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室是学生在校期间最主要的活动场所,也是教育教学的实施空间。本文结合我国中小学教室现状,对近年来教室设计研究进行分析,提出了中小学教室设计人性化、科学化、家庭化的“三化”标准,以及生命性、课程性、流动性的理想特征。突出教室设计“三化”,追求“三性”,以便为中小学教室设计以建议。
关键词:教室设计;学生;“三化”;“三性”
Talk about the classroom design standards in our country’s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s
FU-Li
(ShenZhen university ;normal college education department)
Abstract: Classroom is main activity place for students during the period of school, and also the main teaching space.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s in China, and the classroom design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classroom design "three" standards ,this is,humanization, scientific and family , as well as “three” ideal characteristics, this is, life, course, liquidity. Highlight the "three" classroom design standards, the pursuit of “three” ideal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give classroom design of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s with Suggestions
Key words: classroom design; students; "three" standards; “three” characteristics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地方,而教室则是学校最主要,也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自2001年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改变,我国中小学的教室设计已经逐渐改变了传统讲台课桌的单一状况。教室中增加了许多人文人本的因素。此外,受益于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电化教学也渐渐影响着教室的设计。教室在教育教学,以及学生学习成长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受到教育研究者,以及光学、建筑学专家的关注,关于教室设计的研究层出不穷。
但是,受社会大背景的影响,教育被“异化”为一种改变命运的途径、教室仅仅被当做传输知识的场所,学生视教室为“牢房”等等。作者基于我国教室设计的现状以及相关研究,提出了我国中小学教室设计的“三化”、“三性”,以促进教室设计实现“三化”、突出“三性”,为学生的在校学习和成长创设一个温馨、美好的空间。
一、所谓“教室”
(一)教室的界定
对于“教室”这一实体的界定,对然不同学者都有不同的提法,但大多千遍一律。
1.众说“教室”
新华词典中关于“教室”的解释是,学校里进行教学的房间。这是关于“教室”最简单,也是最直白的一种界定。
教室就是由一个很大的房间,前面为讲台,靠讲台的墙上有黑板,这里是老师上课、布置作业的地方。后面是学生的座位,一般有四组,每组有八至九桌,每桌坐两个学生。这里是学生接受知识、磨练意志、飞黄腾达的必经之路。教室有小学教室、中学教室、大学教室之分。每个教室都要进行必要的布置,可以根据老师学生的意愿、想象,设计出自己理想的殿堂。
这个来自于网络的定义很传统,也很特别。它既饱含了教室的原有成分(即黑板、讲课、座椅等),又简述了教室的现实意义(即“这里是学生接受知识、磨练意志、飞黄腾达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掺杂了现代教学观的内容,即“教室可以根据学生和教师的意愿、想象来设计”。
2.本文界定
凡是与人相关都事物都会变得复杂,凡是与教育相关的事物就会变得深刻。对于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我们只能在脑海里搜索各种词语,排列组合,对他其进客观的描述。然而,描述其内涵却并非易事。
本文对于“教室”的界定:教室即指教师授课、学生学习、师生共同创设的一个相对固定的学习生活空间。 它即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同时一个有内涵的生命团体。其中的一切物体及其排列组合都是影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及学生生长生活的重要因素。
(二)教室的重要性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环境,人的任何活动都与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环境中的一切事物都有可能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人的生理、心理或行为的变化(李秉德1991)。李秉德先生在《教学论》中,列举了教学的七要素“学生、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或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反馈、教师”,他将教学环境列为影响教学的七要素之一。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教室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活动、休息的基本场所,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的教室中度过的。教室不仅为教育提供可能与机会,而且作为学生具体的活动环境,是学生成长、发展自我、展现自我及人际交往与互动的重要场地。
