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1.阳光评价下菊泉中学体育“生本教学”模式研究。
2.初中体育“生本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体质方面的研究。
3.使学生在体育“生本教学”课中修炼意志、品质和品格,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身心发展。
4.阳光评价下菊泉中学体育“生本教学”体育核心素养的价值观研究。
二、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过程
1.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验法、调查问卷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
2.技术路线与研究进度。
研究准备阶段:2015年3月至2015年7月。本阶段主要采用观察、访谈、问卷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主要任务是收集相关的理论资料,学习相关理论,开展课题立项。
前期实验阶段:2015年9月至2015年12月。本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一是完善阳光评价下菊泉中学体育“生本教学”模式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二是选定实验学科、实验班实施活动方案、结合评价方案。
中期实验阶段: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课题结题阶段: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主要任务是整理各项实验数据和研究成果,并撰写结题报告。
三、结果与分析
1.不同教学模式对学生身体素质和生理机能指标的影响分析。
2.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身体素质和生理机能指标对比。
在实验前,对增城菊泉中学198名学生的11项身体素质和生理机能指标进行测量。由表l可知,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在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立定眺远、引体向上(男)、一分钟仰卧起坐(女)、1000米跑(男)、80米跑(女),这11项反映身体素质和机能的指标的p值均大于0.05,经检验均无显著差异,说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在水平基本一致,符合实验要求。
3.实验班实验后身体素质和生理机能指标变化。
在对6个班进行4个学时的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体育教学活动后,抽取1班、2班和5班为实验班(男、女共计97A),以“生本教学”模式进行干预教学。实验组在干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融入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活动参与度,以小组方式相互讨论,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在经过14周的“生本教学”干预后,再一次对实验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生理机能指标进行测试,由表2可知实验班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和生理机能指标都有所提高。其中在身高、体重、800米跑(女)和引体向上(男)四项指标中,虽然成绩有所提高,由于P值均大于0.05,所以成绩无统计学意义,即三项指标经过“生本教学”实验干预后,变化不明显。分析其原因,认为:虽然实验干预进行了14周,学生的身高、体重也有所增长,但是从人体生长发育的角度看,身高、体重的增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短时间内增长的幅度不可能太大,说明实验结果具有合理性。而“引体向上”对于初一学生而言,其绝对力量的发展还不够完全,同时在课堂和生活中也没有针对其力量进行训练,所以实验前后没有明显差异。
由表2可知,在其他7项指标中,实验前后的变化比较明显,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1000米跑(男)(P<0.01)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立定跳远、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P<0.05)有显著差异,即在经过“生本教学”模式的干预之后,实验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生理机能有大幅度提高。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生本教学”模式,运用多样化的趣味教学手段来对学生的负荷量进行提升,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学生不仅参与练习的热情高,而且身体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在反映心肺功能的肺活量及反映身体协调性的一分钟跳绳方面,学生的成绩提高尤为明显。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对增城菊泉中學学生在体育课中实施不同教学模式的干预实验表明,“生本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相比较而言,“生本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效果更好。
(2)在经过16周的教学实验干预后,实验班学生在肺活量、5咪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100米跑七项指标上的成绩都有明显提高。对照班学生在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立定跳远和100咪跑四项指标上的成绩也有显著提高,但实验班在肺活量、5咪跑、坐位体前屈和一分钟跳绳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班。
(3)学生对课堂上所采用的两种教学模式的评价具有较大的区分度,在教学模式的感兴趣程度、对教学模式的总体评价、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健康水平的效果、提高体质的程度、缓解运动疲劳的程度六个方面,实验班持肯定态度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班。学生认为,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
“生本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体质提升的效果更好。
2.建议。
(1)通过对中学生在体育课上实施不同教学模式的干预实验,发现“生本教学”模式对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具有良好的作用,可以将“生本教育”模式融入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爱上体育锻炼,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合理控制体育课的负荷强度,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3)在体育课中运用“生本教学”模式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对课堂的管理,增加巡回指导的次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习得技能。
综上所述,要将素质教育融入体育课堂,必须冲破以传授知识为中心,以及只注重对教法的研究而忽视对学法研究的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的束缚,建立全新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不只是教会学生某一套路或某一个技术动作,还要更多地教会学生自我锻炼的方法,并鼓励、引导学生自己去设计锻炼的方法。”要形成学生“终身体育”“健康体育”“安全体育”的习惯,首要问题是加强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和长久锻炼的意识。小组合作的“生本教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机会在较为轻松的气氛中,对同伴的动作进行评价,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伙伴交流自己的感受,更好地达到较快掌握动作技术的目的,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为终生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1.阳光评价下菊泉中学体育“生本教学”模式研究。
