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0年后,小编再谈减负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G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减负”话题始于21世纪初,小编们作为当时还在上中小学的80后、90后,一定对自己这种独特的教育经历怀有别样的情愫。当时与“减负”语境匹配的,还有诸多媒体宣传的“快乐教育”:欧美的孩子几乎不用学习,每天上体育课,做手工,夏令营,德智体美劳就自然得到了全面发展,作为亲历者和见证者,成年后面对这一话题又有何感受?来看看小编们的“吐槽”或心语。
  回忆派
  庆幸,童年没有“减负”
  @清扬
  面对这个话题,我是不知如何下笔的。因为相隔久远,回忆里都是美好的。似乎少年时学业上的压力和青春期里的烦恼,已自然而然地在我的回忆里被筛选掉了。编辑部里,小芳姐姐的女儿在读小学,女孩已足够优秀,但小芳姐姐谈起自己女儿的课业时,仍有许多烦恼。回忆自己的小学时光,似乎是轻松的。
  那时候,爸爸妈妈忙,关心的只是期末时的考试成绩,平时的课业是不管的。好在自己足够自律,有一次写暑假作业时,我趴在老家的洗衣机上写,写着写着就睡着了。妈妈到家后见到了我睡着的样子,从此就认定了我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平时也就更放心了,压根不知道我的调皮捣蛋也惹人头疼。所以,在课业这一块,我和爸爸妈妈很有默契,几乎没有冲突。
  上中学后,就离开家了。自立自强的孩子,在外也能自己化解许多问题,就这么一腔孤勇地闯过了青春期。“减负”?减的是谁的负?家长还是孩子?没有经济能力学习各种兴趣班的时候,你会自己想办法报学校的各种兴趣班,而当家长、老师要求你报各种兴趣班的时候,你反而会各种不情愿。这就是“要我做”和“我要做”的不同吧。
  也许,“减负”减掉那些“要我做”的事情,变成“我要做”的事情,才是终极目标吧。
  观察录
  减负,我们要减的到底是什么
  @寒云
  作為一名90后,小的时候就有了“减负”的口号,但从切身体验来说,那时候负担并不重。而这几年,从00后的弟弟妹妹以及同事孩子的经验来看,家庭作业确实很多。学完知识,做作业巩固当然是需要的,但重复而大量的作业真的有必要吗?尤其是小学阶段。
  而针对目前所提倡的“快乐教育”,每天甚至下午三点钟就放学的这种减负法,同样是要不得的。我们知道,在中高考的压力之下,升学的名额是有限的,为了争取有限的名额,家长们只能让孩子变得再优秀,更优秀。学校减了负,家长们只能送孩子去课外辅导机构。而不参加课外辅导的孩子势必要落后,这样的竞争下只会让所有的孩子都上辅导班。最后,孩子的负担没有减轻,而家庭的负担更重了。
  很多地方,包括日本、中国香港学习西方的“宽松教育”,具体措施包括缩短教学时间,减少家庭作业,取消考试和学业检测,较少甚至取消理科内容等等。这一代学生被称作“宽松世代”。随着“宽松世代”纷纷走向职场,宽松教育的恶果也逐渐显现。因为缺乏相应的技能与能力,他们在职场中屡屡受挫,甚至连最基本的工作都难以应付,最终结果就是面临一个惨淡的人生。究其原因,不是所有国民都一起“宽松”的。因为宽松教育,日本中小学的放学时间在3-4点左右,但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就去上辅导班、兴趣班,精英私立学校也会给学生“开小灶”,这样,普通人家的孩子与精英阶层的子女差距越来越大,不可弥合。而教育作为阶级晋升重要手段的意义也被不断抹杀。
  因此,我们要明白,减负,并不是所学的知识要减,而是应该减少大量重复的不必要的家庭作业。而在对知识的学习上,我们不能减负,否则,只会让孩子掉到食物链的最底层。“宽松教育”要不得。
  身边事
  一位家长的困惑
  @肖尧
  肖尧对面的小芳姐姐,是一位五年级小朋友的家长。她的女儿叫果果。且听她的一些生活片段吐槽录:
  1.“哎呀,昨晚又睡得晚了,我家果果,写作业到1 1点。瞧瞧我的大眼袋。”又是熟悉的抱怨。(语数外科学,四门就要写到11点?)
