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人类学视域下的“回族花儿”的宗教蕴含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zzy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回族花儿”是至今流传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山野民歌,是广大回族群众长期以来的智慧结晶。本文试从音乐人类学的角度,运用“声音—行为—概念”的研究模式,通过对“回族花儿”中属行为范畴的语言行为和与声音范畴相关的音调进行剖析,揭示“回族花儿”中在语言与音调上的一些特征以及语言与音调背后深刻的宗教内含。
  关键词:回族 “回族花儿” 音调 语言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6-0014-02
  一、回族与“回族花儿”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是中国56个民族中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回族形成的初期阶段可追溯至元代,是从1219年以成吉思汗为统领的蒙古军队开始西征,大批中亚、西亚各国人被迁徙到东方来。其中有自波斯、阿拉伯及西域诸国被裹胁和征调而来的军士、工匠、被俘虏的妇孺,也有一些学者和社会上层分子。
  中国的回族形成后,将阿拉伯世界的伊斯兰文化带入中国,并一定程度将其保留在了回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回族和伊斯兰教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是不可混淆的。回族在继承伊斯兰文化习俗的同时,作为中华民族中的一员,也很大程度上吸收了中华大地上汉族文化的表达方式和特点。回族基本通用汉语,使用汉字,以及回族的音乐,比如西北回族地区的“花儿”“宴席曲”等,便是吸收了民间的曲调,与中国民歌融为一体。种种带有伊斯兰韵味的回族文化与中华汉文化代代交融、相互适应,逐步发展形成如今异于伊斯兰文化又不归流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独具魅力的回族文化。总的来说,回族文化既保留了历史发展的足迹,又融入和体现了当代人的创造性风韵。
  花儿,是至今流传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山野民歌,是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熏陶和积淀流传下来的心声。花儿被分为河州型花儿和洮岷型花儿两种,使用当地汉族语言,传唱在西北地区汉族、回族、土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和部分裕固族、藏族、蒙古族等九个民族中。其中,河州型花儿通常被称为“回族花儿”,是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等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的民族共同创造和演唱的花儿,主要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和新疆四个省区,是广大回族群众长期以来的智慧结晶。“回族花儿”曲调悠扬,感情表达时而苍凉、悲泣,时而愉悦自在,其歌词质朴、诚挚,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内涵更是耐人寻味,其中包含的宗教性韵味也是不容忽视的。
  二、“回族花儿”音调中的宗教蕴含
  宁夏六盘山地区流传的“山花儿”,又称“干花儿”,是融合了山歌的高亢与小调的委婉两种特征的花兒衍生体,是宁夏地区特有的一种花儿类型。这类花儿的令调较多,情况也较为复杂,音乐的调式上打破了河州花儿中徵调式、商调式的统治地位,因受到伊斯兰教音乐的影响而以羽调式、角调式居多,徵调式、商调式次之,偶尔也会有宫调式。“山花儿”除受民间小调和其他山歌的影响外,有些令调很明显受到伊斯兰教赞主赞圣的诵经音调的影响。宁夏自元以来就是回族聚居之地,回族普遍信仰伊斯兰教,男子从小就学习阿拉伯语,诵读《古兰经》及赞主赞圣词,受伊斯兰音调影响极深。因此,他们唱花儿时,也很自然的把自己极为熟悉的伊斯兰音调融了进去,但是由于各类吟诵的伊斯兰音调无谱可循,全凭口传心授,每个人在吟诵过程中根据个人情绪融入了自己的风格,在阿拉伯音调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同的加花变奏,这样的吟唱可谓是“十唱九不同”,各有各的理解,各有各的特色。如谱例1是宁夏六盘山同心县的一首“山花儿”,它与谱例2中带有阿拉伯音调的伊斯兰教赞主词的音调极为相似,包括装饰音以及一些无法准确记谱的微分音的存在。
