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的评审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zqx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评审越来越多了,对个人而言的就有什么职称、正高、特级、带头人、骨干、挂牌、优秀、新秀、名师,名校长等等,不一而足。什么样的人对这些申报者有资格进行评审呢,衙门,即我们的行政主管。
  一年到头不断进行所谓的打造名师、打造什么什么工程,尽管大家觉得整体水平在不断下降,然而,每一年新诞生的各种头衔还是不断攀升。因此,也就逐渐产生了一些评审专业户——虽然自己从来没有搞过课题,却是课题的评审委员;自己从来没有发表过一篇论文,却是学术成果的评审者;自己从来没有涉足过某专业,却面无愧色地担当起该专业的权威评委。
  我一直以来坚持呼吁,评委一定要亮出自己的评审资格,使得评审具备权威性。不要在貌似公正的前提下忽悠大家,糊弄大家。凡是严肃的评审都应该事前刊登出评委的资历及资格,以便参评者信服。
  某市最近一次的名师评审,就遇到了非常典型的颇为不对路、不对板的情况:一位退了休的小学语文教师去评高中语文名师。不要说教材,就是课堂教学恐怕也是难以理解到位的,其结论自然是不合格。这犹如派一名初中退休语文教师去给大学中文系的教授上课打分,初中语文教师肯定只能以自己理解的方式来下结论,按照自己的教学要求来要求教授,一般情况下最后的结果自然是不合格。更为可怕的是,有关衙门机构还为自己的不负责任寻找遁词,说什么两位评委有一位打不合格就是整体不合格,而不管这一位打不合格的人是否具备评审资格,能否达到科学客观公正的程度。
  那些连评委的评审资格都不敢公布的评审,无论评审的程序如何严谨,应该说都是荒唐的。真诚希望我们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能有一点点可怜的责任心,把花了大把的钱、用了大把的精力的某些评审弄得稍微能够遮人耳目一点。
  (作者单位:深圳市南山区教研中心)
  责任编辑邹韵文
其他文献
行为训练是基于现有思品教程自主开发的校本教程,旨在让思品教学从空中落到地面,从书本走向生活,以“行”养“习”。但是,课题的提法备受质疑——“训”即教导、教诲,“练”即反复学习,多次操作。前者体现的是教师本位,后者反映的是机械枯燥的教学模式,完全忽视了儿童的主体地位。那么如何解决教学实际和教学愿景之间的冲突呢?反复实践后发现,创设特定的富有典型意义的情境,在教学中作用于儿童的感知,能促使儿童在训练的
阐述了期刊信息化的概念及特点,探讨了高校图书馆期刊信息化开发和利用的几项策略与措施,指出随着整个网络信息环境的变革,高校图书馆必须加快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建设,深化信息
阐述了加强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要意义,对如何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指出加强高校科研工作应采取的手段和措施,同时提出了高等院校的科研工作必须要处理好科研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观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农村工作得出的科学理论判断;同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针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人类产生的不利影响,介绍了我国杀虫剂POPs生产使用情况,并以滴滴涕为例,具体介绍了该化学物质在我国的生产使用情况,及其对人类产生的危害,和对它进行的暴
人们常说,做人要有气质,做事要有风格。我想,当一名教师,也应当个有品位的教师。  何为“有品位的教师”?  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读着,用心去读;想着,联系身边的事去想。教师也应这样吧。  说“有品位”,应是有温度的,“爱在学生”;说“有品位”,应是有厚度的,“‘读’领风骚”;说“有品位”,应是有深度的,“‘研’见为实”。  有温度 爱在学生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
“加油!努力!为了人民币!”、“梦想将来有很多钱。”……近日,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校长张基广翻阅学生毕业留言册后,直言“目瞪口呆”,留言中那些庸俗、功利的价值判断让他担忧。(见《武汉晨报》)  学生毕业留言不写祝福语,不激励同学积极进取,却要同学为人民币加油,这与天真无邪的小学生形象格格不入。小学生金钱意识之所以如此强烈,除了与现在的孩子发育早熟、影视题材和社会现象不断熏陶刺激有关外,学校、家长的教
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工程泥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是研究和解决水运交通行业建设和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性重大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的交通运输部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
合理地选择燃烧自动调节系统,能够使锅炉燃烧处于理想调节状态。通过对锅炉燃烧自动调节的定性分析,指出实现锅炉的经济运行必须准确地测量被调量和正确地选择调节装置。
年近岁末,回顾近几个月在三中的工作与生活,忽记起孔老夫子的教诲“吾日三省吾身”,我也正好藉此好好反思自己半年以来语文教学专业能力的进步与不足,记录自己一路走来的成长印记。  在开学第一次教工大会上,新学期的工作分配出来后,发现刚毕业的自己被分在了高二年级,而且还担任班主任时,我还有几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雄心壮志,着手后才渐渐发现自己力不从心。从学生到老师、从大学到中学,角色以及校园环境的转换,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