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动物谚语词汇的产生借助动物形象来展现人的行为,是人类心理行为的一种隐喻。在日语中包含很多动物谚语,为了研究日语动物谚语中隐喻的汉译,本文中对动物谚语进行界定,并且找寻谚语中的隐喻,针对相应的隐喻翻译,分析翻译策略。
关键词:日语动物谚语;隐喻;汉译;研究
动物谚语语言中比较特殊,能够从动物本质特征引申到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并且对社会现象进行剖析。日语动物谚语在形象表达上比较生动,那么动物谚语的隐喻汉译环节中,翻译者需要尽可能的将语言的丰富性展现出来,在日语动物谚语隐喻汉译方式中,根据中日谚语中喻体与喻意的异同进行分析,可以分为不同汉译方式。
一、日语动物諺语介绍
动物谚语是长期以来人与自然相处下所得到的文化精华,谚语通俗易懂、含义深刻、生动形象,具有惊醒人的作用。动物谚语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具备隐喻含义的动物谚语,只是对自然规律进行客观的描述。而另外一类就是具有隐喻含义的动物谚语,这些动物谚语能够借助动物的表现来比喻人的某种好的或者是坏的行为习惯,在不同语境中应用具有不同的表达效果。日语动物谚语不完全是日本本民族自己创造,还有很多来自于中国谚语,例如,“鷸蚌の争い”、“牛に経文(对牛弹琴)”等。
二、日语动物谚语中的隐喻汉译
1.动物喻体相同可直接意译
在日语动物谚语中,有很多动物都与汉语谚语中的动物相同,这种情况就可以视为中日谚语中预提相同,在这样的前提下,隐喻汉译就可直接进行。动物喻体相同大部分是由于该谚语属于中日同源语。在实际翻译中,比较简单,进行对等翻译就可以,例如上文中所提到的“鷸蚌の争い”,该谚语源自《战国策.燕策二》中比较有名的谚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再如“千里の堤も蟻の穴から”——源自“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些日语动物谚语出现在我们面前时,能够直接从字面上所提到的动物,实现汉语的谚语翻译,该种动物谚语的翻译方式就是直接汉译。
2.动物喻体不同可置换喻体
在中日动物谚语翻译中,可以发现很多中日谚语中应用的动物形象完全不同,但是根据翻译得出的结果其所要表达的汉译相似或者是相同。针对这种日语动物谚语汉译,就可以将动物形象喻体置换为汉语动物谚语中相应的动物,在翻译时,就比较简单。例如,在“蝙蝠が燕を笑う”,在该动物谚语中涉及两种动物,一个是“蝙蝠”、另一个是“燕”,从字面的含义上分析,“蝙蝠”嘲笑“燕”。从其隐喻的含义上分析,二者的能力相当,都是体型比较小的飞行动物,谈不上谁嘲笑谁,但是前者却嘲笑后者,这与汉语中的“老鹤落在猪身上”所要表达的含义相似,“老鹤”只看到“猪”的缺点,却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在日语动物谚语汉译的环节中,喻体不同,可以将喻体置换,所要表达的含义就清晰了。
同理,在日语动物谚语中有这样的一句话,“貂なき森の鼬”,在该谚语中,喻体为“貂”和“鼬”,前者的能力比较强,后者能力弱于前者,这与汉语中的是“老虎”和“猴子”的关系相似,因此在翻译时,日语谚语的含义就一目了然了。就可译成“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3.动物喻体相同,含义不同,进行解释翻译
在日语动物谚语中存在着很多动物喻体与汉语谚语中的喻体完全相同,但是其所要表达的含义不同,面对这样的翻译,需要翻译者根据不同语境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进行相应的解释性翻译。例如,“蟹の念仏”,该动物谚语在日语含义中被翻译为“螃蟹倒沫瞎嘟囔”,也就是说,日本人眼中的螃蟹与生活中喋喋不休的人相似。而该喻体在汉语中则不同,中国人眼中的螃蟹与生活中横行霸道,仗势欺人的人物形象相似,面对这样同样的喻体,而含义不同的情况,需要翻译者进行根据语言文化的差异性,进行跨文化补偿性翻译。
4.动物喻体、含义都不同,进行深度意译
谚语中喻体与喻意都不同的情况,在翻译中比较困难,需要翻译者根据两国文化特征进行反复推敲。如“魚の目に水見えず”,在进行隐喻汉译时,翻译者需要将谚语翻译为日语中的字面汉译,然后在进行意译。该句谚语的字面含义为“水中的鱼看不见水”。那么经过联想翻译与含义相相接,比喻那些处于环境中却不清楚状况的人,与汉语谚语“当局者迷”含义相同。
综上所述,日语动物谚语中的隐喻汉译需要根据其喻体与喻义的差别进行分类翻译,在本文中将动物谚语汉译方式分为四种:第一,动物喻体相同可直接汉译;第二,动物喻体不同可置换喻体汉译;第三,动物喻体相同,含义不同,进行解释翻译;第四,动物喻体、含义都不同,进行深度意译。
参考文献:
[1]吕楠楠.日语动物谚语中隐喻的汉译策略[J].科技信息,2012,32:549.
[2]诸佳婗.中日谚语对比[D].华东师范大学,2013.
[3]于杨.浅析日语动物谚语的隐喻表现[J].科技信息,2011,08:588.
[4]郭小艳.认知功能视角下日语谚语的隐喻汉译[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89-92.