任何的学习都是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中进行的,而教室正是这种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离开了学习环境,教学亦如无水之鱼,无土之木。教室的重要性并非言语所能企及。就当下中小学而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和学校中度过的,比例是基本对等的。而在学校中,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教室里度过的。这样时间比例来推算,教室在学生生活中的重要性,仅次于家庭。 一言蔽之,教室是学生的第二个家。这是对教室一种至高的评价,也是一种责任的诠释。通常情况下,教室设计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教育要素。
二、追求“三化”
(一)人性化
人性化是指让技术和人的关系协调,即让技术的发展围绕人的需求来展开。这里所指的技术是广义上的技术,不单单指的是某一领域。人性化最初常用于管理领域,提倡“人性化管理”,对人的尊重等;后在教育、建筑、艺术等领域广泛应用。
人性化,简而言之,即是推崇以人为本。在教室设计当中就是要关注“人”(学生和教师)的存在。教室设计要以服务师生,服务教学为宗旨。而不是单单为了设计美观,或者节约。
以学生座位编排为例。对生性敏感的人,教师最好让他们背靠墙壁,或侧靠墙壁,或侧靠不是过道边的那一面,这样可使他们获得踏实和安全感,否则,老师和同学的走动会搅得他们心绪不安;对于缺乏信心、易慌张的,可以让他们坐在前几排的中间区域;对于生性不好动的,可以让他们坐教室前后靠门边的座位;对于冷漠、缺乏学习兴趣的,可以让他们坐在第一排;对于有点神经质的学生,则最好不要让他们坐在教室大梁或吊灯的正下方,这样会增加他们的紧张情绪;对心事重重、遇事容易悲观的学生,应该尽量安排在光线充足、人气旺的位置,比如靠前门或靠走廊窗口下的座位。
此外,桌椅的设计、讲台高低等等也要考虑到师生的实际需求;光荣榜的张贴也要估计学生的情感体验。总之,就是在教室设计的过程中,处处体现人性关怀。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并让其体验到自己被尊重。
(二)科学化
科学化,即教室设计的合理性,合科学性。换句话说,就是在教室设计能被科学理论证明其合理性和正确性。或者是,将科学研究运用于教室设计,使教室设计更趋完善。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细节来论述科学化在教师设计中的应用。
1.灯光
一项新试验成果表明,调节教室灯光色调和光线强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个革命性的新方法正在英国萨里郡的两所高中进行实验。据悉,两所学校的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提出更改灯光的要求,包括更改灯光强度和颜色。在此之前,这一照明系统已经在德国20所学校安装试用。系统备有不同的灯光设置:白色的焦点光用于考试测验等时段,蓝色的活力光是为学生早上刚刚起床来到教室学习时使用的,而红色的冷静光则适用于学生休息时间。
2.黑板设计
黑板是教室里必不可少的设施之一。对于黑板的选择已经从传统的黑色黑板,到墨绿色黑板,再到现在的白板。已有科研表明:在教室照明中视觉舒适性而言,应关注黑板与课桌面亮度比;根据教室黑板与课桌面亮度比的要求,“白色”黑板比“黑色”黑板更好;照明节能效果看,“白色”黑板比“黑色”黑板更明显。
3.空气质量
阳光、空气和水是生命的三要素。有人说,没有空气人只能生存5分钟。我们也常说,水是生命的源泉。那么良好的空气质量也是生命健康延续的重要条件。空气质量作为教学环境的重要部分,也得到相关研究的重视。
以北京市为例。有学者于2004年对北京市94 所中小学校教室的空气质量进行了调查分析。主要包括二氧化碳浓度、细菌总数、甲醛浓度、苯的浓度等几个方面。结论是空气质量有相对好转,但仍有待提高。并提出相关建议:如,通风有利于改善教室空气质量;教育、卫生部门应密切配合加强对于新、改、扩建和新装修学校的预防性监督和竣工验收;加强教室的日常通风,增加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学校应按有关规定严格控制教室人数; 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管理, 减少对学校的危害等等。
4.色彩学应用
色彩学是指建立在二十世纪表色体系和定量的色彩调和理论上的一套色彩理论,是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其理论奠立者是德国化学家W奥斯特瓦尔德(1855~1932)和美国画家AH孟塞尔(1855~1918)。它主要是研究色彩产生、接受及其应用规律的科学。色彩学以光学为基础,并涉及心理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美学与艺术理论等学科。
本文主要以色彩感为例说明。色彩会因不同观者、不同条件而有不同的感受,因此引发出色感。如冷暖感、胀缩感、距离感、重量感、兴奋感等;对色彩的好恶;不同的色彩的有不同的意义,及其象征性、表情性等;色听现象(即联觉)等问题。也就是说,在特定条件下色彩与观者的感受、情感会产生相应的关联。
我们通常说,绿色给人以安全感和希望;红色是热情的象征;紫色是优雅和浪漫的代言;黄色则可给人以温暖;而黑色则是一种严肃和端庄,蓝色是一种灵性和广阔的感觉……明丽、清新的色彩可使人心情愉悦,也排压解难的功效。那么,在教室设计的过程中,可根据色彩学理论以及学生的喜好,使教室多彩化。这一点可以很好的体现在墙壁,天花板和地板的设计方面。
(三)家庭化
教室是学生的教室。教室是学生的第二个家。那么教室就应体现出“家”所有的氛围和特质。家是避风的港湾,是温馨,是舒适,是和谐。追求教室设计的家庭化,即指使得教室具有温馨感和安全感。
1.教室标语温馨化
有些教室的标语相当触目惊心:“懒惰等于自己活埋”,“对手在拼杀,我在做什么?”“死后终将长眠,生前何必久睡”诸如此类。在这样如战场一样的教室里,战战兢兢地生活,学习似乎就是“厮杀”,怎能培养出有爱心,有健全人格的学生呢!