  2.果果很独立,自己的书包自己背。有一天,小芳姐姐接完果果,偶然间帮果果拿起来书本,本来以为很轻,想要抡起来,甩到肩膀上,没想到超级沉,沉到小芳姐姐的一只手都拎不起来。小芳姐姐很震惊:你的书包一直都这么沉?果果说是。于是,母女二人就打赌:书包到底有多重?有一袋米或一袋面(10公斤)的重量吗?果果说7.5公斤,小芳姐姐说10公斤。结果,回家一称:7.5公斤。果果赢了,但小芳姐姐却久久没有释怀。(小学生的书包,什么时候如此沉重了?也算是“长见识”了。天天背上这么沉,对小孩子的身体发育有没有影响?)
  3.昨天和前天,果果都写了一篇作文。(嗯,天天布置作文,这合理吗?)
  深评论
  这“锅”甩得太难看
  @青柚
  南京这一轮减负,直接把负担丢给了家长——四不许,三禁止,一抵制,外加一个提前,下午三点就把学生交还给家长。你不是嫌压力大?不是嫌辅导作业麻烦?不是觉得给学生教的东西太多?那就啥也不管,自己的孩子自己管!
  家长也怒了,再狠狠甩回去——基本的内容不教了,要额外多花钱偷偷补习,还变相助长孩子撒谎,而要面对的竞争并未减弱。作为教育部门、教师,该尽的义务没有尽到,如何保证孩子的成绩,如何保障孩子的未来,又如何对得起“教育”二字?
  甩开甩去,各有偏理,于是这“锅”甩到了国家的减负政策上,真是让人啼笑皆非。当下学生的繁重学习任务,还不就是一边要成绩一边要成长的沉重代价?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两方的拉锯战,浪费的是学生的年华,消磨的是学生的朝气,就算吐了那口恶气,又有什么收获可言?
  说到这儿,真有点怀念我的学生时代。那是只要上课认真听,便不用担心周末被占用的年代;那是只要集中注意力一个小时,便能把作业全部搞定的年代;那也是本该有的笑容最灿烂,心思最单纯的年代。这么走过来的我们,不也是优秀的一代栋梁吗?
  结语:“减负”属于教育范畴,而教育是无解的,但教育又是必须的。所以,对“减负”问题见仁见智,在所难免。身为中学生的你,对“减负”话题又有何看法?欢迎投稿给我们,将有机会被刊出。
其他文献
伴随着“砰”的一声,自习课上的宁静被打破了。  “最近老是有同学在看课外书,这严重影响了全班同学的学习。与其看一些毫无价值的书,倒不如多看些經典名著,正好对考试也有好处,一箭双雕!”说毕,班主任将手中的“闲书”猛地一摔,转身离去,留下一脸惊愕的同学们。  没有“营养”的书,从空中落下,正好落在我的脚边。封面有些破损,但仍清晰可辨,是《浮生六记》!我叹了口气,弯下腰,将它捡起,心里闪过一丝悲哀,夹杂
期刊
张丽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特级教师,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一中校长。曾有文章被选为全国高考作文背景材料,曾被聘为河北省高考作文阅卷质检组组长。  在所有学科的高考题中,有一道题,它的分值高得令人咋舌,那就是作文。怎样在这短短的150天里最大限度提升作文分数,这大概是最令全国高三学子心焦的事了。在考场中,面对作文题,你除了睁开你的一双肉眼之外,还要睁开如下四只眼睛。那就是——  ①睁开菩萨眼  作为
期刊
议论文写作的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判断、抽象、概括以及联想等方面的思维过程,能充分反映写作者思维的深度、广度和独一无二的鲜明个性。甫写议论文,我们要明确认知运用良好的思维方式养成思维习惯,培养自我的思维能力。培养我们的写作能力,不是技巧层面问题,而是“位”的思维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培养一种思维能力,甚而是自己对独有精神世界建构的生活姿态。  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议论文”的模样辨  (一
