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道路是怎样的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oodd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万·马林诺卡斯基,1926年生,丹麦诗人,主要作品有《暂缓》等。
  我第一眼就看到诗歌标题中“世界”两字,心想世界那么大,然而诗歌是那么短小,只有五行四句话,诗人能作什么交代呢?读罢全诗,我却思绪万千。诗中的第一、二句诗人平静地叙述了世界变迁的真相。那种代表古老传统文化的“教堂”、“古堡”已淹没在象征着现代商业和文明的“摩天大楼与工业烟囱”里,不再耀眼,少人问津甚至不能自拔。第三句是诗人对世界道路的高度概括。子取代父,孙取代子,代代如此,如此简单。第四句是议论,更是诗人的疑惑和愿望。“什么时候/统治者会被取代?”这是诗人留给世界的问号,也许我们可以马上回答,也许永远回答不了。
  是啊,问世界,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其实,诗人写的道路虽然是具有丹麦特色的,但更是带有世界色彩的。所以,他敢将诗题命名为“世界的道路”。因为这条道路是我们这个世界变化的共性。“天下乌鸦一般黑”,要想逃避是不可能的;你想生活在真空里,更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勇敢地面对,同时想办法去改变,于是就寄希望于“统治者”,但让我们失望的是统治者,要么仅仅用形式去取而代之,“换汤不换药”,更有连“汤”也不换者;要么就是不断造就新文明以牺牲古文明,用垃圾文明来破坏经典文明,让我们的世界不伦不类,使世人啼笑皆非。这种现状何时休?如果让我们的诗人成为统治者,可能也未能免俗,也无能为力,因为角色的转变,会使你身不由己。
  诗歌用简短的几句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透过现代文明的发展看到了一些历史遗迹的被破坏,更看到统治者朝代的变迁并不能改变统治阶级的本质。诗人慧眼独具,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审视社会历史的变迁,启人深思,发人深省。
  因此,这首小诗就具有了史论性的意义,一个“论”字就足够了,并不在乎整首诗诗句的长短多少了。
  
  附原诗:
  论世界的道路
  (丹麦)伊万·马林诺卡斯基
   教堂消失在摩天大楼之间。
   古堡的塔尖在工业烟囱中
   再也看不见。统治者
   取代统治者。什么时候
   统治者会被取代?
其他文献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用美文灌之以情,老师动之以情,学生会之以情,由无数的“情”的操作而综合为“情操”的生成,达到心灵与心灵的交合。这便是初中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情感教育。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初中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这个基本任务。白
期刊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面对衰而再盛的紫藤萝花,女作家宗璞的目光穿越时空的隧道,思绪跨越人类历史的长河,于是,一道关于“生命”的思考题有了新颖而独到的解答。这含蓄而隽永的文字,像一支清新幽远的曲子,让我们的心跟作者的心一起跳动,一起激荡,一起明亮和开朗。  自然界的万物似乎都有灵性,它往往以它特有的方式向我们提醒或暗示着什么,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具有这份“灵气”,具
期刊
文字真是一种奇妙的东西,有的平淡无奇,读之如嚼蜡,兴味索然;有的振聋发聩,读之如品佳酿,兴味悠长。那么,到底是什么赋予了文字如此神秘的力量呢?这就涉及到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了。修辞是一种研究语言文字表达好坏的学问,它的主要功用就是使文字摆脱平淡,变得耐人寻味,哲理丰厚且形式优美,可见它是一种从里到外的全面的极富美学意蕴的存在形式。唐代著名散文大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深谙此道,在《师说》中大量地使用
期刊
《论快乐》选自钱锺书的第一本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锺书创作的基调是讽刺。社会、人生、心理、道德的病态,都逃不出他敏锐的观察力。”①钱锺书的这种讽刺有时近于刻薄,往往给人以尖刻、阴冷之感,甚至让人不寒而栗。《论快乐》虽然缺少了这种讽刺的锋芒,但不乏钱氏骨子里对改良人生,完善人性的思考。  何谓“快乐”,“快乐”有何特点,这是读者首先要关心的问题。钱锺书善于从许多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矛盾和悖论,转
期刊
何其芳先生的《秋天》一诗,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新增的篇目,对它的解读一般是说它以“秋”为主轴,可分解为在秋天中发生的一些并列的场景:伐木工人在叮叮的伐木声中挥洒汗水,农民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心里乐开了花,捕鱼渔民迎着露水辛勤劳作,牧羊女在“秋天”的梦寐中追寻那诱人的笛声等。诗里似乎平行地展开三幅画面:农家秋景图、江面秋归图、原野思恋图。每节都按由远而近的顺序来写,末句收束描写的侧重点。前两节侧
期刊
席慕蓉,蒙古族女诗人。出身高贵,祖上为蒙古族王族。她十三岁开始写诗,十四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又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1964年,席慕蓉进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1981年,席慕蓉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在台湾出版,一纸风行,一年之内再版七次。引起文坛震动,造成“席慕蓉旋风”。后席慕蓉作品传入大陆,亦大受欢迎,席慕蓉旋风迅速席卷大江南北。这样的艺术和生活经历使席慕蓉的诗有一种别样的美感。
期刊
朱自清一代散文大师,其美文数量不多,精品却不少。正是这些精美的散文作品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简短的作品更能见作家的功力,更能见作家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赏读大家的作品,会让我们受益匪浅。下面,笔者就朱自清的散文《春》来浅谈一下作文的写法。    一、开篇入题,毫不拖沓    文章开篇最忌讳兜圈子,绕弯子。那是一种得不偿失,费力不讨好的做法,也是写作不得法的一种最为直接的表现。作为大家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到重要的高度,《语文课程标准》中专门把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提了出来。几年来,我对小学语言综合性教学进行了实践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打破了课内与课外、学科与学科、校内与校外、课本与生活的壁垒,改变了目前语文教学视野封闭、内容单一、效能低下的现状,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挖掘教材,狠抓拓展,感受博大
期刊
在《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8年第12期上发表的《项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人物》中,毕泗建老师对项伯在鸿门宴中的重要作用作了系统的梳理,但他把项伯当作项羽的部下来看待,并加以“内奸”恶谥,这却为我们所不敢苟同。  先看毕泗建老师对项伯、项羽叔侄身份的论述:  “项羽项伯侄叔二人出身于楚国旧贵族,反秦的历史风暴使项氏家族卷入了这场斗争。项羽在军营中的地位至高无上,可自立为‘西楚霸王’,但在家族中
期刊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这样的题材:抒情主人公因为某件事辗转难眠,甚至夜不能寐,直至整夜失眠。这种特定的文化现象应该值得我们思考。现结合高语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和其他相关诗歌,将其中主要的原因及表现陈列如下,以期对广大师生有所启迪。    一、壮志难酬,夜生悲愤    中国古代诗人多受儒家“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而积极入世,有的甚至怀揣“济苍生”、“安社稷”的宏大梦想步入仕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