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终的胜者,制药公司需要采取各种策略:内部开发(有机增长)、外部开发(并购和交易)以及合同外包开发。在这些举措中,并购无疑是非常受欢迎的一种方式,它既可以帮助市场公司在原有市场获得竞争优势,也可以为它们带来一块全新的业务或进入新的区域市场。
纵观这些跨国制药巨头的成长历史,可以梳理出这样的路径:一家药企通过持续不断地在世界各地开展小规模的收购,成功地拓展产品线转身为多元化的公司,同时获得了被收购公司在当地的研发、生产、分销机构,进军新市场,赶超竞争对手,成为制药行业屈指可数的巨头。
GSK:国内与海外同步做加法
全球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GSK)就是通过并购成功扩张的绝佳例子。这家公司主要聚焦于规模较小的多元化公司(有自己的生产线,分销体系和零售渠道),通过收购成为目标市场的领军者。
GSK总部位于英国伦敦,2000年由两家公司葛兰素威康和史克必成合并而成,2015年列全球第六大制药公司。
葛兰素是英国人Joseph Nathan于1904年在新西兰创立,成立之初是一家加工牛乳的婴儿食品生产商。当时,没人会想到葛兰素能成长为一家大型跨国公司。
1935年,葛兰素成立了研究中心葛兰素实验室,并在英国伦敦开设分支机构,随后就开始了并购的步伐。于1947年和1958年收购了Joseph Nathan和Allen& Hanburys两家公司。更为重要的是,1978年分别收购了Meyer Laboratories。此次并购后,该公司开始在美国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995年,葛兰素和Burroughs Wellcome合并成为葛兰素威康。三年后,收购波兰Polfa Poznan公司进入东欧市场。到1999年,葛兰素威康的销售额已经位列全球制药公司的第三位(仅次于诺华和默沙东),并且拥有50多家生产厂。
另一边,史克必成的成长史也是一部并购的历史。
1830年John K. Smith在美国费城开设了第一家药房,成立了史克公司。之后便开始了收购。1891年,公司与法国Richards and Company合并,这次合并不仅使公司在产品线更加丰富,而且让史克成功进军法国。
为了加强疫苗业务,1963年,Smith Kline收购了比利时公司Recherche et Industrie Thérapeutiques,并将业务进一步向欧洲大陆拓展。之后的十年,该公司开展了一系列的收购,将业务推向全球。
1988年,通过斥资4亿美元收购最大的竞争对手International Clinical Laboratories,SmithKline Beckman实现了50%的增长,获得了市场领导地位。1989年公司与长期的合作伙伴英国公司Beecham Inc.合并,成为史克必成。
为了拓展其在全球各地的业务,史克必成不仅继续收购研发公司,而且也开始购买一些地区性公司以获得当地的零售分销渠道。1998年,该公司在公开市场逐步购买了罗马尼亚公司Europharm 43%的股票后,对其发起了收购要约,最终于2003年完全控制了这家公司。收购Europharm后,史克必成获得了后者在当地完善的零售分销渠道,以及大量的仿制药和OTC产品,成为罗马尼亚药品市场的领军者。
2000年1月,两家英国公司葛兰素威康和史克必成宣布合并,当年12月合并完成,GSK由此诞生。
两家公司合并之后,并购基因一脉相承。2001年和2006年,GSK先后收购了两家美国公司Block Drug和CNS Inc.,增强了消费者健康产品线。
2011年,GSK收购Prestige Brands Holdings获得17个OTC和消费者产品品牌。2012年公司购买了德国生物技术公司CellZome,2013年收购Human Genome Sciences (HGS),2014年增持其印度业务的股份,开始专注新兴市场。这一年4月,GSK还与诺华达成重要交易,购买诺华的疫苗业务,同时将癌症药业务出售给对方。2015年,GSK完成了对瑞士公司GlycoVaxyn的收购。
武田制药:并购打开世界之门
日本的制药市场曾经是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单独国家市场,但是该国的制药公司长期以来处在相对孤立的状态,业务局限于本国市场。随着本国医疗需求增长减缓,日本制药公司迫切希望能改变研发不足的窘境,并向海外扩张,以实现增长。
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日本公司瞄上了并购,以此获得进入新市场的机会。武田制药,作为日本最大的制药公司,就是日本制药企业积极参与并购的一个实例。
