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現代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文学思潮,两次大战中,现代科技武器毁灭了大量生命。而西方社会面临片面化、极端化和畸形化的诸多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后现代文学的两个基本特征就是“不确定性”和“内在性”。不确定性是指后现代放弃二元对立,放弃对终极意义的解释和追求;内在性是指后现代文学不再具有超越性,不再对精神、价值、真理之类的超越性价值感兴趣。滑稽模仿、拼贴、闹剧、幻想是后现代创作的主要手段。而黑色幽默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一个流派,突出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环境和个人(即“自我”)之间的互不协调,并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变成畸形,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涩。
《五号屠场》是后现代语境的黑色幽默杰作。本文将从“反英雄”式人物、拼贴式的叙述结构和悲剧性的喜剧三个方面来分析作品中的黑色幽默。
一.“反英雄”式人物
“反英雄”式人物,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主人翁有自己的饱满个性,丰富感情,他在黑色幽默故事中多半软弱无助,滑稽可笑,因此被看做黑色幽默作品的一个重要特征。《五号屠场》中的毕利就是这样一个“反英雄“式的人物,他虚弱、胆小、患有精神分裂症,是一个受人欺负嘲笑的角色。在故事中毕利的经历都是一幕幕被嘲弄的黑色幽默剧。在战争中,他是随军牧师,当有人向他开枪时,他竟纹丝不动地站在路中间停着,彬彬有礼地站在那里,让那个射手又打了他一枪。对于他这样荒谬可笑的行为,他战友救他的方式就是咒骂他、踢他、打他耳光让他清醒,用这样的方式救他,也是在羞辱他。战后,他念了验光配镜专科学校,他岳父出资为他办了一家验光配镜公司。他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但这是与任何头脑正常的人都不会与之结婚的女人结婚的补偿,因为他的妻子瓦伦西亚又胖又丑,而她是他患病的原因之一。他的婚姻并不是自己选择的幸福而是一桩逼不得已的交易,是屈辱婚姻的补偿,在他富足生活的外壳下,却是贫乏的精神世界,因此,对于生活的辛酸和无奈,他也是逆来顺受,从不发火,只会在科幻作品中幻想以逃避现实。而541号大众星球上的经历则是毕利超越现实的一段经历,在那里,他本可抛开现实中的种种不顺,可是在那里屈辱仍然伴随着他。在541号大众星球上,他像动物一样被放到了动物园,他被要求的第一件事就是脱衣服,因为这个星期上的生物对他的身躯很有兴趣,都纷纷来参观,在这里他的吃喝拉撒睡都被密切注视着,毫无隐私可言,他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屈辱依旧伴随着他。毕利在就是黑色幽默中一个典型被调侃、嘲弄的“反英雄”式人物。
二.拼贴式的叙述结构
巴塞尔姆在《白雪公主》中宣言:“拼贴原则是二十世纪所有传播媒介,所有艺术的中心原则。”它就是以碎片拼接的形式来表现客观世界的混乱无序。在《五号屠场》中,主人翁毕利穿梭于战争、战后以及541号大众星球,这些以碎片形式断断续续地拼接在一起,最后又拼贴了埃利奥特·罗斯瓦特的战后生活。毕利的经历体现了战争的残酷以及在战后它对人们精神的持续影响,而对埃利奥特的描写部分则表现了战后社会的无序性,资本主义金钱社会的罪恶以及人们麻木、病态的精神。毕利从二战俘虏营穿越到自己的验光办公室,又回到在战争中行进的灌木丛,又在运送战俘的火车上被541号大众星球飞碟劫持走了。就这样,毕利不能自己地穿梭于各个时空之中,如此种种具有科幻色彩的经历都表现出他对现实世界的逃避。描写埃利奥特的章节则介绍了他的家族靠耍诈、投机和行贿积累的大笔财富,后来又成立了家族慈善基金,而这个以慈善为名的基金会的目的是防止人们侵吞其家族财产。这讽刺的影射了资本家不择手段的丑恶发家史,以及表里不一的虚伪嘴脸。此外,这部分内容里还提到了许多社会弊病。卖淫、离婚、酗酒、自由放纵、同性恋、文艺色情、打胎、贿赂、谋杀、剥削、青少年犯罪、贪生怕死、无神论、敲诈勒索、造谣诽谤等等恶习四处蔓延,美国的社会法律和秩序受到攻击。作者通过这样的拼接式描写展示了一个腐败混乱无序的社会,正如库尔特·冯格尼特自己所说:“让他人给混乱以秩序,我则给秩序以混乱。”
三.悲剧性的喜剧
