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北省永清县第一中学 河北 065600)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172-01
对于一篇文章而言,成功的开篇既要起到为后文定位奠基的作用,避免行文偏离正常轨道;又要有鲜明的阅读导向功能,给阅卷老师以真诚告白和友情提示——行文无偏斜,贵手请高抬。需要提醒的是,除非万不得已,我们一般不提倡开门江山、简单切人这种开篇方法;更多地要体现蓄势和铺垫的行文思路,如以下几种:
1 类比起兴
先以细节化的语言描写其他事物或景象,意在引出所要描述的对象、所要表达的情意或所要阐述的话题,这也就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传统手法——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之物”。如果他物与所咏之物之间具有类比或比喻关系,这又是一种“比”的手法。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比兴色彩更为突出。这样的开篇往往由远人近,娓娓道来,令人感到亲切和舒畅。例如:
《等待》,学生习作。
黑夜,是对黎明的等待;寒冬,是对暖春的等待;猛烈的暴风雨,是对碧空如洗的晴朗的等待。
漫漫人生,就如同在蜿蜒曲折的道路上旅行。不如意了,也无需慌张,等待吧,只要让我们走过那些多事的春秋,阳光总能照耀着你翻越那些坎坷的山头。
作者从大自然现象落笔,起兴类比,自然引出到“生命中的等待”这一命题,联想自然,烘托有力,生动别致,令人回味无穷。
2 背景铺设
背景,就是我们平时强调的环境或情景;强化“背景”设置,就是强化环境描写或情景渲染。可以说,好的环境描写或情景渲染不仅能强化人事氛围,增强文字的情感色彩,而且使文章行文富有曲折的美感,尤其是记叙性的文章。譬如下面一则文字:
《他们》,2008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
在城市的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也没有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只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3 佳句点染
名家名言、诗词佳句往往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启示性。作文中选择与主题有密切关系的佳句作为“切人点”,可赋予文字以审美意蕴,或营造一种哲理氛围,令人寻味耐思。
又如2007年高考山东佳作《蔷薇·故乡》。
席慕容说: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
阔别故乡多年,我才吟出这一句诗的滋味。或许,“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关于故乡的记忆经历时光的打磨,反而愈发清晰了。
4 叙事感怀
从自己感悟较深的某件事写起,在记叙或描写中引出话题;所写事件并不一定是文章写作的中心,,只需在行文上起到引子或铺垫的作用。这便是叙事感怀法。这样的开头有一种真实感,也便于抒情或议论。如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花未眠》可以说是叙事感怀法的典范。作者从登山意外“发现海棠花未眠”这一生活现象和感受写起,进而以此为联想的起点贯通全文。
需要提醒的是,此处的叙事包括寓言、传说、人物逸事、现实事件等,它们大多因过程生动而极具可读性,易唤起读者的类比联想,使文章的内容更集中鲜明。请看下例:
《减负中的“朝三暮四”》,2006年高考湖北佳作。
有这样一群聪明的猴子,它们为晚上吃的栗子是四颗而早上却只有三颗而气愤,于是主人一狠心,一跺脚,说:“以后给你们早上四颗,晚上三颗!”猴儿们心里却乐开了花。
自以为聪明的猴子们哪里知道,早上多出的那颗栗子,是从晚上那四颗中“挪”出来的,它们连半颗栗子都没有多得到。
坐在考场中,我不由想到了减负中的我们,多少和这群猴子有点相像吧?
5 悬念设疑
评论家王笠耘说:“悬念是引人人胜的磁石,是进入故事的跳板。悬念主要来自悬而未决的矛盾冲突,而故事恰好就是这些矛盾冲突的轨迹。挑起悬念,也就进入了形形色色的矛盾冲啊突,自然而然地进入故事。”这种开头往往可以使文章在思想性和深刻性上占得先机。可以说,一个高质量的悬念或直击话题内核的疑问不仅可以显示你的睿智,还可以激活阅卷者的思维,激发阅读欲望,引人深思。
譬如:
《我想握住你的手》,2006年上海高考佳作。
还有什么海能把你的身影淹没?还有什么墓碑能比你的名字永恒?还有什么样的手能触及人生和历史最深最重的一页?
鲁迅先生,我能握握你的手吗?
