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就读于农村中学的学生以留守儿童和家庭相对贫困学生为主,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大部分学生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初中后,数学学习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思维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解决问题所用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学习惯不良导致学习思维跟不上学习内容的变化,使得很多学生慢慢感觉学习吃力,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成为摆在农村中学教师面前一个现实问题。导学案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编写,能很好地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上独立思考,对知识和学法归纳总结,认真反思,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抓手。下面,笔者结合一年来参与导学案课题实践的经验,谈谈如何以导学案为抓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
预习能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因为预习是自己独立接受新知识,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阅读教科书时,只有经过独立思考,才能搞清思路,抓住要点,解决难点。传统教学中虽然教师也强调预习的重要性,但由于没有有效的检查预习效果的手段,所以使得大部分学生无法做到自觉去预习,即使有预习的学生也仅仅是看看教材,走马观花,没有对内容认真思考。并且,很多学生认为这些内容教师在第二天上课会讲授,有预习与没预习差别不大。久而久之,学生就丧失了预习的热情。导学案的出现为改变这一现状提供了契机,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了一个载体。以人教版八年级等腰三角形性质第二课时的导学案为例,学习目标是:(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二“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2)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二解决相关问题。而本节课的重难点为:“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理解及其应用。在上课前将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这一课时学习目标、重难点,需要用到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本节内容要达到的目标,预习时目标明确,能结合学习目标进行思考,利于学生深入钻研教材,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效果显著提高。预习后有相应的习题对预习的效果进行检测。通过完成这些检测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做到心中有数,使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能带着问题参加第二天的学习。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大多数学生能根据要求提前预习,取得较好的效果,有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
二、培养学生课堂积极思考的习惯
古人认为“为学之道,必本于思”“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传统课堂教学中,大部分的知识是教师讲授的方式传给学生,受教学时间限制的课堂中教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有限,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深入思考,教师就急着把结果呈现出给学生。慢慢养成了学生思维的惰性,只要记住教师的授课内容就行。因此,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动手记笔记的多,动脑思考的少,有的甚至根本不思考。造成号称思维体操的数学学习变成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学案导学过程中,由于有预习作基础,对本节学习相关联的知识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从而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具备了探究的基础,所以绝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加探究,并在数学活动中有所收获。如课前预习,我们让学生复习了轴对称的知识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预习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二,并让学生完成相应的预习题,所以绝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等腰三角形性质二探究的基础知识,为将要进行的探究活动铺平了道路。课堂教学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学生必须认真思考才会有所得。同时,我们在设置探究性问题时采用低起点、多层次、多梯度进行,使全部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并能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导学案教学中为学生的思考留出足够时间和空间,加上教师适时的指导,让学生参与整个数学活动的全过程,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生成的全过程。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也积累了相关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由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手脑并用。学生由课堂中听众、观众变为课堂的主角,角色的改变,学生在课堂学习习惯也隨之改变。
三、培养学生复习的习惯
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是系统性强,知识的链条前后衔接,环环相扣。若在中间缺失一环,那么对新知识的学习便会极为困难,甚至无从下手,因此加强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复习显得极为重要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大都是以大部分学生所掌握的基础为起点来安排教学,所以不可能对关联知识进行全部复习。对知识有缺漏的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会觉得困难,如果没有及时解决,会对数学的学习逐渐失去兴趣和信心,慢慢就成为学困生。导学案非常重视学生复习习惯的培养,在导学案中专门设置复习环节,复习的内容包括前一节学习知识和与本节课相关联知识的复习。在关联知识的复习中,我们列出与新知识学习相关的知识点,复习的重点。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我们在导学案中列出与本节相关知识有:三角形三边关系知识、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三角形中三条重要线段等。然后,我们有针对性地列出几题相关复习检测题,让学生自我检测。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复习,学生能顺利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同时,教师也对复习的方法进行指导,在导学案中针对新知识的学习专门设置了复习关联知识的板块,逐步培养学生及时复习的习惯,最终达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境界。
四、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习惯
总结反思的过程是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过程。通过反思可使自己在学习中少走弯路,提高学习的效率,达到做一题通一类的效果。导学案中为加强学生反思能力,培养反思习惯对反思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指导。学案编制的每一个环节都给学生提出回顾反思的问题,给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反思解题过程的习惯,拓宽思路,优化思维方式;反思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反思解题途径,使解题经验得到及时的提炼和概括;反思解题规律;反思数学思想方法,并对反思的结果进行交流,互相学习,不断提高题后反思的能力和自觉性。每节课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反思本节课学习的得失,明确努力方向。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从中尝到反思带来的效益,学习效率提高了,成绩进步了。渐渐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乐于反思了,逐渐养成反思的学习习惯。
