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平时的教学反思中我认识到:在唱好课堂教学重头戏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学会在语文教学中,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能力,沟通生活。这样才能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借此我也把自己近几年在语文教学中所积累的有关语文拓展延伸的经验和心得与大家交流如下:
首先,要立足于课本,由此及彼,化有限为无限,拓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1.从文章的情节入手进行拓展延伸
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延伸,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丑小鸭》一课后,让学生想象“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后会做些什么?或者会遇到什么事?”这时学生纷纷展开了想象,有的学生说,丑小鸭回到了他刚出生的地方,大伙都感到十分惊讶,丑小鸭宽宏大量,原谅了他们,他们也很惭愧,并向丑小鸭保证以后要善待任何人。从此,丑小鸭和鸭妈妈、伙伴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也有的学生说,丑小鸭遇见了与他小时候有同样遭遇的丑小鸡。这时的丑小鸡十分沮丧,丑小鸭把自己的故事告诉了丑小鸡,鼓励丑小鸡鼓起勇气顽强地生活下去,就一定能获得幸福的,并陪伴着丑小鸡。最后,丑小鸡也长成了美丽的大公鸡……?这种“续编”活动,实际是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有机延伸,可以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作合情合理的推想发展。
2.从文章的主题入手进行拓展延伸
类似的情节,在不同作者、读者(学生)的心中,会有不同的看法。同样的,一样的主题,一样的题材,在不同作家的笔下,往往会演绎出不同的风貌(这也是我们当地使用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编排的特点)。此时,教师可由一点出发,指导学生搜集相同或相似题材的作品,比较分析、讨论思考,学生会更容易地领会每一部作品的特色。
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让学生了解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意境之后,又及时拓展延伸从现在女作家张洁《挖荠菜》里的日暮黄昏不敢回家的描写;从诗经的“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到陶渊明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让学生们感受到在中国诗人的笔下,夕阳黄昏的意象传递是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意识,多了一层家园落日的温馨和人生迁世的感情。
3.从文章的作者入手进行拓展延伸
一个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其风格往往也是有差异的,可就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作比较,将文学史的知识贯穿其中,把学生引入博大精深的文化渊源和积累中。例如,学习李清照的《醉花阴·勃雾浓云愁永昼》时,可向学生介绍她前期的作品《如梦令》。学生在理解了这两首词截然相反的意境后,不难知道这与李清照所属的时代背景有关。
此外,我们还可以介绍学生看一些人物的传记、评论文章,这会让学生对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了解得更深刻、更全面。在学习鲁迅的《自嘲》这首诗时,让学生感受到了他的嫉恶如仇和内心的痛苦和孤独。如果让学生简单的这样学习鲁迅这位伟人可能给学生的印象就比较单一。这时我把教材加以恰当的整合:及时的推荐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这篇文章让学生阅读。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生活平凡随意、为人宽厚仁爱、待友真诚悉心、意志坚定的鲁迅形象。
4.从文章的文体入手进行的拓展延伸
拿说明文为例,我先从课本中选取一篇比较典型的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分别从课文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设置问题,让学生精读,分组讨论解决问题,老师点拨。然后又选择另一篇说明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进行比较阅读,找出两篇文章的异同。经过反复讨论、分析、总结,每个学生都逐渐理清了,“说明文有的介绍事物的特点,有的是说明一个道理,要介绍明白这些特点和道理要用到不同的说明方法,而且语言必须准确”。这样的一种阅读思路,也就是帮学生拿到一把开启说明文阅读大门的钥匙。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的“领”实际上就是“导”,是从学生的“学”出发的,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总结。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其次,要走出课堂,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到红旗渠参加实践活动,见到桃花谷的桃树红花夭夭,我作为语文老师在学生游玩的同时提醒学生,对照已学的课文和此情此境,有何感受。学生便争先恐后地吟起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正是刚学过的《渔歌子》。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从一滴水中就可以看到整个世界,同样,上述的分析我也试图想让更多的人能对初中语文拓展延伸有一个全貌的认识和理解。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些拓展延伸的教学步骤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一体的。因此,在实践操作的运用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实际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灵活地去应用、尝试。立足课文,又跳出课文。
