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成瘾行为引发的青少年成长危机问题

来源 :青少年犯罪问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seisde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与人类文明共生的成瘾现象,如今已发展成为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全球性灾难。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然而由成瘾行为引发的青少年成长危机问题形势已经相当严峻,这必须引起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从对成瘾行为的认知出发,深入分析青少年成瘾行为发生的原因,在借鉴国外和其他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防范我国青少年成瘾行为发生的对策。以期能够借此消除青少年成长危机问题,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保护。
  [关键词]成瘾行为;青少年成长危机;现象及危害;原因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D916 [文献标识码]A
其他文献
【主题导引】随着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等新技术开始适用于临床医学领域,我国当前出现了不通过自然的性行为而受孕生殖子女的方式。而“二孩”政策的放开,进一步刺激了社会公众对代孕的需求。在巨大的社会需求之下,越来越多的人签订了代孕协議,代孕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灰色产业。由此不但引发了父母亲法律地位、家庭的概念等传统伦理问题争议,也对当前固有的亲子法律关系、监护关系、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等法律法规及政策
期刊
以儿童作掩护实施违法行为的案件屡见不鲜。近日,发生在上海的一起暴力阻挠警察执法事件引起了广泛热议。令人悲愤的是,无辜的儿童跌落在地。警察和违法者都受到了处罚。但是,网络舆情基本还是理性的,网民纷纷谴责违法者,同情受伤的儿童。  上述案件仅仅是把儿童当成违法挡箭牌的诸多事件的冰山一角。许多违法者认为怀抱婴幼儿就可以逃避执法,更有违法者利用儿童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怀抱婴儿、怀孕的“两怀妇女”以为法律也拿
期刊
美国犯罪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riminology,简称ASC)第61届年会于2009年11月4曰至7曰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召开。ASC第61届年会会议的主题是犯罪学与刑事司法政策(Criminology&Criminal Justice Policy)。ASC第62届年会于2010年11月17日至20日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三藩市召开。本次会议主题是犯罪与社会机构(Crime
期刊
【内容摘要】  我国官方对于校园欺凌存在长期误解,如何准确界定该类事件,把握校园欺凌的形式与特征成为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美国的校园欺凌法律治理体系较为成熟,动态上经历着政策干预模式的重大转变,零容忍模式的运用收效甚微催生了早期干预模式,这一贯彻了恢复性司法理念的模式通过三个层次的干预形成了有效的治理格局,已经深刻影响到了美国的立法,展现出独有的价值。在美国经验的启示下,面对诸多困境,势必走出“中国路
期刊
[摘要]“官二代”在犯罪之时产生两种意义上的“受害者”:作为被害人的受害者和作为犯罪者的“受害者”。后者的产生除自身原因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社会根源,即:失控的政治权力、失败的家庭教育、失范的社会环境和失衡的资源配置。故而,控制“官二代”犯罪不能单纯考虑“官二代”自身,而必须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社会调控。  [关键词]官二代;权力;资源配置  [中圈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衙
期刊
【内容摘要】美国作为近代少年司法制度的发源地,有着相对成熟的经验。在司法理念上,美国经历了儿童福利到严惩犯罪再到儿童与社会双向保护的价值转變;在程序适用上,构建了少年司法与普通刑事司法的“双轨制”;在审理制度上,实行非刑事化、非诉讼化、非标签化的方式;在执行方式上,严格控制监禁刑的适用,并将服刑场所转移至社区。与发达国家的少年司法理念和制度相比,我国的少年司法制度存在较大差距。在我国少年司法改革的
期刊
[摘要]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针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检察院在量刑建议中使用品格证据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我国现行政治制度与法律规定决定了我国检察官具备客观公正义务品质,这为量刑建议中运用未成年人品格证据的可能性提供了保障。该宽则宽、该严则严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为未成年人品格证据的运用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检察机关以品格证据为量刑建议因素的践行将继续丰富其赖以生存的政策土壤。而渐趋完善的法律规定则为量刑建
期刊
2010年5月17日至5月26日,根据我院与瑞典罗尔瓦伦堡人权研究所(RWI)的合作协议,我院项目小组一行6人赴瑞典进行了为期10天的参观访问,旨在进一步了解瑞典的刑事司法体制与运行状况,重点了解他们的检警制度、未成年权利保护、非监禁处遇措施等方面的情况,为我们下一步开展合作奠定基础。在这短短10天的考察之中,我们参观走访了9个机构,从隆德RWI总部、Raby的家庭式收容管教所,到马尔默的检察院、
期刊
[摘 要]基于未成年人的自身特点,其在犯罪作案地点的选择上,曾具有很大随机性。但近年来的调查报告显示这一点已有场所化的倾向。这是犯罪思想与意识成熟的表现,契合社会发展。不良娱乐场所是典型的犯罪场所;校园内外也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高发地。环境犯罪学中的“犯罪机会与认知空间交叠”理论可以诠释这种选择。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随机性;场所化;不良娱乐场所;校园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
期刊
今年春,获冯树梁教授赠其近著《论预防犯罪》,拜读之后很受启发,就有写点感受的冲动,由于学校交办的有些工作加之年龄精力所限,拖至暑假才了此心愿。冯树梁同志是我尊敬的同行、专家,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治学严谨,根底深厚,离休后尤其关注预防犯罪研究,成果甚丰,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的《论预防犯罪》即是其中之一。这是一本经过作者精选整理的论文集,从时间跨度上长达二十年以上,这是我国犯罪和青少年犯罪研究很重要很艰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