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减负”话题始于21世纪初,小编们作为当时还在上中小学的80后、90后,一定对自己这种独特的教育经历怀有别样的情愫。当时与“减负”语境匹配的,还有诸多媒体宣传的“快乐教育”:欧美的孩子几乎不用学习,每天上体育课,做手工,夏令营,德智体美劳就自然得到了全面发展,作为亲历者和见证者,成年后面对这一话题又有何感受?来看看小编们的“吐槽”或心语。
回忆派
庆幸,童年没有“减负”
@清扬
面对这个话题,我是不知如何下笔的。因为相隔久远,回忆里都是美好的。似乎少年时学业上的压力和青春期里的烦恼,已自然而然地在我的回忆里被筛选掉了。编辑部里,小芳姐姐的女儿在读小学,女孩已足够优秀,但小芳姐姐谈起自己女儿的课业时,仍有许多烦恼。回忆自己的小学时光,似乎是轻松的。
那时候,爸爸妈妈忙,关心的只是期末时的考试成绩,平时的课业是不管的。好在自己足够自律,有一次写暑假作业时,我趴在老家的洗衣机上写,写着写着就睡着了。妈妈到家后见到了我睡着的样子,从此就认定了我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平时也就更放心了,压根不知道我的调皮捣蛋也惹人头疼。所以,在课业这一块,我和爸爸妈妈很有默契,几乎没有冲突。
上中学后,就离开家了。自立自强的孩子,在外也能自己化解许多问题,就这么一腔孤勇地闯过了青春期。“减负”?减的是谁的负?家长还是孩子?没有经济能力学习各种兴趣班的时候,你会自己想办法报学校的各种兴趣班,而当家长、老师要求你报各种兴趣班的时候,你反而会各种不情愿。这就是“要我做”和“我要做”的不同吧。
也许,“减负”减掉那些“要我做”的事情,变成“我要做”的事情,才是终极目标吧。
观察录
减负,我们要减的到底是什么
@寒云
作為一名90后,小的时候就有了“减负”的口号,但从切身体验来说,那时候负担并不重。而这几年,从00后的弟弟妹妹以及同事孩子的经验来看,家庭作业确实很多。学完知识,做作业巩固当然是需要的,但重复而大量的作业真的有必要吗?尤其是小学阶段。
而针对目前所提倡的“快乐教育”,每天甚至下午三点钟就放学的这种减负法,同样是要不得的。我们知道,在中高考的压力之下,升学的名额是有限的,为了争取有限的名额,家长们只能让孩子变得再优秀,更优秀。学校减了负,家长们只能送孩子去课外辅导机构。而不参加课外辅导的孩子势必要落后,这样的竞争下只会让所有的孩子都上辅导班。最后,孩子的负担没有减轻,而家庭的负担更重了。
很多地方,包括日本、中国香港学习西方的“宽松教育”,具体措施包括缩短教学时间,减少家庭作业,取消考试和学业检测,较少甚至取消理科内容等等。这一代学生被称作“宽松世代”。随着“宽松世代”纷纷走向职场,宽松教育的恶果也逐渐显现。因为缺乏相应的技能与能力,他们在职场中屡屡受挫,甚至连最基本的工作都难以应付,最终结果就是面临一个惨淡的人生。究其原因,不是所有国民都一起“宽松”的。因为宽松教育,日本中小学的放学时间在3-4点左右,但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就去上辅导班、兴趣班,精英私立学校也会给学生“开小灶”,这样,普通人家的孩子与精英阶层的子女差距越来越大,不可弥合。而教育作为阶级晋升重要手段的意义也被不断抹杀。
因此,我们要明白,减负,并不是所学的知识要减,而是应该减少大量重复的不必要的家庭作业。而在对知识的学习上,我们不能减负,否则,只会让孩子掉到食物链的最底层。“宽松教育”要不得。
身边事
一位家长的困惑
@肖尧
肖尧对面的小芳姐姐,是一位五年级小朋友的家长。她的女儿叫果果。且听她的一些生活片段吐槽录:
1.“哎呀,昨晚又睡得晚了,我家果果,写作业到1 1点。瞧瞧我的大眼袋。”又是熟悉的抱怨。(语数外科学,四门就要写到11点?)
