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学视角下译者声音研究——以《鲁滨孙漂流记》中译儿童读本为例

来源 :海外英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anvte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译者声音研究是译者主体性研究和描述性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将成人文学经典《鲁滨孙漂流记》翻译为儿童读本的过程中,译者通过在副文本和文本中显露自己的声音,来应对源文本和目标文本不对称给读者带来的挑战,以达到调整文本主题的目的。在融合叙事学理论的基础上,以译者为中心的译者声音研究模式,丰富和拓展了译者声音研究的内容和框架,可为文学翻译研究的叙事学视角提供一个新的维度。
其他文献
人类的翻译有着漫长的历史,不同区域的人说不同的语言,由于交流的需要,翻译活动从未停止。如果翻译作为一种方式,那么我们必须回到原文,因此可译性就是译作的基本特征。译文的内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翻译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即能否找到源语和译入语二者之间相应的平衡。为此,本文旨在研究翻译的不可译性并探寻其解决方法。通过对翻译的定义,以及翻译中不可译现象的主要分析,本文进一步探讨了翻译中的不可译原因及其解决策略,这将有助于今后国内学界在这一领域进行更深入的探讨,进而更好地了解翻译的实质,促进国内文化与世界的交流。
该文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借助意象图式,采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以10本权威英汉词典上的英文例句为语料来源,对through的空间意义及其隐喻拓展进行定性分析。分析表明,through共有4种空间意义,分别是“into-out of”“within”“throughout”和“to”。这些空间意义可通过隐喻拓展到时间域、原因域、方式域、感官域和状态域中的事件域和情感域。
本技术报告基于中国苏州的测评数据,对OECD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工具在中国文化下的心理测量学特征进行分析。具体计算Alpha系数和Omega系数来检验这些量表的信度;进行了一系列验证性因子分析来检验这些量表的结构效度;开展多组验证性因子分析来评估不同组(年龄组和性别组)的测量等值性,以及使用项目反应理论广义分步计分模型来衡量项目并为所有参与测评的学生生成社会与情感能力值。
一个人的英语水平可以通过产出性词汇质量来衡量,而产出性词汇质量可以通过词汇丰富性指标进行研究,词汇丰富性又通过词汇复杂度、词汇多样性、词汇错误进行反映。本研究将从以上三个方面,运用相应的软件与工具进行测量,从而分析不同水平学习者产出词汇丰富性差异。结果显示高水平者产出词汇更丰富,其词汇复杂度与词汇多样性高于低水平者,词汇错误率低于后者,最后为外语教学提供针对性优化建议。
新时代呼唤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时代的发展对教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国际化进程加速的时代背景下,迎合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求,外语教学需要与之适应,外语教学模式需要延伸。该文以“新文科”建设为视角,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学改革等方面探讨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
本文基于具身德育理念,在推进新市民子女教育养成的校本化研究中,以立德树人为学校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以适合学校实际和发展为学校德育工作顶层设计的依据,积极回应养成教育现实关切,深度厘清具身养成内涵实质,全面构建多维目标体系,大力实施多元评价方式,努力探寻教育养成新路径。
出版于1925年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小说一经问世就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研究的内容和方向也日益多样化。在迄今的文学研究中,剖析人物细微性格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格莱斯合作原则中质量、数量、关系和方式四项准则为理论框架,选取小说中人物通过违反合作原则来表明会话意图的例子,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主要人物心理进行了深入分析,深刻揭露小说中四个主要人物盖茨比、尼克、黛西和汤姆的细微性格特点,证明每一个主要人物都是丰满的角色,以期能够帮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主要人物心理和性格特点。
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汉水流域两类大学生语言规划中语言意识和语言实践的差异及其主导因素,并提出改进建议,提高语言服务助力“学研在汉中”。研究对象为八名研究者授课班级学生,四人为汉中生源,四人为非汉中生源。本研究以访谈和考察方式收集原始数据,采取质化法为主量化法为辅的方式分析数据,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两类研究对象。结果表明:两类研究对象的语言规划都以实用为导向,但其主导因素不同,汉中生源政治因素占主导,非汉中生源经济因素占主导;其语言意识和语言实践并非孤立、先后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相互辅助关系。
广告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见角色,广告语篇也吸引着越来越多海内外学者的研究兴趣。文章以化妆品广告为研究对象,在体裁视角下对50个样本作语篇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为实现化妆品广告的交际目的,其广告语呈现的语篇结构包含6个语步,其语篇的语言特征也得到了初步探讨。
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观超越了将隐喻仅看作一种修饰手法的传统观念。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认知隐喻基础理论主要包括:概念隐喻理论、交织理论和范畴理论。隐喻的分类方式可以参考Lakeoff的基本分类和束定芳的认知功能分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关注汉语概念隐喻中的约定俗成,讨论同步空间内容,关注同一范畴成员的关系,重视隐喻中的汉语文化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