教室标语应当是班级文化的体现。它可以是全体班级成员的约定,也可以是老师领带对学生的期待,也可以是家长对孩子的祝愿,也可以能激起学生共鸣的名言警句。
2.各种设施安全化
相对而言,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较弱,且活泼多动。在教室桌椅的材质选择、电器设置等都要充分考虑其安全性。如坚硬的拐角处、应有相应的保护措施,电线、插座要及时维修,以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3.墙壁设计和谐化
教室是学生的教室。教室墙壁的设计要突破传统的名人名言,或者单调的白色墙壁。教室四周的墙壁和悬挂班级学生的作品、班级活动照篇、或者是轮流摆放学生全家福。多姿的墙壁可以讲班级成员仅仅团结在一起,和谐的才是最温馨的。这样,才能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家”的感觉。
三、突出“三性”
(一)生命性
教室本身是一个无血无肉的客体。而教室中的内容却可以是有生命的。教育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教室是这个生态系统中一个浓缩的子系统。 教师和学生就是教室里最重要的生命的存在。他们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生命中的重要阶段,经历着磨练,完成着成长。在这样一个独特的空间,一切都变得具有了生命的意义,有了生命的温馨体验。
生命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成功的教育,要追求“生命在场”的境界。除了要在教室设计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存在外,还可以在教室中加入一些特殊的生命。例如种植适量的花草,不仅有利于孩子的生理健康,也可以很好的培养其动手能力和责任意识,学会照顾他人;在小学低年级摆放一些小玩具,将其假定为班级成员,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叶澜先生曾提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笔者认为生命活力应体现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实现教室设计的生命性也是生命教育理念的应有之义。
(二)课程性
教室环境是一种不容忽视的课程资源。 让每堵墙、每扇窗都会说话。这是对教室的课程性的完整诠释。教室作为一种教学环境,能够通过各种有形的、无形的、物质的、精神的事物,影响学生的学习,及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教室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其教育意义是也不容忽视的。那么在教室设计的过程中,就应充分考虑各种设施的教育意义。如名言激励、书画陶冶、人文关爱等等。
教室不仅仅是学习的场所,一种教育的空气,也是一种文化的集合。
(三)流动性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动的事物才是有新鲜的,有活力的。教室设计的流动性主要是指,教室里的任何设置都要具不断更新。教室的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应是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不断完善,日趋完美的。
针对传统的教室设计,大多是“开学热”,就是说学期开始的时候,教师和学生热情高涨,而在后在学期中和学期末的时候,就会被课程、作业或其他一些琐事所阻挡,对教室设计的热情会逐渐减退。
因此,这一点主要针对黑板报,宣传栏、标语、光荣榜、报刊等不能定期更换而言的。班主任可与学生达成一个约定。比如,小组负责黑板报的设计;班级轮流负责报纸更新;每个月更换一次班级建设主题(如感恩、尊重、宽容)等等。教室应是一个流动的环境,而不是没有一丝涟漪的死水。
教室设计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是一种对美的向往,也是一种对理想教育的追求。教室是一种客观实体,也是一种文化存在,更是一种生命精神的载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教育承诺一个可预见的未来。人文、人性、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要素。
作者简介:
付丽(1988—),女,河南扶沟人,深圳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教学论史方向。
关键词:教室设计;学生;“三化”;“三性”
Talk about the classroom design standards in our country’s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s
FU-Li
(ShenZhen university ;normal college education department)
