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部分段落赏析

来源 :参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huzhi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现代抒情散文的代表,作者由景入情,并进一步地抒发情感,使得小小的荷塘带有了浓厚的情感色彩。从文章的整体结构来看,作者采用移步换景法进行景物描摹,情感在景物的变化中也发生着改变,所以无论是从全文来看,还是从部分段落来看,浓郁的情感充斥其中,让人深深陶醉。本文对《荷塘夜色》的重点段落进行赏析,主要进行情感的细腻分析,从而获得别样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荷塘月色》 段落 赏析
  《荷塘月色》是抒情散文的代表,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有其自身的特色,所以这篇文章往往是情感赏析的代表。通过赏析,不仅能够理解充斥文中的浓郁情感,更能够体会对景物的细腻描摹。[1]可以说,《荷塘月色》这篇文章,写景细腻流畅,传情委婉动人,情景交融中,读者无不动容。
  一、整体赏析
  从作者对景物的描摹来看,采用了由下自上、由远及近的方法。这种空间上的有序布局,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具有层次感,而作者本身的情感也在这种层次描摹中一步步地深化。比如作者在进入荷塘后,先对荷叶进行了描写,之后,顺着荷叶向上,将荷花和花苞也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在描写的过程中,为了突显荷塘的可爱,也为了体现夜的静谧,更是为了给读者带来最为直观的视觉享受,作者利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恬静的荷塘和微风过后摇曳的荷塘进行了对比,这种对比,使得景物描写更加真实、有趣。
  从景物描写上来看,作者有其独到的技巧。以月色为例,[2]月色本就是一种难以描摹的景色,其本身的特点单一,直接对其描写,一方面显得突兀,另一方面凸显不了月色的灵动。而作者巧妙地利用虚实对应的手法,既将月色的特点突显了出来,又使得整个描写充满了意境,具有了朦胧的别致美感。另外,在月色的描写上,作者为了不使月色显得单调,特意将荷塘远处的树木阴影进行了勾勒,这种远景的融入,使得原本的画面更加丰富。有光有影,月色的皎洁在旁物的衬托下表现得淋漓尽致。从作者的画面构图来看,其本质在写月色,但是对于月色的直接描写却较少,而是将月色作为连接荷塘、远景阴影的纽带,通过月色,画面的整体感突显出来了,而整个画面,因为有了月色显得更加风情绰约。
  利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作者成功地将景物描写的焦点向远处拓展,开始为塘边的柳树着色。在柳树的描写上,作者采用了广域视角,扩大了画面范围,使得景物的空间感更加强烈。另外,在广阔的空间内,作者利用寥寥几笔将月光又引入进来,随之加入的,还有掩映的灯光以及蝉声。作者通过这样随意点染的手法,对空旷的画面进行了补充,使得整体画面更加丰满。
  二、重点段落赏析
  以第五段为例,作者着重描写的是月色。在描写过程中,作者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3]比如“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是实写;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是虚写,虚实结合在描写中为了使月光不显得单调,作者对于月色下的投影也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在刻画中,作者利用“参差”“斑驳”灌木的“黑影”,和“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使得“影”和“荷叶”实现了整体性连接。而这种光影的交错构成的图案,虽然复杂,却也错落有致,别有韵味。
  从《荷塘月色》这个题目来看,作者描写的侧重点是月色,但是在这一段的描写中,作者写月色的时候并没有忘记荷塘,从而使得月色和荷塘实现了交融的统一。在文中,作者描写月光的静谧和灵动用了一个“泻”字,说月光像流水一样泻在了花叶上。这一个“泻”字,使得月光充满了动感,整个描写也具有了别样的生机。有人说,这个“泻”字可以换做“铺”或者是“照”,但是个人觉得,“铺”字过于厚重,体现不出月光的轻灵,而“照”字俗气太重,用在此处也大有不当。反而这个“泻”字,具有了更强的艺术表现力。[4]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另外用到的“浮”字和“洗”字同样具有强烈的表现力,一个“浮”字,将月光的缥缈姿容完美诠释,而一个“洗”字,则表现出了月光的纯净和无瑕。
  三、结语
  朱自清笔下的月色是荷塘里的月色,在描写的过程中,动静结合,虚实错落,使得层次里复有层次,整个画面有立体感、渗透感。作者通过这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使得情感表达更加的自然、流畅。
  参考文献:
  [1]王婷婷.关于《荷塘月色》四种英译本遵循的“三美原则”之解析[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
  [2]蒋文学,李树棣.《荷塘风起》教学实录及点评[J].语文知识,2015(07).
