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把信息技术融入物理教学,在“学”与“教”有明显的优势,对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物理教学 信息技术 优势 问题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0-0172-02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完美结合,实现了学科课程的整合,给教师驾驭课堂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增加了学生获取的信息途径,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信息技术在物理学习中“学”的优势
1.增加学生获取信息途径,开阔学生的眼界。
学生可以自行方便查阅有关物理的网站,获取古今中外的物理学家的生平简介、物理的发展史及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等;在网上可以自由的涉猎课堂外的物理世界,丰富知识、掌握方法、拓展视野。
2.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物理在生活当中显得比较抽象,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力、热、声、光、电等有关物理信息。多媒体教学设计能够提供文本、图形图象、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能够创设生动、直观、形象的学习氛围,使教学直观化、模型化、动态化,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得课堂变得绚丽多彩,大大优化了课堂教学氛围,让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丰富而又生动。
二、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应用中体现“教”的优势
1.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优化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演示实验效果经常受到限制,例如:学生看不清楚,实验现象不明显,枯燥无味影响学习效果。对于那些可视性不强的实验,抽象的物理现象,通过信息技术可模拟完成现实环境下难以操作的物理实验,可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使实验教学上升到新的层次。
2.把控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利用展台投影展示学生答案,及时分析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的节奏和进程,及时反馈、调整,使教学更加合理化,能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通过PPT课件的演示控制教学节奏,使教学过程按照预设的思路进行,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使用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要避免出现的问题
1.避免片面夸大计算机的作用。计算机是否在教学中使用,完全取决于教学需求。计算机只是一种教学媒体,它的角色应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协作交流工具,无法替代教师的课堂现场教学经验和智慧。
2.不能替代物理实验。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实验是不可替代的。教学设计应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观察,让学生获取第一手資料,而不是全面依赖多媒体展示。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无法用多媒体展示作为平台的。当然对于一些限于条件,不能进行的实验,用多媒体模拟,也是可取的。
3.不能过多地依赖计算机把抽象变为具体。这样会淡化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得不偿失。要不要使用多媒体,要不要使用计算机,应根据教学的需求来确定,不应为了使用计算机而使用。教学过程中的逐步展示、引导过程,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举一反三。
4.信息量大是多媒体技术的一个特点,如果运用不当,信息量超出了学生在一堂课的接受能力范围,那么信息技术应用便成了现代化的“满堂灌”。所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课前准备时,一定要遵循“适量”原则,切不可贪多求快。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一堂课中的重、难点设计,符合学生学习规律。
四、物理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原则
1.以学生认知为中心的原则
学习是以思维为中介的,为了更直接地影响学习进程,教师应该更多地关心在完成不同任务中如何要求学生思维的技术。课程整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
2.以物理课程为主体的原则
课程的主体是课程而不是信息技术。所以,必须充分考虑物理学科的特点,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物理教学中去,支持物理的教与学,让学生的科学素养自然得到提升。
3.因材整合的原则
课程整合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决不能不顾教学实际,过于追求整合的表面形式,“为整合而整合”,以模拟代替实际操作,以网络体验代替生活体验,以媒体再现代替现场观察。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的整合方案应该是有所区别的。在整合中,我们可以不拘泥于形式,但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选用合适的技术和手段,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
4.可操作性原则
任何實验方案必须具有可操作性,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方案必须与实际教学联系起来,可供操是提出方案的前提。
五、结语
21世纪的教育改革,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其中具有巨大的作用,教师应该将它与学科进行整合,完善现有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信息技术与学科的结合能给学生带来学习方式的革命,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教师应该运用起这样的工具,为新课程改革进行各种有益的尝试,要做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主人。
【关键词】物理教学 信息技术 优势 问题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0-0172-02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完美结合,实现了学科课程的整合,给教师驾驭课堂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增加了学生获取的信息途径,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信息技术在物理学习中“学”的优势
1.增加学生获取信息途径,开阔学生的眼界。
学生可以自行方便查阅有关物理的网站,获取古今中外的物理学家的生平简介、物理的发展史及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等;在网上可以自由的涉猎课堂外的物理世界,丰富知识、掌握方法、拓展视野。
2.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物理在生活当中显得比较抽象,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力、热、声、光、电等有关物理信息。多媒体教学设计能够提供文本、图形图象、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能够创设生动、直观、形象的学习氛围,使教学直观化、模型化、动态化,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得课堂变得绚丽多彩,大大优化了课堂教学氛围,让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丰富而又生动。
二、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应用中体现“教”的优势
1.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优化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演示实验效果经常受到限制,例如:学生看不清楚,实验现象不明显,枯燥无味影响学习效果。对于那些可视性不强的实验,抽象的物理现象,通过信息技术可模拟完成现实环境下难以操作的物理实验,可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使实验教学上升到新的层次。
2.把控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利用展台投影展示学生答案,及时分析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的节奏和进程,及时反馈、调整,使教学更加合理化,能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通过PPT课件的演示控制教学节奏,使教学过程按照预设的思路进行,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使用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要避免出现的问题
1.避免片面夸大计算机的作用。计算机是否在教学中使用,完全取决于教学需求。计算机只是一种教学媒体,它的角色应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协作交流工具,无法替代教师的课堂现场教学经验和智慧。
2.不能替代物理实验。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实验是不可替代的。教学设计应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观察,让学生获取第一手資料,而不是全面依赖多媒体展示。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无法用多媒体展示作为平台的。当然对于一些限于条件,不能进行的实验,用多媒体模拟,也是可取的。
3.不能过多地依赖计算机把抽象变为具体。这样会淡化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得不偿失。要不要使用多媒体,要不要使用计算机,应根据教学的需求来确定,不应为了使用计算机而使用。教学过程中的逐步展示、引导过程,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举一反三。
4.信息量大是多媒体技术的一个特点,如果运用不当,信息量超出了学生在一堂课的接受能力范围,那么信息技术应用便成了现代化的“满堂灌”。所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课前准备时,一定要遵循“适量”原则,切不可贪多求快。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一堂课中的重、难点设计,符合学生学习规律。
四、物理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原则
1.以学生认知为中心的原则
学习是以思维为中介的,为了更直接地影响学习进程,教师应该更多地关心在完成不同任务中如何要求学生思维的技术。课程整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
2.以物理课程为主体的原则
课程的主体是课程而不是信息技术。所以,必须充分考虑物理学科的特点,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物理教学中去,支持物理的教与学,让学生的科学素养自然得到提升。
3.因材整合的原则
课程整合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决不能不顾教学实际,过于追求整合的表面形式,“为整合而整合”,以模拟代替实际操作,以网络体验代替生活体验,以媒体再现代替现场观察。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的整合方案应该是有所区别的。在整合中,我们可以不拘泥于形式,但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选用合适的技术和手段,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
4.可操作性原则
任何實验方案必须具有可操作性,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方案必须与实际教学联系起来,可供操是提出方案的前提。
五、结语
21世纪的教育改革,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其中具有巨大的作用,教师应该将它与学科进行整合,完善现有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信息技术与学科的结合能给学生带来学习方式的革命,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教师应该运用起这样的工具,为新课程改革进行各种有益的尝试,要做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