Abstract: Classroom is main activity place for students during the period of school, and also the main teaching space.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s in China, and the classroom design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classroom design "three" standards ,this is,humanization, scientific and family , as well as “three” ideal characteristics, this is, life, course, liquidity. Highlight the "three" classroom design standards, the pursuit of “three” ideal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give classroom design of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s with Suggestions
Key words: classroom design; students; "three" standards; “three” characteristics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地方,而教室则是学校最主要,也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自2001年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改变,我国中小学的教室设计已经逐渐改变了传统讲台课桌的单一状况。教室中增加了许多人文人本的因素。此外,受益于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电化教学也渐渐影响着教室的设计。教室在教育教学,以及学生学习成长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受到教育研究者,以及光学、建筑学专家的关注,关于教室设计的研究层出不穷。
但是,受社会大背景的影响,教育被“异化”为一种改变命运的途径、教室仅仅被当做传输知识的场所,学生视教室为“牢房”等等。作者基于我国教室设计的现状以及相关研究,提出了我国中小学教室设计的“三化”、“三性”,以促进教室设计实现“三化”、突出“三性”,为学生的在校学习和成长创设一个温馨、美好的空间。
一、所谓“教室”
(一)教室的界定
对于“教室”这一实体的界定,对然不同学者都有不同的提法,但大多千遍一律。
1.众说“教室”
新华词典中关于“教室”的解释是,学校里进行教学的房间。这是关于“教室”最简单,也是最直白的一种界定。
教室就是由一个很大的房间,前面为讲台,靠讲台的墙上有黑板,这里是老师上课、布置作业的地方。后面是学生的座位,一般有四组,每组有八至九桌,每桌坐两个学生。这里是学生接受知识、磨练意志、飞黄腾达的必经之路。教室有小学教室、中学教室、大学教室之分。每个教室都要进行必要的布置,可以根据老师学生的意愿、想象,设计出自己理想的殿堂。
这个来自于网络的定义很传统,也很特别。它既饱含了教室的原有成分(即黑板、讲课、座椅等),又简述了教室的现实意义(即“这里是学生接受知识、磨练意志、飞黄腾达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掺杂了现代教学观的内容,即“教室可以根据学生和教师的意愿、想象来设计”。
2.本文界定
凡是与人相关都事物都会变得复杂,凡是与教育相关的事物就会变得深刻。对于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我们只能在脑海里搜索各种词语,排列组合,对他其进客观的描述。然而,描述其内涵却并非易事。
本文对于“教室”的界定:教室即指教师授课、学生学习、师生共同创设的一个相对固定的学习生活空间。 它即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同时一个有内涵的生命团体。其中的一切物体及其排列组合都是影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及学生生长生活的重要因素。
(二)教室的重要性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环境,人的任何活动都与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环境中的一切事物都有可能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人的生理、心理或行为的变化(李秉德1991)。李秉德先生在《教学论》中,列举了教学的七要素“学生、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或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反馈、教师”,他将教学环境列为影响教学的七要素之一。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教室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活动、休息的基本场所,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的教室中度过的。教室不仅为教育提供可能与机会,而且作为学生具体的活动环境,是学生成长、发展自我、展现自我及人际交往与互动的重要场地。
