金滚动研发、投资的自主品牌,因为国家明确的紧缩货币政策,还面临着资金源头受限的现状。从2007年开始,从紧的货币政策正在给更多的中小型自主品牌套上紧箍咒。除少数几家自主品牌获得政府支持、享有国家开发银行优惠贷款外,更多的企业只能选择商业贷款。业内人士认为,人民币升值的出口利润挤压,银行信贷紧缩的滚动资金受限等因素,都在令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钱景”受限,继而导致前景堪忧。有关专家表示,不排除2008年之后,自主品牌间“大鱼吃小鱼”的兼并重组,甚至部分企业退出。
汽车企业社会责任面临拷问
能源紧张、环境恶化、交通陷入半瘫痪以及过度的资源消耗……这些恶疾的始作俑者之一就是高速发展的汽车业和急剧膨胀的汽车保有量。因此,当大赚特赚以后,汽车企业不得不面临社会的拷问。植树造林、捐资助学、发展慈善事业……这些车企经常用来标榜自己履行企业公民责任的举措多是作秀的痕迹大于真正的实效。与之相比,跨国公司在进入中国以后非法避税、商务贿赂、涉嫌垄断、劳资标准偏低、产品质量环保不达标等问题却屡有上演。来自商务部的《2006年跨国公司中国报告》推算,跨国公司在中国国内避税超过了300亿元。另外,根据新诺视线传播机构的不完全统计,2/3的汽车合资企业没有健全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规范,更缺乏基本的企业公民操守。除此之外,汽车产品的特殊性还决定了汽车企业需要承担包括环境责任在内的更多特殊企业责任。没有人怀疑中国汽车产业的持续增长,但问题是在如今这样的能源、环境状况下,这种增长会保持多久。对于汽车企业来说,社会责任已不仅仅是一个形象塑造的工程,更是影响自己未来前途命运的方向盘。
竞争力弱令汽车零部件加入全球采购体系不牢靠
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国内机电类汽车零部件(不含轮胎、汽车玻璃等)出口额约为175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了32%。分析人士认为,跨国车企之所以如此热衷在中国设立全球采购办公室,其中尤以欧美企业为甚,主要是因为这些公司正在面临国际市场上日益残酷的竞争。为了对抗丰田、本田等对手层出不穷的低成本招式,欧美巨头不得不将全球采购成本降低10%至15%,而向劳动力成本及制造成本较低的新兴市场转移是全球化背景下一个最为行之有效的措施。
对于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这股全球采购的潮流也意味着新的商机。安邦集团的分析报告表明,汽车零部件的销售规模与整车销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接近0.63。因此,对于大多数国内零部件企业来说,2008年最大的经营风险就是中国整车销售增速放缓以及整车价格持续下降所导致的盈利能力渐衰,而竞争力较弱仍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通病,这将成为本土供应商参与全球采购角逐的掣肘。“不论是企业规模还是经营能力,国内零部件业都是产业链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而从长远来看,在印度成长为新的制造基地过程中,包括零部件在内的中国汽车业也将承受越来越大的市场流失”。安邦集团研究总部分析师王凌说。
自主品牌应用电子技术面临考验
当汽车开始被人们赋予更多的功能和内涵,不再仅仅是一个代步工具时,这些衍生的需求将通过整合跨行业的IT技术来得到满足。汽车设计者开始利用IT技术加强汽车设计的人性化色彩。汽车电子技术越来越成为汽车业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有专家预测,未来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主导权将落在汽车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技术与应用方面。
对于长期背负“技术弱者”形象的自主品牌来说,汽车的IT化趋势也为其提供了实现跨越的机遇。在传统汽车技术方面,自主品牌很难在短期内实现超越,但IT技术可以是拿来品,需要的不过是汽车企业的整合能力。曾经是手机电池大王的比亚迪将其在IT领域的成功复制到汽车行业,并成功实现了转型。而更多的靠机械行业起家的自主品牌在面临同样市场机遇的同时,在电子技术方面,仍面临着许多的考验。
绿色环保让中国车企面临压力
在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的双重压力下,以技术提升为显著标志的绿色风潮仍将继续席卷汽车业,在那些有实力的先觉者眼里,“绿色”已不再仅仅是个噱头,更是在新一轮行业洗牌中制胜的关键。丰田、本田已凭借绿色的新能源技术取得突破,并试图通过新的技术标准实现真正的跨越。去年10月29日,通用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瓦格纳亲赴中国,宣布将在中国建立通用汽车前瞻技术科研中心以及中国车用能源技术研发中心。
可是对资金实力及研发能力相对较弱的本土汽车制造商而言,现阶段来谈“绿色”,并通过升级实现跨越还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不过一个越来越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在不久的未来,谁有能力制定行业的绿色新标准,谁才能成为真正的龙头老大,而那些行动力稍弱一些的企业则将成为行业洗牌的牺牲者。
汽车重组能否成功成最大变数
从 《汽车产业政策》可以发现,国家正希望用市场占有率和销售收入排名两种方式,培育不超过3-4家大型汽车集团。以上汽对南汽的完全融合为起点,中国汽车产业,在产业政策以及市场逻辑指引下,即将开始实质性整合。首先是东风吞并哈飞的大戏即将有结果。拿下哈飞后,东风还可以借哈飞现有的资源好好发展自主品牌乘用车。东风也可以把合资中获得的技术真正消化为自己的能力。2008年将要亮相的整合大戏,还有北汽和福汽的整合。2008年,真正可以推进的央企重组或许不多,但是合作是大势所趋。这已是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