2.果果很独立,自己的书包自己背。有一天,小芳姐姐接完果果,偶然间帮果果拿起来书本,本来以为很轻,想要抡起来,甩到肩膀上,没想到超级沉,沉到小芳姐姐的一只手都拎不起来。小芳姐姐很震惊:你的书包一直都这么沉?果果说是。于是,母女二人就打赌:书包到底有多重?有一袋米或一袋面(10公斤)的重量吗?果果说7.5公斤,小芳姐姐说10公斤。结果,回家一称:7.5公斤。果果赢了,但小芳姐姐却久久没有释怀。(小学生的书包,什么时候如此沉重了?也算是“长见识”了。天天背上这么沉,对小孩子的身体发育有没有影响?)
3.昨天和前天,果果都写了一篇作文。(嗯,天天布置作文,这合理吗?)
深评论
这“锅”甩得太难看
@青柚
南京这一轮减负,直接把负担丢给了家长——四不许,三禁止,一抵制,外加一个提前,下午三点就把学生交还给家长。你不是嫌压力大?不是嫌辅导作业麻烦?不是觉得给学生教的东西太多?那就啥也不管,自己的孩子自己管!
家长也怒了,再狠狠甩回去——基本的内容不教了,要额外多花钱偷偷补习,还变相助长孩子撒谎,而要面对的竞争并未减弱。作为教育部门、教师,该尽的义务没有尽到,如何保证孩子的成绩,如何保障孩子的未来,又如何对得起“教育”二字?
甩开甩去,各有偏理,于是这“锅”甩到了国家的减负政策上,真是让人啼笑皆非。当下学生的繁重学习任务,还不就是一边要成绩一边要成长的沉重代价?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两方的拉锯战,浪费的是学生的年华,消磨的是学生的朝气,就算吐了那口恶气,又有什么收获可言?
说到这儿,真有点怀念我的学生时代。那是只要上课认真听,便不用担心周末被占用的年代;那是只要集中注意力一个小时,便能把作业全部搞定的年代;那也是本该有的笑容最灿烂,心思最单纯的年代。这么走过来的我们,不也是优秀的一代栋梁吗?
结语:“减负”属于教育范畴,而教育是无解的,但教育又是必须的。所以,对“减负”问题见仁见智,在所难免。身为中学生的你,对“减负”话题又有何看法?欢迎投稿给我们,将有机会被刊出。
回忆派
庆幸,童年没有“减负”
@清扬
面对这个话题,我是不知如何下笔的。因为相隔久远,回忆里都是美好的。似乎少年时学业上的压力和青春期里的烦恼,已自然而然地在我的回忆里被筛选掉了。编辑部里,小芳姐姐的女儿在读小学,女孩已足够优秀,但小芳姐姐谈起自己女儿的课业时,仍有许多烦恼。回忆自己的小学时光,似乎是轻松的。
那时候,爸爸妈妈忙,关心的只是期末时的考试成绩,平时的课业是不管的。好在自己足够自律,有一次写暑假作业时,我趴在老家的洗衣机上写,写着写着就睡着了。妈妈到家后见到了我睡着的样子,从此就认定了我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平时也就更放心了,压根不知道我的调皮捣蛋也惹人头疼。所以,在课业这一块,我和爸爸妈妈很有默契,几乎没有冲突。
上中学后,就离开家了。自立自强的孩子,在外也能自己化解许多问题,就这么一腔孤勇地闯过了青春期。“减负”?减的是谁的负?家长还是孩子?没有经济能力学习各种兴趣班的时候,你会自己想办法报学校的各种兴趣班,而当家长、老师要求你报各种兴趣班的时候,你反而会各种不情愿。这就是“要我做”和“我要做”的不同吧。
也许,“减负”减掉那些“要我做”的事情,变成“我要做”的事情,才是终极目标吧。
观察录
减负,我们要减的到底是什么
@寒云
作為一名90后,小的时候就有了“减负”的口号,但从切身体验来说,那时候负担并不重。而这几年,从00后的弟弟妹妹以及同事孩子的经验来看,家庭作业确实很多。学完知识,做作业巩固当然是需要的,但重复而大量的作业真的有必要吗?尤其是小学阶段。
