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个地区的名人资源是该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体现,绍兴市的大禹文化在浙江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和震撼力都是相当大的,研究绍兴市大禹文化对于绍兴名人资源的产业化传承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目前,绍兴名人资源产业化不足的问题明显,主要表现在名人资源吸引力不足、与城市化建设存在矛盾、文化传播不到位等,对此,可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建文化特色产业、强化使用互联网资源等方面解决。
关键词:名人资源;大禹文化;产业化
城市名人资源是城市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外展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窗口。这里所谓的名人是指历史上曾经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过贡献,在当时和现代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的人物,并且依然值得我们大家为之骄傲并且纪念其丰功伟绩。浙江省绍兴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批复确定的中国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文化和生态旅游城市。
当前绍兴市的名人文化资源大致呈现出一定的地区性特征,同时,在内容和形式上也体现了丰富性,文化品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绍兴的大禹文化,就历史地位来说,大禹可以和黄帝、炎帝一并列为华夏历史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关于大禹最为人耳熟能详的就是大禹治水的故事,这一历史创举在《尚书》《史记》《山海经》《越绝书》等重要的古籍文献中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现如今,大禹治水的故事可谓是人尽皆知。大禹率领民众,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也充分地发挥了聪明才智,在吸取了父亲的经验教训之后,改变了一味“堵”的办法,对洪水这一自然灾害进行了疏导,最终获得了抗击洪水的胜利。大禹为了治理洪水,整整用了十三年的时间,耗尽心血与体力, “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文化资源的继承途径和推广方式有很多,但还是有一些尚待挖掘的内容,需要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进行产业化发展。
一、绍兴大禹文化资源的地位及产业化的价值
人民群众敬爱的周恩来曾经说过“大禹在人类向自然作斗争中打响了第一炮”,“绍地民族精神之史略,如大禹与越王勾践之耐苦奋斗意志,均足以资模仿”。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也对大禹的功德大加赞赏:“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诸子百家学说中都有大禹这一挥之不去的文化印记。而作为一种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禹文化资源的传承和保护体现在绍兴的民俗传统和文化习俗中。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祭祀文化,中国古代历来讲究“事死如事生”的丧葬传统,祭祀文化也就是在这一丧葬传统下形成的。
与此同时,要加强广大学生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孔子曰:“禹,吾无间然矣。”大禹精神,可归纳为“公而忘私、勤政为民的奉献精神”,“革故鼎新、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谦虚谨慎、廉洁奉公的自律精神”,“依法治国、和谐发展的民本精神”,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大禹对古代中国乃至现代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贡献。
二、绍兴名人资源产业化的不足
(一)绍兴旅游目的地尤其是名人旅游资源吸引力不足
虽然绍兴有着类似于大禹之类丰富的名人旅游资源,但是紹兴作为一座古城,整体而言形象感知度较低,尤其是与周边的热门城市,比如嘉兴、苏州相比有比较大的差距,而这种差距更多体现在旅游收入上面。往年的大禹陵景区得益于大禹文化的影响力、祭祀活动的传承性和相对清幽的环境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但是从近年来游客量逐年下降的现状可以看出,依靠单一的文化元素很难吸引到游客尤其是年轻游客的关注度。
(二)文化资源的保护与现代化古城改造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
对文化遗产传承保护还是开发利用,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寻找到一个契合点一直是专家、学者关注的话题。绍兴由于创建绿色文明城市的需要,也为了古城的城市发展,就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造,这表明开发以大禹文化为代表的历史遗存与文化资源保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而这样的冲突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绍兴城市化发展的进程,而且也不利于绍兴市名人文化资源的集中化、产业化的发展。目前,相关部门在大禹陵这个景区内部布置了一系列可以让游客参观的场所,这样的做法确实在一些情况中可以延伸游客们的旅游路线,同时也能够适当增加游客在大禹陵景区游览的时间和游览的积极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禹文化在游客心目中的关注度和影响力,给游客造成中心不突出的感觉。
(三)以大禹文化资源为代表的名人资源传播形式不广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获得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人们不仅仅满足于物质产品的充足,而且人们对精神文化产品尤其是名人资源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对其需求感越来越强。但是当前环境下,以大禹陵文化资源为代表的名人景区在提供服务的宽度、广度和深度上大多都是不足的。与此同时,大禹陵景区为了进一步提升知名度和体验感,在一定展台陈列了一些关于大禹故事的纪念品和雕像,但是这些陈列的纪念品和雕像不管是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来说,大多体现不出绍兴大禹陵名人文化资源的独特性和优越性以及人文关怀性。
