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贫困生问题已是高校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之一,当前贫困生工作面临新的形式,新的任务,本文对当前高校贫困生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呈现的特点,以便有的放矢,探讨贫困生工作对策。高校贫困生问题是国人关注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党和政府陆续出台实施了一系列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在实践中各项资助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许多大学贫困生都顺利的完成学业。但是在资助工作中缺少了德育工作,一些受资助的学生在生活交往中表现出了一些不和谐现象。对完善的资助育人体系进行构建,对资助贫困生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予以解决。
【关键词】德育 高校资助 资助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198-01
高校资助工作除了是物资帮助活动以外,还是涉及多方主体进行德育的活动。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德育功能包括导向功能,为高校贫困生的行为起到积极向上的引导的功能,这种导向功能体现在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各项具体政策中;调控功能,是德育对我们进行资助工作的影响,是选择资助工作中体现的德育内容、体现的方式、对过程的控制等;激励功能,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意志支持给被资助的学生,使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发展;评价功能,学生的精神面貌在受资助后向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方向发展,这是最好的评定对于资助工作。
1 我国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内容
1.1 对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资助理念进行确立。各种资助工作是在资助理念的指导下开展的,以往的资助工作是不让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理念为指导,但缺失了对大学生教育的功能,忽略了整体上育人的效果,而产生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这将是德育工作没有及时跟上的结果。资助育人和高校德育相结合,使高校德育活动方式得以丰富,健康发展高校资助工作得到促进。
1.2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规范流程。在开始资助前对政策进行宣传,使政策内容被广大学生所了解,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倾听同学对评定标准的意见,由不申请资助的学生代表组成评定小组,申请同学的家庭经济情况证明由所在地政府开具,评定小组由负责教师领导进行调研,将评定的结果进行公布并把资助资金发放下去,做好受资助学生的精神扶贫工作。
1.3 较为完善的高校资助育人政策和制度的构建。各个高校结合国家相关的资助法律、法规,制定了配套的政策制度和实施细则,为使资助政策的实施得到保障以及顺利的发放资助金,在学生手册中规定了本校的评定种类、依据和标准,使学生可以结合规定和自身情况来选择资助方式。包括奖学金,是表彰和鼓励优秀学生而设立的,鼓励高校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是经济上的资助和精神上的鼓舞;助学金,用于解决学生的学习生活困难,资助学生的生活费开支;助学贷款,可分为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帮助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在校学习期间所需的费用;勤工助学,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的组织下以劳动取得合法报酬,树立了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改善了学习和社会条件;困难补助,可分为临时困难补助和定期困难补助,临时困难补助是对学生因突发事件引起的生活困难的解决,定期困难补助是针对难以维持基本生活费的学生;学费的减、免、缓,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无法缴纳学费的学生,实行减免学费政策;绿色通道,是在新学期开学时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实行先办入学手续后交费的制度;代偿制度,是对高校资助政策的完善,是对学费或国家助学贷款在符合条件下的代偿制度的规定。
1.4 对专门负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具体机构的建立。专门负责宣传、评定、实施、监督等的具体负责机构已经形成,高校是设立、宣传、参与的主要实施主体,专门负责学生的资助工作,对资助对象进行监督管理,为使学生的心理状态得到调节,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
2 我国高校资助育人体系要以德育为导向做进一步的完善
2.1 我国高校资助育人政策要围绕德育功能来完善。一是要让资助的德育功能得以发挥,使学生的健康成长得到促进。资助要对贫困生的成人成才和身心健康成长进行全面关注,不能只停留在经济上的帮助。德育功能要通过奖助补减等资助渠道来发挥;二是由权威部门证明,教师确定导向因素建立科学、合理的贫困生认定体系,并由师生共同监督以保证各项资助工作的公正、公平、公开;三是高校要积极与社会联系来寻找更多的经费资助渠道;同时还要不断地完善贫困生资助政策,为了更好地发挥助学作用可以采取适当地对奖学金制度进行改革、鼓励勤工助学等措施,这样即能够即能助学又能顾及贫困生的自尊心。
2.2 建立高素质资助教师队伍。高校除了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外还要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对高校教师进行师德教育的内容包括树立奉献心、强化责任心和培养夯实务实心。资助工作本身就需要教师拥有很强的奉献精神,因为贫困生需要教师更多的关爱和照顾,教师能够察觉到学生的情感变化,并能够处理好学生的情绪波动;无论是资助教师还是普通教师都需要拥有责任心,这样才能做到为人师表,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感染学生,使学生也具有良好品德;由于资助工作每一件都关系到学生的利益,所以教师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确保学生的利益不受到侵害。
2.3 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除了要加强教师的德育教育还要增强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贫困学生的道德水平、激发贫困生的生活信念,鼓励贫困生去参加各类的社会实践,使学生的理想信息与社会实际相结合,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来让贫困生自己化解消极思想,并逐渐树立新的理想和积极的生活信念。同时,还要做好贫困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以提高贫困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辅导可以维持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所以高校一定要重视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通过调解贫困生的心理来帮助贫困生克服现实困难,使贫困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新.德育视野下的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
