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的现实意义
国家运作是一个不间断的政治产品的再生产与输出的过程,它需要不停歇地从社会环境中提取物质、能量与信息资源,并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加工过程形成“政治产品”,再输出给社会,同时社会不断产生信息回馈,促使政策法制的进一步完善,从而达到国家与社会环境间的沟通与互换。由此可见,社会体系是国家体系的资源基础和环境基础。
(一)培养公民的政治合作与参与品质。
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制度促成了社会经济活动多元化、经济利益特殊化、经济主体异度化局面的形成。同时在经济生活多元化的公民色社会里存在着各式各样独立的社会组织。它们之间是以横向为主的关系网络联系在一起的,在这个网络里,任何组织成员地位是平等的,权利和义务也是一致的。人们在组织中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明白通过何种方式表达自身利益。
(二)培养公民对政治制度的认同感。
在政治现代化过程中,衡量合法性高低最重要的一个标准是公民对政治的信任度。民主制度是否继续存在取决于它们是否在公众中生根,因为对民主来说,公众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政治因素。社会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参与,就是对国家合法性的承认,也就是以一种政治参与的形式对公共权威提供支持。
(三)培养公民的宽容、合作与妥协精神。
以横向为关系的社会组织允许不同的信仰和意见存在,不同群体和集团之间是宽容合作的。因此,从草根民主演变而来的自治、容容、合作与妥协精神在社会组织这样一个平等自由的“大圈子”内是主流的精神文化。人们在组织中修正甚至摈弃自己狭隘目标而与组织主流思想达成妥协,相互宽容和相互理解,彼此信任和合作。这样有助于把社会冲突消化于社会组织内部,从而维护社会稳定。
二、从国家主导的社会模式中探索政治稳定的改革措施
(一)国家主导社会模式的必然性分析。
当代中国通过国家主导社会模式来维持政治稳定是基于两个方面考虑:首先从历史的角度而言:中国历史是上就有国家主导社会的传统,国家统领社会的习惯根深蒂固。再次从现实角度而言: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化,社会分化的程度更加激烈,社会多元格局更加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主导全局,维持社会稳定。
(二)维护政治稳定的改革措施。
1、加强社会与公民对政治体系合法性的认同。
首先,加强社会与公民对政治体系的认同建设:公共权力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与公民对语言、文化与历史传统等的认同。同时公共权力也必须加强政治社会化以培养社会与公民对主流政治意识形态的认同。再次,加强社会与公民对政治体系的合法性的支持能力建设。通过大力拓宽参与渠道来容纳不断增长的政治参与要求。但为避免政治参与爆炸造成的社会动荡,应避免不切实际的民主宣传,以及使政治参与在现有政治制度框架进行。
2、提高社会与公民对公共政策的参与效益。
国家应建立与社会的良好沟通机制和利益表达渠道,保证社会各阶级、阶层和集团的利益能得到真正的体现,这样才能使国家在获得本阶级支持外,还能获得其他各个力量的支持,才能取得广泛的政治合法性。再次,国家应建立畅通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准确地理解社会的各种信息,以便根据各种变化适时调整,修改现行的各种方针政策,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加强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首先,国家应承认社会的合法性,这种承认有利于社会的自主发育与成熟,有利于社会履行自身职能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减少社会冲突与争端。其次,国家应通过具体的政策,尽可能地为社会组织提供制度上的便利与支持。最后,国家主导社会并不是用强力控制社会,而是通过对社会的合法性承认和合理授权,使其更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中,自愿接受与配合国家,这样也就实现了国家对社会的控制。
4、建立廉洁高效的政治管理。
在现代化进程中,“分化与流动使社会变得更加复杂,更需要参与,人们在社会中更热衷于争论、批评,对政府的要求更高。”因此,政府必须作出相应的变革以适应多元化的社会环境。首先,尽快建立规范化的政治体系,为公共权力提供合法性来源,同时规定公共权力行使的界限、明确责任,这样才利于政权进行有效的政治输出。其次,强化制约和监督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权力腐败的可乘之机,消除社会不满情绪,以维护公共权力的正位运行。最后,提高与社会结构多元化趋势相适应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以便在政府决策管理中能够应变自如。
(作者: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
注释:
李兵.政治民主与政治稳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发展.探索,1999,(4).
[美]西摩·马丁·利普赛特,宋庆任,约翰·查尔斯·托里斯.对民主政治的社会条件的比较分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民主的再思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罗纳德,英格尔哈特.信任、幸福与民主.载马克·沃伦主编.民主与信任.华夏出版社,2004.
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1988.
王长江.政党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安德鲁·韦伯斯特.发展社会学.华夏出版社,1987.
