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可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也可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
我们注意到,新课标要求高中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进行社会调查”。因此,近几年来的高考作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自然和人类的命运等社会现象类话题的作文就比较普遍了。
仅以2009年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为例。全国卷1以免子学不会游泳以及其他动物对他的评论为内容,要求学生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作文。如果学生能够从教育这个方面把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便很容易写出有见地的文章来。全国卷2以三个成功事例为材料要求学生作文。这三个事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科学发现、发明。导向比较清楚,学生可以从他们科学的发现、发明创造来思考写作。胡锦涛主席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社会普遍形成这样共识:只有科学发展,才能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学生如果平时多关注时事,写作时就可以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江西卷以蔡铭超在兔首、鼠首铜像拍卖中的表现为材料,要求学生发表看法,并指定写议论文。材料中蔡铭超的行为可以说是一种个人行为,但它却提到了这样一种社会现象:即如何对待我国流失海外的文物问题。江苏卷以“品味时尚”为话题,要求学生作文。标题是一个动宾短语,“品味”有把玩、评价的意思,是侧重于理性思考,引导学生对各种时尚现象进行思考。安徽卷要求学生对材料中的“弯道”的论述,阐述自己的联想或感悟。材料巧妙暗含了当下国际、国内的社会现实,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侧重写对社会生活的认知和感悟。辽宁卷作文材料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明星代言产品。这实际上是对责任、信任、诚信、社会监督等方面问题的探究。上海卷以“郑板桥的书法作品的特点”为话题,思考张扬个性及发扬创新精神的问题和现象。
这些方面在2009年之后的高考语文中也会不少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关于社会现象类的高考作文呢?
首先,我们看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作文教学方面的不同论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是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的要求。初中和高中新课标关于作文教学的观点中相同的部分都是要求学生关注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普通高中在作文教学方面,更突出了要求学生大力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提高社会认识,学会学习,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作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它具有法定的性质,是教育管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直接依据,也是评估与考试的依据。
其次,我们可以从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来分析。高中学生的年龄约在15—19岁之间,基本上在这一阶段完成从儿童向成人转化,他们的身心发展趋向成熟,社会接触面更广,社会交往更频繁,学习内容比初中学生更复杂、更深刻,高考升学和就业压力促使他们的社会进程加速。在这种情况下,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观察力、有意识记能力、有意想象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确。这样他们对社会现实的更多问题的思考就有了更多的理性色彩。
其三,从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的要求来分析。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人才之间的竞争。高考作为一种选拔考试,国家通过这种形式,选拔一部分学生送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为社会培养人才。“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的观点也许夸大了文章的作用,但从另一方面也说明文章在治国安邦中确实起着重要的作用。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观点,从这一角度看来,写作确实有一个为世作而的目标,不能单纯地为文而文。语文具有传播经典文化思想的功能,从社会中选择一些的社会现象类话题,让学生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他们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提高社会认识,学会学习,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现实,融入时代主流,培养他们作为现代人应有的多维思维的能力。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写作社会现象类的话题作文呢?
