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多为应用型人才,而课程设置是大学组织的基本构成单元,是大学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特色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本文在对湖北省独立学院本科课程设置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建议:课程设置应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中心,以专业为特色,优化通识课、选修课、实践课课程的学分比例、内容和课时数。课程设置必须反映出独立学院对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职业岗位的适应程度。
关键词:独立学院;本科课程设置;应用型人才
课程设置是指学校各专业选定的各类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选修课等课程的构成及比例关系。课程设置作为实施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方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从而影响学生的职业发展。
由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体制创新的一种办学形式。由于办学时间,软硬件、经费、师资等多方面限制,目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质量不容乐观。
为了掌握湖北省独立学院课程设置的状况,我们在2013年对湖北省有代表性的10所本科独立学院进行了实地调查,与相关的领导、教师、学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一、 独立学院本科课程设置的现状
通过对10所学校的调查,我们发现独立学院在课程设置上基本沿用母校的模式,课程设置普遍偏多、偏重,没有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一)独立学院本科人才培养定位
人才培养的定位直接决定了其课程设置,影响着课程结构和深度。湖北省独立学院大多把自己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如:东湖学院定位于综合应用型人才;汉口学院定位于高级复合型人才,2012年经修改后定位于高级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武汉长江工商学院定位于应用型专门人才;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定位于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课程结构和内容基本沿用母校设置
我们调查的10所独立学院,其课程设置总体上包括两类:理论课和实践课。理论课是课程设置的基础,如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选修课课程。实践课是课程设置的中心,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即“现场工程师”、“一线工程师”、“一线管理师”、“一线经济师”等。通过理论与实践课的开设构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但是,很多独立学院的课程设置从本质上说是沿用母校的方案,如汉口学院国贸专业,其课程多数为51课时,与其母校华中师范大学如出一辙。虽然几经修改,不过是在以前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了一些实践课程,减少了一些理论课时。总体来看,独立学院的课程设置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重专业,轻人文和自然科学。从目前10余所独立院校调研的结果来看,有关人文和自然科学类课程鲜见踪影,通识课基本上都是大学英语、体育、思想道德修养、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等课程。选修课则几乎为本专业或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2、选修课作用不明显。从调研结果来看,选修课要么整体比例不高,要么就是只能选修跟本专业或其他专业相关的课程。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目前选修课8学分,以专业平均170个学分计算,其比例仅为4.7%。东湖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总学分为160,选修课学分为42,比例为26.25%。虽然选修课比例较高,但均为专业(基础)课或跨专业(基础)课,如表1。
湖北省独立学院实践课比例一般在20%左右,但同比公立应用型高校西昌学院,则差距明显。
4、课程课时不合理。有些学校的某些课程课时安排不合理,表3为几所高校统计学课程课时量。
就统计学总课时而言,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最高,中国地质大学最低。如果1周按正常20课时计算,两者之间相差一倍有余,从课程课时设置上来看显然不合适。课时多,内容就多,难度就大,学生接受不了,容易产生学了很多,但是什么也不会的结果。
二、独立学院本科课程设置改革
独立学院课程设计的缺陷主要是没有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设计课程。
(一)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特点设计课程设置
人才培养目标不同,课程设置应该不同。母校一般是培养研究型人才,而独立学院一般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所以独立学院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人才培养定位,精心打造适合自己的课程设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所以要明显加大实践课程的设置。按照一些成功学校的经验,一般实践教学的比例应该在40%左右。独立学院属于三本,所以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与母校的学生有明显的差别,因此在理论教学方面,从课程的设置,到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必须考虑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要把握理论的深度与广度的平衡:理论的深度既要在工作中够用,又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论的广度既要有一定的体系内容,又要是关键的二、三点,避免什么都讲了,但是什么也不会。如很多学生学习了《会计基础》之后,还是看不懂财务表报。
(二)开发校本课程,形成学校与专业的特色
独立学院要形成特色,应该结合母校、地方以及自身的优势,汇集学校办学资源,开发出独一无二的校本课程,以便更好地达到培养目标。
1、开发与学校相关的特色课程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为市场营销专业开发的《珠宝营销》、《珠宝店面经营与管理》都是很好地结合了学校特色专业的课程。
2、开发与专业相关的特色课程
湖北省的独立学院几乎都开设了市场营销专业,但是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定位:有的定位电器营销;有的定位连锁店经营;有的定位酒店销售,因此而开发出不同的相关课程。
3、开发与地方发展相关的课程
独立学院要立足本地,根据本地市场需求,调整课程的设置。课程设置应以区域经济对人才需求为动力,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并且根据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及时修改专业课程设置。 湖北省的独立学院有些集中在武汉市江夏区,这是大光谷的范围区域,一定要研究大光谷配套需要的人才结构,以便开发符合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4、开发与校企合作办学相关的课程
