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核心,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更新,是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关键词:激发兴趣培养探索能力 辅导学生感受生活变式练习 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核心,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更新,是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笔者从近几年的课改教学经历中,深感新课改的重要作用,尝试到素质教育得到的实效。现谈几点认识。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搞活课堂教学的关键
1、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新颖的导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时,我引用这样一段导语:“有一位山区的农民担着空筐,手拉刚会走路的儿子去地里干活。半路上,儿子走不动了,他就把儿子放在一个框里,另一个框里放几块石头挑起来走,这样逗得他儿子直乐,”我问大家他儿子了什么?他为什么要在另一个框里放石头?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争着发言:“他儿子坐着晃悠悠的,很美。”“我也这样坐过,真舒服。”“放石头是让两个框里的重量相等。”“扁担就像方程里的一个等号。”等等。从而引出课题——“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而思维的进一步深化又往往从疑问开始。课堂上巧妙地推出一系列恰到好处的问题,能诱导学生很快地投入到思维状态之中。初一的学生对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容易混淆。我采用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的动物“猫”来启发大家。当问猫都有哪些习性时,学生的注意力和想象力都集中起来了,通过议论大家把会逮老鼠看做是猫的特性,它酷似一个定理的性质,把“会逮老鼠的动物才是猫”作为对猫这种动物的判定,又恰如是一个定理的判定,这样加深了对定理性质和判定的区分和理解,又引导学生对数学其他问题的探讨 。
二、注意培养学生探索能力
1、 明确探索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
由于初中学生年龄尚小,好奇心强,思维能力有限,不能自主地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因此,教师在探索前务必让学生明白探索什么,知道探索的方向和探索的思路。
2、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去探索
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主探索知识活动的需要。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无不与和谐与民主气氛有关。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因此,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权利,保护每一个学生的创新精神,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于否定原有结论,允许学生说错出错。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真理,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教师的作用是辅导好学生
1、从三尺讲台上坐下来
从三尺讲台上坐下来,平等地和学生交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自主的、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要深入到学生的情感世界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和潜能,为学生营造一个理想的学习氛围,那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习,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重视以学论教,教适应学
学生如何去学,学得怎么样?必须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再上升到“我会学”。这就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组织和激励,努力做到教与学相统一,达到与学生情感交流、知识能力共建。新课程强调引导学生去探索,强调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强调知识的认识过程与方法,强调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教学手段的更新。这就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成为课题的提出者、设计者和实施者。教师的作用是到位而不越位,参谋而不代谋,指导而不是指令;还要树立能者为师的观念,使教与学相长,与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四、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感受生活,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数学存在于生活中,离开了生活这个环境,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趣味的。课堂教学中,要以生活趣事创造情境,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好数学十分有用。因此,对数学的每一节课、每一个新内容都从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从感知到认知,让枯燥的课堂获得新生,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同时,要注意从生活实际中收集挖掘教材,让学生把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素材收集起来,在一起共同交流、共同提高,就能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到创新的知识氛围中。
2、变式练习,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探索新知识,是课堂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教师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努力创造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寻求与众不同的途径,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变式练习,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大胆尝试,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
事实证明,数学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最佳学科。数学教育可以使人的智力水平普遍提高。教师树立现代教育新理念,自觉地将新思想、新理论付诸于教学实践,努力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主动参与者、积极探索者。要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投身到探索问题中去,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增强创新能力,以适应现代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
作者简介:杲占伟,女,38岁。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毕业于河北承德平泉师范,毕业后一直任初中数学教学。县级优秀教师,县级骨干教师。
(河北省隆化县隆化第三中学)
关键词:激发兴趣培养探索能力 辅导学生感受生活变式练习 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核心,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更新,是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笔者从近几年的课改教学经历中,深感新课改的重要作用,尝试到素质教育得到的实效。现谈几点认识。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搞活课堂教学的关键
1、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新颖的导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时,我引用这样一段导语:“有一位山区的农民担着空筐,手拉刚会走路的儿子去地里干活。半路上,儿子走不动了,他就把儿子放在一个框里,另一个框里放几块石头挑起来走,这样逗得他儿子直乐,”我问大家他儿子了什么?他为什么要在另一个框里放石头?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争着发言:“他儿子坐着晃悠悠的,很美。”“我也这样坐过,真舒服。”“放石头是让两个框里的重量相等。”“扁担就像方程里的一个等号。”等等。从而引出课题——“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而思维的进一步深化又往往从疑问开始。课堂上巧妙地推出一系列恰到好处的问题,能诱导学生很快地投入到思维状态之中。初一的学生对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容易混淆。我采用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的动物“猫”来启发大家。当问猫都有哪些习性时,学生的注意力和想象力都集中起来了,通过议论大家把会逮老鼠看做是猫的特性,它酷似一个定理的性质,把“会逮老鼠的动物才是猫”作为对猫这种动物的判定,又恰如是一个定理的判定,这样加深了对定理性质和判定的区分和理解,又引导学生对数学其他问题的探讨 。
二、注意培养学生探索能力
1、 明确探索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
由于初中学生年龄尚小,好奇心强,思维能力有限,不能自主地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因此,教师在探索前务必让学生明白探索什么,知道探索的方向和探索的思路。
2、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去探索
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主探索知识活动的需要。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无不与和谐与民主气氛有关。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因此,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权利,保护每一个学生的创新精神,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于否定原有结论,允许学生说错出错。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真理,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教师的作用是辅导好学生
1、从三尺讲台上坐下来
从三尺讲台上坐下来,平等地和学生交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自主的、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要深入到学生的情感世界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和潜能,为学生营造一个理想的学习氛围,那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习,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重视以学论教,教适应学
学生如何去学,学得怎么样?必须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再上升到“我会学”。这就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组织和激励,努力做到教与学相统一,达到与学生情感交流、知识能力共建。新课程强调引导学生去探索,强调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强调知识的认识过程与方法,强调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教学手段的更新。这就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成为课题的提出者、设计者和实施者。教师的作用是到位而不越位,参谋而不代谋,指导而不是指令;还要树立能者为师的观念,使教与学相长,与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四、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感受生活,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数学存在于生活中,离开了生活这个环境,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趣味的。课堂教学中,要以生活趣事创造情境,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好数学十分有用。因此,对数学的每一节课、每一个新内容都从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从感知到认知,让枯燥的课堂获得新生,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同时,要注意从生活实际中收集挖掘教材,让学生把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素材收集起来,在一起共同交流、共同提高,就能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到创新的知识氛围中。
2、变式练习,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探索新知识,是课堂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教师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努力创造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寻求与众不同的途径,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变式练习,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大胆尝试,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
事实证明,数学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最佳学科。数学教育可以使人的智力水平普遍提高。教师树立现代教育新理念,自觉地将新思想、新理论付诸于教学实践,努力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主动参与者、积极探索者。要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投身到探索问题中去,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增强创新能力,以适应现代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
作者简介:杲占伟,女,38岁。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毕业于河北承德平泉师范,毕业后一直任初中数学教学。县级优秀教师,县级骨干教师。
(河北省隆化县隆化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