一、在阅读教学中发挥育人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学作品,如司马迁、苏轼、苏洵、欧阳修、王安石等的散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看法。语文教师在教学这些文章时,可以把这些文章里的观点与当今的一些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师生互动,让学生阐述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培养他们心系天下、胸怀祖国的情怀。
二、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尽管高考压力很大,实际上高中生还是愿意阅读的。古人云:读万卷书,行里路。阅读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文学修养,更在于提升人文素养。尤其对当今学生来说,拥有宽广的文化视野是时代与社会对他们的基本要求。那么读什么呢?可以读报纸、时政类杂志等,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接受社会先进思想的洗礼,让自己融入时代潮流中去,使自己成为一名社会的人、现代的人。
如房子问题、就业问题、涨工资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看病难问题、养老保险问题、铁路交通“一票难求”问题、国庆大阅兵、七五事件、网络社会的兴起(包括邓玉娇事件、钓鱼执法)、土地拆迁问题(包括唐复珍自焚、钉子户)、疯狂的楼市、金融危机、开胸验肺(包括最近的深圳职业病鉴定难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番禺垃圾厂问题、教育公平问题(包括民族造假、北大实行校长推荐制)……
在如今高度发达的媒体时代,高中学生只要稍微去留意,是很容易了解到这些社会现象的。
三、针对学生感兴趣的社会话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主题活动
下面是笔者的一个教学案例。2003年开始出现山寨手机到各种山寨产品,“山寨”一词已经从经济行为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如今山寨相机、山寨电影、山寨明星甚至山寨版的春晚等诸多带有模仿性质的山寨现象层出不穷。
笔者就此设计了“你如何看待山寨文化”的作文主题活动。
本活动分四部分。
第一,确定探讨的问题。“山寨”这个大类里面又有许多小类,如山寨购物、山寨歌声、山寨文字、山寨手机、山寨电影、山寨春晚、山寨明星等。学生可以在里面找一个“小切口”来展开自己的论述。
第二,指导学生去收集资料。只有在具备充分可靠的论据的前提下才能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些论据主要存在于各种资料之中,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学生们收集资料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上网、读报、听广播等。
第三,讨论和交流。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和观点表达出来,在论述或论辩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在讨论中,有些学生认为:“山寨”有它的优点,适合它所存在的地方,它以极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产品的外观或功能,并加以创新,最终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所模仿的产品,显示了设计者的智慧。有些学生认为,如山寨文化可能会出现的知识产权的争论,以及所带的社会成本的浪费。有些学生对政协委员倪萍的反对“山寨文化”提案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由浅入深,深层解剖“山寨现象”的社会意义,发现它的存在对社会进步和发展有着许多的积极因素,并指出对待“山寨文化”现象我们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剔除一些糟粕,采取包容之心,批判地吸收和接纳。
第四,指导学生写作。学生对社会现象掌握充足的素材后,就可以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对现象进行思考,完成作文的构思。
社会现象类话题作文的写作思路一般是现象呈现、寻找原因、提出观点或者对策,有点像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社会现象类材料相对来说是比较“中庸”的,即道德、价值观是中性的,学生可褒可贬,可扬可抑,只要能够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就可以。
参考文献
[1]赵志伟.高中语文课程新探[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毛荣富.作文散步[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韦 雄)
我们注意到,新课标要求高中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进行社会调查”。因此,近几年来的高考作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自然和人类的命运等社会现象类话题的作文就比较普遍了。
仅以2009年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为例。全国卷1以免子学不会游泳以及其他动物对他的评论为内容,要求学生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作文。如果学生能够从教育这个方面把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便很容易写出有见地的文章来。全国卷2以三个成功事例为材料要求学生作文。这三个事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科学发现、发明。导向比较清楚,学生可以从他们科学的发现、发明创造来思考写作。胡锦涛主席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社会普遍形成这样共识:只有科学发展,才能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学生如果平时多关注时事,写作时就可以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江西卷以蔡铭超在兔首、鼠首铜像拍卖中的表现为材料,要求学生发表看法,并指定写议论文。材料中蔡铭超的行为可以说是一种个人行为,但它却提到了这样一种社会现象:即如何对待我国流失海外的文物问题。江苏卷以“品味时尚”为话题,要求学生作文。标题是一个动宾短语,“品味”有把玩、评价的意思,是侧重于理性思考,引导学生对各种时尚现象进行思考。安徽卷要求学生对材料中的“弯道”的论述,阐述自己的联想或感悟。材料巧妙暗含了当下国际、国内的社会现实,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侧重写对社会生活的认知和感悟。辽宁卷作文材料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明星代言产品。这实际上是对责任、信任、诚信、社会监督等方面问题的探究。上海卷以“郑板桥的书法作品的特点”为话题,思考张扬个性及发扬创新精神的问题和现象。
这些方面在2009年之后的高考语文中也会不少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关于社会现象类的高考作文呢?