1781年,32岁的Chobei Takeda I在日本大阪的Doshomachi创办了武田公司。最初,这是一家售卖日本和中国传统草药的小店。1895年,武田开展了第一笔并购,收购了Uchibayashi Drug Works,在大阪建立了自己的工厂,转型成为药物制造商。大约从1914年开始,该公司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体系,同时稳步扩大业务,开始向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出口,并于1925年正式注册成立了有限公司Chobei Takeda & Co., Ltd。1943年,公司更名为武田制药。
二战之后,武田积极在美国、亚洲其他国家和欧洲各国成立合资公司、生产基地、销售公司和研发中心,积极向海外拓展业务。到本世纪初,靠着自己的努力,武田制药成为了在全球拥有业务的日本最大制药公司。
但这不足以满足武田制药的野心。本世纪开始,这家公司加入并购大军。2005年武田收购了美国加州的生物技术公司Syrrx,后者专注于高通量X射线晶体学技术。这次收购代表着武田药物在日本以外地区的第一次扩张。
2008年对武田制药来说是忙碌的一年。2月,该公司购买著名美国生物制药公司安进在日本的运营业务和十多个在研候选药物在日本市场的权益。3月,购买与雅培公司成立30年的合资公司TAP的全部权益,TAP成为武田的全资子公司,并入武田制药北美公司。4月,一项重要交易达成。武田宣布以88亿美元收购千禧制药(Millennium Pharmaceuticals,现改名为武田肿瘤)。千禧制药是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的一家专注于肿瘤研发的生物技术公司,有着强大的肿瘤研发产品线。收购后武田获得后者已经上市的血液癌症药物万珂以及丰富的在研产品和在肿瘤领域上的知识、技术和经验。
2011年,武田再次宣布一笔大交易,96亿欧元收购瑞士制药公司奈科明。奈科明在欧洲和发展中国家有着很好的业务,籍着这次收购,武田将其业务扩展到全球70多个国家。
最近几年,武田仍旧连续开展了一些较小型的收购。2012年4月,宣布8亿美元收购美国通风药物制造商URL Pharma。5月,收购巴西制药公司Multilab,进入南美市场。当年10月和2013年,分别收购美国疫苗开发公司LigoCyte和Inviragen,以增强其全球疫苗业务。
2013年4月,法国人Christophe Weber正式履职,成为武田制药的CEO,这是这家日本制药企业有史以来第一位外籍CEO,此举彰显了该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的决心。上任前Weber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武田不希望成为并购热潮的旁观者,将积极通过并购交易加强三个重点领域:肿瘤、胃肠道和新兴市场的业务。与GSK等巨头不同,武田的海外并购之路才刚刚开始。
纵观这些跨国制药巨头的成长历史,可以梳理出这样的路径:一家药企通过持续不断地在世界各地开展小规模的收购,成功地拓展产品线转身为多元化的公司,同时获得了被收购公司在当地的研发、生产、分销机构,进军新市场,赶超竞争对手,成为制药行业屈指可数的巨头。
GSK:国内与海外同步做加法
全球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GSK)就是通过并购成功扩张的绝佳例子。这家公司主要聚焦于规模较小的多元化公司(有自己的生产线,分销体系和零售渠道),通过收购成为目标市场的领军者。
GSK总部位于英国伦敦,2000年由两家公司葛兰素威康和史克必成合并而成,2015年列全球第六大制药公司。
葛兰素是英国人Joseph Nathan于1904年在新西兰创立,成立之初是一家加工牛乳的婴儿食品生产商。当时,没人会想到葛兰素能成长为一家大型跨国公司。
1935年,葛兰素成立了研究中心葛兰素实验室,并在英国伦敦开设分支机构,随后就开始了并购的步伐。于1947年和1958年收购了Joseph Nathan和Allen& Hanburys两家公司。更为重要的是,1978年分别收购了Meyer Laboratories。此次并购后,该公司开始在美国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995年,葛兰素和Burroughs Wellcome合并成为葛兰素威康。三年后,收购波兰Polfa Poznan公司进入东欧市场。到1999年,葛兰素威康的销售额已经位列全球制药公司的第三位(仅次于诺华和默沙东),并且拥有50多家生产厂。
另一边,史克必成的成长史也是一部并购的历史。
1830年John K. Smith在美国费城开设了第一家药房,成立了史克公司。之后便开始了收购。1891年,公司与法国Richards and Company合并,这次合并不仅使公司在产品线更加丰富,而且让史克成功进军法国。
为了加强疫苗业务,1963年,Smith Kline收购了比利时公司Recherche et Industrie Thérapeutiques,并将业务进一步向欧洲大陆拓展。之后的十年,该公司开展了一系列的收购,将业务推向全球。
1988年,通过斥资4亿美元收购最大的竞争对手International Clinical Laboratories,SmithKline Beckman实现了50%的增长,获得了市场领导地位。1989年公司与长期的合作伙伴英国公司Beecham Inc.合并,成为史克必成。
