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庄子的“无”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wen0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庄子总是讲一种“无”的状态。那么这个“无”到底指什么呢?有“无心”,有“无物”,还有“无智”等等。“无”可以让人的内心“虚”,而人只有“虚己”才能“游物”,想要达到逍遥的境界,必须首先做到“无”。内心虚无,就可“齐物”了,这“齐物”便是不会看到万物的区分,世界都混沌而为一,物我两忘,“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超脱了万物,超脱了自我,就真正能游于大道之中了。
  [关键词]无 无心 无智 无境 齐物
  
  王博的《庄子哲学》中有如下表述:“物物是做物的主宰,物于物是做物的奴隶。”在庄子的逍遥世界中,无物无我是一种境界,是超脱万物、凌驾于心的境界。无物无我的境界现在说起来还很空泛,在《庄子·齐物论》中,庄子表述了一系列关于为何“无”以及怎样“无”事情。
  首先来讲,为什么应该有“无”的境界呢?世间上本就不应该有“有”,因为有了“有”,就失去了真正的道。“大道不称,大辨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庄子·齐物论》)真正的“大”是不需要刻意的要怎么样,而“无”才是达到“大道”的唯一途径。“无物”首先要“无心”,做不到“无心”,就不可能“无物”。那什么又叫做“无心”呢?我认为,庄子所讲的“无心”应该就指的是“心斋”吧。何谓心斋?庄子在《人间世》中有这样一段表述:
  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者也,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在《齐物论》的开篇,南郭綦子就说“吾丧我”。这个“吾丧我”就是要自己“无心于己”。达到了“吾丧我”的境界,才可谓做到了“无心”。而“无心”的妙处,庄子在《人间世》里也有所表述:
  颜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实自回也。得始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谓虚乎?夫子曰:尽矣!吾语若:若能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入则名,不入则止。无门无毒,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则几矣。绝迹易,无形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闻以有翼飞者矣,未闻以无翼飞者也;闻以有知知者矣,未闻以无知知者也。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而况人乎!是万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纽也,伏戏,几蘧之所行终,而况散焉者乎!
  王博在《庄子哲学》中有如下解释:
  “心灵的逃避就是心斋,就是在这个世界面前的不动心。这种不动心不是伪装的,因为它的基础是无心,庄子把它称之为‘天使’,以与有心的作为即‘人使’相对。”
  在《庄子·德充符》中有这么一则故事,说有一个叫王骀的人,他从来不叫学生,也不去和学生讨论问题。但是他的学生总是空虚者来,学满而归。常季很奇怪,就问孔子是怎么回事。孔子回答说,王骀把所有的事物都看成一样,而本真之心未曾丧失,正如林云铭《庄子因》中说的“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王骀无心为师,怎么会把弟子当回事呢。而王骀身残德高,遗情忘形,逍遥物外,却能得到人们的崇敬,可见他是个领悟大道的人。王骀的领悟大道,在于“无心”。而“无心”则能“齐物”。
  谓何“齐物”?庄子看来,世间的一切,诸如生死、荣辱、贵贱、是非等等都是没有区别的。庄子是比较厌恶辩论的,这在《齐物论》中就有所体现,庄子说“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认为世间的是非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是,亦没有绝对的非。看看《齐物论》中的段话: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比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为,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以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
  像类似于“指非指、马非马”的命题,庄子从来不参与争论,反而很厌恶这些无谓的辩论。“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多么豪迈的气度,天地万物都好像在庄子的手掌之间。不用说“一指一马”了,世间的万事万物在庄子眼中都是一样的:
  可乎可,不可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为之而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齐物论》)
  因此,对于儒墨兩家的辩论,庄子也是不认同的。儒家讲“仁义道德”,墨家讲“兼爱非攻”。儒有儒的是,墨有墨的是。如果说以儒家的标准来衡量世界的话,墨家就是非;但如果以墨家的标准来衡量世界的话,儒家就是非。这样无穷无尽的争论下去,一定要争出个对错是非来的话,不如用虚静之心去观照事物,明于大道。(释德清说)“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齐物论》)
  而且庄子也说过:“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矣。”(《齐物论》)庄子并没有说哪种人是“心中有成见”的。我想可能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是“成乎心”的,所以“有是非”则显得那样可笑。“朝三暮四”这个成语就是出自《庄子·齐物论》,庄子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狙公赋芋,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这些猴子就是“未成乎心”的体现。其实本质是没有变的,但是这些猴子的喜怒就会受到他们自己心中的是非而无常。由于是非在心中的存在,我们才越来越走向两个极端,即“大是”和“大非”。这些都会使大道亏减的。我们心中越是有鲜明的是非,就越做不到“齐物”,也就越来越远离了大道本身。
  其实世间万物在庄子看来,都是一样的,就无从谈起是非了。如果用“齐物”的观点来看,那么秋毫也可以算作大,而泰山就是小;殇子就是长寿的人而彭祖就是短命。天地万物都和我化而为一了,万物浑然一体,物我两忘,这就是一种境界了。这种境界在我理解来似乎就是“无境”。
  忘年忘义,振于无境,而寓诸无境。
  但是,想要做到“无境”的状态,就必须要抛开物质和利益的诱惑,必须除掉迷惑内心的东西。在这里,庄子又一次提到了惠施,还有昭文、师旷。“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庄子·齐物论》)这三个人的技艺算是很高超了,但是他们总想要教诲别人,其实别人不一定要明白的,他们也总想让别人明白。如果说这三个人的技艺算是成功的话,那么“我”——即庄子也算是成功了;如果说他们不算成功的话,物与我浑同,乃为大道,皆归无成。
