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研究试图考察中国大学非英语专业学习者在英语听力理解过程中对语流切分策略的使用状况并且发现高低水平学习者在语流切分能力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非英语专业学习者的语流切分能力整体比较薄弱,同时英语水平不同的学习者之间的语流切分能力也有差异。
关键词:听力理解;语流切分策略;英语学习者
语流切分指的是连贯话语中的单词识别(Field,2003,p.327)。语流切分能力被认为是听力理解过程中对语音信号进行成功解码的最重要元素之一。正确的话语切分(也称断句)有助于说话人准确地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英汉两种语言在韵律上完全不同。汉语是以音节为节拍的语言,而英语是以重音为节拍的语言。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由于母语与英语是两种不同节奏的语言,所适用的语流切分策略也是不同的。因此如果学生在缺乏经验和指导的情况下接触英语听力输入,经常会受到母语语流切分策略的负迁移干扰,这就造成对英语的听力理解变得极其困难。
一、研究设计与实施
1.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三十六名来自一所普通高校不同专业(非英语专业)大学二年级的同学,他们在自愿的基础上参与研究。英语听力课是他们的一门非专业必修课。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了转写任务和问卷调查的形式来收集收据。转写任务所用材料均选自学生所学教材的听力理解材料,总计为166个单词。在听力材料的准备中,本研究采用了声音处理软件来对此材料进行剪切和编辑,最终制成了一个由四十个语流片段组成的声音文件。转写任务之后从所有错误中提取出语流切分不当造成的错误进行标注,分类和统计。在转写任务结束后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对听力材料中的重音进行标注,将听力材料的格式转化为能与语音分析软件PRAAT兼容的格式。
3.数据收集
对数据的收集是在听力语音教室里进行的。学习者会被要求不要把音量进行任何放大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学习者会被告知他们将听到四十个语流片段。他们被要求写下所听到的单词,不能用替代词。按照学习者的听力水平(依据为其三次听力期末考试成绩)分为相对较高水平组和相对较低水平组两组,每组各为18名。数据收集后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1.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习者都发现他们在听力理解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经常为感觉单词连到一起,难于界定单词边界的位置。大部分学习者在遇到英语单词同化,减音以及连音等现象时会发生语流切分的困难。部分学习者倾向把语流中的重读音节视为独立单词的开始。
2.相关性统计分析
通过SPSS软件中皮尔逊相关分析发现学习者语流切分能力對听力理解有显著影响。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862,即学习者语流切分错误与听力理解结果显著负相关。
3.重音依托语流切分策略的应用状况分析
相对较高与较差水平两组学生错误切分单词占总切分错误比例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相对较高水平组学生应用重音策略进行语流切分而犯的错误总切分错误的比例的平均值为.367,高于较低水平组的平均值(.254),并且统计结果显示这种差异达到了显著性要求(p<.001)。同时,.367也显示在所有切分错误的单词中,依据重音语流策略切分出单词的比例并不很高。四种不同类型语流切分错误占总切分错误比例的平均值及标准差的相关数据也能进一步证明,其中重读音节前错误加入单词边界而犯的切分错误在所有切分错误中达到越百分之三十七的比例,说明了提高听力的关键是对重读音节的关注,特别是对于母语为音节节拍语汉语的学习者而言,对英语语流中重读音节的重视是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必要条件。
三、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通过实验发现:①学习者语流切分能力与听力理解结果呈现显著负相关。依托重音切分英语语流策略的应用对提高学习者听力理解水平有积极作用的影响。②相对较高水平学习者的切分错误主要集中在两个非重音之间,而相对较低水平学习者的切分错误主要集中在重音和非重音之间。同时,相对较高水平组与较低水平组的学习者在英语语流切分策略上存在较为明显差异。
本研究的发现对于听力理解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汉语音节定时的节奏模式对于感知英语重音定时的节奏模式有较大的负迁移,在日常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活动来消减这种负迁移效应,如感知多音节词和词串的重音规律及特点,以提高听力理解教学的效率。此外,考虑到母语节奏对外语听力和口语都有着影响,针对目前很多研究所发现的中国式英语以音节为基础的显著节奏特征,未来相关研究也同样可以在不同口语水平的中国学生间展开,以便能为他们提供解决自身口语问题的具体指导。
参考文献
[1]Field,J.Promoting perception: lexical segmentation in L2 listening. ELT Journal.2003(57):325-334.
[2]方岚.建立外语听力困难的诊断指标体系——一项基于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实证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8(05):51-56.
[3]方岚.近十年中外外语听力研究比较[J].现代外语,2010(03):305-313.
[4]刘莉丽,黄洁.二语听力理解过程的认知解释[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03):26-31.
[5]刘现强.现代汉语节奏支点初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03):56-62.
[6]王艳.基于认知框架的二语学生听力理解困难分析[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01):53-58.