悲剧性的喜剧是黑色幽默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运用夸张变形、双关反语的艺术手法来嘲讽现实。在《五号屠场》中,黑色幽默无处不在,作者用辛辣的笔锋和不屑的口吻对社会现实进行冷嘲热讽。在作品开篇,“我”上芝加哥大学学习人类学,老师教导学生说人与人之间没有什么绝对不同,可笑的人、讨厌的人、坏人或是荒谬的人是没有的。而在作品中却出现了各式各样可笑的人、讨厌的人。当我在战友家谈到要写一部关于战争的小说时,朋友的妻子生气地说战争中的战士都是娃娃,傻头傻脑、天真灿漫的童年刚结束的孩子。作者就以这样天真的置身事外的笔调奠定了全文基调。无论多么残酷、悲惨、荒谬的事都以一句满不在乎的“就是这样的”轻描淡写而过。而恰恰是这样的“天真”更突显出来了战争的冷血残酷。文中,俘虏毕利的德国士兵是个白面金发蓝眼睛的天使——一个十五岁的男孩,这男孩俊的像夏娃。可是这个天真无邪的天使做的事情却是杀戮、抢夺冷血罪恶之事。在德累斯顿大轰炸后,整座城市都被炸平了,十多万人的性命说完就完了,但是一个美国大兵却因为从废墟堆里捡了个茶壶而被逮捕,他在正式审判后被执行枪决。这实在是很大的讽刺,一方面,数十万的无辜生命在轰炸中消失,另一方面,一个犯了一点过错的士兵却经历了郑重其事的审判才被枪决。一方面对生命大势践踏,另一方面却又奉行着人权,这样的鲜明反差给黑色幽默平添了冷漠荒唐的色彩。
结语
《五号屠场》后现代的语境,为黑色幽默的上演提供了舞台,它运用拼贴、荒诞的情节和滑稽的人物向读者展示了一个黑暗无望、荒谬、残酷世界,虽然这是一部虚构的小说,但是通过那些富有象征意义的反讽却让我们看到了存在于现实世界里的真实,罪恶的战争、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堕落的社会、贪婪的资本家、人的挣扎和无奈,这些画面交织在一起,让人在混乱无序中捕捉到了现实生活的影子。黑色幽默着力展现出了弱小的人被周围世界的残忍和荒谬压迫得扭曲、变形,这样的幽默让人笑不出来,只有沉重的叹息和无奈。
参考文献
Abrams, M.H., and Harpham, Geoffrey Galt. A Glossary of Literature Term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10.
Allen,W.R., Understanding Kurt Vonnegut. Columbia: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 1991.
Barthelme, Donald. Snow White. New York: Atheneum, 1967.
Hipkiss, Robert A. The American Absurd: Pynchon, Vonnegut, and Barth. Port Washington, New York: Associated Faculty Press, 1984.
《五号屠场》是后现代语境的黑色幽默杰作。本文将从“反英雄”式人物、拼贴式的叙述结构和悲剧性的喜剧三个方面来分析作品中的黑色幽默。
一.“反英雄”式人物
“反英雄”式人物,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主人翁有自己的饱满个性,丰富感情,他在黑色幽默故事中多半软弱无助,滑稽可笑,因此被看做黑色幽默作品的一个重要特征。《五号屠场》中的毕利就是这样一个“反英雄“式的人物,他虚弱、胆小、患有精神分裂症,是一个受人欺负嘲笑的角色。在故事中毕利的经历都是一幕幕被嘲弄的黑色幽默剧。在战争中,他是随军牧师,当有人向他开枪时,他竟纹丝不动地站在路中间停着,彬彬有礼地站在那里,让那个射手又打了他一枪。对于他这样荒谬可笑的行为,他战友救他的方式就是咒骂他、踢他、打他耳光让他清醒,用这样的方式救他,也是在羞辱他。战后,他念了验光配镜专科学校,他岳父出资为他办了一家验光配镜公司。他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但这是与任何头脑正常的人都不会与之结婚的女人结婚的补偿,因为他的妻子瓦伦西亚又胖又丑,而她是他患病的原因之一。他的婚姻并不是自己选择的幸福而是一桩逼不得已的交易,是屈辱婚姻的补偿,在他富足生活的外壳下,却是贫乏的精神世界,因此,对于生活的辛酸和无奈,他也是逆来顺受,从不发火,只会在科幻作品中幻想以逃避现实。而541号大众星球上的经历则是毕利超越现实的一段经历,在那里,他本可抛开现实中的种种不顺,可是在那里屈辱仍然伴随着他。在541号大众星球上,他像动物一样被放到了动物园,他被要求的第一件事就是脱衣服,因为这个星期上的生物对他的身躯很有兴趣,都纷纷来参观,在这里他的吃喝拉撒睡都被密切注视着,毫无隐私可言,他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屈辱依旧伴随着他。毕利在就是黑色幽默中一个典型被调侃、嘲弄的“反英雄”式人物。