  “古之真人,能领悟大道,了无是非;后人由于有了是非好恶,因此也就使大道日益亏损,终生无成。”我在一开始提到了庄子的这么一句话:“大道不称,大辨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其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做什么都不可刻意的追求什么,越是刻意,就越背离大道。而“古之真人”,既“无心”也“无物”,所以才能“得道”。
  也许有人会问了,怎么样的人才算是真人呢?或者说,什么样的人才能得道呢?让我们来看看庄子怎么定义“真人”的吧:
  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不扰,其食不甘,其息深深。……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
  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庄子·大宗师》)
  真人的生活是完全“无心”的,是完全顺应自然,顺应天地万物的。没有刻意的去争什么,更不会去追名逐利,去苛求物质上的享受。“无心”之人,睡觉都可无梦,吃饭无味也不觉怎样。“无心”之人,不会贪恋生,也不会害怕死。虚己游物,在大道中逍遥漫游,万物皆空,在太虚中飘忽闲走。如果说“齐物”的话,就可以和天一起了;如果说不“齐物”的话,也可以和人在一起。这样说来,天和人并不是矛盾的,是和谐统一的了。这样处理天人关系的人,这种“得道”的人,我们就叫他“真人”。
  真人是庄子杜撰出来的,与其说是人,不如说是一种生活状态。“无心无我”,则无欲无求;无欲无求,就不会陷入世间的明争暗斗,追名逐利当中。而且,无心无我,就会“无智”。庄子刻意追求智慧的人,也是有些讽刺的。比如《养生主》中,有这样的话: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用有限的生命来寻求无限的只是,那不是窘困的么!既然都知道是窘困的了,还要不停的拼命追求,那就太危险了。做了好事而不贪图名声,做了坏事而不受到责罚。“善恶兼忘,虚怀游世,不以物为事。”
  “无心”便“无智”。无智同样是一种高境界。在《齐物论》中有这样三个字,叫“寓诸庸”,什么意思呢?在王博《庄子哲学》中,对于“寓诸庸”有这么一段表述:“这是一种生存技巧,你可以不引人注目地生活。虽然没有光芒,但危险会远离你而去。”与其说以智来处世,不如以“无智”来处世。儒家讲“学而优则仕”,但是庄子肯定会“学而优则不仕”。
  在《人间世》里,庄子讲了这么一则故事,说颜阖要给卫灵公的太子做老师,但是这个太子毫无道德。如果不好好管教,那我的国家将会受到讨伐;如果严厉管教,我恐怕就没命了,可怎么办?蘧伯玉就说:
  形莫若就,心莫若和。虽然,之二者有患。就不欲入,和不欲出。
  庄子给后人带来了太多太多的东西,其中的哲学奥妙、处世法则、为人境界、心智态度等等都有很多值得发掘和探讨的地方。在这里,由于种种限制,我只能粗略的对庄子的“无”这一概念做了简单的分析和讨论。可是这“无”,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庄子说过,世间到底是有没有开始的呢?如果有,那么开始的开始又在哪里?也许大道本身就是“无”,开始的开始也是“无”,世间万物都是从“无”衍生出来的。所以“无心”、“无物”、“无智”等等都将是亘古不变的太虚幻境。
  
  参考文献
  [1] 庄子. 齐物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 陆永品. 庄子通释——大宗师[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要]社会实践是高校提升育人效果的好办法和好途径,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指导教师也能够在社会实践中自我成长,自我完善。本文从大学生社会实践出发,探析在构建社会实践长效机制中教师的作用,并对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构建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社会实践 构建 指导教师 作用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
摘要:留守儿童将长期存在,教育关爱工作任重道远,须避免留守儿童个体标签化,做好顶层设计,整合多方资源,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弥补家庭教育缺失,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犯罪;个人设想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29-0233-01  作者简介:李善良(1996-),男,汉族,河南新乡人,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本科生。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 要 陕甘宁边区私营工业是在边区政府扶持和帮助下得到的发展,是与战时边区军民的需求相适应的,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的特点。而邊区私营工业的生产类型,则鲜明的呈现出边区私营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的历程。  关键词 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区 私营工业 生产类型  作者简介:张曼,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中图分类号:F429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在企业当中,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的素质安全是企业生产的重要途径,需要从根本上对事故进行有效预防。在政府各级各部门的配合以及相关领导的重视之下,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值得注意的,在现阶段当中的安全生产还存在着众多的问题,需要利用更多的方法措施来进行全面改进。本文首先对教育对安全生产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其次对于安全教育培训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几点相关的改进措施。  关
本文围绕柔性显示设备的柔性液晶显示器(FLCD)、柔性电泳显示器(FEPD)、柔性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FOLED)这三个主要技术分支及其运作原理,分析了目前发展趋势和技术难点,最后
朱刚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副教授、油画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82年毕业于山东师大美术系,1989年结业于中央美院油画系第四届研修班,1994年获德国
《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名医华佗为关羽行“刮骨疗毒”,为世人所熟知、乐道。可有多少人知道是因为“麻沸散”成就了这段佳话。当华佗远去,世间只留下“麻沸散”很多版本的传说
张春继是来自云南大理地区的白族画家。他先就读于云南艺术学院附中,后又考入四川美术学院,学的是油画。读书期间颇为刻苦,勤于钻研。他的《绣花鞋系列》我较早前就见过,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