导学案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抓手,不仅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积极反思,还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主动学习的氛围,形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真正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到“乐学”的转变。
(责编 张翼翔)
一、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
预习能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因为预习是自己独立接受新知识,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阅读教科书时,只有经过独立思考,才能搞清思路,抓住要点,解决难点。传统教学中虽然教师也强调预习的重要性,但由于没有有效的检查预习效果的手段,所以使得大部分学生无法做到自觉去预习,即使有预习的学生也仅仅是看看教材,走马观花,没有对内容认真思考。并且,很多学生认为这些内容教师在第二天上课会讲授,有预习与没预习差别不大。久而久之,学生就丧失了预习的热情。导学案的出现为改变这一现状提供了契机,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了一个载体。以人教版八年级等腰三角形性质第二课时的导学案为例,学习目标是:(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二“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2)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二解决相关问题。而本节课的重难点为:“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理解及其应用。在上课前将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这一课时学习目标、重难点,需要用到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本节内容要达到的目标,预习时目标明确,能结合学习目标进行思考,利于学生深入钻研教材,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效果显著提高。预习后有相应的习题对预习的效果进行检测。通过完成这些检测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做到心中有数,使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能带着问题参加第二天的学习。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大多数学生能根据要求提前预习,取得较好的效果,有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
二、培养学生课堂积极思考的习惯
古人认为“为学之道,必本于思”“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传统课堂教学中,大部分的知识是教师讲授的方式传给学生,受教学时间限制的课堂中教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有限,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深入思考,教师就急着把结果呈现出给学生。慢慢养成了学生思维的惰性,只要记住教师的授课内容就行。因此,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动手记笔记的多,动脑思考的少,有的甚至根本不思考。造成号称思维体操的数学学习变成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学案导学过程中,由于有预习作基础,对本节学习相关联的知识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从而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具备了探究的基础,所以绝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加探究,并在数学活动中有所收获。如课前预习,我们让学生复习了轴对称的知识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预习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二,并让学生完成相应的预习题,所以绝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等腰三角形性质二探究的基础知识,为将要进行的探究活动铺平了道路。课堂教学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学生必须认真思考才会有所得。同时,我们在设置探究性问题时采用低起点、多层次、多梯度进行,使全部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并能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导学案教学中为学生的思考留出足够时间和空间,加上教师适时的指导,让学生参与整个数学活动的全过程,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生成的全过程。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也积累了相关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由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手脑并用。学生由课堂中听众、观众变为课堂的主角,角色的改变,学生在课堂学习习惯也隨之改变。
三、培养学生复习的习惯
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是系统性强,知识的链条前后衔接,环环相扣。若在中间缺失一环,那么对新知识的学习便会极为困难,甚至无从下手,因此加强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复习显得极为重要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大都是以大部分学生所掌握的基础为起点来安排教学,所以不可能对关联知识进行全部复习。对知识有缺漏的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会觉得困难,如果没有及时解决,会对数学的学习逐渐失去兴趣和信心,慢慢就成为学困生。导学案非常重视学生复习习惯的培养,在导学案中专门设置复习环节,复习的内容包括前一节学习知识和与本节课相关联知识的复习。在关联知识的复习中,我们列出与新知识学习相关的知识点,复习的重点。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我们在导学案中列出与本节相关知识有:三角形三边关系知识、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三角形中三条重要线段等。然后,我们有针对性地列出几题相关复习检测题,让学生自我检测。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复习,学生能顺利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同时,教师也对复习的方法进行指导,在导学案中针对新知识的学习专门设置了复习关联知识的板块,逐步培养学生及时复习的习惯,最终达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境界。
四、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习惯
总结反思的过程是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过程。通过反思可使自己在学习中少走弯路,提高学习的效率,达到做一题通一类的效果。导学案中为加强学生反思能力,培养反思习惯对反思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指导。学案编制的每一个环节都给学生提出回顾反思的问题,给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反思解题过程的习惯,拓宽思路,优化思维方式;反思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反思解题途径,使解题经验得到及时的提炼和概括;反思解题规律;反思数学思想方法,并对反思的结果进行交流,互相学习,不断提高题后反思的能力和自觉性。每节课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反思本节课学习的得失,明确努力方向。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从中尝到反思带来的效益,学习效率提高了,成绩进步了。渐渐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乐于反思了,逐渐养成反思的学习习惯。
导学案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抓手,不仅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积极反思,还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主动学习的氛围,形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真正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到“乐学”的转变。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