2.初中体育“生本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体质方面的研究。
3.使学生在体育“生本教学”课中修炼意志、品质和品格,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身心发展。
4.阳光评价下菊泉中学体育“生本教学”体育核心素养的价值观研究。
二、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过程
1.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验法、调查问卷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
2.技术路线与研究进度。
研究准备阶段:2015年3月至2015年7月。本阶段主要采用观察、访谈、问卷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主要任务是收集相关的理论资料,学习相关理论,开展课题立项。
前期实验阶段:2015年9月至2015年12月。本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一是完善阳光评价下菊泉中学体育“生本教学”模式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二是选定实验学科、实验班实施活动方案、结合评价方案。
中期实验阶段: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课题结题阶段: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主要任务是整理各项实验数据和研究成果,并撰写结题报告。
三、结果与分析
1.不同教学模式对学生身体素质和生理机能指标的影响分析。
2.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身体素质和生理机能指标对比。
在实验前,对增城菊泉中学198名学生的11项身体素质和生理机能指标进行测量。由表l可知,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在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立定眺远、引体向上(男)、一分钟仰卧起坐(女)、1000米跑(男)、80米跑(女),这11项反映身体素质和机能的指标的p值均大于0.05,经检验均无显著差异,说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在水平基本一致,符合实验要求。
3.实验班实验后身体素质和生理机能指标变化。
在对6个班进行4个学时的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体育教学活动后,抽取1班、2班和5班为实验班(男、女共计97A),以“生本教学”模式进行干预教学。实验组在干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融入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活动参与度,以小组方式相互讨论,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在经过14周的“生本教学”干预后,再一次对实验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生理机能指标进行测试,由表2可知实验班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和生理机能指标都有所提高。其中在身高、体重、800米跑(女)和引体向上(男)四项指标中,虽然成绩有所提高,由于P值均大于0.05,所以成绩无统计学意义,即三项指标经过“生本教学”实验干预后,变化不明显。分析其原因,认为:虽然实验干预进行了14周,学生的身高、体重也有所增长,但是从人体生长发育的角度看,身高、体重的增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短时间内增长的幅度不可能太大,说明实验结果具有合理性。而“引体向上”对于初一学生而言,其绝对力量的发展还不够完全,同时在课堂和生活中也没有针对其力量进行训练,所以实验前后没有明显差异。
由表2可知,在其他7项指标中,实验前后的变化比较明显,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1000米跑(男)(P<0.01)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立定跳远、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P<0.05)有显著差异,即在经过“生本教学”模式的干预之后,实验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生理机能有大幅度提高。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生本教学”模式,运用多样化的趣味教学手段来对学生的负荷量进行提升,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学生不仅参与练习的热情高,而且身体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在反映心肺功能的肺活量及反映身体协调性的一分钟跳绳方面,学生的成绩提高尤为明显。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对增城菊泉中學学生在体育课中实施不同教学模式的干预实验表明,“生本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相比较而言,“生本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效果更好。
(2)在经过16周的教学实验干预后,实验班学生在肺活量、5咪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100米跑七项指标上的成绩都有明显提高。对照班学生在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立定跳远和100咪跑四项指标上的成绩也有显著提高,但实验班在肺活量、5咪跑、坐位体前屈和一分钟跳绳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班。
(3)学生对课堂上所采用的两种教学模式的评价具有较大的区分度,在教学模式的感兴趣程度、对教学模式的总体评价、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健康水平的效果、提高体质的程度、缓解运动疲劳的程度六个方面,实验班持肯定态度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班。学生认为,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
“生本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体质提升的效果更好。
2.建议。
(1)通过对中学生在体育课上实施不同教学模式的干预实验,发现“生本教学”模式对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具有良好的作用,可以将“生本教育”模式融入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爱上体育锻炼,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合理控制体育课的负荷强度,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3)在体育课中运用“生本教学”模式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对课堂的管理,增加巡回指导的次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习得技能。
综上所述,要将素质教育融入体育课堂,必须冲破以传授知识为中心,以及只注重对教法的研究而忽视对学法研究的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的束缚,建立全新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不只是教会学生某一套路或某一个技术动作,还要更多地教会学生自我锻炼的方法,并鼓励、引导学生自己去设计锻炼的方法。”要形成学生“终身体育”“健康体育”“安全体育”的习惯,首要问题是加强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和长久锻炼的意识。小组合作的“生本教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机会在较为轻松的气氛中,对同伴的动作进行评价,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伙伴交流自己的感受,更好地达到较快掌握动作技术的目的,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为终生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