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词语大文章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jysd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语是构成语言最基本的要素。扎实有效的词语教学,能使学生借助文本,感悟品味、体会词语包含的意思,从而领略作者的用词巧妙,使阅读教学有效落实,也为学生的习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材料。词语教学非常重要,然而当前的词语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一、半亩方塘一鉴开——现象追述
  1.三板一眼——教学方法模式化
  常见的词语教学流程为教师出示文本中要求认读的词语,通过个别读、集体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认读、学读,接着简单分析要注意的字形结构,最后适当探讨对部分词语的理解。“三板一眼”式的教学看似步调有序、顺利推进,但却沉闷乏味,学生毫无兴趣可言。
  2.浮光掠影——词语教学省略化
  为了用相对较多的时间解读文本、剖析内容、体会情感,教师往往把词语学习移到课前,作为预习作业加以布置并要求:认读,解决字音;抄写,解决字形;查词语手册,解决字义。整个过程看似条理清晰、要求明确,但教师置身事外,对学生的学习不甚了解,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收获无法把握。
  3.就词学词——语言环境脱离化
  很多教师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单纯通过组词、比较等途径理解词语的意思。整个过程看似操作流畅、意图明晰,实则只注重了对词语本身意思的观照,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二、曲径通幽草木深——策略追寻
  1.情境创设,理解词义,从单一走向整合
  词语和词语、词语和句子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若是进行分割,单一地教学词语,往往会存在偏颇。学生学习词语,必须要在一定的语境中反复诵读,关注整体效应,努力形成一种合力。
  (1)欣赏图片,情境再现,让词语意思更直观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1》是描写秋天景色、气候特点和丰收景象的三组词语,其中“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学生最难理解。教学时,我在学生正确熟练朗读课文后,让他们说说看到了秋天哪些美丽的景色。学生们纷纷说:“蓝天白云下,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往南飞;果园里,红红的柿子好像一盏盏红灯笼;田野里金黄的稻子成熟了……”接着,我出示了一组秋季大森林的图片,让学生们说说秋天的大森林有哪些不一样……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们慢慢懂得了“层林尽染、叠翠流金”的意思。
  根据低段学生的特点,把词语的意思用具体形象的图片呈现出来,再让学生去细细感悟,学生的语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增强。
  (2)角色体验,情境创设,让词语意思更具体
  教学《从现在开始》一课中的“议论纷纷”和“叫苦连天”,我让学生想象两个情境。场面一:上任的袋鼠神气地下令小动物们和它一样跳着走路时,小动物们会怎么说?学生们一下子来了兴趣,有的说:“这怎么办呢,跳着走路太累了。”有的说:“袋鼠怎么能把自己的生活习惯强加给我们呢?”找准时机,我适时地说,刚才大家你说一句,我说一句,就叫——?学生们齐声答“议论纷纷”。场面二:一个星期里,小动物们天天要跳着走路,我们试试先跳两分钟吧。看着孩子们气喘吁吁的模样,我问他们:“你现在最想说什么?”学生有的说:“唉,跳着走路太累了,我现在一点力气都没了。” 有的说:“短短两分钟就这么累了,小动物们要跳一个星期该怎么过呀?”……这时我说:“刚才我们大家都在诉苦,用课文中的词语就是——?”学生异口同声:“叫苦连天。”
  “议论纷纷”和“叫苦连天”是课文中的关键词。教师抓住重点词语,依托文本创设了情境,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把词义理解和情感体验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加深了对词语的感悟。
  (3)触发联想,激活表象,让词语意思更生动
  词语的意思很多学生是从《词语手册》上得来的,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词语教学也就大有文章可做。如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的“郁郁葱葱”一词,学生按照《词语手册》上的解释一一读来,这样机械的读读,只是一种表象,学生没有真正理解。于是,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看到‘郁郁葱葱’一词,你仿佛走进了怎样的一个小山村?”学生有的说:“我好像走进了一个茂密的原始森林,有很多很多的大树。”有的说:“我也仿佛看到了很多大树,树叶绿绿的,树上还住着很多小鸟呢!”还有的说:“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简直是鸟的天堂,人间仙境啊!”