二.拼贴式的叙述结构
巴塞尔姆在《白雪公主》中宣言:“拼贴原则是二十世纪所有传播媒介,所有艺术的中心原则。”它就是以碎片拼接的形式来表现客观世界的混乱无序。在《五号屠场》中,主人翁毕利穿梭于战争、战后以及541号大众星球,这些以碎片形式断断续续地拼接在一起,最后又拼贴了埃利奥特·罗斯瓦特的战后生活。毕利的经历体现了战争的残酷以及在战后它对人们精神的持续影响,而对埃利奥特的描写部分则表现了战后社会的无序性,资本主义金钱社会的罪恶以及人们麻木、病态的精神。毕利从二战俘虏营穿越到自己的验光办公室,又回到在战争中行进的灌木丛,又在运送战俘的火车上被541号大众星球飞碟劫持走了。就这样,毕利不能自己地穿梭于各个时空之中,如此种种具有科幻色彩的经历都表现出他对现实世界的逃避。描写埃利奥特的章节则介绍了他的家族靠耍诈、投机和行贿积累的大笔财富,后来又成立了家族慈善基金,而这个以慈善为名的基金会的目的是防止人们侵吞其家族财产。这讽刺的影射了资本家不择手段的丑恶发家史,以及表里不一的虚伪嘴脸。此外,这部分内容里还提到了许多社会弊病。卖淫、离婚、酗酒、自由放纵、同性恋、文艺色情、打胎、贿赂、谋杀、剥削、青少年犯罪、贪生怕死、无神论、敲诈勒索、造谣诽谤等等恶习四处蔓延,美国的社会法律和秩序受到攻击。作者通过这样的拼接式描写展示了一个腐败混乱无序的社会,正如库尔特·冯格尼特自己所说:“让他人给混乱以秩序,我则给秩序以混乱。”
三.悲剧性的喜剧
悲剧性的喜剧是黑色幽默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运用夸张变形、双关反语的艺术手法来嘲讽现实。在《五号屠场》中,黑色幽默无处不在,作者用辛辣的笔锋和不屑的口吻对社会现实进行冷嘲热讽。在作品开篇,“我”上芝加哥大学学习人类学,老师教导学生说人与人之间没有什么绝对不同,可笑的人、讨厌的人、坏人或是荒谬的人是没有的。而在作品中却出现了各式各样可笑的人、讨厌的人。当我在战友家谈到要写一部关于战争的小说时,朋友的妻子生气地说战争中的战士都是娃娃,傻头傻脑、天真灿漫的童年刚结束的孩子。作者就以这样天真的置身事外的笔调奠定了全文基调。无论多么残酷、悲惨、荒谬的事都以一句满不在乎的“就是这样的”轻描淡写而过。而恰恰是这样的“天真”更突显出来了战争的冷血残酷。文中,俘虏毕利的德国士兵是个白面金发蓝眼睛的天使——一个十五岁的男孩,这男孩俊的像夏娃。可是这个天真无邪的天使做的事情却是杀戮、抢夺冷血罪恶之事。在德累斯顿大轰炸后,整座城市都被炸平了,十多万人的性命说完就完了,但是一个美国大兵却因为从废墟堆里捡了个茶壶而被逮捕,他在正式审判后被执行枪决。这实在是很大的讽刺,一方面,数十万的无辜生命在轰炸中消失,另一方面,一个犯了一点过错的士兵却经历了郑重其事的审判才被枪决。一方面对生命大势践踏,另一方面却又奉行着人权,这样的鲜明反差给黑色幽默平添了冷漠荒唐的色彩。
结语
《五号屠场》后现代的语境,为黑色幽默的上演提供了舞台,它运用拼贴、荒诞的情节和滑稽的人物向读者展示了一个黑暗无望、荒谬、残酷世界,虽然这是一部虚构的小说,但是通过那些富有象征意义的反讽却让我们看到了存在于现实世界里的真实,罪恶的战争、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堕落的社会、贪婪的资本家、人的挣扎和无奈,这些画面交织在一起,让人在混乱无序中捕捉到了现实生活的影子。黑色幽默着力展现出了弱小的人被周围世界的残忍和荒谬压迫得扭曲、变形,这样的幽默让人笑不出来,只有沉重的叹息和无奈。
参考文献
Abrams, M.H., and Harpham, Geoffrey Galt. A Glossary of Literature Term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10.
Allen,W.R., Understanding Kurt Vonnegut. Columbia: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 1991.
Barthelme, Donald. Snow White. New York: Atheneum, 1967.
Hipkiss, Robert A. The American Absurd: Pynchon, Vonnegut, and Barth. Port Washington, New York: Associated Faculty Press,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