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猪结肠螺旋体病的主要病原体是结肠菌毛样螺旋体,病原体侵袭患病猪的盲肠和结肠导致患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该病在20~50公斤的育肥猪中发病率高,病情较轻微的会导致猪只生长发育速度减慢,饲料利用率降低,病情严重的会出现顽固性腹泻,甚至便血或死亡。本文主要论述了猪结肠螺旋体病的流行特点与预防措施。
关键词:猪结肠螺旋体病;流行特点;防治措施
1 流行特点
猪结肠螺旋体病的发生受饲养管理条件的影响,结肠螺旋体在潮湿的环境中,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通常存在于猪场的污水中,在潮湿的土壤与粪便中,存活时间可达数月。猪结肠螺旋体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在腹泻病发病率较高的猪场中,结肠螺旋体病的发病率也较高。该病主要通过粪口的方式进行传播,患病猪通过粪便将病原体排出体外,污染环境,健康猪只接触后可发生感染,环境卫生较差的猪场,发病率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净化,该病能够在同一猪场内不同批次的猪中传播。
2 临床症状
育肥猪换料之后的阶段是该病的高发期,在患病初期表现为粪便呈黄绿色,腹泻,体温升高至38.5~39.5℃,患病猪精神萎靡不振,体重逐渐减轻,皮肤苍白,采食量降低,随着病情的发展,粪便呈黏液状,部分患病猪的粪便呈粉红色。在发病后期,患病猪食欲废绝,无法站立,倒地不起,最终衰竭而亡。猪结肠螺旋体病的发病率为20%左右,在育肥猪中较为常见,仔猪、保育猪以及母猪,通常不发病。
3 防治措施
对于猪结肠螺旋体病的预防,先要改善养殖环境,定期进行消毒,适当进行通风,保证猪舍内的温湿度适宜,空气清新。可以使用预防性药物,例如延胡索酸、泰妙菌素、盐酸沃尼妙林、乙酰异戊酰,磷酸替米考星,盐酸林可霉素等。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能够最大的降低猪只的感染,同时要采取封闭性管理措施,避免储存宿主进入到猪场。对于患病猪只,应该采取饮水给药或饲料拌药的方式進行治疗,使用乙酰甲喹拌料治疗的效果较好,每公斤饲料中添加乙酰甲喹150克,连续治疗5天。对于腹泻严重的患病猪,采取肌肉注射的方式,使用5%恩诺沙星注射液治疗,每天治疗1次,效果显著。对于粪便中含有血液的患病猪,同时肌肉注射酚磺乙胺注射液进行治疗,使用剂量为每15公斤体重2毫升,每日治疗一次,经过5~7天的治疗,能够控制病情,患病猪逐渐康复。
关键词:猪结肠螺旋体病;流行特点;防治措施
1 流行特点
猪结肠螺旋体病的发生受饲养管理条件的影响,结肠螺旋体在潮湿的环境中,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通常存在于猪场的污水中,在潮湿的土壤与粪便中,存活时间可达数月。猪结肠螺旋体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在腹泻病发病率较高的猪场中,结肠螺旋体病的发病率也较高。该病主要通过粪口的方式进行传播,患病猪通过粪便将病原体排出体外,污染环境,健康猪只接触后可发生感染,环境卫生较差的猪场,发病率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净化,该病能够在同一猪场内不同批次的猪中传播。
2 临床症状
育肥猪换料之后的阶段是该病的高发期,在患病初期表现为粪便呈黄绿色,腹泻,体温升高至38.5~39.5℃,患病猪精神萎靡不振,体重逐渐减轻,皮肤苍白,采食量降低,随着病情的发展,粪便呈黏液状,部分患病猪的粪便呈粉红色。在发病后期,患病猪食欲废绝,无法站立,倒地不起,最终衰竭而亡。猪结肠螺旋体病的发病率为20%左右,在育肥猪中较为常见,仔猪、保育猪以及母猪,通常不发病。
3 防治措施
对于猪结肠螺旋体病的预防,先要改善养殖环境,定期进行消毒,适当进行通风,保证猪舍内的温湿度适宜,空气清新。可以使用预防性药物,例如延胡索酸、泰妙菌素、盐酸沃尼妙林、乙酰异戊酰,磷酸替米考星,盐酸林可霉素等。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能够最大的降低猪只的感染,同时要采取封闭性管理措施,避免储存宿主进入到猪场。对于患病猪只,应该采取饮水给药或饲料拌药的方式進行治疗,使用乙酰甲喹拌料治疗的效果较好,每公斤饲料中添加乙酰甲喹150克,连续治疗5天。对于腹泻严重的患病猪,采取肌肉注射的方式,使用5%恩诺沙星注射液治疗,每天治疗1次,效果显著。对于粪便中含有血液的患病猪,同时肌肉注射酚磺乙胺注射液进行治疗,使用剂量为每15公斤体重2毫升,每日治疗一次,经过5~7天的治疗,能够控制病情,患病猪逐渐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