  让学生插上想象的双翼,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这时的“郁郁葱葱”已经具有详尽的生活画面,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对词语进行画面描述,词语的意思也更加直观、更加形象,小小的文字焕发出巨大的魅力。
  2.以词见文,品味内涵,从释义走向悟情
  从一个词语移到另一个词语,蜻蜓点水般匆匆走过场,这样的词语教学很容易落入水平推移的状况。究其原因,还是教师未能把握文中关乎内容理解或情感价值的重要词语,使得词语的功能单一,价值被隐没,教学时我们应力图让学生充分感受词语的意义、体会词语的意味,挖掘词语的意蕴。
  (1)比较推敲,辨词析义,让词语内涵更清晰
  《纸船和风筝》一文中有“漂”和“飘”这两个动词,怎样让学生更好地辨别呢?我是这样步步推进的。第一步:读一读,找到文中的话圈出“漂”和“飘”。“纸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第二步:比一比,找异同。请学生一边读,一边做动作,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发现“这两个字读音相同,但字形不一样,一个是三点水的,一个是风字旁的。”有的学生还补充:“它们的意思也不一样,三点水的‘漂’和水有关,意思在水上‘漂’;风字旁的‘飘’和风有关,意思在风中‘飘’。” 第三步:让学生填一填,“(
其他文献
学校开展拔河比赛,第一场比赛的时候,孩子们没准备好,输了。于是我就以免除作业为诱惑,以鼓舞他们的士气。没想到比来比去,还是只得了个第二名。原先500字的作文《拔河》是免不掉了,便改成写一个片段,要求不少于300字,排队下去、排队上来的废话全不能写,直接写拔河的过程。   有好多孩子的作文依旧是“裹脚布”,但我还是很认真地把所有孩子描写拔河时的精彩语句都画了起来,并且圈出了精彩的词语,对于其他没有
与孩子相处久了,便会越来越发觉孩子潜在的内涵。是的,我们不要高估了自己,也不要低估了别人,特别不要低估了孩子,尤其是在新课程影响下的孩子。  对于新课程理念,我一直在不断地学习和运用,虽说时间不长,却是感慨万千。一句话,与孩子一起学习语文真的是快乐不断。我更加有理由相信:给孩子机会,便能收获意外。  那天,一如往常开始上语文课,学习肖复兴写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在初读完课文后,我让孩子说说课文写
摘 要: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体育基地坚持“读书-研究-实践”“实践-带教、学习-研修”等模式,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以研究探索为核心,在研究中促进学习,在探索中深化实践,在研究探索中加快专业发展的培训特色。面对新时代教育的体育教师,首先应立足有效的体育教学研究,在科研探索中受益,在实践中成长和发展;其次要积极参与构建“新时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和“海派体育教学新模式”,更有效地辐射推广
小学语文单元复习课是个全新的课题。它不像数学单元复习课有规定的课时、专门的复习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除了安排四五篇精读与略读课文外,还安排了园地,包括词语盘点、口语交际和习作,就是没有单元复习内容。没有教学内容怎么办?教师该怎么确定复习内容?    一、一教《走进童话》:自由解读 创编教学内容    《走进童话》是人教版四上第三组课文的单元复习课。按照往常复习课的习惯性思维,我很快就确定
学生为什么怕作文,除了言语储存不够、形成表达障碍,致使表达欲望缺失外,还牵涉到习作构思能力不足等。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被教师的高要求所吓倒了。教师常常要求学生的文章要生动、具体、有高深的立意等等,让学生对作文望尘莫及。因此,理想的作文教学应细化指导,贴近学生习作思维,从技法入手,用情趣包装。每次训练夯实一项习作技能,为学生轻松作文铺设台阶。我执教的《用典型事例写好一个人》是我们四年级习作子课题组开
《珍珠鸟》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活启示”中的略读课文,作者通过细腻亲切的语言描述了小鸟从“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流泻下一时的感动: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然而,学生能否真正读懂这份信赖且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得到真切的“启示”呢?  一走进文本,学生们就被那美丽的鸟笼吸引: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上第二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近来,你留心观察了什么事物?是怎么观察的?有什么新的发现?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仔细回忆一下,把你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下来。题目自己定。”很明显,这是一次观察作文的教学。观察什么呢?笔者结合《爬山虎的脚》一文中的课后习题“我想泡点豆子,每天看看它们有什么变化”,以“观豆芽”为话题,巧妙地整合习作要求,衔接课内课外,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观豆芽》
对于大多数刚入学的学生而言,写字基本还是一片空白。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对于每一位语文教师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笔者在多年的写字教学中不断思索,不断实践,逐步摸索出了“入情·入境·入门·入格”的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四步教学法。  一、入情——激发兴趣  在写字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喜欢写字、写好字,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首先就应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智慧地教学,有效
山姆·史沃普是位童书作家,受邀到纽约皇后区的一所小学教三至五年级的孩子写作。班里的28位学生来自21个国家,说着11种母语,能力参差不齐。在他的引导下,孩子们手中的铅笔成了开启写作魔法的钥匙。他们欢乐地记录生活、表达情感、放飞想象,写出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一篇篇优美的诗文。毕业时,学生们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本书,一本真正精美的书——《树之书》。而同校别的班级的孩子,可能连像样的句子都写不出来,就更别提
【编者按】:不觉间,“他山之石”栏目已经成功刊出了两期,反响热烈。我们犹如掌勺不久却备受肯定的新主厨,赏光者众,固然欣喜,众口难调,则难免忐忑。为不负众望,我们继续为大家呈上的更应是营养丰富、色香俱佳的珍馐美馔。在本期,本栏目将继续刊登Phillip Ward教授等人撰写的系列文章第三篇,即《不同的思考,不同的结果(三):让学生有所学》,同时,还将刊登三篇接受出国培训及访问的教师撰写的文章,主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