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信息技术听上去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很远,但当我们根据电子地图导航找到目的地时,当我们能实时知晓台风运动的路径时,当我们在野外露营也能随时与家人联系时,空间信息技术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它通过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高新科技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着便利。
而经过60多年自主发展,中国的空间信息产业已具备一定的实力,并期待走向市场化和国际化。“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国空间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随着2016年,《关于加快推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发布,中国与东盟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空间信息领域合作的路径变得更加清晰。
“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用科技打造的公共产品
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而位于太空的卫星则能够帮助人类在地面基站难以覆盖的海洋、极地、山野等区域完成通信、定位、监测等工作。“中国要建设的‘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就是以在轨和规划建设中的通信、导航及遥感卫星天基网为主体,以地面设施网络的互联互通为重点,以实现空间信息集成应用为目的,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区域提供空间信息服务能力的综合性工程。”中国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童旭东,在中国—东盟“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合作发展论坛上这样介绍道。在该论坛上,多位专家和企业代表也就相关问题发表了看法。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邓中亮认为“一带一路”沿线蕴藏着对空间信息产业的巨大需求。他用一串数字来加以说明:“‘一带一路’沿线53个国家、94个城市的信息化总体发展处于中等水平,信息基础设施亟待建设;中国在沿线36个国家建成77个合作区,企业1467家,通信将创造20%以上的市场价值,海外企业有着很强的通信需求;沿线人口31.72亿,但80%的个人用户还无法享受移动宽带业务,个人宽带通信需求也是巨大的;而跨境与远洋运输的互联互通同样需要空间信息的支持。”
在巨大的需求下,推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的建设与应用,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工作的有力抓手。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提高与沿线国家产业合作的层次和水平;有利于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在防灾减灾、生态环境监测、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公共产品,增进民心相通和人文交流,塑造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有利于增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提高中国空间基础设施利用效率和技术水平,提升空间信息产业的国际化水平,促进中国技术、产品、服务“走出去”。
根据规划,“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的近期目标(2018~2020年)是充分利用各国现有和规划发展的卫星和地面基础设施资源,建立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形成服务“一带一路”的卫星数据网络,开展典型应用示范。而东盟地区无疑是开展典型应用的一个优选方向。
单打独斗不如共建共享
“东盟地区包含众多岛屿、森林和大片海域,大部分地区无法覆盖地面通信系统,卫星移动通信是实现森林、海上或岛上信息通联的重要手段。”中国电信集团卫星通信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吕子平说,“远亲不如近邻,中国—东盟具有良好的战略伙伴关系且地理毗邻,中国企业运营的天通系统将在2020年完全覆盖东盟地区,可为该地区提供性能优异的移动通信服务,将有效改善东盟地区海上卫星通信安全态势,支撑区域社会安全应用。”
对此,泰国地理信息与空间技术发展局执行副局长戴姆罗德表示期待,他认为中国的卫星可以提供准确全面的实时数据,将为泰国解决城市拥堵、防灾减灾、规划重大项目等工作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而在马来西亚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主席王惠生看来,在现阶段,东盟国家寻求合作、共享资源不失为一种符合时宜的选择。他说:“因财力有限,不少东盟国家目前还没有能力拥有自己的卫星,而且建造卫星配套服务设施的成本也极高,中国卫星技术领先,提供的现成服务可广泛应用于通讯、互联网、工农业生产等领域。马来西亚始终期待与中国等国家在空间信息领域开展更紧密的合作,这将满足东盟经济发展的需求,造福区域人民。”
实际上,这样的合作已经初见成效。
区域空间信息合作进行时
2018年7月,老挝南部阿速坡省一座水电站发生溃坝事故酿成水灾的消息牵动着许多人的心。事发当天,中测新图(北京)遥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无人机测绘作业组正在老挝万象市与老挝内政部国家测绘局、老挝天眼公司执行项目无人机航摄任务。得知这一消息,在获得老挝自然资源部的正式批复后,作业组第一时间紧急响应,利用中测无人机遥感系统,获取了灾区5厘米分辨率的灾后影像,并迅速将成果提交老挝应急救灾指挥部,为救灾工作提供了及时的保障。
灾难无情人有情,从“中国技术”的支援中,我们看到了两国的情誼,也看到了空间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近年来,围绕空间信息产业的具体领域,中国与多个东盟国家开展了务实合作。据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介绍,在通信领域,中国发射了老挝一号通信卫星,并联合老挝成立合资公司运营管理,向湄公河地区提供卫星电视广播和卫星通信服务,树立了中国与东盟国家航天合作的典范。
在遥感领域,新一代地球静止轨道光学遥感卫星高分四号为东盟沿线国家提供防灾减灾服务;中国—东盟遥感卫星数据共享与服务平台在柬埔寨的物流管理应用、老挝的农林精准管理、新加坡的港口精细管理作业上发挥了积极作用;风云系列卫星数据接收分发系统在泰国、老挝、印尼等多个东盟国家建成并投入使用,全面提升了东盟国家在气象监测、灾害防治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在导航领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不断完善,区域导航卫星服务能力已覆盖亚太地区,可为东盟地区的陆地和附近海域提供5米定位的精度服务,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城市规划开发及旅游、交通、渔业等领域。
