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用美文灌之以情,老师动之以情,学生会之以情,由无数的“情”的操作而综合为“情操”的生成,达到心灵与心灵的交合。这便是初中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情感教育。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初中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这个基本任务。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此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
初中语文教材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佳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拨动学生情感之弦,使抽象的语言文字的学习变成情趣盎然,有滋有味,陶冶学生情操之曲,从而实现语文教学三维目标之一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本人认为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一、深挖教材情感因素,与作品对话
教材是悟情的依据,特别是好的教材,不仅提供了大量的认知信息,还隐含着丰富的情感信息,如喜、恕、哀、乐、惧等情感,爱国主义情感、正义感、同情感等,又如求知欲、好奇感、兴趣感等。教师只有通过对第一篇课文充分感知和深挖理解其隐含的情感,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与作品对话,达到以情悟理的最佳效果。
与作品对话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朗读。其通过读出词语和句子的声音把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听觉的有声语言。这样往往会还原出作者本身所要传达的情意,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使学生受到直接的感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把情感通过各种不同的声音表达出来,读书声音的高低、强弱、轻重,还可以结合手势语言,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让学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
高尔基在散文诗《海燕》中运用象征手法,都各以其独特的创作与审美观点把现实生活提供的素材精心提炼,把读者带到他精心构造的艺术境界中,给人以思想熏陶,给人以美的享受。
听节奏有力的暴风雨,能引发人的情思,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自然能引起审美情感。学生通过听,通过观察教师朗读时的表情,初步体会课文的感情基调,是爱还是恨?是讽刺还是赞美?从而把握自己的情感。
教材不是无情之物,教材愈好,思想感情愈强、愈真挚。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散文,语言亲切、感情真实,能过反复朗读,以至达到可背诵的程度,使学生充分体验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通过朗读作品中的人物,情景便跃上纸面,作品的情感便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学生要在朗读中,口味其情调,明确其情理,激扬其情怀。
二、教师真情流露,以师心换生心
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爱心,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对差生更要倾注大爱,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感情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信、可亲、可爱,产生一种满意、喜爱之情感。
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多引导、多鼓励,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特别是讨论过程中学生思维出现障碍而中断和错误时,更要多引导启发,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认识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也更加佩服教师,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和参与热情。
此时的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高涨的情绪,绝不将个人不健康的情绪带到课堂,以免影响学生。
三、体验笔墨谈心之乐,做性情之人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蕴。语言训练与情感体验是相辅相成的。凭借作品的语言文字,学生能够产生情感体验,就表示学生已经感应到了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味、意境,在此过程中,如果能有机地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或运用语言,其训练无疑是扎实的,其训练的效果肯定是显著的。在实际操作中,老师要寻找语言和情感的结合点,引导学生因为“情动”而“辞发”,实现语言训练与情感体验的和谐统一。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有着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有着凝练生动的优美词语,有着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教学中,以教材为本,凭借教材,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产生情感体验,延伸课文内容,读写结合,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让教材激情传神,让作文真情感人。将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焕发无限的生命活力,也会使初中生更具有人文精神。
读书重要,学生做人更重要,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最重要。在作文训练课上,教师可以有意引导学生写作有情感内容的题材,借此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
学生的随笔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健康完善人格情感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要和学生广交朋友,多开展笔墨谈心活动,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引起师生在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做既能沟通师生情感,又能把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灌输给学生,培养学生健康情感,还能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因为“亲其师则信其道”,可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拨动学生的心弦,晓之以理,动之于情,陶冶情操,才能更好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一代人才,才能让社会不断走向文明、走向和谐。■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初中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这个基本任务。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此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
初中语文教材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佳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拨动学生情感之弦,使抽象的语言文字的学习变成情趣盎然,有滋有味,陶冶学生情操之曲,从而实现语文教学三维目标之一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本人认为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一、深挖教材情感因素,与作品对话
教材是悟情的依据,特别是好的教材,不仅提供了大量的认知信息,还隐含着丰富的情感信息,如喜、恕、哀、乐、惧等情感,爱国主义情感、正义感、同情感等,又如求知欲、好奇感、兴趣感等。教师只有通过对第一篇课文充分感知和深挖理解其隐含的情感,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与作品对话,达到以情悟理的最佳效果。
与作品对话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朗读。其通过读出词语和句子的声音把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听觉的有声语言。这样往往会还原出作者本身所要传达的情意,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使学生受到直接的感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把情感通过各种不同的声音表达出来,读书声音的高低、强弱、轻重,还可以结合手势语言,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让学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
高尔基在散文诗《海燕》中运用象征手法,都各以其独特的创作与审美观点把现实生活提供的素材精心提炼,把读者带到他精心构造的艺术境界中,给人以思想熏陶,给人以美的享受。
听节奏有力的暴风雨,能引发人的情思,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自然能引起审美情感。学生通过听,通过观察教师朗读时的表情,初步体会课文的感情基调,是爱还是恨?是讽刺还是赞美?从而把握自己的情感。
教材不是无情之物,教材愈好,思想感情愈强、愈真挚。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散文,语言亲切、感情真实,能过反复朗读,以至达到可背诵的程度,使学生充分体验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通过朗读作品中的人物,情景便跃上纸面,作品的情感便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学生要在朗读中,口味其情调,明确其情理,激扬其情怀。
二、教师真情流露,以师心换生心
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爱心,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对差生更要倾注大爱,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感情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信、可亲、可爱,产生一种满意、喜爱之情感。
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多引导、多鼓励,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特别是讨论过程中学生思维出现障碍而中断和错误时,更要多引导启发,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认识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也更加佩服教师,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和参与热情。
此时的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高涨的情绪,绝不将个人不健康的情绪带到课堂,以免影响学生。
三、体验笔墨谈心之乐,做性情之人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蕴。语言训练与情感体验是相辅相成的。凭借作品的语言文字,学生能够产生情感体验,就表示学生已经感应到了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味、意境,在此过程中,如果能有机地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或运用语言,其训练无疑是扎实的,其训练的效果肯定是显著的。在实际操作中,老师要寻找语言和情感的结合点,引导学生因为“情动”而“辞发”,实现语言训练与情感体验的和谐统一。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有着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有着凝练生动的优美词语,有着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教学中,以教材为本,凭借教材,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产生情感体验,延伸课文内容,读写结合,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让教材激情传神,让作文真情感人。将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焕发无限的生命活力,也会使初中生更具有人文精神。
读书重要,学生做人更重要,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最重要。在作文训练课上,教师可以有意引导学生写作有情感内容的题材,借此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
学生的随笔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健康完善人格情感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要和学生广交朋友,多开展笔墨谈心活动,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引起师生在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做既能沟通师生情感,又能把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灌输给学生,培养学生健康情感,还能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因为“亲其师则信其道”,可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拨动学生的心弦,晓之以理,动之于情,陶冶情操,才能更好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一代人才,才能让社会不断走向文明、走向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