任何的学习都是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中进行的,而教室正是这种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离开了学习环境,教学亦如无水之鱼,无土之木。教室的重要性并非言语所能企及。就当下中小学而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和学校中度过的,比例是基本对等的。而在学校中,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教室里度过的。这样时间比例来推算,教室在学生生活中的重要性,仅次于家庭。 一言蔽之,教室是学生的第二个家。这是对教室一种至高的评价,也是一种责任的诠释。通常情况下,教室设计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教育要素。
二、追求“三化”
(一)人性化
人性化是指让技术和人的关系协调,即让技术的发展围绕人的需求来展开。这里所指的技术是广义上的技术,不单单指的是某一领域。人性化最初常用于管理领域,提倡“人性化管理”,对人的尊重等;后在教育、建筑、艺术等领域广泛应用。
人性化,简而言之,即是推崇以人为本。在教室设计当中就是要关注“人”(学生和教师)的存在。教室设计要以服务师生,服务教学为宗旨。而不是单单为了设计美观,或者节约。
以学生座位编排为例。对生性敏感的人,教师最好让他们背靠墙壁,或侧靠墙壁,或侧靠不是过道边的那一面,这样可使他们获得踏实和安全感,否则,老师和同学的走动会搅得他们心绪不安;对于缺乏信心、易慌张的,可以让他们坐在前几排的中间区域;对于生性不好动的,可以让他们坐教室前后靠门边的座位;对于冷漠、缺乏学习兴趣的,可以让他们坐在第一排;对于有点神经质的学生,则最好不要让他们坐在教室大梁或吊灯的正下方,这样会增加他们的紧张情绪;对心事重重、遇事容易悲观的学生,应该尽量安排在光线充足、人气旺的位置,比如靠前门或靠走廊窗口下的座位。
此外,桌椅的设计、讲台高低等等也要考虑到师生的实际需求;光荣榜的张贴也要估计学生的情感体验。总之,就是在教室设计的过程中,处处体现人性关怀。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并让其体验到自己被尊重。
(二)科学化
科学化,即教室设计的合理性,合科学性。换句话说,就是在教室设计能被科学理论证明其合理性和正确性。或者是,将科学研究运用于教室设计,使教室设计更趋完善。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细节来论述科学化在教师设计中的应用。
1.灯光
一项新试验成果表明,调节教室灯光色调和光线强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个革命性的新方法正在英国萨里郡的两所高中进行实验。据悉,两所学校的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提出更改灯光的要求,包括更改灯光强度和颜色。在此之前,这一照明系统已经在德国20所学校安装试用。系统备有不同的灯光设置:白色的焦点光用于考试测验等时段,蓝色的活力光是为学生早上刚刚起床来到教室学习时使用的,而红色的冷静光则适用于学生休息时间。
2.黑板设计
黑板是教室里必不可少的设施之一。对于黑板的选择已经从传统的黑色黑板,到墨绿色黑板,再到现在的白板。已有科研表明:在教室照明中视觉舒适性而言,应关注黑板与课桌面亮度比;根据教室黑板与课桌面亮度比的要求,“白色”黑板比“黑色”黑板更好;照明节能效果看,“白色”黑板比“黑色”黑板更明显。
3.空气质量
阳光、空气和水是生命的三要素。有人说,没有空气人只能生存5分钟。我们也常说,水是生命的源泉。那么良好的空气质量也是生命健康延续的重要条件。空气质量作为教学环境的重要部分,也得到相关研究的重视。
以北京市为例。有学者于2004年对北京市94 所中小学校教室的空气质量进行了调查分析。主要包括二氧化碳浓度、细菌总数、甲醛浓度、苯的浓度等几个方面。结论是空气质量有相对好转,但仍有待提高。并提出相关建议:如,通风有利于改善教室空气质量;教育、卫生部门应密切配合加强对于新、改、扩建和新装修学校的预防性监督和竣工验收;加强教室的日常通风,增加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学校应按有关规定严格控制教室人数; 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管理, 减少对学校的危害等等。
4.色彩学应用
色彩学是指建立在二十世纪表色体系和定量的色彩调和理论上的一套色彩理论,是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其理论奠立者是德国化学家W奥斯特瓦尔德(1855~1932)和美国画家AH孟塞尔(1855~1918)。它主要是研究色彩产生、接受及其应用规律的科学。色彩学以光学为基础,并涉及心理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美学与艺术理论等学科。
本文主要以色彩感为例说明。色彩会因不同观者、不同条件而有不同的感受,因此引发出色感。如冷暖感、胀缩感、距离感、重量感、兴奋感等;对色彩的好恶;不同的色彩的有不同的意义,及其象征性、表情性等;色听现象(即联觉)等问题。也就是说,在特定条件下色彩与观者的感受、情感会产生相应的关联。
我们通常说,绿色给人以安全感和希望;红色是热情的象征;紫色是优雅和浪漫的代言;黄色则可给人以温暖;而黑色则是一种严肃和端庄,蓝色是一种灵性和广阔的感觉……明丽、清新的色彩可使人心情愉悦,也排压解难的功效。那么,在教室设计的过程中,可根据色彩学理论以及学生的喜好,使教室多彩化。这一点可以很好的体现在墙壁,天花板和地板的设计方面。
(三)家庭化
教室是学生的教室。教室是学生的第二个家。那么教室就应体现出“家”所有的氛围和特质。家是避风的港湾,是温馨,是舒适,是和谐。追求教室设计的家庭化,即指使得教室具有温馨感和安全感。
1.教室标语温馨化
有些教室的标语相当触目惊心:“懒惰等于自己活埋”,“对手在拼杀,我在做什么?”“死后终将长眠,生前何必久睡”诸如此类。在这样如战场一样的教室里,战战兢兢地生活,学习似乎就是“厮杀”,怎能培养出有爱心,有健全人格的学生呢!
