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记:资源不是资料,只要合理开发,完善可持续发展体系,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一、引子 让我们先来分析两个在物理教学中比较熟悉的问题
问题一:我们现行物理教材中,大约有百分之九十的内容都是1900年以前的,就是说在300年的物理中头200年的物理占了百分之九十五,而后100年只占百分之五,这个比例合适吗?这样的物理内容教育21世纪的中学生来适应未来的发展,他们的科学素能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吗?
问题二:物理老师经常听到学生和家长说;“物理真难学”。物理学习对许多中学生来说是一件沉闷的、没趣的、被动的事情,他们整天在题海中“摸爬滚打”,却对身边的物理现象和学习资源置之不理、视而不见。
许多同学甚至不太习惯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有一定情境或背景的综合问题无从下手;然而,另一方面生活中也有许多物理爱好者在物理世界中孜孜以求,而且乐此不疲;二者的差异是在于人的智力或者个性的不同呢,还是有别的原因?
二、尝试
最初,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每一节物理课我都尽量找一两个生活中的实例来作简要的分析,发现学生对此比较关心,而且由于实际问题所涉及的内容比较综合,下课后学生还津津有味地讨论着。
我选择了一个教学班来做实验,每节物理课前5分钟左右由一位同学为大家播报一则物理信息,所播报的物理信息可以是自己查找收集的有关物理的科技新闻,也可以是自己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解决的生活或自然界中的实际现象和问题,还可以是运用所学物理知识提出的设想或设计,等等。
如果一个人在遇到未知的事物要去发现,遇到新的问题要去解决时,他将有意无意地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去学习,对于复杂问题能够有意地用一定的方法去处理,加上适当的引导,那么他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逐渐提高,无疑这个实验的教学班物理成绩遥遥领先于其它非实验班。
三、思考和建议
科学教育不是简单的把知识往人这个容器里装,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塑造人,因此,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运用教学策略时都不能偏离“以人为本”的轨道,上述尝试正是满足了“人要发展”的这种需要,值得我们总结和思考。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课堂依然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而解决实际问题所需的概念性、公式性的内容也是来自于教材。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意挖掘探究点,寻找生活和知识的热点,为学生创造一个乐于探究的情境。
学习总是离不开一定的情境,知识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才有意义,只有让学生在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中,甚至尽可能在实际任务中获取经验和建构知识,才能使学习者掌握知识并学会真正运用知识。
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应具有真实性,“尽可能真实的问题情境”可来源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可以是教师模拟的问题情境,可以是实际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因为接近生活的、复杂的真实问题情境整合了多重的内容和技能,具有必要的复杂性,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更容易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决策能力。
物理内容本身是生动有趣的,它来源于生活与实践,生活实践和科学技术为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收集和分析那些进行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的生长点;物理教学中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的着眼点不在于学生能够提出多少有实际价值的建议和设想,而在于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和活动的参与,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情。
这样,学生不再受课堂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己将课堂途径中所学到的知识,迁移到课外,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
教育工作者不能把人看作一个容器,要密切关注人的发展,物理教学仅仅讲清概念、公式、定律是远远不够的,应尽量让学生去体验人类对物理世界的认识和探究过程,离开了这一点,学生既领悟不到科学思维方法的精髓,也根本无法对物理科学知识的本质有深刻的理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本身就隐含了巨大潜能,需要教育者去发现和开发。
一、引子 让我们先来分析两个在物理教学中比较熟悉的问题
问题一:我们现行物理教材中,大约有百分之九十的内容都是1900年以前的,就是说在300年的物理中头200年的物理占了百分之九十五,而后100年只占百分之五,这个比例合适吗?这样的物理内容教育21世纪的中学生来适应未来的发展,他们的科学素能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吗?
问题二:物理老师经常听到学生和家长说;“物理真难学”。物理学习对许多中学生来说是一件沉闷的、没趣的、被动的事情,他们整天在题海中“摸爬滚打”,却对身边的物理现象和学习资源置之不理、视而不见。
许多同学甚至不太习惯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有一定情境或背景的综合问题无从下手;然而,另一方面生活中也有许多物理爱好者在物理世界中孜孜以求,而且乐此不疲;二者的差异是在于人的智力或者个性的不同呢,还是有别的原因?
二、尝试
最初,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每一节物理课我都尽量找一两个生活中的实例来作简要的分析,发现学生对此比较关心,而且由于实际问题所涉及的内容比较综合,下课后学生还津津有味地讨论着。
我选择了一个教学班来做实验,每节物理课前5分钟左右由一位同学为大家播报一则物理信息,所播报的物理信息可以是自己查找收集的有关物理的科技新闻,也可以是自己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解决的生活或自然界中的实际现象和问题,还可以是运用所学物理知识提出的设想或设计,等等。
如果一个人在遇到未知的事物要去发现,遇到新的问题要去解决时,他将有意无意地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去学习,对于复杂问题能够有意地用一定的方法去处理,加上适当的引导,那么他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逐渐提高,无疑这个实验的教学班物理成绩遥遥领先于其它非实验班。
三、思考和建议
科学教育不是简单的把知识往人这个容器里装,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塑造人,因此,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运用教学策略时都不能偏离“以人为本”的轨道,上述尝试正是满足了“人要发展”的这种需要,值得我们总结和思考。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课堂依然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而解决实际问题所需的概念性、公式性的内容也是来自于教材。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意挖掘探究点,寻找生活和知识的热点,为学生创造一个乐于探究的情境。
学习总是离不开一定的情境,知识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才有意义,只有让学生在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中,甚至尽可能在实际任务中获取经验和建构知识,才能使学习者掌握知识并学会真正运用知识。
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应具有真实性,“尽可能真实的问题情境”可来源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可以是教师模拟的问题情境,可以是实际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因为接近生活的、复杂的真实问题情境整合了多重的内容和技能,具有必要的复杂性,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更容易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决策能力。
物理内容本身是生动有趣的,它来源于生活与实践,生活实践和科学技术为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收集和分析那些进行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的生长点;物理教学中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的着眼点不在于学生能够提出多少有实际价值的建议和设想,而在于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和活动的参与,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情。
这样,学生不再受课堂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己将课堂途径中所学到的知识,迁移到课外,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
教育工作者不能把人看作一个容器,要密切关注人的发展,物理教学仅仅讲清概念、公式、定律是远远不够的,应尽量让学生去体验人类对物理世界的认识和探究过程,离开了这一点,学生既领悟不到科学思维方法的精髓,也根本无法对物理科学知识的本质有深刻的理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本身就隐含了巨大潜能,需要教育者去发现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