6 设置题记
题记,写在正文前的文字。好的题记,能指示或凸现文章的主旨及情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常常收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题记大致有以下两类:
6.1 诠释主题。用题记来点明主旨,让读者对文章有明确的把握。对于比较含蓄的文章,尤其需要这种点题方式,它能够让阅卷老师对文章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如文章《花開花落》中写道:
大多数的花儿选择在春天绽放,可面对死亡却无人为之高唱挽歌;而菊花选择在万物凋零的秋天悄然开放,即使光泽已逝,风采不在,秋风也为之吟唱。文章托物寓意,表达一种辩证的生死观,较为含蓄。故题记是这样的:“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同时存在。”
6.2 情景渲染。题记中,或引用格言警句,或运用诗词名句,或借助比喻起兴,侧重描写铺排,意在渲染情景,烘托气氛,如同在戏剧演出前的场景布置,对文章内容和主题起到一种暗示功能。
作为正文前的一段文字,题记要求简短、精致,或重于语言展示,或重于思想呈现,但无论哪一类,都必须指向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概言之,就是短短的语句,美美的语言;淡淡的情感,浅浅的哲理。
精心设计作为开篇,先声夺人,给阅卷者一个强烈、美好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172-01
对于一篇文章而言,成功的开篇既要起到为后文定位奠基的作用,避免行文偏离正常轨道;又要有鲜明的阅读导向功能,给阅卷老师以真诚告白和友情提示——行文无偏斜,贵手请高抬。需要提醒的是,除非万不得已,我们一般不提倡开门江山、简单切人这种开篇方法;更多地要体现蓄势和铺垫的行文思路,如以下几种:
1 类比起兴
先以细节化的语言描写其他事物或景象,意在引出所要描述的对象、所要表达的情意或所要阐述的话题,这也就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传统手法——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之物”。如果他物与所咏之物之间具有类比或比喻关系,这又是一种“比”的手法。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比兴色彩更为突出。这样的开篇往往由远人近,娓娓道来,令人感到亲切和舒畅。例如:
《等待》,学生习作。
黑夜,是对黎明的等待;寒冬,是对暖春的等待;猛烈的暴风雨,是对碧空如洗的晴朗的等待。
漫漫人生,就如同在蜿蜒曲折的道路上旅行。不如意了,也无需慌张,等待吧,只要让我们走过那些多事的春秋,阳光总能照耀着你翻越那些坎坷的山头。
作者从大自然现象落笔,起兴类比,自然引出到“生命中的等待”这一命题,联想自然,烘托有力,生动别致,令人回味无穷。
2 背景铺设
背景,就是我们平时强调的环境或情景;强化“背景”设置,就是强化环境描写或情景渲染。可以说,好的环境描写或情景渲染不仅能强化人事氛围,增强文字的情感色彩,而且使文章行文富有曲折的美感,尤其是记叙性的文章。譬如下面一则文字:
《他们》,2008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
在城市的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也没有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只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3 佳句点染
名家名言、诗词佳句往往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启示性。作文中选择与主题有密切关系的佳句作为“切人点”,可赋予文字以审美意蕴,或营造一种哲理氛围,令人寻味耐思。
又如2007年高考山东佳作《蔷薇·故乡》。
席慕容说: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
阔别故乡多年,我才吟出这一句诗的滋味。或许,“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关于故乡的记忆经历时光的打磨,反而愈发清晰了。
4 叙事感怀
从自己感悟较深的某件事写起,在记叙或描写中引出话题;所写事件并不一定是文章写作的中心,,只需在行文上起到引子或铺垫的作用。这便是叙事感怀法。这样的开头有一种真实感,也便于抒情或议论。如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花未眠》可以说是叙事感怀法的典范。作者从登山意外“发现海棠花未眠”这一生活现象和感受写起,进而以此为联想的起点贯通全文。
需要提醒的是,此处的叙事包括寓言、传说、人物逸事、现实事件等,它们大多因过程生动而极具可读性,易唤起读者的类比联想,使文章的内容更集中鲜明。请看下例:
《减负中的“朝三暮四”》,2006年高考湖北佳作。
有这样一群聪明的猴子,它们为晚上吃的栗子是四颗而早上却只有三颗而气愤,于是主人一狠心,一跺脚,说:“以后给你们早上四颗,晚上三颗!”猴儿们心里却乐开了花。
自以为聪明的猴子们哪里知道,早上多出的那颗栗子,是从晚上那四颗中“挪”出来的,它们连半颗栗子都没有多得到。
坐在考场中,我不由想到了减负中的我们,多少和这群猴子有点相像吧?
5 悬念设疑
评论家王笠耘说:“悬念是引人人胜的磁石,是进入故事的跳板。悬念主要来自悬而未决的矛盾冲突,而故事恰好就是这些矛盾冲突的轨迹。挑起悬念,也就进入了形形色色的矛盾冲啊突,自然而然地进入故事。”这种开头往往可以使文章在思想性和深刻性上占得先机。可以说,一个高质量的悬念或直击话题内核的疑问不仅可以显示你的睿智,还可以激活阅卷者的思维,激发阅读欲望,引人深思。
譬如:
《我想握住你的手》,2006年上海高考佳作。
还有什么海能把你的身影淹没?还有什么墓碑能比你的名字永恒?还有什么样的手能触及人生和历史最深最重的一页?
鲁迅先生,我能握握你的手吗?
6 设置题记
题记,写在正文前的文字。好的题记,能指示或凸现文章的主旨及情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常常收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题记大致有以下两类:
6.1 诠释主题。用题记来点明主旨,让读者对文章有明确的把握。对于比较含蓄的文章,尤其需要这种点题方式,它能够让阅卷老师对文章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如文章《花開花落》中写道:
大多数的花儿选择在春天绽放,可面对死亡却无人为之高唱挽歌;而菊花选择在万物凋零的秋天悄然开放,即使光泽已逝,风采不在,秋风也为之吟唱。文章托物寓意,表达一种辩证的生死观,较为含蓄。故题记是这样的:“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同时存在。”
6.2 情景渲染。题记中,或引用格言警句,或运用诗词名句,或借助比喻起兴,侧重描写铺排,意在渲染情景,烘托气氛,如同在戏剧演出前的场景布置,对文章内容和主题起到一种暗示功能。
作为正文前的一段文字,题记要求简短、精致,或重于语言展示,或重于思想呈现,但无论哪一类,都必须指向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概言之,就是短短的语句,美美的语言;淡淡的情感,浅浅的哲理。
精心设计作为开篇,先声夺人,给阅卷者一个强烈、美好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