[7]许余龙.对比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赵静(1982.02—),女,汉族,河南南阳,硕士研究生,讲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第二外语习得研究。
关键词:听力理解;语流切分策略;英语学习者
语流切分指的是连贯话语中的单词识别(Field,2003,p.327)。语流切分能力被认为是听力理解过程中对语音信号进行成功解码的最重要元素之一。正确的话语切分(也称断句)有助于说话人准确地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英汉两种语言在韵律上完全不同。汉语是以音节为节拍的语言,而英语是以重音为节拍的语言。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由于母语与英语是两种不同节奏的语言,所适用的语流切分策略也是不同的。因此如果学生在缺乏经验和指导的情况下接触英语听力输入,经常会受到母语语流切分策略的负迁移干扰,这就造成对英语的听力理解变得极其困难。
一、研究设计与实施
1.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三十六名来自一所普通高校不同专业(非英语专业)大学二年级的同学,他们在自愿的基础上参与研究。英语听力课是他们的一门非专业必修课。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了转写任务和问卷调查的形式来收集收据。转写任务所用材料均选自学生所学教材的听力理解材料,总计为166个单词。在听力材料的准备中,本研究采用了声音处理软件来对此材料进行剪切和编辑,最终制成了一个由四十个语流片段组成的声音文件。转写任务之后从所有错误中提取出语流切分不当造成的错误进行标注,分类和统计。在转写任务结束后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对听力材料中的重音进行标注,将听力材料的格式转化为能与语音分析软件PRAAT兼容的格式。
3.数据收集
对数据的收集是在听力语音教室里进行的。学习者会被要求不要把音量进行任何放大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学习者会被告知他们将听到四十个语流片段。他们被要求写下所听到的单词,不能用替代词。按照学习者的听力水平(依据为其三次听力期末考试成绩)分为相对较高水平组和相对较低水平组两组,每组各为18名。数据收集后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1.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习者都发现他们在听力理解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经常为感觉单词连到一起,难于界定单词边界的位置。大部分学习者在遇到英语单词同化,减音以及连音等现象时会发生语流切分的困难。部分学习者倾向把语流中的重读音节视为独立单词的开始。
2.相关性统计分析
通过SPSS软件中皮尔逊相关分析发现学习者语流切分能力對听力理解有显著影响。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862,即学习者语流切分错误与听力理解结果显著负相关。
3.重音依托语流切分策略的应用状况分析
相对较高与较差水平两组学生错误切分单词占总切分错误比例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相对较高水平组学生应用重音策略进行语流切分而犯的错误总切分错误的比例的平均值为.367,高于较低水平组的平均值(.254),并且统计结果显示这种差异达到了显著性要求(p<.001)。同时,.367也显示在所有切分错误的单词中,依据重音语流策略切分出单词的比例并不很高。四种不同类型语流切分错误占总切分错误比例的平均值及标准差的相关数据也能进一步证明,其中重读音节前错误加入单词边界而犯的切分错误在所有切分错误中达到越百分之三十七的比例,说明了提高听力的关键是对重读音节的关注,特别是对于母语为音节节拍语汉语的学习者而言,对英语语流中重读音节的重视是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必要条件。
三、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通过实验发现:①学习者语流切分能力与听力理解结果呈现显著负相关。依托重音切分英语语流策略的应用对提高学习者听力理解水平有积极作用的影响。②相对较高水平学习者的切分错误主要集中在两个非重音之间,而相对较低水平学习者的切分错误主要集中在重音和非重音之间。同时,相对较高水平组与较低水平组的学习者在英语语流切分策略上存在较为明显差异。
本研究的发现对于听力理解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汉语音节定时的节奏模式对于感知英语重音定时的节奏模式有较大的负迁移,在日常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活动来消减这种负迁移效应,如感知多音节词和词串的重音规律及特点,以提高听力理解教学的效率。此外,考虑到母语节奏对外语听力和口语都有着影响,针对目前很多研究所发现的中国式英语以音节为基础的显著节奏特征,未来相关研究也同样可以在不同口语水平的中国学生间展开,以便能为他们提供解决自身口语问题的具体指导。
参考文献
[1]Field,J.Promoting perception: lexical segmentation in L2 listening. ELT Journal.2003(57):325-334.
[2]方岚.建立外语听力困难的诊断指标体系——一项基于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实证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8(05):51-56.
[3]方岚.近十年中外外语听力研究比较[J].现代外语,2010(03):305-313.
[4]刘莉丽,黄洁.二语听力理解过程的认知解释[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03):26-31.
[5]刘现强.现代汉语节奏支点初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03):56-62.
[6]王艳.基于认知框架的二语学生听力理解困难分析[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01):53-58.
[7]许余龙.对比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赵静(1982.02—),女,汉族,河南南阳,硕士研究生,讲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第二外语习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