校企合作办学是加大实践环节的有效方法,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理论和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但是企业不是慈善机构,它不会贴钱赚吆喝,独立学院也不可能支付学生的实习费用,所以校企合作办学一定要兼顾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利益,合作才能长久。开发适合企业生产与发展的课程,让企业受惠,让学生受益,这是解决双方利益的有效方法。
(三)优化课程设置,实现课程的最大价值
目前独立学院总学分基本在160-200左右。美国许多高校学分总量在120-128;日本的大学都实行学分制,许多学校把最低总学分数基本控制在130-140学分。课程设置总量偏高势必使学校重视第一课堂而忽视第二课堂,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优化课程设置,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避免课程之间内容重复,二是避免课程课时过长,三是加大有效的实践课程内容和学时。
1、避免课程之间内容重复
理论课存在课程之间内容重复的问题,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人力资源管理》里面的内容在以后的专业课学习中都会详细介绍,而《招聘与录用》中的“人员测评与选拔的主要方法”又与《人才测评》中的相关内容重复。这样就会占用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使学生产生厌倦。
2、避免课程课时过长
独立学院的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理论课程不能够占用太多学时。但很多学校在修改课程设置时,老师们都强调自己的课程多么重要,减少学时,就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实质上,有些老师是缺少实践经验,不能把握市场需求,于是满堂灌,以为知识越多越好;有些老师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课时越多,越容易满足教学任务的完成。
3、加大有效的实践课程内容和学时
实践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已经形成了共识。但是有些实践课程的开设并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而是走过场,走形式。所以学校一定要加强实践课程的管理,要有人力、财力、物力和制度的保障。人力方面应该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专业人才为学生授课;财力方面应该保证必要的实验室建设;物力方面应该有场地、设备等硬件的支持;制度方面应该有严格的实践课程管理规范,对实践课程的内容、手段、形式、方法和目的做出界定。实践课程的比例应高于普通高等研究型院校,要鼓励“双证制”教育,即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要支持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指校内的课外活动)和第三课堂(指校外的实践活动)的学习与实践。
总的来说,优化课程设置要做到:基础理论够用,专业知识适用,实践能力管用,既连贯又完整,既节约学时,又提高效果。独立学院只有通过本课课程科学设置,才能顺利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真正发挥出民办高校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郭麦成.独立学院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的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4).
[2]杨琳.陈菲.试论独立学院课程设置的原则与目标[J].中国电力教育.2012年第08期.
[3]赵艳丽.陈彦丽.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中外比较研究.[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7年第12期.
[4]叶如意.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教学团队建设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第10期.
本项目是2012年湖北省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项目序号:2012451)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独立学院;本科课程设置;应用型人才
课程设置是指学校各专业选定的各类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选修课等课程的构成及比例关系。课程设置作为实施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方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从而影响学生的职业发展。
由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体制创新的一种办学形式。由于办学时间,软硬件、经费、师资等多方面限制,目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质量不容乐观。
为了掌握湖北省独立学院课程设置的状况,我们在2013年对湖北省有代表性的10所本科独立学院进行了实地调查,与相关的领导、教师、学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一、 独立学院本科课程设置的现状
通过对10所学校的调查,我们发现独立学院在课程设置上基本沿用母校的模式,课程设置普遍偏多、偏重,没有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一)独立学院本科人才培养定位
人才培养的定位直接决定了其课程设置,影响着课程结构和深度。湖北省独立学院大多把自己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如:东湖学院定位于综合应用型人才;汉口学院定位于高级复合型人才,2012年经修改后定位于高级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武汉长江工商学院定位于应用型专门人才;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定位于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课程结构和内容基本沿用母校设置
我们调查的10所独立学院,其课程设置总体上包括两类:理论课和实践课。理论课是课程设置的基础,如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选修课课程。实践课是课程设置的中心,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即“现场工程师”、“一线工程师”、“一线管理师”、“一线经济师”等。通过理论与实践课的开设构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但是,很多独立学院的课程设置从本质上说是沿用母校的方案,如汉口学院国贸专业,其课程多数为51课时,与其母校华中师范大学如出一辙。虽然几经修改,不过是在以前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了一些实践课程,减少了一些理论课时。总体来看,独立学院的课程设置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重专业,轻人文和自然科学。从目前10余所独立院校调研的结果来看,有关人文和自然科学类课程鲜见踪影,通识课基本上都是大学英语、体育、思想道德修养、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等课程。选修课则几乎为本专业或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2、选修课作用不明显。从调研结果来看,选修课要么整体比例不高,要么就是只能选修跟本专业或其他专业相关的课程。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目前选修课8学分,以专业平均170个学分计算,其比例仅为4.7%。东湖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总学分为160,选修课学分为42,比例为26.25%。虽然选修课比例较高,但均为专业(基础)课或跨专业(基础)课,如表1。