  带有曲调的赞词和《古兰经》的诵读对于众穆斯林是一种精神的升华,它借助音乐的形态普及了伊斯兰文化,劝化穆斯林群众,增强了宗教归属感,对维系民族情感,提高民族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宁夏的回族穆斯林们将这样的音调不仅仅只运用于宗教活动当中,而是将这样的音调融于生活中随口唱起的“山花儿”中,这样带有伊斯兰音调的“山花儿”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音调,对于当地穆斯林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它是一种宗教信仰的召唤,是民族身份的确认,是文化传统的传承,更是对民族自我归属性的认同。同样,这种带有伊斯兰音调的“山花儿”不论是走到哪里唱起来,都能唤起当地回族穆斯林在心理情感上的认同。
  三、“回族花儿”语言中的宗教蕴含
  回族穆斯林们为什么要唱花儿?当问及他们时,不论文化素养高低的回族穆斯林都会不约而同的回答:“花儿本是心里的话”。花儿率真地反映着回族人民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回族穆斯林的花儿中唱的是情浓意切,人生苦甜,当然也不乏有表达对真主安拉的敬畏之感的小调。另外,回族在日常的交流中以汉语为基础,但同时也夹杂了阿拉伯语和波斯语汇,他们将这种语言习惯运用在花儿的唱词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
  回族花儿歌词②:
  进了大寺朝西跪,安拉和海尔俩赎罪,
  不是我不做乃玛孜,阿訇他和我家不对。
  这是宁夏六盘山“山花儿”中的一首歌词,歌词中的“安拉”是阿拉伯语汇,意为真主;“乃玛孜”是波斯语音译,意为礼拜;“阿訇”也是波斯语汇,意为老师,是回族穆斯林对主持清真寺宗教事务人员的称呼。
  这些花儿的歌词既是描述伊斯兰教宗教活动与日常生活的,同时还夹杂着阿拉伯语和波斯语汇以及回族日常的生活语言,使花儿的歌词体现出鲜明的回族特征。他们通过用花儿的形式去描述他们的宗教生活,并用带有伊斯兰语汇的歌词来唱花儿,是对信仰最直接的表白,增强了众穆斯林的宗教情感,是直白地表达对真主安拉的畏惧与崇拜之情。带有伊斯兰语汇的“山花儿”对于众穆斯林是一种精神的升华,它借助音乐的形态普及了伊斯兰文化,劝化穆斯林群众,增强了宗教归属感,对维系民族情感,提高民族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结语
  回族穆斯林的生活中宗教信仰占据他们重要的一部分,每个穆斯林从出生就开始浸染在这样的宗教环境中,他们的血液里流淌的都是具有伊斯兰宗教音调特点的音乐元素,他们将这些元素自然而然地融进了生活中的民间小调“花儿”中,在生活中自娱的同时,也表达了个人的民族情感。回族穆斯林在“花儿”中融入伊斯兰音调就是众穆斯林用外向性音声行为来表达其感恩与崇拜真主的信仰情感的一种表现,这样的“花儿”是回族的“花儿”,是带着浓烈的民族归属感与认同感的,是穆斯林融入个人感情的运用优美的音调来传达信仰情感的。
  回族穆斯林在继承伊斯兰宗教文化生活的同时,大量吸收、融合了中华文化,形成回族以汉语为基础,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为辅的独特的回族语言文化。他们运用花儿的曲调,即兴填入与伊斯兰教宗教有关的歌词进行歌唱,可以说是一种借用“花儿”直接传达信仰的活动环节,其主要目的是表达对真主的崇拜与感恩,是心灵的寄托。
  总而言之,西北地区的“回族花儿”在伊斯兰教教义的硬性模式下不断改进,同中取异,使该地区的带有宗教意味的回族音乐文化呈现出既保留又发展的良好态势。
  注释:
  ①刘同生:《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宁夏卷》,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版,第12页。
  ②刘同生:《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宁夏卷》,第48页。
  参考文献:
  [1]刘同生.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宁夏卷[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2]马冬雅.当代回族音乐[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3.