作者简介:
罗丹(1993.8.12~ ),性别:女,民族:汉籍贯:贵州,现就读于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日语。
关键词:日语动物谚语;隐喻;汉译;研究
动物谚语语言中比较特殊,能够从动物本质特征引申到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并且对社会现象进行剖析。日语动物谚语在形象表达上比较生动,那么动物谚语的隐喻汉译环节中,翻译者需要尽可能的将语言的丰富性展现出来,在日语动物谚语隐喻汉译方式中,根据中日谚语中喻体与喻意的异同进行分析,可以分为不同汉译方式。
一、日语动物諺语介绍
动物谚语是长期以来人与自然相处下所得到的文化精华,谚语通俗易懂、含义深刻、生动形象,具有惊醒人的作用。动物谚语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具备隐喻含义的动物谚语,只是对自然规律进行客观的描述。而另外一类就是具有隐喻含义的动物谚语,这些动物谚语能够借助动物的表现来比喻人的某种好的或者是坏的行为习惯,在不同语境中应用具有不同的表达效果。日语动物谚语不完全是日本本民族自己创造,还有很多来自于中国谚语,例如,“鷸蚌の争い”、“牛に経文(对牛弹琴)”等。
二、日语动物谚语中的隐喻汉译
1.动物喻体相同可直接意译
在日语动物谚语中,有很多动物都与汉语谚语中的动物相同,这种情况就可以视为中日谚语中预提相同,在这样的前提下,隐喻汉译就可直接进行。动物喻体相同大部分是由于该谚语属于中日同源语。在实际翻译中,比较简单,进行对等翻译就可以,例如上文中所提到的“鷸蚌の争い”,该谚语源自《战国策.燕策二》中比较有名的谚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再如“千里の堤も蟻の穴から”——源自“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些日语动物谚语出现在我们面前时,能够直接从字面上所提到的动物,实现汉语的谚语翻译,该种动物谚语的翻译方式就是直接汉译。
2.动物喻体不同可置换喻体
在中日动物谚语翻译中,可以发现很多中日谚语中应用的动物形象完全不同,但是根据翻译得出的结果其所要表达的汉译相似或者是相同。针对这种日语动物谚语汉译,就可以将动物形象喻体置换为汉语动物谚语中相应的动物,在翻译时,就比较简单。例如,在“蝙蝠が燕を笑う”,在该动物谚语中涉及两种动物,一个是“蝙蝠”、另一个是“燕”,从字面的含义上分析,“蝙蝠”嘲笑“燕”。从其隐喻的含义上分析,二者的能力相当,都是体型比较小的飞行动物,谈不上谁嘲笑谁,但是前者却嘲笑后者,这与汉语中的“老鹤落在猪身上”所要表达的含义相似,“老鹤”只看到“猪”的缺点,却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在日语动物谚语汉译的环节中,喻体不同,可以将喻体置换,所要表达的含义就清晰了。
同理,在日语动物谚语中有这样的一句话,“貂なき森の鼬”,在该谚语中,喻体为“貂”和“鼬”,前者的能力比较强,后者能力弱于前者,这与汉语中的是“老虎”和“猴子”的关系相似,因此在翻译时,日语谚语的含义就一目了然了。就可译成“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3.动物喻体相同,含义不同,进行解释翻译
在日语动物谚语中存在着很多动物喻体与汉语谚语中的喻体完全相同,但是其所要表达的含义不同,面对这样的翻译,需要翻译者根据不同语境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进行相应的解释性翻译。例如,“蟹の念仏”,该动物谚语在日语含义中被翻译为“螃蟹倒沫瞎嘟囔”,也就是说,日本人眼中的螃蟹与生活中喋喋不休的人相似。而该喻体在汉语中则不同,中国人眼中的螃蟹与生活中横行霸道,仗势欺人的人物形象相似,面对这样同样的喻体,而含义不同的情况,需要翻译者进行根据语言文化的差异性,进行跨文化补偿性翻译。
4.动物喻体、含义都不同,进行深度意译
谚语中喻体与喻意都不同的情况,在翻译中比较困难,需要翻译者根据两国文化特征进行反复推敲。如“魚の目に水見えず”,在进行隐喻汉译时,翻译者需要将谚语翻译为日语中的字面汉译,然后在进行意译。该句谚语的字面含义为“水中的鱼看不见水”。那么经过联想翻译与含义相相接,比喻那些处于环境中却不清楚状况的人,与汉语谚语“当局者迷”含义相同。
综上所述,日语动物谚语中的隐喻汉译需要根据其喻体与喻义的差别进行分类翻译,在本文中将动物谚语汉译方式分为四种:第一,动物喻体相同可直接汉译;第二,动物喻体不同可置换喻体汉译;第三,动物喻体相同,含义不同,进行解释翻译;第四,动物喻体、含义都不同,进行深度意译。
参考文献:
[1]吕楠楠.日语动物谚语中隐喻的汉译策略[J].科技信息,2012,32:549.
[2]诸佳婗.中日谚语对比[D].华东师范大学,2013.
[3]于杨.浅析日语动物谚语的隐喻表现[J].科技信息,2011,08:588.
[4]郭小艳.认知功能视角下日语谚语的隐喻汉译[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89-92.
作者简介:
罗丹(1993.8.12~ ),性别:女,民族:汉籍贯:贵州,现就读于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