湖北省独立学院实践课比例一般在20%左右,但同比公立应用型高校西昌学院,则差距明显。
4、课程课时不合理。有些学校的某些课程课时安排不合理,表3为几所高校统计学课程课时量。
就统计学总课时而言,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最高,中国地质大学最低。如果1周按正常20课时计算,两者之间相差一倍有余,从课程课时设置上来看显然不合适。课时多,内容就多,难度就大,学生接受不了,容易产生学了很多,但是什么也不会的结果。
二、独立学院本科课程设置改革
独立学院课程设计的缺陷主要是没有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设计课程。
(一)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特点设计课程设置
人才培养目标不同,课程设置应该不同。母校一般是培养研究型人才,而独立学院一般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所以独立学院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人才培养定位,精心打造适合自己的课程设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所以要明显加大实践课程的设置。按照一些成功学校的经验,一般实践教学的比例应该在40%左右。独立学院属于三本,所以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与母校的学生有明显的差别,因此在理论教学方面,从课程的设置,到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必须考虑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要把握理论的深度与广度的平衡:理论的深度既要在工作中够用,又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论的广度既要有一定的体系内容,又要是关键的二、三点,避免什么都讲了,但是什么也不会。如很多学生学习了《会计基础》之后,还是看不懂财务表报。
(二)开发校本课程,形成学校与专业的特色
独立学院要形成特色,应该结合母校、地方以及自身的优势,汇集学校办学资源,开发出独一无二的校本课程,以便更好地达到培养目标。
1、开发与学校相关的特色课程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为市场营销专业开发的《珠宝营销》、《珠宝店面经营与管理》都是很好地结合了学校特色专业的课程。
2、开发与专业相关的特色课程
湖北省的独立学院几乎都开设了市场营销专业,但是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定位:有的定位电器营销;有的定位连锁店经营;有的定位酒店销售,因此而开发出不同的相关课程。
3、开发与地方发展相关的课程
独立学院要立足本地,根据本地市场需求,调整课程的设置。课程设置应以区域经济对人才需求为动力,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并且根据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及时修改专业课程设置。 湖北省的独立学院有些集中在武汉市江夏区,这是大光谷的范围区域,一定要研究大光谷配套需要的人才结构,以便开发符合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4、开发与校企合作办学相关的课程
校企合作办学是加大实践环节的有效方法,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理论和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但是企业不是慈善机构,它不会贴钱赚吆喝,独立学院也不可能支付学生的实习费用,所以校企合作办学一定要兼顾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利益,合作才能长久。开发适合企业生产与发展的课程,让企业受惠,让学生受益,这是解决双方利益的有效方法。
(三)优化课程设置,实现课程的最大价值
目前独立学院总学分基本在160-200左右。美国许多高校学分总量在120-128;日本的大学都实行学分制,许多学校把最低总学分数基本控制在130-140学分。课程设置总量偏高势必使学校重视第一课堂而忽视第二课堂,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优化课程设置,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避免课程之间内容重复,二是避免课程课时过长,三是加大有效的实践课程内容和学时。
1、避免课程之间内容重复
理论课存在课程之间内容重复的问题,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人力资源管理》里面的内容在以后的专业课学习中都会详细介绍,而《招聘与录用》中的“人员测评与选拔的主要方法”又与《人才测评》中的相关内容重复。这样就会占用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使学生产生厌倦。
2、避免课程课时过长
独立学院的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理论课程不能够占用太多学时。但很多学校在修改课程设置时,老师们都强调自己的课程多么重要,减少学时,就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实质上,有些老师是缺少实践经验,不能把握市场需求,于是满堂灌,以为知识越多越好;有些老师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课时越多,越容易满足教学任务的完成。
3、加大有效的实践课程内容和学时
实践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已经形成了共识。但是有些实践课程的开设并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而是走过场,走形式。所以学校一定要加强实践课程的管理,要有人力、财力、物力和制度的保障。人力方面应该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专业人才为学生授课;财力方面应该保证必要的实验室建设;物力方面应该有场地、设备等硬件的支持;制度方面应该有严格的实践课程管理规范,对实践课程的内容、手段、形式、方法和目的做出界定。实践课程的比例应高于普通高等研究型院校,要鼓励“双证制”教育,即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要支持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指校内的课外活动)和第三课堂(指校外的实践活动)的学习与实践。
总的来说,优化课程设置要做到:基础理论够用,专业知识适用,实践能力管用,既连贯又完整,既节约学时,又提高效果。独立学院只有通过本课课程科学设置,才能顺利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真正发挥出民办高校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郭麦成.独立学院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的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4).
[2]杨琳.陈菲.试论独立学院课程设置的原则与目标[J].中国电力教育.2012年第08期.
[3]赵艳丽.陈彦丽.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中外比较研究.[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7年第12期.
[4]叶如意.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教学团队建设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第10期.
本项目是2012年湖北省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项目序号:2012451)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