国家运作是一个不间断的政治产品的再生产与输出的过程,它需要不停歇地从社会环境中提取物质、能量与信息资源,并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加工过程形成“政治产品”,再输出给社会,同时社会不断产生信息回馈,促使政策法制的进一步完善,从而达到国家与社会环境间的沟通与互换。由此可见,社会体系是国家体系的资源基础和环境基础。
(一)培养公民的政治合作与参与品质。
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制度促成了社会经济活动多元化、经济利益特殊化、经济主体异度化局面的形成。同时在经济生活多元化的公民色社会里存在着各式各样独立的社会组织。它们之间是以横向为主的关系网络联系在一起的,在这个网络里,任何组织成员地位是平等的,权利和义务也是一致的。人们在组织中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明白通过何种方式表达自身利益。
(二)培养公民对政治制度的认同感。
在政治现代化过程中,衡量合法性高低最重要的一个标准是公民对政治的信任度。民主制度是否继续存在取决于它们是否在公众中生根,因为对民主来说,公众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政治因素。社会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参与,就是对国家合法性的承认,也就是以一种政治参与的形式对公共权威提供支持。
(三)培养公民的宽容、合作与妥协精神。
以横向为关系的社会组织允许不同的信仰和意见存在,不同群体和集团之间是宽容合作的。因此,从草根民主演变而来的自治、容容、合作与妥协精神在社会组织这样一个平等自由的“大圈子”内是主流的精神文化。人们在组织中修正甚至摈弃自己狭隘目标而与组织主流思想达成妥协,相互宽容和相互理解,彼此信任和合作。这样有助于把社会冲突消化于社会组织内部,从而维护社会稳定。
二、从国家主导的社会模式中探索政治稳定的改革措施
(一)国家主导社会模式的必然性分析。
当代中国通过国家主导社会模式来维持政治稳定是基于两个方面考虑:首先从历史的角度而言:中国历史是上就有国家主导社会的传统,国家统领社会的习惯根深蒂固。再次从现实角度而言: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化,社会分化的程度更加激烈,社会多元格局更加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主导全局,维持社会稳定。
(二)维护政治稳定的改革措施。
1、加强社会与公民对政治体系合法性的认同。
首先,加强社会与公民对政治体系的认同建设:公共权力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与公民对语言、文化与历史传统等的认同。同时公共权力也必须加强政治社会化以培养社会与公民对主流政治意识形态的认同。再次,加强社会与公民对政治体系的合法性的支持能力建设。通过大力拓宽参与渠道来容纳不断增长的政治参与要求。但为避免政治参与爆炸造成的社会动荡,应避免不切实际的民主宣传,以及使政治参与在现有政治制度框架进行。
2、提高社会与公民对公共政策的参与效益。
国家应建立与社会的良好沟通机制和利益表达渠道,保证社会各阶级、阶层和集团的利益能得到真正的体现,这样才能使国家在获得本阶级支持外,还能获得其他各个力量的支持,才能取得广泛的政治合法性。再次,国家应建立畅通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准确地理解社会的各种信息,以便根据各种变化适时调整,修改现行的各种方针政策,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加强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首先,国家应承认社会的合法性,这种承认有利于社会的自主发育与成熟,有利于社会履行自身职能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减少社会冲突与争端。其次,国家应通过具体的政策,尽可能地为社会组织提供制度上的便利与支持。最后,国家主导社会并不是用强力控制社会,而是通过对社会的合法性承认和合理授权,使其更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中,自愿接受与配合国家,这样也就实现了国家对社会的控制。
4、建立廉洁高效的政治管理。
在现代化进程中,“分化与流动使社会变得更加复杂,更需要参与,人们在社会中更热衷于争论、批评,对政府的要求更高。”因此,政府必须作出相应的变革以适应多元化的社会环境。首先,尽快建立规范化的政治体系,为公共权力提供合法性来源,同时规定公共权力行使的界限、明确责任,这样才利于政权进行有效的政治输出。其次,强化制约和监督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权力腐败的可乘之机,消除社会不满情绪,以维护公共权力的正位运行。最后,提高与社会结构多元化趋势相适应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以便在政府决策管理中能够应变自如。
(作者: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
注释:
李兵.政治民主与政治稳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发展.探索,1999,(4).
[美]西摩·马丁·利普赛特,宋庆任,约翰·查尔斯·托里斯.对民主政治的社会条件的比较分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民主的再思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罗纳德,英格尔哈特.信任、幸福与民主.载马克·沃伦主编.民主与信任.华夏出版社,2004.
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1988.
王长江.政党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安德鲁·韦伯斯特.发展社会学.华夏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