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墨香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meo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砰”的一声,自习课上的宁静被打破了。
  “最近老是有同学在看课外书,这严重影响了全班同学的学习。与其看一些毫无价值的书,倒不如多看些經典名著,正好对考试也有好处,一箭双雕!”说毕,班主任将手中的“闲书”猛地一摔,转身离去,留下一脸惊愕的同学们。
  没有“营养”的书,从空中落下,正好落在我的脚边。封面有些破损,但仍清晰可辨,是《浮生六记》!我叹了口气,弯下腰,将它捡起,心里闪过一丝悲哀,夹杂着心疼,它可是一本好书啊!对于所谓的闲书,我一直情有独钟,因为我知道它们的真正价值。
  小时候,在我们家书房的桌子上常常放着一本诗集。那时,我还是一个小男孩,只会机械地读书,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时间长了,自己都感到乏味,最后索性罢读。有时,我就像现在这样木讷地坐着,闻着那墨香。别人都说那味道难闻,可我十分欢喜,也不知为什么。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对诗歌渐渐有了新的感悟,甚至痴迷起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读着这些诗句,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清爽。有一年,书房门突然“吱”一声被推开了,我慌忙收起诗集。原以为是父母催我刷数学题,然而进来的是爷爷。他笑着看着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那天下午,一切似乎都发生了改变。
  我坐在爷爷身边,听他用从容的语调,轻声诵读那美丽的诗篇。沈复与芸娘的故事,不再是重复的背诵,也不是一句又一句生涩难懂的词句,而是三百年前的题诗、作画、饮酒和品茶。爷爷有时还会为我解说几句,说到高兴处,语气会不由自主地加快,而呈现在我面前的,是沈复讨生计却仍苦中作乐的情景。
  那一天,午后的斜阳恬静地透过窗户,落在地面,弹起悦耳的旋律。爷爷的茶,摆在桌上,冒着淡淡的香味,与书中的文字,一起舞蹈,香艳无比。就在那一刻,我闻到了空气中那久违的墨香,带着岁月的沉香。爷爷告诉我,那才是真正的墨香!
  《浮生六记》也是我的闲书,但它却很经典。
  经典,难道非得用考试来证明吗?有些经典,只是被人遗忘了,时间久了,就被认为是“闲书”!真是岂有此理!被遗忘的经典,有时才是真正的经典哦。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下午,一个孩子,一个老人,一抹阳光,一杯香茗,一本闲书,组成的那个安静的世界,是多么的美好,它无关功利,无关考试,却给人以清静,授人以质朴,就像爷爷收藏的茶叶,被遗忘在角落很多年,仍然散发出永恒的清香。
  我忍不住把《浮生六记》悄悄塞进了课桌里,它的墨香也许会在整个教室里蔓延,但只有我以及少数的几个同学能闻到……
  (指导老师:陈玉驹)
  评委在线
  构筑一个“我”的读书世界
  我们常说“我手写我心”,这个“心”很多时候是完整的、封闭的,但有时,外界的一阵风就可能吹动一池春水,让“心”重新去界定自己所需要,自己所选择的方向。本文就是依此来写就的。本来在《浮生六记》的梦里浮浮沉沉,但课堂上老师的一句呵斥——其实是另一个观点,即闲书毫无价值——让作者陷入了回忆,回忆与沈复结缘,回忆与爷爷读《浮生六记》的时光,最后给予肯定,得出观点:闲书中也有经典之作。
  一本书,一个世界,一篇文字,构筑一个独一无二的“我”的读书世界,如此美好……
  (清风)
其他文献
最近法院裁定,允许李家姑娘离婚,闹了半年之久的“筷子风波”终于以两个年轻人的分手而收场,令人惋惜。  其实,事情很简单。李家姑娘结婚当天,哥哥送亲,宴席上有人伸筷子,享用了蛋盘里的蛋。当地有个风俗,送亲桌上的蛋是不能动筷子的,一动筷子就意味着让送亲的滚蛋。哥哥深谙此俗,当即起身,离席而去。此后两家唇枪舌剑,大打口水仗,继而李家带回姑娘,到法院起诉,直到法院调解无效,裁定允许离婚方才了结。  在蛋盘
期刊
一个十三岁的少年,对家国天下多少会有点模糊的意识。在明清鼎革、山河易主之际,时代湍流所扬起的浪花,一定会打在他的身上、心上。更何况,离他家乡吴江松陵镇不远的地方,还发生过“嘉定三屠”,淋漓鲜血染就的痛史,远比墨水写就的更触动心灵。不过,他毕竟才十三岁,明亡之后,自然不会如遗民那般,感念旧朝的恩泽。  少年名叫吴兆骞,“颖异不凡,九岁即能作《胆赋》,十岁写《京都赋》”,被大诗人吴梅村誉为“江左三凤凰
