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高职学生体育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干预措施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BenBen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海南十所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海南高职学生的体育态度呈现“一般”状态,处于服从和同化阶段居多,而体育教学、校园体育文化、老师和同学的影响是决定学生体育态度生成与转化的主要因素。在调查人群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只占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一,男生稍比女生好,学习紧张、缺少体育场馆设施、缺少伙伴是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高职学生;体育态度;体育行为;干预措施
  1.引言
  本文试图通过对海南10所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现状调查,了解新时期高职学生的体育价值取向,剖析影响高职学生体育态度和行为的各种原因,探索和挖掘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各种积极因素,推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海口经济学院、海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海南经济职业学院、海南政法职业学院、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三亚旅游航空职业学院、海南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十所重点职业院校在校学生(非体育教育专业)为调查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调查问卷法。根据课题研究内容,制定调查问卷,对我省10所高职高专院校各专业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收集原始数据和材料,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类统计、比较与分析。共发放问卷620份,回收616份,有效问卷603份,有效回收率97.8%。其中男生368名,占61.1%;女生235名,占38.9%。
  2.2.2访谈法。根据研究内容,制定走访座谈调研提纲,走访省内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学生,通过座谈、交流、观察、分析了解高职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和他(她)们对学校体育的期盼,探索影响学生体育态度和行为的深层原因。
  2.2.3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省内各高校有关体育态度和行为方面的文献资料和记录,对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进行检索、分析和利用。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高职学生体育态度现状
  体育态度是个体对体育活动或体育锻炼持有的评价、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体现。体育态度的形成一般经过服从、同化、内化三个阶段。经过调查,高职大多数学生对体育和体育锻炼的认知是全面的、理性的。体育锻炼的动机也是积极的、明确的,说明学生的体育态度表现出积极的一面,但大部分学生的体育态度只停留在服从或同化阶段。
  3.1.1学生对体育和体育锻炼的认知调查。对体育的认知是形成体育态度的前提。调查显示,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已从生物功能的原始层面向生物、社会、人文功能等相融合的综合的深层转化。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电视报纸媒体等是学生获取体育知识和经验的主要途径。
  3.1.2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调查。体育动机是引起和维持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内部心理动因。它对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起着定向、始动、调节、强化和维持的功能,对体育锻炼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体育动机既受社会、学校、家庭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又受年龄、性别、个性、体质等个体因素的制约。调查显示,在锻炼的人群中,增强体质、休闲娱乐、形体健美、掌握运动技能是学生体育锻炼的基本动机,是学生对体育的基本需求,是學生体育锻炼态度具有稳定性、持续性的主要原因,而职业需要等其他动机并不是学生的直接需要。这反映了学生以个人发展为核心的体育价值取向。
  3.1.3影响学生体育态度形成因素分析。学生的体育态度是在学校体育教育和家庭、社会体育等影响下经过服从、同化、内化三个阶段而逐步形成的。从调查得知,体育教学、校园体育文化、老师和同学影响、媒体、社会、家庭等学生自身之外的因素,以及体质、性格、受教育程度、心理等学生自身因素是影响学生体育态度形成的主客观因素。良好的体育教育、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老师和同学的榜样作用是促进学生形成积极性体育态度的主要因素。
  3.2高职学生体育行为现状调查
  学生的体育行为的主要表现方式为运动实践。通过对高职学生体育锻炼基本情况的调查,发现高职学生经常锻炼的只占35.6%,偶尔参加的占46.3%,有18.1%的学生很少参加体育活动,说明目前海南高职学生体育行为表现“一般”甚至“不积极”,同时也反映学生体育行为和体育态度有一定的偏差,男生稍比女生好。但从锻炼人群调查显示,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表现出很高的关联性和一致性。
  3.2.1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调查。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是反映学生体育行为的重要指标。调查显示,学生每周参加1—2次的居多,占40.0%,3次以上的占47.4%,将近60%的学生每次锻炼时间在一小时以下,在锻炼人群中,离阳光体育“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还有很远的距离,说明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积极性不是很高。
  3.2.2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或活动内容调查。调查显示,高职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呈现如下特点:男生以篮球、排球和足球等球类为主,女生以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和瑜伽为主。男生喜欢剧烈、对抗性强、集体性的项目,女生则喜欢对抗性不太强、身体接触少、运动量易控制的项目。大部分学生对田径、体操等项目表现不感兴趣;不少女生选择跑步作为锻炼主项,原因是体育场地器材缺乏,场地拥挤,部分场馆收费,而跑步可因地制宜,也是一种实际和无奈的选择;经过访谈,除以上项目外,学生最希望学校开设游泳、网球、乒乓球、健美操、跆拳道、体育舞蹈、轮滑等运动项目。表明新兴体育项目、休闲体育项目对学生颇具吸引力,学生对活动内容的兴趣、爱好呈现多元化趋势。
  3.2.3影响高职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分析。学生体育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既受到体育的认知水平、生理、心理等自身条件的制约,又受到外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表现出多方面的行为特征。调查显示,学习紧张、场地器材缺乏、没合适的同伴、没兴趣等是影响学生参加革命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说明有的学校或专业受“以就业为导向”的影响,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时缺乏科学性,甚至肆意削减体育课时,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无暇体育锻炼。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存在严重不足或滞后,服务水平跟不上等问题。   4.结论及建议
  4.1结论
  4.1.1学生对体育的认知程度较高,但只有35.6%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积极的体育态度,46.3%的学生体育态度表现一般,说明大部分高职学生的体育态度还停留在服从与同化阶段,只有少数学生达到内化阶段。
  4.1.2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休闲娱乐是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学习和掌握职业体育能力不是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和目的。体育教学和体育文化环境是影响学生体育态度的主要因素。
  4.1.3体育行为不尽如人意,表现为“一般”或“消极”状况。每天坚持锻炼的学生不足30%,男生略多于女生。小群体活动是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组织形式。部分学校虽然开设了选项课和公共选修课,但能供学生选择的内容很少,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锻炼的需要,新兴体育项目、休闲体育项目对学生颇具吸引力,学生对活动内容的选择、爱好呈现多元化趋势。这反映了新时期学生的体育价值取向。
  4.1.4学习负担过重、场地器材缺乏、缺少同伴等是制约高职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4.2建议
  4.2.1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环境下,学校应正确处理好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职业技能和體育能力的关系,明确体育课程在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体育课程建设。