教室标语应当是班级文化的体现。它可以是全体班级成员的约定,也可以是老师领带对学生的期待,也可以是家长对孩子的祝愿,也可以能激起学生共鸣的名言警句。
2.各种设施安全化
相对而言,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较弱,且活泼多动。在教室桌椅的材质选择、电器设置等都要充分考虑其安全性。如坚硬的拐角处、应有相应的保护措施,电线、插座要及时维修,以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3.墙壁设计和谐化
教室是学生的教室。教室墙壁的设计要突破传统的名人名言,或者单调的白色墙壁。教室四周的墙壁和悬挂班级学生的作品、班级活动照篇、或者是轮流摆放学生全家福。多姿的墙壁可以讲班级成员仅仅团结在一起,和谐的才是最温馨的。这样,才能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家”的感觉。
三、突出“三性”
(一)生命性
教室本身是一个无血无肉的客体。而教室中的内容却可以是有生命的。教育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教室是这个生态系统中一个浓缩的子系统。 教师和学生就是教室里最重要的生命的存在。他们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生命中的重要阶段,经历着磨练,完成着成长。在这样一个独特的空间,一切都变得具有了生命的意义,有了生命的温馨体验。
生命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成功的教育,要追求“生命在场”的境界。除了要在教室设计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存在外,还可以在教室中加入一些特殊的生命。例如种植适量的花草,不仅有利于孩子的生理健康,也可以很好的培养其动手能力和责任意识,学会照顾他人;在小学低年级摆放一些小玩具,将其假定为班级成员,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叶澜先生曾提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笔者认为生命活力应体现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实现教室设计的生命性也是生命教育理念的应有之义。
(二)课程性
教室环境是一种不容忽视的课程资源。 让每堵墙、每扇窗都会说话。这是对教室的课程性的完整诠释。教室作为一种教学环境,能够通过各种有形的、无形的、物质的、精神的事物,影响学生的学习,及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教室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其教育意义是也不容忽视的。那么在教室设计的过程中,就应充分考虑各种设施的教育意义。如名言激励、书画陶冶、人文关爱等等。
教室不仅仅是学习的场所,一种教育的空气,也是一种文化的集合。
(三)流动性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动的事物才是有新鲜的,有活力的。教室设计的流动性主要是指,教室里的任何设置都要具不断更新。教室的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应是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不断完善,日趋完美的。
针对传统的教室设计,大多是“开学热”,就是说学期开始的时候,教师和学生热情高涨,而在后在学期中和学期末的时候,就会被课程、作业或其他一些琐事所阻挡,对教室设计的热情会逐渐减退。
因此,这一点主要针对黑板报,宣传栏、标语、光荣榜、报刊等不能定期更换而言的。班主任可与学生达成一个约定。比如,小组负责黑板报的设计;班级轮流负责报纸更新;每个月更换一次班级建设主题(如感恩、尊重、宽容)等等。教室应是一个流动的环境,而不是没有一丝涟漪的死水。
教室设计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是一种对美的向往,也是一种对理想教育的追求。教室是一种客观实体,也是一种文化存在,更是一种生命精神的载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教育承诺一个可预见的未来。人文、人性、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要素。
作者简介:
付丽(1988—),女,河南扶沟人,深圳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教学论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