三、加强绍兴名人资源产业化的建议
(一)完善旅游交通网,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和有效举措,对于名人资源的产业化来说也是如此。旅游交通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名人资源产业化的质量,同时也是扩大名人资源的影响力、吸引广大游客的重要方面。
绍兴的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关部门必须加快对城市整体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努力把绍兴打造成环境好、条件优良的旅游城市,要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大禹风景区咨询中心应尽力为游客提供方便,使各种交通工具有良好的合作运行机制。通过夯实基础设施,留住游客,方便游客,为大禹文化产业化奠定扎实的基础,要进一步开拓大禹文化旅游市场,保证大禹陵文化旅游资源的丰富和完备。 (二)大力发展大禹文化特色产业,带动绍兴名人资源产业化发展
大禹祭祀活动流传范围广、影响大,在一定程度上是大禹文化中的标志性文化传承方式。但是,大禹文化资源不能局限在大禹祭祀活动方面,而是要大力发展与大禹文化资源相关的衍生产品,创新文化资源发展的多元化,可以适当用一些实际行动来进行绍兴名人资源的产业化发展。
大禹文化资源产业化要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产业化不能够以牺牲古城的总体规划和宝贵文物为代价,应该制定一系列合理、完善的发展规划,对文化资源的用地可以适当进行合理化的规划,比如可以特别设置一些大型的会展中心来作为名人资源产业化试点。
(三)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加强绍兴名人资源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绍兴名人资源的产业化应该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因此,除了应该重视和加强大禹文献的编纂工作,同时,也要把绍兴市的实践历程作为证物,以此来推进古代文献的研究,提出研究课题。当然,促进大禹文化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势必也要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比如设立绍兴名人资源的网站,让国内外对绍兴的名人资源感兴趣的研究学者、游客能够经常访问,形成一些有一定访问量的绍兴市名人资源平台,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加强学者们对绍兴名人资源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常松木.大禹文化的民间传承路径分析[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93-98.
[2]常颖.大禹文化和绍兴名人旅游研究[J].绿色科技,2016(9):207-208.
[3]邱志荣,茹静文.绍兴大禹文化的成因分析與启示[J].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6(6):1-7.
[4]徐如浓.绍兴大禹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14):39-41.
[5]吴铃林.绍兴市高校图书馆保护大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J].出版广角,2017(14):83-85.
[6]赵国栋.追寻大禹文化遗迹[J].四川档案,2008(5):30.
[7]周叶.周书灿教授与大禹文化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2-17.
作者单位:
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名人资源;大禹文化;产业化
城市名人资源是城市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外展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窗口。这里所谓的名人是指历史上曾经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过贡献,在当时和现代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的人物,并且依然值得我们大家为之骄傲并且纪念其丰功伟绩。浙江省绍兴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批复确定的中国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文化和生态旅游城市。
当前绍兴市的名人文化资源大致呈现出一定的地区性特征,同时,在内容和形式上也体现了丰富性,文化品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绍兴的大禹文化,就历史地位来说,大禹可以和黄帝、炎帝一并列为华夏历史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关于大禹最为人耳熟能详的就是大禹治水的故事,这一历史创举在《尚书》《史记》《山海经》《越绝书》等重要的古籍文献中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现如今,大禹治水的故事可谓是人尽皆知。大禹率领民众,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也充分地发挥了聪明才智,在吸取了父亲的经验教训之后,改变了一味“堵”的办法,对洪水这一自然灾害进行了疏导,最终获得了抗击洪水的胜利。大禹为了治理洪水,整整用了十三年的时间,耗尽心血与体力, “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文化资源的继承途径和推广方式有很多,但还是有一些尚待挖掘的内容,需要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进行产业化发展。
一、绍兴大禹文化资源的地位及产业化的价值
人民群众敬爱的周恩来曾经说过“大禹在人类向自然作斗争中打响了第一炮”,“绍地民族精神之史略,如大禹与越王勾践之耐苦奋斗意志,均足以资模仿”。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也对大禹的功德大加赞赏:“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诸子百家学说中都有大禹这一挥之不去的文化印记。而作为一种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禹文化资源的传承和保护体现在绍兴的民俗传统和文化习俗中。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祭祀文化,中国古代历来讲究“事死如事生”的丧葬传统,祭祀文化也就是在这一丧葬传统下形成的。