首先,要立足于课本,由此及彼,化有限为无限,拓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1.从文章的情节入手进行拓展延伸
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延伸,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丑小鸭》一课后,让学生想象“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后会做些什么?或者会遇到什么事?”这时学生纷纷展开了想象,有的学生说,丑小鸭回到了他刚出生的地方,大伙都感到十分惊讶,丑小鸭宽宏大量,原谅了他们,他们也很惭愧,并向丑小鸭保证以后要善待任何人。从此,丑小鸭和鸭妈妈、伙伴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也有的学生说,丑小鸭遇见了与他小时候有同样遭遇的丑小鸡。这时的丑小鸡十分沮丧,丑小鸭把自己的故事告诉了丑小鸡,鼓励丑小鸡鼓起勇气顽强地生活下去,就一定能获得幸福的,并陪伴着丑小鸡。最后,丑小鸡也长成了美丽的大公鸡……?这种“续编”活动,实际是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有机延伸,可以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作合情合理的推想发展。
2.从文章的主题入手进行拓展延伸
类似的情节,在不同作者、读者(学生)的心中,会有不同的看法。同样的,一样的主题,一样的题材,在不同作家的笔下,往往会演绎出不同的风貌(这也是我们当地使用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编排的特点)。此时,教师可由一点出发,指导学生搜集相同或相似题材的作品,比较分析、讨论思考,学生会更容易地领会每一部作品的特色。
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让学生了解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意境之后,又及时拓展延伸从现在女作家张洁《挖荠菜》里的日暮黄昏不敢回家的描写;从诗经的“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到陶渊明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让学生们感受到在中国诗人的笔下,夕阳黄昏的意象传递是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意识,多了一层家园落日的温馨和人生迁世的感情。
3.从文章的作者入手进行拓展延伸
一个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其风格往往也是有差异的,可就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作比较,将文学史的知识贯穿其中,把学生引入博大精深的文化渊源和积累中。例如,学习李清照的《醉花阴·勃雾浓云愁永昼》时,可向学生介绍她前期的作品《如梦令》。学生在理解了这两首词截然相反的意境后,不难知道这与李清照所属的时代背景有关。
此外,我们还可以介绍学生看一些人物的传记、评论文章,这会让学生对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了解得更深刻、更全面。在学习鲁迅的《自嘲》这首诗时,让学生感受到了他的嫉恶如仇和内心的痛苦和孤独。如果让学生简单的这样学习鲁迅这位伟人可能给学生的印象就比较单一。这时我把教材加以恰当的整合:及时的推荐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这篇文章让学生阅读。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生活平凡随意、为人宽厚仁爱、待友真诚悉心、意志坚定的鲁迅形象。
4.从文章的文体入手进行的拓展延伸
拿说明文为例,我先从课本中选取一篇比较典型的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分别从课文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设置问题,让学生精读,分组讨论解决问题,老师点拨。然后又选择另一篇说明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进行比较阅读,找出两篇文章的异同。经过反复讨论、分析、总结,每个学生都逐渐理清了,“说明文有的介绍事物的特点,有的是说明一个道理,要介绍明白这些特点和道理要用到不同的说明方法,而且语言必须准确”。这样的一种阅读思路,也就是帮学生拿到一把开启说明文阅读大门的钥匙。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的“领”实际上就是“导”,是从学生的“学”出发的,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总结。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其次,要走出课堂,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到红旗渠参加实践活动,见到桃花谷的桃树红花夭夭,我作为语文老师在学生游玩的同时提醒学生,对照已学的课文和此情此境,有何感受。学生便争先恐后地吟起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正是刚学过的《渔歌子》。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从一滴水中就可以看到整个世界,同样,上述的分析我也试图想让更多的人能对初中语文拓展延伸有一个全貌的认识和理解。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些拓展延伸的教学步骤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一体的。因此,在实践操作的运用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实际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灵活地去应用、尝试。立足课文,又跳出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