期刊
在我们这个社会中,任何一个在母亲葬礼上不哭泣的人,都有被判处道德死刑的危险。  “妈妈今天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作为本书的第一句话,就为全文奠定了一个荒诞的基调。  默尔索杀了一个阿拉伯人固然有罪,但这并非重点。“说到底,究竟是在控告他埋了母亲,还是在控告他杀了一个人?…‘母亲的葬礼上他一次也没有哭过,下葬之后又马上离去,也没有在墓前默哀。”所以,庭长便用“法律”判了默尔索的死刑。  在乔
期刊
2000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从此“减负”正式进入大众视野:近20年后,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又相继出台“减负”政策,但是,政府殚精竭虑想减轻学生负担,却不断遭到一些家长反对。中国学生是世界上教育负担最重的,这个总体结论应该没有错,既然负担重,为什么还反对减负?当初深受应试教育困扰的学生,如今成为焦虑而冒进的家长,似乎又站到了应试教育的战壕,荒诞的背后是对下一代成长和发展
期刊
年意一如春意或秋意,时深时浅时有时无。然而,春意是随同和风、绿色、花气和嗡嗡飞虫而来,秋意是乘载黄叶、凉雨、瑟瑟天气和凋残的风景而至,那么年意呢?  年意不像节气那样——宇宙的规律,大自然的变化,都是外加给人的……它很奇妙!比如伏天挥汗时,你去看那张传统而著名的木版年画《大过新年》,画面上风趣地描绘着大年夜阖家欢聚的种种情景,你呢?最多只为这民俗的意蕴和稚拙的版味所吸引,并不被打动。但在腊月里,你
期刊
御制的祝寿钟  在你的几案上嘀嗒  除此之外再没有一丝嘈杂  有一些时间是安静的  安静了你一生的时光  红墙宫阙  承载华夏厚重的记忆  斗室几案  是你唤醒历史的舞台  时间就这样静静地过  裂纹是活着的记忆  缺口是沉重的叹息  褪色是无言的诉说  听春花闻杜鹃  看霜月冷长河  时间就这样静静地过  一眸慧眼洞穿迷蒙的烟尘  —双巧手缝合碎裂的美丽  一心虔诚呵护瑰丽的山河  几度春秋徜徉
期刊
揆至当下,文化自信不应该只是一个口号、一句空谈、一段妄想,而是该融入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在这个激荡交织的时代里,面向世界、深省自身、不骄不躁、不卑不亢,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精神之路。前段时间大热的电影《流浪地球》就成功地將中国价值观融入世界格局中,既没有像西方那样强调个人英雄主义,也没有自视甚高的骄傲,而是达到了一个美好的中庸。“过犹不及”是孔丘千年前对中庸的感慨,也是我们面对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的选
期刊
“自古女人都是害人的。”这是那曾为中国人精神世界担忧而泣血的鲁迅所说的。那一类的文章也是以他的最为闻名,因为一谈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许多人都会“恂然弃而走”。  上面关于女人害人的话我不信服,但回过头来细品一番,或许是想表達对中国当时濒临溃决的精神世界的愤恨,那全然正确。精神有多难,不止某主义某理论,而是能将抽象灌溉成具象的;重建有多重要,蛇腹蓁蓁,孤独至死是常有的,但国家少了精神世界,就结不出丰硕
期刊
现实给人经验,读书给人知识。人生中没有书籍,就好像生活里没有阳光;人的思想缺少书籍的指引,就犹如鸟儿折断了翅膀;人的生活里没有书籍相伴,就仿佛植物缺乏养料。  人类发展到今天,书的數量和种类可谓浩如烟海。但其中有历经千百年而长盛不衰的经典名作,也有混迹江湖的粗制劣作。经典之作对人们的影响自然是积极的、正面的,而粗糙之作却有意无意地危害人们的精神世界。  培根《谈读书》一文中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
期刊
酷日炎炎,火云如烧,慵懒的落日将一层红晕扑落在树林中。交织着夏的序曲,年轻人背着军绿色的双肩包,戴着一顶遮阳帽,手里攥着半瓶水,缓步从山上慢慢地走下。他眼神向四周张望,似乎在寻找着什么。明明暗暗的阳光给前路增添了几分神秘。“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年轻人不知道,也无从得知。  听闻山中有一位智者,能够为人解忧除难。年轻人正是为此而来。春风吹过,带来落日的余晖,年轻人拖着疲惫的身子,慢慢向前走去。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