期刊
晴窗云雾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厚重的云层洒向大地时,晨雾仍笼罩着世界。高耸的建筑似空中楼阁,上层的玻璃泛着闪烁的光,而底层却被一片模糊的白雾包围,恍若空中楼阁。  品一杯清茗,拾起桌边一本诗词。在书中,感受“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旷远无边。抬起头来,窗外的雾气笼罩着世界,路旁的树似嫩绿的水草,若隐若现。双眼似覆上薄纱,清晰的事物也变得朦胧、虚无。书中“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感同身受。  窗外
期刊
池塘里小船轻轻,轻轻地摇碎满塘的波光;咿呀声荡起春风,小心翼翼勾破门角。茶杯里还残着先前的落花香,树影轻晃,显得午后的闲暇一派柔静。待到树下读书人会心一笑,天地间仿佛恰到明朗。  我捧着书,身下石凳微凉,惬意舒服。正入神读着,那风却前来叨扰,撩得书角一起一伏。轻轻一拂也算握手,退了春风,安了书页。一页又一页,一会儿便积了小半在左手。可不是,这般有趣的书,怎能不耐得住性子品读呢?  初春太阳暖烘烘地
期刊
21世纪后半叶,为了确保人类不沉迷于“愚蠢的幻想”中,让每个人都拥有精英思想,联合国制定并通过了《1984读书法》。该法要求全体人类一致遵从,要求每人每年定量阅读所谓“经典书目”,并要有“学习的心得”,严格限制新书的出版和销售,销毁所有不正统的杂书,严禁阅读网络小说,只能读纸质书。违法者五年有期徒刑起,不设上限。  “老陈,今天还去读书会吗?”杨天翔兴奋地问道。  “你小声点!别人听见就完了,我们
期刊
每一个人做每一件事,都有一个目的。一如人呼吸是为了生存,耕作是为了食物,创造是为了进步。即便是随心而动的老庄,也是为了追求无为逍遥的生活而随性着。而阅读亦带有目的性。  林语堂曾说:“读书使我们得到美满幸福的人生。”读书能使人“腹有诗书气自华”,升华我们的人格与情操;读书能让我们挣脱现实臃肿的肉身,自由地拥抱诗与远方。未到过浩渺的宇宙,你却能用手指丈量光年的长度;未见过深邃的大海,你却能用双眼领略
期刊
清晨的图书室里,一片寂静。  粗心的图书管理员昨日忘关窗户,一阵凉风从窗外袭来,吹醒了躺在书架最底层的《鲁迅全集》,长年潮湿的环境使他的老寒腿隐隐作痛。  他皱了皱眉头,幽幽地睁开眼,本想伸伸懒腰,可长期搁置已变黄变脆的纸张使他不敢随意动弹,无奈只得稍稍扭动身躯,抖开头顶新旧叠加的灰尘。  一阵窸窣声吵醒了几层上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他躺在自己众多的“兄弟姐妹”中——书架上三层下三层里外都排满了
期刊
《红楼梦》中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将一生都炼入红楼一梦中,向芸芸众生呈现出一出沉浮俯仰的人生大戏。当世之人也许并没有想到这满纸荒唐言竟成为后世人慢琢细品的文学经典,可见书哪有什么正闲之分?经典与杂书从来没有明显的界限。这好比人呐,一生走来,回环曲折间,有谁敢言一生皆好棋或是错棋布满盘。人生无对错,读书无正闲。  传统精粹非独秀,苇草野芳亦争春。21世纪是一个人权高度自由的时
期刊
闲暇之余,最喜捧一本好书,品一盏茗茶,冬日午后的阳光透过树枝缝折射下来,驱散寒冷。于是在微暖熹光下,品茶花绵绵,观墨香缕缕,亦是浅淡墨香与清新茶香的升华,沁人心脾。徜徉在文字的暗流中,梦回年少稚嫩时光。  初品《红楼梦》,我还是个懵懂的初学者,没有持之以恒的态度将它深入、透彻地了解。对于刚刚步入书本殿堂的我来说,它是复杂却又简单的,无非就是一个大园子里几个人身上发生的种种故事。以窄小的视野来观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