而针对目前所提倡的“快乐教育”,每天甚至下午三点钟就放学的这种减负法,同样是要不得的。我们知道,在中高考的压力之下,升学的名额是有限的,为了争取有限的名额,家长们只能让孩子变得再优秀,更优秀。学校减了负,家长们只能送孩子去课外辅导机构。而不参加课外辅导的孩子势必要落后,这样的竞争下只会让所有的孩子都上辅导班。最后,孩子的负担没有减轻,而家庭的负担更重了。
很多地方,包括日本、中国香港学习西方的“宽松教育”,具体措施包括缩短教学时间,减少家庭作业,取消考试和学业检测,较少甚至取消理科内容等等。这一代学生被称作“宽松世代”。随着“宽松世代”纷纷走向职场,宽松教育的恶果也逐渐显现。因为缺乏相应的技能与能力,他们在职场中屡屡受挫,甚至连最基本的工作都难以应付,最终结果就是面临一个惨淡的人生。究其原因,不是所有国民都一起“宽松”的。因为宽松教育,日本中小学的放学时间在3-4点左右,但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就去上辅导班、兴趣班,精英私立学校也会给学生“开小灶”,这样,普通人家的孩子与精英阶层的子女差距越来越大,不可弥合。而教育作为阶级晋升重要手段的意义也被不断抹杀。
因此,我们要明白,减负,并不是所学的知识要减,而是应该减少大量重复的不必要的家庭作业。而在对知识的学习上,我们不能减负,否则,只会让孩子掉到食物链的最底层。“宽松教育”要不得。
身边事
一位家长的困惑
@肖尧
肖尧对面的小芳姐姐,是一位五年级小朋友的家长。她的女儿叫果果。且听她的一些生活片段吐槽录:
1.“哎呀,昨晚又睡得晚了,我家果果,写作业到1 1点。瞧瞧我的大眼袋。”又是熟悉的抱怨。(语数外科学,四门就要写到11点?)
2.果果很独立,自己的书包自己背。有一天,小芳姐姐接完果果,偶然间帮果果拿起来书本,本来以为很轻,想要抡起来,甩到肩膀上,没想到超级沉,沉到小芳姐姐的一只手都拎不起来。小芳姐姐很震惊:你的书包一直都这么沉?果果说是。于是,母女二人就打赌:书包到底有多重?有一袋米或一袋面(10公斤)的重量吗?果果说7.5公斤,小芳姐姐说10公斤。结果,回家一称:7.5公斤。果果赢了,但小芳姐姐却久久没有释怀。(小学生的书包,什么时候如此沉重了?也算是“长见识”了。天天背上这么沉,对小孩子的身体发育有没有影响?)
3.昨天和前天,果果都写了一篇作文。(嗯,天天布置作文,这合理吗?)
深评论
这“锅”甩得太难看
@青柚
南京这一轮减负,直接把负担丢给了家长——四不许,三禁止,一抵制,外加一个提前,下午三点就把学生交还给家长。你不是嫌压力大?不是嫌辅导作业麻烦?不是觉得给学生教的东西太多?那就啥也不管,自己的孩子自己管!
家长也怒了,再狠狠甩回去——基本的内容不教了,要额外多花钱偷偷补习,还变相助长孩子撒谎,而要面对的竞争并未减弱。作为教育部门、教师,该尽的义务没有尽到,如何保证孩子的成绩,如何保障孩子的未来,又如何对得起“教育”二字?
甩开甩去,各有偏理,于是这“锅”甩到了国家的减负政策上,真是让人啼笑皆非。当下学生的繁重学习任务,还不就是一边要成绩一边要成长的沉重代价?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两方的拉锯战,浪费的是学生的年华,消磨的是学生的朝气,就算吐了那口恶气,又有什么收获可言?
说到这儿,真有点怀念我的学生时代。那是只要上课认真听,便不用担心周末被占用的年代;那是只要集中注意力一个小时,便能把作业全部搞定的年代;那也是本该有的笑容最灿烂,心思最单纯的年代。这么走过来的我们,不也是优秀的一代栋梁吗?
结语:“减负”属于教育范畴,而教育是无解的,但教育又是必须的。所以,对“减负”问题见仁见智,在所难免。身为中学生的你,对“减负”话题又有何看法?欢迎投稿给我们,将有机会被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