  [3]祁宝峰.宁夏六盘山地区“山花儿”及其演唱风格[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美]Merriam.音乐人类学[M].穆谦译,陈铭道校.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摘要:艺术是人类文化的结晶,舞蹈作为艺术之一,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具备极其重要的教育功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治国理政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其中关于文艺的重要指示已经形成了完整、科学的习近平文艺思想体系。“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如何实现“人民的文艺”,即“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坚持服务人民,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勇于创新创造,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
期刊
摘要:在迈入高等院校专业教育的行列之后,我国的民族器乐教学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对普通高校的民族器乐教学而言,不仅应重视对学生独奏能力的培养,也应注重重奏教学的开展。普通高校民族器乐的重奏教学能够加强学生的协作意识,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弘扬我国的民族音乐,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同时,也由于重奏教学符合普通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乐器组合较为灵活,且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学生技能水平扎
期刊
摘要:《窝头会馆》是由刘恒编剧、林兆华导演的一部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献礼的话剧,其主演有何冰、宋丹丹、濮存昕、杨立新、徐帆等,一线的专业演员阵容强有力地支撑起了这部既波涛汹涌又温润细腻,既如歌如泣又波澜不惊的历史巨作。通过对1948年一座老北京的大院里几户普通人家水生火热的生活现状、坎坷曲折的人物命运、复杂扭曲的人物关系的描绘,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一个彼时社会世态的缩影。乱世之下,社会动荡,人民生
期刊
摘要:在积极响应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各大高职院校在有效实现职业高度对接方面不断地做着积极的努力,如何真正紧跟社会变化,创新和改革现有教学模式,需要认真思考与及时调整。本文以艺术高职院校音乐表演键盘专业五年一贯制中、高职教学合理化衔接为例,运用分组式教学模式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深入分析钢琴分组式教学模式在中、高职有效衔接中起到的作用,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分组教学模式 合理化
期刊
摘要:虽然互联网技术对电视传媒造成强烈冲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电视依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电视文艺来说,在功能上和价值上有一定异同点,对这些异同点的分析能够有效把握电视在文艺上的特点,让电视能够在互联网时代获得更好发展。另外对于电视文艺来说,实现对功能和价值的融合是今后的重要发展发现,对异同点的研究可促进这一体系的建成。  关键词:电视文艺 电视功能 电视价值  中图分类号:J9
期刊
摘要:关于当代青年电影中叙事策略的选择与搭配,导演如何采用电影策略的问题,公众接受现代青春片电影的叙事策略,都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国内青春题材电影《匆匆那年》为例,主要分析了我国现代青春题材电影的叙事结构和艺术特征。  关键词:《匆匆那年》 叙事 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2-0166-02  电影隶属于第七艺术,是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国内流行歌舞作品普遍缺乏感染力这一问题,通过对现代音乐剧与流行歌舞内容和形式的对比及共性分析,得出“现代音乐剧在一定程度上可看作是融入了戏剧性的多个流行歌舞片段的有机组合”这一新观点。并探讨如何借鉴现代音乐剧“戏剧性”“歌、舞、演一体化”等元素优化流行歌舞的教学方法,旨在进一步提升流行歌舞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现代音乐剧 流行歌舞 戏剧性 歌、舞、演一体化 艺术感染力  中图分
期刊
摘要:普通高校的学生在普遍缺乏音乐系统学习的情况下,音乐課程急需提升音乐感知能力,重塑聆听音乐方法。音乐感知能力是人对音乐及其相关属性的认知结果,是认知音乐的基础,只有提高了音乐感知能力,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艺术素养才能发展,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结合教学改革与创新,本文就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与大学生音乐素养做研讨。  关键词:艺术教育 音乐教学 感知能力 通识课程  中图分类号:J6
期刊
摘要:学术专著的出版是学科发展的重要标志,目前国内有关艺术人类学学科的研究主要以论文形式出现,而以艺术人类学为书名的著作很少专门涉及艺术人类学学科建设相关议题,方李莉、李修建的《艺术人类学》是目前国内难得一见的将艺术人类学学科史、学科理论、研究方法与具体研究实践等内容集一身的学科著作。该书具有强烈的学科建设自觉意识、观点上确定性与开放性的统一以及对学科理论史有完整而全面的梳理等几个特点。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在此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如何应对社会的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当下高等院校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凯里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为例,分析了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措施,希望对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应用型 人才培养 创新 实践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