“在后续的空间信息技术合作中,我们将在电信港、高通量/移动卫星通信系统、遥感数据运营与增值服务、信息安全领域、智慧产业、无人机等方面进一步开展深入合作,以‘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应用为抓手,与东盟各国一起积极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应用的空间信息技术合作,共享中国空间信息技术发展的红利。”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副总指挥李宝明如是说道。
而经过60多年自主发展,中国的空间信息产业已具备一定的实力,并期待走向市场化和国际化。“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国空间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随着2016年,《关于加快推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发布,中国与东盟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空间信息领域合作的路径变得更加清晰。
“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用科技打造的公共产品
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而位于太空的卫星则能够帮助人类在地面基站难以覆盖的海洋、极地、山野等区域完成通信、定位、监测等工作。“中国要建设的‘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就是以在轨和规划建设中的通信、导航及遥感卫星天基网为主体,以地面设施网络的互联互通为重点,以实现空间信息集成应用为目的,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区域提供空间信息服务能力的综合性工程。”中国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童旭东,在中国—东盟“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合作发展论坛上这样介绍道。在该论坛上,多位专家和企业代表也就相关问题发表了看法。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邓中亮认为“一带一路”沿线蕴藏着对空间信息产业的巨大需求。他用一串数字来加以说明:“‘一带一路’沿线53个国家、94个城市的信息化总体发展处于中等水平,信息基础设施亟待建设;中国在沿线36个国家建成77个合作区,企业1467家,通信将创造20%以上的市场价值,海外企业有着很强的通信需求;沿线人口31.72亿,但80%的个人用户还无法享受移动宽带业务,个人宽带通信需求也是巨大的;而跨境与远洋运输的互联互通同样需要空间信息的支持。”
在巨大的需求下,推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的建设与应用,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工作的有力抓手。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提高与沿线国家产业合作的层次和水平;有利于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在防灾减灾、生态环境监测、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公共产品,增进民心相通和人文交流,塑造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有利于增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提高中国空间基础设施利用效率和技术水平,提升空间信息产业的国际化水平,促进中国技术、产品、服务“走出去”。
根据规划,“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的近期目标(2018~2020年)是充分利用各国现有和规划发展的卫星和地面基础设施资源,建立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形成服务“一带一路”的卫星数据网络,开展典型应用示范。而东盟地区无疑是开展典型应用的一个优选方向。
单打独斗不如共建共享
“东盟地区包含众多岛屿、森林和大片海域,大部分地区无法覆盖地面通信系统,卫星移动通信是实现森林、海上或岛上信息通联的重要手段。”中国电信集团卫星通信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吕子平说,“远亲不如近邻,中国—东盟具有良好的战略伙伴关系且地理毗邻,中国企业运营的天通系统将在2020年完全覆盖东盟地区,可为该地区提供性能优异的移动通信服务,将有效改善东盟地区海上卫星通信安全态势,支撑区域社会安全应用。”
对此,泰国地理信息与空间技术发展局执行副局长戴姆罗德表示期待,他认为中国的卫星可以提供准确全面的实时数据,将为泰国解决城市拥堵、防灾减灾、规划重大项目等工作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而在马来西亚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主席王惠生看来,在现阶段,东盟国家寻求合作、共享资源不失为一种符合时宜的选择。他说:“因财力有限,不少东盟国家目前还没有能力拥有自己的卫星,而且建造卫星配套服务设施的成本也极高,中国卫星技术领先,提供的现成服务可广泛应用于通讯、互联网、工农业生产等领域。马来西亚始终期待与中国等国家在空间信息领域开展更紧密的合作,这将满足东盟经济发展的需求,造福区域人民。”
实际上,这样的合作已经初见成效。
区域空间信息合作进行时
2018年7月,老挝南部阿速坡省一座水电站发生溃坝事故酿成水灾的消息牵动着许多人的心。事发当天,中测新图(北京)遥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无人机测绘作业组正在老挝万象市与老挝内政部国家测绘局、老挝天眼公司执行项目无人机航摄任务。得知这一消息,在获得老挝自然资源部的正式批复后,作业组第一时间紧急响应,利用中测无人机遥感系统,获取了灾区5厘米分辨率的灾后影像,并迅速将成果提交老挝应急救灾指挥部,为救灾工作提供了及时的保障。
灾难无情人有情,从“中国技术”的支援中,我们看到了两国的情誼,也看到了空间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近年来,围绕空间信息产业的具体领域,中国与多个东盟国家开展了务实合作。据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介绍,在通信领域,中国发射了老挝一号通信卫星,并联合老挝成立合资公司运营管理,向湄公河地区提供卫星电视广播和卫星通信服务,树立了中国与东盟国家航天合作的典范。
在遥感领域,新一代地球静止轨道光学遥感卫星高分四号为东盟沿线国家提供防灾减灾服务;中国—东盟遥感卫星数据共享与服务平台在柬埔寨的物流管理应用、老挝的农林精准管理、新加坡的港口精细管理作业上发挥了积极作用;风云系列卫星数据接收分发系统在泰国、老挝、印尼等多个东盟国家建成并投入使用,全面提升了东盟国家在气象监测、灾害防治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在导航领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不断完善,区域导航卫星服务能力已覆盖亚太地区,可为东盟地区的陆地和附近海域提供5米定位的精度服务,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城市规划开发及旅游、交通、渔业等领域。
“在后续的空间信息技术合作中,我们将在电信港、高通量/移动卫星通信系统、遥感数据运营与增值服务、信息安全领域、智慧产业、无人机等方面进一步开展深入合作,以‘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应用为抓手,与东盟各国一起积极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应用的空间信息技术合作,共享中国空间信息技术发展的红利。”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副总指挥李宝明如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