首先,我们看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作文教学方面的不同论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是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的要求。初中和高中新课标关于作文教学的观点中相同的部分都是要求学生关注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普通高中在作文教学方面,更突出了要求学生大力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提高社会认识,学会学习,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作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它具有法定的性质,是教育管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直接依据,也是评估与考试的依据。
其次,我们可以从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来分析。高中学生的年龄约在15—19岁之间,基本上在这一阶段完成从儿童向成人转化,他们的身心发展趋向成熟,社会接触面更广,社会交往更频繁,学习内容比初中学生更复杂、更深刻,高考升学和就业压力促使他们的社会进程加速。在这种情况下,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观察力、有意识记能力、有意想象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确。这样他们对社会现实的更多问题的思考就有了更多的理性色彩。
其三,从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的要求来分析。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人才之间的竞争。高考作为一种选拔考试,国家通过这种形式,选拔一部分学生送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为社会培养人才。“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的观点也许夸大了文章的作用,但从另一方面也说明文章在治国安邦中确实起着重要的作用。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观点,从这一角度看来,写作确实有一个为世作而的目标,不能单纯地为文而文。语文具有传播经典文化思想的功能,从社会中选择一些的社会现象类话题,让学生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他们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提高社会认识,学会学习,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现实,融入时代主流,培养他们作为现代人应有的多维思维的能力。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写作社会现象类的话题作文呢?
一、在阅读教学中发挥育人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学作品,如司马迁、苏轼、苏洵、欧阳修、王安石等的散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看法。语文教师在教学这些文章时,可以把这些文章里的观点与当今的一些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师生互动,让学生阐述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培养他们心系天下、胸怀祖国的情怀。
二、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尽管高考压力很大,实际上高中生还是愿意阅读的。古人云:读万卷书,行里路。阅读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文学修养,更在于提升人文素养。尤其对当今学生来说,拥有宽广的文化视野是时代与社会对他们的基本要求。那么读什么呢?可以读报纸、时政类杂志等,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接受社会先进思想的洗礼,让自己融入时代潮流中去,使自己成为一名社会的人、现代的人。
如房子问题、就业问题、涨工资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看病难问题、养老保险问题、铁路交通“一票难求”问题、国庆大阅兵、七五事件、网络社会的兴起(包括邓玉娇事件、钓鱼执法)、土地拆迁问题(包括唐复珍自焚、钉子户)、疯狂的楼市、金融危机、开胸验肺(包括最近的深圳职业病鉴定难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番禺垃圾厂问题、教育公平问题(包括民族造假、北大实行校长推荐制)……
在如今高度发达的媒体时代,高中学生只要稍微去留意,是很容易了解到这些社会现象的。
三、针对学生感兴趣的社会话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主题活动
下面是笔者的一个教学案例。2003年开始出现山寨手机到各种山寨产品,“山寨”一词已经从经济行为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如今山寨相机、山寨电影、山寨明星甚至山寨版的春晚等诸多带有模仿性质的山寨现象层出不穷。
笔者就此设计了“你如何看待山寨文化”的作文主题活动。
本活动分四部分。
第一,确定探讨的问题。“山寨”这个大类里面又有许多小类,如山寨购物、山寨歌声、山寨文字、山寨手机、山寨电影、山寨春晚、山寨明星等。学生可以在里面找一个“小切口”来展开自己的论述。
第二,指导学生去收集资料。只有在具备充分可靠的论据的前提下才能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些论据主要存在于各种资料之中,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学生们收集资料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上网、读报、听广播等。
第三,讨论和交流。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和观点表达出来,在论述或论辩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在讨论中,有些学生认为:“山寨”有它的优点,适合它所存在的地方,它以极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产品的外观或功能,并加以创新,最终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所模仿的产品,显示了设计者的智慧。有些学生认为,如山寨文化可能会出现的知识产权的争论,以及所带的社会成本的浪费。有些学生对政协委员倪萍的反对“山寨文化”提案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由浅入深,深层解剖“山寨现象”的社会意义,发现它的存在对社会进步和发展有着许多的积极因素,并指出对待“山寨文化”现象我们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剔除一些糟粕,采取包容之心,批判地吸收和接纳。
第四,指导学生写作。学生对社会现象掌握充足的素材后,就可以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对现象进行思考,完成作文的构思。
社会现象类话题作文的写作思路一般是现象呈现、寻找原因、提出观点或者对策,有点像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社会现象类材料相对来说是比较“中庸”的,即道德、价值观是中性的,学生可褒可贬,可扬可抑,只要能够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就可以。
参考文献
[1]赵志伟.高中语文课程新探[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毛荣富.作文散步[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