为了拓展其在全球各地的业务,史克必成不仅继续收购研发公司,而且也开始购买一些地区性公司以获得当地的零售分销渠道。1998年,该公司在公开市场逐步购买了罗马尼亚公司Europharm 43%的股票后,对其发起了收购要约,最终于2003年完全控制了这家公司。收购Europharm后,史克必成获得了后者在当地完善的零售分销渠道,以及大量的仿制药和OTC产品,成为罗马尼亚药品市场的领军者。
2000年1月,两家英国公司葛兰素威康和史克必成宣布合并,当年12月合并完成,GSK由此诞生。
两家公司合并之后,并购基因一脉相承。2001年和2006年,GSK先后收购了两家美国公司Block Drug和CNS Inc.,增强了消费者健康产品线。
2011年,GSK收购Prestige Brands Holdings获得17个OTC和消费者产品品牌。2012年公司购买了德国生物技术公司CellZome,2013年收购Human Genome Sciences (HGS),2014年增持其印度业务的股份,开始专注新兴市场。这一年4月,GSK还与诺华达成重要交易,购买诺华的疫苗业务,同时将癌症药业务出售给对方。2015年,GSK完成了对瑞士公司GlycoVaxyn的收购。
武田制药:并购打开世界之门
日本的制药市场曾经是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单独国家市场,但是该国的制药公司长期以来处在相对孤立的状态,业务局限于本国市场。随着本国医疗需求增长减缓,日本制药公司迫切希望能改变研发不足的窘境,并向海外扩张,以实现增长。
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日本公司瞄上了并购,以此获得进入新市场的机会。武田制药,作为日本最大的制药公司,就是日本制药企业积极参与并购的一个实例。
1781年,32岁的Chobei Takeda I在日本大阪的Doshomachi创办了武田公司。最初,这是一家售卖日本和中国传统草药的小店。1895年,武田开展了第一笔并购,收购了Uchibayashi Drug Works,在大阪建立了自己的工厂,转型成为药物制造商。大约从1914年开始,该公司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体系,同时稳步扩大业务,开始向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出口,并于1925年正式注册成立了有限公司Chobei Takeda & Co., Ltd。1943年,公司更名为武田制药。
二战之后,武田积极在美国、亚洲其他国家和欧洲各国成立合资公司、生产基地、销售公司和研发中心,积极向海外拓展业务。到本世纪初,靠着自己的努力,武田制药成为了在全球拥有业务的日本最大制药公司。
但这不足以满足武田制药的野心。本世纪开始,这家公司加入并购大军。2005年武田收购了美国加州的生物技术公司Syrrx,后者专注于高通量X射线晶体学技术。这次收购代表着武田药物在日本以外地区的第一次扩张。
2008年对武田制药来说是忙碌的一年。2月,该公司购买著名美国生物制药公司安进在日本的运营业务和十多个在研候选药物在日本市场的权益。3月,购买与雅培公司成立30年的合资公司TAP的全部权益,TAP成为武田的全资子公司,并入武田制药北美公司。4月,一项重要交易达成。武田宣布以88亿美元收购千禧制药(Millennium Pharmaceuticals,现改名为武田肿瘤)。千禧制药是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的一家专注于肿瘤研发的生物技术公司,有着强大的肿瘤研发产品线。收购后武田获得后者已经上市的血液癌症药物万珂以及丰富的在研产品和在肿瘤领域上的知识、技术和经验。
2011年,武田再次宣布一笔大交易,96亿欧元收购瑞士制药公司奈科明。奈科明在欧洲和发展中国家有着很好的业务,籍着这次收购,武田将其业务扩展到全球70多个国家。
最近几年,武田仍旧连续开展了一些较小型的收购。2012年4月,宣布8亿美元收购美国通风药物制造商URL Pharma。5月,收购巴西制药公司Multilab,进入南美市场。当年10月和2013年,分别收购美国疫苗开发公司LigoCyte和Inviragen,以增强其全球疫苗业务。
2013年4月,法国人Christophe Weber正式履职,成为武田制药的CEO,这是这家日本制药企业有史以来第一位外籍CEO,此举彰显了该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的决心。上任前Weber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武田不希望成为并购热潮的旁观者,将积极通过并购交易加强三个重点领域:肿瘤、胃肠道和新兴市场的业务。与GSK等巨头不同,武田的海外并购之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