与此同时,要加强广大学生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孔子曰:“禹,吾无间然矣。”大禹精神,可归纳为“公而忘私、勤政为民的奉献精神”,“革故鼎新、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谦虚谨慎、廉洁奉公的自律精神”,“依法治国、和谐发展的民本精神”,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大禹对古代中国乃至现代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贡献。
二、绍兴名人资源产业化的不足
(一)绍兴旅游目的地尤其是名人旅游资源吸引力不足
虽然绍兴有着类似于大禹之类丰富的名人旅游资源,但是紹兴作为一座古城,整体而言形象感知度较低,尤其是与周边的热门城市,比如嘉兴、苏州相比有比较大的差距,而这种差距更多体现在旅游收入上面。往年的大禹陵景区得益于大禹文化的影响力、祭祀活动的传承性和相对清幽的环境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但是从近年来游客量逐年下降的现状可以看出,依靠单一的文化元素很难吸引到游客尤其是年轻游客的关注度。
(二)文化资源的保护与现代化古城改造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
对文化遗产传承保护还是开发利用,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寻找到一个契合点一直是专家、学者关注的话题。绍兴由于创建绿色文明城市的需要,也为了古城的城市发展,就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造,这表明开发以大禹文化为代表的历史遗存与文化资源保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而这样的冲突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绍兴城市化发展的进程,而且也不利于绍兴市名人文化资源的集中化、产业化的发展。目前,相关部门在大禹陵这个景区内部布置了一系列可以让游客参观的场所,这样的做法确实在一些情况中可以延伸游客们的旅游路线,同时也能够适当增加游客在大禹陵景区游览的时间和游览的积极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禹文化在游客心目中的关注度和影响力,给游客造成中心不突出的感觉。
(三)以大禹文化资源为代表的名人资源传播形式不广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获得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人们不仅仅满足于物质产品的充足,而且人们对精神文化产品尤其是名人资源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对其需求感越来越强。但是当前环境下,以大禹陵文化资源为代表的名人景区在提供服务的宽度、广度和深度上大多都是不足的。与此同时,大禹陵景区为了进一步提升知名度和体验感,在一定展台陈列了一些关于大禹故事的纪念品和雕像,但是这些陈列的纪念品和雕像不管是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来说,大多体现不出绍兴大禹陵名人文化资源的独特性和优越性以及人文关怀性。
三、加强绍兴名人资源产业化的建议
(一)完善旅游交通网,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和有效举措,对于名人资源的产业化来说也是如此。旅游交通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名人资源产业化的质量,同时也是扩大名人资源的影响力、吸引广大游客的重要方面。
绍兴的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关部门必须加快对城市整体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努力把绍兴打造成环境好、条件优良的旅游城市,要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大禹风景区咨询中心应尽力为游客提供方便,使各种交通工具有良好的合作运行机制。通过夯实基础设施,留住游客,方便游客,为大禹文化产业化奠定扎实的基础,要进一步开拓大禹文化旅游市场,保证大禹陵文化旅游资源的丰富和完备。 (二)大力发展大禹文化特色产业,带动绍兴名人资源产业化发展
大禹祭祀活动流传范围广、影响大,在一定程度上是大禹文化中的标志性文化传承方式。但是,大禹文化资源不能局限在大禹祭祀活动方面,而是要大力发展与大禹文化资源相关的衍生产品,创新文化资源发展的多元化,可以适当用一些实际行动来进行绍兴名人资源的产业化发展。
大禹文化资源产业化要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产业化不能够以牺牲古城的总体规划和宝贵文物为代价,应该制定一系列合理、完善的发展规划,对文化资源的用地可以适当进行合理化的规划,比如可以特别设置一些大型的会展中心来作为名人资源产业化试点。
(三)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加强绍兴名人资源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绍兴名人资源的产业化应该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因此,除了应该重视和加强大禹文献的编纂工作,同时,也要把绍兴市的实践历程作为证物,以此来推进古代文献的研究,提出研究课题。当然,促进大禹文化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势必也要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比如设立绍兴名人资源的网站,让国内外对绍兴的名人资源感兴趣的研究学者、游客能够经常访问,形成一些有一定访问量的绍兴市名人资源平台,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加强学者们对绍兴名人资源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常松木.大禹文化的民间传承路径分析[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93-98.
[2]常颖.大禹文化和绍兴名人旅游研究[J].绿色科技,2016(9):207-208.
[3]邱志荣,茹静文.绍兴大禹文化的成因分析與启示[J].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6(6):1-7.
[4]徐如浓.绍兴大禹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14):39-41.
[5]吴铃林.绍兴市高校图书馆保护大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J].出版广角,2017(14):83-85.
[6]赵国栋.追寻大禹文化遗迹[J].四川档案,2008(5):30.
[7]周叶.周书灿教授与大禹文化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2-17.
作者单位:
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