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韫玉而生辉 水含珠而耀彩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ao0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字真是一种奇妙的东西,有的平淡无奇,读之如嚼蜡,兴味索然;有的振聋发聩,读之如品佳酿,兴味悠长。那么,到底是什么赋予了文字如此神秘的力量呢?这就涉及到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了。修辞是一种研究语言文字表达好坏的学问,它的主要功用就是使文字摆脱平淡,变得耐人寻味,哲理丰厚且形式优美,可见它是一种从里到外的全面的极富美学意蕴的存在形式。唐代著名散文大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深谙此道,在《师说》中大量地使用修辞手法,文字光辉耀彩。下面就让我们从韩愈的《师说》一文入手,浅要分析一下修辞手法在文中的应用。
  1.顶真。又称为连珠,也叫蝉联,民间称之为“咬字”,即用上一句的尾字,作为下一句的打头字,首尾相接,犹如贯珠。这种修辞手法在论说文中应用可以增强句子之间的连接,使得论述环环相扣,严密而紧凑。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矣”,“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这是本文的开篇和结尾。开篇点题,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紧接着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阐释了老师的功用;又从人生而有惑的角度讲了惑而不从师的危害,从反面讲了老师的作用。这两句在议论的时候,一环紧扣一环,层次鲜明,且意思连贯,衔接自然顺畅,说明严密,风雨不透。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老师的功用,让人一目了然。结尾一句,也是采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讲了作者作《师说》的原因,和开篇遥相呼应,首尾相顾。顶真开篇,顶真收尾,形式之精巧,构思之绵密,让我们唯余叹息。文中还有一处运用顶真修辞句子为“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此句往复回环,勇于凝练,将“师”与“弟子”在做学问上的境界高低问题一语道破,实可谓名言警句。
  2.对偶。如“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这句话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从内容上来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那些“耻学于师”者的丑恶嘴脸: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从形式上来看,此句音节匀称,节奏感强,在行文之中有力地衬托了那些善于说理的散句,达到了整散结合,文质兼美,对比强烈,褒贬分明的效果,并且此句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便于传诵记忆。又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这句话,也是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同时兼用了顶真。形式工整对称,内容凝练,对比鲜明,能够将相关的事物的关系表现得相对集中鲜明,深刻地概括出了人人都可为师,没有社会地位高低贵贱或年长年幼之分,只问他有没有“道”,有,就可以“为师”了。
  3.引用。引用可以让文章富有一种独特的内涵美,使得文章意旨更加丰富。如“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作者借孔子的名言来论证要抓住一切可以向别人学习的机会来丰富提高自己。孔子的名言是极具说服力的,尤其在议论文当中,名人名言的引用可以让别人更加信服你的观点,而且也正是这些名人名言给文章带来了无穷的文化底蕴。其次,引用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个人语言表达上存在的缺陷。名人名言及诗句的引用,可以让你的文章文采飞扬,充满厚重的文化氛围,也是吸引阅卷老师眼球的一大亮点。只需引来,加以活用即可,因此,引用这种修辞手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写作手法。
  4.反问:反问的特点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借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使用问号,也有时是感叹号。如“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一句,就采用了疑问的形式表达了确定的意思,语气强烈,表达效果突出,强调了以人为师不要在乎对方的年龄大小,只要有“道”,即可为师。
  修辞手法就像水中珠,也像山中的玉,正是因了它们的存在才有了文采飞扬,形质兼美的文章流传下来,万世不衰。
其他文献
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总有一些抱怨说日子过得平淡没有什么可写,其实当我们静下心的时候就会发现,平淡最真,本色最美。那些经典的作品,总能以不同的视角表现平凡中的美好,让我们共同去领略一下,借以打开我们的心灵之窗,拓宽写作之路。    一、以物写理    林清玄先生的《心田上的百合花》以一株百合花努力成长的历程告诉我们一个朴实而真挚的人生哲理:“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
期刊
一、利用三种思维方式,寻求三种立论方法    问题: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三位诗人对项羽的评价。  杜诗: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设想为前面提供证据,宣扬了百折不挠的精神。  王诗:说明项羽人心丧尽,不可能卷土重来,人贵有自知之明。  李诗:描绘了一代英雄西楚霸王的高大形象,展现了项羽宁死不屈的品质。提出人生在世,应该怎样活着才有价值呢?人应该活出自己的价值。  结论1:正反褒贬角度立论  例如:一条淡水用
期刊
如何进行《项脊轩志》教学?魏华中老师曾经提出“先让学生从文章内容推知作者身世,以深入理解和把握课文,老师再适时补充,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构想。但读其教学实录《推知作者的生平》(原载《语文学习》2003年第6期第28页),我却发现:魏老师的教学构想善则善矣,但其实际操作过程,却可套用叶圣陶《语文教学二十韵》中的话来说,是未曾“潜心会本文”,从而难免“疏狂不可循”之讥。  魏老师的“疏狂”主要表现在
期刊
摘 要:唐之盛从诗歌的创作便可窥见一斑,诗的内容与形式可谓纷繁多姿。从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孟浩然《春晓》一诗,来探讨其诗作的风格。  关键词:陶熔气质 清真蕴藉 艺术风格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诗歌则是最精妙的语言艺术,作为我国古典诗歌黄金时代的唐代诗歌,无论从题材、体裁、形式、流派、风格和手法上均呈现繁荣的景象。盛唐冲淡即清澹之风虽由张九龄发起,然而却由王维、孟浩然引领。孟
期刊
摘 要: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总是希望上好每一堂课,但一个老师教学方法很丰富,如果所教内容是错误的,那么这堂课的教学还有何意义呢?所以,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才是上好一堂课的根本。  关键词:教学内容 反思 合理确定    背景:一次语文组教研活动中,本人借了一个班上了一堂曹文轩先生的《前方》。  教学情景经典再现:    一、创设情境,介绍文本导入    上课时我由一张月饼的照片切入,问学生:由这张照片
期刊
在中国词史上,南宋张炎的《解连环·孤雁》、明代高启的《沁园春·雁》和清代朱彝尊的《长亭怨慢·雁》同被称为咏雁名词三鼎足。其中,南宋张炎的《解连环·孤雁》又以其独特个性品质践行了作者的词学理论。这里不妨将张炎的这首《解连环·孤雁》摘录于下:    解连环·孤雁    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期刊
《全唐诗》卷一百二十五中说:“王维,字摩诘。河东人,工书画。以诗名盛开元、天宝间”,“山水绝胜,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笃与佛教”,“殷璠谓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著壁成绘”。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曰‘蓝溪白石出,玉川红叶稀。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此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是说王维作诗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语言文
期刊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评价学生成为教育关注的焦点。在新课程倡导的评价中,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所追求的不是学生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级别,而是要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怀、关爱和关注。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更要通过评价发现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评价学生,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呢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用美文灌之以情,老师动之以情,学生会之以情,由无数的“情”的操作而综合为“情操”的生成,达到心灵与心灵的交合。这便是初中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情感教育。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初中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这个基本任务。白
期刊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面对衰而再盛的紫藤萝花,女作家宗璞的目光穿越时空的隧道,思绪跨越人类历史的长河,于是,一道关于“生命”的思考题有了新颖而独到的解答。这含蓄而隽永的文字,像一支清新幽远的曲子,让我们的心跟作者的心一起跳动,一起激荡,一起明亮和开朗。  自然界的万物似乎都有灵性,它往往以它特有的方式向我们提醒或暗示着什么,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具有这份“灵气”,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