  [3]徐芹霞.因势利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谈《荷塘月色》的导学[J].江苏教育研究,2013(27).
  [4]马晓峰.目的论关照下的翻译策略——兼评《荷塘月色》的两个英译本[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6(03).
  (作者简介:徐诗婕,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责任编辑 宋倩)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以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流域为研究区域,选择不同树龄和土地类型的苹果园,以及不同地貌类型的农田,分析了硝态氮、铵态氮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和不同树龄果园土壤水分变化规律,为科学施肥、减少硝态氮的淋溶与累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王东沟流域土壤剖面矿质氮分布有着较大的变异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剖面矿质氮累积与分布特征均有明显的差别。调查
摘要:素有文学巨匠之称的英国文学家莎士比亚,一生中写下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在文学、戏剧领域享有很高声誉。《威尼斯商人》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通过极具讽刺意义的喜剧形式展现给读者,作品中体现不同人物用以往固有的经验和知识对问题事件进行处理和评判的思维方法与逆惯性思维产生的碰撞,继而产生不同命运与结果,对于人们价值观的正确取向影响深刻。  关键词:莎士比亚 《威尼斯商人》 人物解读  《威尼斯商人》充满
摘要:司汤达是法国杰出的心理小说大师,他作品中的人物不是用大量的环境描写来衬托,也没有大篇幅的肖像描写,而是用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来描写人物,从而表现人物的性格、思想等。本文就以他的代表作品《红与黑》为例,借助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深入分析作者的心理描写技巧,并深层次地探究其现实主义心理分析的深度和力量。  关键词:《红与黑》 司汤达 心理分析  司汤达是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的先驱,他的作品主要以心理描
摘要:以《窦娥冤》中的冲突写作手法来看,古代悲剧的表现手法是个人的主观愿望与现实世界相矛盾而引发的与个人主观愿望相背离而产生强烈的对比式的道德悲剧。文章围绕这一表现形式展开讨论。  关键词:《窦娥冤》 双重结构 悲剧意识  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通过刻画窦娥短暂一生的悲惨命运,反映生活在黑暗社会中人们的不幸,窦娥的遭遇更加突出了妇女在这样的背景中遭遇的迫害。表层的社会政治悲剧,深层的窦娥个人主
摘要:本文通过对《呼啸山庄》及其作者艾米莉·勃朗特的简介入手,在生态视角下分析出小说《呼啸山庄》中隐含的三点生态学内涵,希望给予读者另一个层面的启发。  关键词:艾米莉·勃朗特 《呼啸山庄》 自然与文明  作为20世纪优秀作品的《呼啸山庄》,讲述了一个复仇的故事,但其内在却隐含了生态学方面的批判。  一、艾米莉·勃朗特与《呼啸山庄》  作为勃朗特三姐妹中的老二,艾米莉·勃朗特的才气显然更与她的名著
固相微萃取(SPME)做为一种新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该技术使土壤、水体等复杂环境介质中痕量污染物的快速和准确分析成为可能,其核心为固相涂层。由于商品化的固相涂层种类比较少,稳定性较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SPME的应用范围。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复杂以及人们对样品检测要求的日益提高,发展高稳定性、高选择性和高萃取效率的SPME涂层已成为未来SPME技术的研究重点和发展
摘要:戴望舒的《雨巷》,借用古人的文学意向手法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但他更多的是对灵魂的宣泄,而非直接对现实进行摹写。本文对《雨巷》的背景、诗中的意境与象征表达以及悲剧色彩进行了一番解读。  关键词:《雨巷》 感悟  中国古代的诗词历来喜欢借物表情达意,丁香,一贯被认为是忧愁的载体,丁香结,则是人们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象征。“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