  4.2.2体育教学是影响学生体育态度形成和转变的重要因素。继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构建适合学校、学生实际的课程教学模式,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要使学生通过课内学习,明确体育锻炼对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岗位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作用,在运动情感的支配下,向课外自觉进行体育锻炼或自主学练方面辐射,促进体育态度从服从到内化的转化,进而改善学生体育行为。
  4.2.3学生是通过观察、学习、模仿、内化等方式实现体育态度从服从到内化。因此,在学生体育态度形成过程中,体育教师、班主任及家长,甚至学校运动队的队员,都应当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各种机会和渠道向学生灌输体育活动的意义、价值,并带头从事运动锻炼,对学生表现出的良好体育态度与行为给予积极肯定和强化。
  4.2.4加快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体育场地设施短缺和海南的自然环境影响是制约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政府、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最大限度地改善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条件,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良的体育活动环境。
  4.2.5正确引导学生的体育价值取向。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在新时期呈现出多元化趋向,主要特征是由社会本位价值向个人本位价值转变、由注重科学价值向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价值取向转变;而人文体育观又是当代社会的体育主导价值观。因此,在引导学生体育价值取向时,应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岗位体育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一民,孙庆祝,孙月霞.我国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1):28-31.
  [2]张素霞.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因果关系[J].体育学刊,2003,10,(3):51.
  [3]梁军,常金栋.广东省高职高专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调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4).
  [4]陈琦,杨文轩等.我国当代价值观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6,26,(8).
  基金项目: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
  项目名称:海南高职学生体育态度和行为调查与干预措施研究(Hjsk2011—98)。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教学是初中生学习英语的重要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活力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英语的效率。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力,教师需要改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清除学生的思想障碍,为他们的学习注入动力,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初中英语教学注入活力,同时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营造良好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氛围。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活力;提高学习效率  一
摘要:在传统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实际运用语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及初中英语现状,谈谈初中英语实践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以培养出高素质,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关键词:初中英语;任务教学模式;运用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综合能力,而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正是
初中英语听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增强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排除影响听力教学的各种障碍;要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注重语
摘要: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单单要教授英语基础知识,更要侧重于培养、锻炼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沟通式教学,师生间的积极互动是其教学核心,通过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更有助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英语课堂;沟通式教学;交际能力  判断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不能只看其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看其语言的交流、沟通能力。而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良好
摘要:教学游戏是英语教学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切实提高小学英语课堂学习活动的有效性,让孩子们自主并愉快地学习英语,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自由发展的目的。其一般方法是把教学内容,尤其是把教学重难点与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结合在一起,创设愉快的游戏情境,并适当地安排在教学过程中。  关键词:教学游戏;英语课堂教学;基本原则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英语教学游戏实际
摘要:师生合作交流是英语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的重要措施。师生的合作交流能够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有机融合,更好地调动学生语言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师生合作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便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增强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英语;师生合作;运用方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倡导,注重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通过运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已广泛地引入幼儿园教育,成为幼儿园启蒙教育的内容。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他们对语言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和领悟能力,听觉敏锐,心理障碍小,求新求异思维活跃,较易培养正确的语音语调,而且学习的过程更简单、更直接。然而幼儿因为年龄小,兴趣和动机是影响他们学习的主要因素。因此,幼儿英语教学更注重让孩子轻松快乐地学习。  1.两多两少的英语活动设计。  幼儿园的英语活动设计应力求做到游戏多、
情绪本身具有两极性,即积极性的增力和消极性的减力。根据这一理论,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其核心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积极情绪,因
摘要:随着新课程体系的改革,体育课应提高中小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体验到快乐,促进身心健康。因此老师在体育课堂中应利用风趣的言语,选择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习兴趣;快乐氛围  体育是以人的身体练习为手段的教育,应该是充满自由、和谐、关爱的教育,应该是随时随地体现某种快乐的教育。但由于某些老师在教学中过于强调外在形式的整齐划一
人们通俗地将“懂外语、会电脑、能开车”称之为通往21世纪的三张必不可缺的门票。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对于新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无疑也给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改变传统的注重认知、灌输、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新思路,为建立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并举的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  一  多媒体为教学带来的便利主要有以下四点。  1.重点突出,难点变易, 使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