[2]李树宇.浅析高校助困育人Ⅱ1.成工(教育),2008
[3]王东莉著.德育人文关怀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德育 高校资助 资助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198-01
高校资助工作除了是物资帮助活动以外,还是涉及多方主体进行德育的活动。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德育功能包括导向功能,为高校贫困生的行为起到积极向上的引导的功能,这种导向功能体现在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各项具体政策中;调控功能,是德育对我们进行资助工作的影响,是选择资助工作中体现的德育内容、体现的方式、对过程的控制等;激励功能,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意志支持给被资助的学生,使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发展;评价功能,学生的精神面貌在受资助后向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方向发展,这是最好的评定对于资助工作。
1 我国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内容
1.1 对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资助理念进行确立。各种资助工作是在资助理念的指导下开展的,以往的资助工作是不让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理念为指导,但缺失了对大学生教育的功能,忽略了整体上育人的效果,而产生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这将是德育工作没有及时跟上的结果。资助育人和高校德育相结合,使高校德育活动方式得以丰富,健康发展高校资助工作得到促进。
1.2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规范流程。在开始资助前对政策进行宣传,使政策内容被广大学生所了解,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倾听同学对评定标准的意见,由不申请资助的学生代表组成评定小组,申请同学的家庭经济情况证明由所在地政府开具,评定小组由负责教师领导进行调研,将评定的结果进行公布并把资助资金发放下去,做好受资助学生的精神扶贫工作。
1.3 较为完善的高校资助育人政策和制度的构建。各个高校结合国家相关的资助法律、法规,制定了配套的政策制度和实施细则,为使资助政策的实施得到保障以及顺利的发放资助金,在学生手册中规定了本校的评定种类、依据和标准,使学生可以结合规定和自身情况来选择资助方式。包括奖学金,是表彰和鼓励优秀学生而设立的,鼓励高校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是经济上的资助和精神上的鼓舞;助学金,用于解决学生的学习生活困难,资助学生的生活费开支;助学贷款,可分为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帮助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在校学习期间所需的费用;勤工助学,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的组织下以劳动取得合法报酬,树立了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改善了学习和社会条件;困难补助,可分为临时困难补助和定期困难补助,临时困难补助是对学生因突发事件引起的生活困难的解决,定期困难补助是针对难以维持基本生活费的学生;学费的减、免、缓,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无法缴纳学费的学生,实行减免学费政策;绿色通道,是在新学期开学时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实行先办入学手续后交费的制度;代偿制度,是对高校资助政策的完善,是对学费或国家助学贷款在符合条件下的代偿制度的规定。
1.4 对专门负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具体机构的建立。专门负责宣传、评定、实施、监督等的具体负责机构已经形成,高校是设立、宣传、参与的主要实施主体,专门负责学生的资助工作,对资助对象进行监督管理,为使学生的心理状态得到调节,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
2 我国高校资助育人体系要以德育为导向做进一步的完善
2.1 我国高校资助育人政策要围绕德育功能来完善。一是要让资助的德育功能得以发挥,使学生的健康成长得到促进。资助要对贫困生的成人成才和身心健康成长进行全面关注,不能只停留在经济上的帮助。德育功能要通过奖助补减等资助渠道来发挥;二是由权威部门证明,教师确定导向因素建立科学、合理的贫困生认定体系,并由师生共同监督以保证各项资助工作的公正、公平、公开;三是高校要积极与社会联系来寻找更多的经费资助渠道;同时还要不断地完善贫困生资助政策,为了更好地发挥助学作用可以采取适当地对奖学金制度进行改革、鼓励勤工助学等措施,这样即能够即能助学又能顾及贫困生的自尊心。
2.2 建立高素质资助教师队伍。高校除了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外还要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对高校教师进行师德教育的内容包括树立奉献心、强化责任心和培养夯实务实心。资助工作本身就需要教师拥有很强的奉献精神,因为贫困生需要教师更多的关爱和照顾,教师能够察觉到学生的情感变化,并能够处理好学生的情绪波动;无论是资助教师还是普通教师都需要拥有责任心,这样才能做到为人师表,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感染学生,使学生也具有良好品德;由于资助工作每一件都关系到学生的利益,所以教师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确保学生的利益不受到侵害。
2.3 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除了要加强教师的德育教育还要增强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贫困学生的道德水平、激发贫困生的生活信念,鼓励贫困生去参加各类的社会实践,使学生的理想信息与社会实际相结合,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来让贫困生自己化解消极思想,并逐渐树立新的理想和积极的生活信念。同时,还要做好贫困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以提高贫困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辅导可以维持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所以高校一定要重视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通过调解贫困生的心理来帮助贫困生克服现实困难,使贫困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新.德育视野下的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
[2]李树宇.浅析高校助困育人Ⅱ1.成工(教育),2008
[3]王东莉著.德育人文关怀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