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根据需要和可能选择电教媒体,切忌凑热闹、搞形式主义。农村学校更应如此。在选择是否使用多媒体时,必须从教学过程的整体出发,全面考虑多媒体与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不走形式主义,真正发挥多媒体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有声有色的特点。
关键词:新课改 课堂教学 多媒体 误区 改进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农村中小学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在认识和实践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我们应该对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有一个正确认识。
误区之一是搞形式主义。
多媒体辅助教学有许多好处,这一点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尝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也成了一种时尚,一些教师为了显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不考虑实际教学效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味地赶时髦,别人使用多媒体,我也要用。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一些农村学校甚至于不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兴起了一股大上多媒体的热潮,并以学校拥有多媒体和教师能够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为荣。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形式的教学手段都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为根本宗旨。多媒体同样也不例外。在选择是否运用多媒体上要具备科学眼光,保证多媒体的运用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有利于學生的学。在具体的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的教学重点、难点,选择最合适的电教媒体。并不是使用的媒体越多越好,也不能片面追求使用的媒体档次越高越好。
误区之二是忽视了语文学科的自身规律。
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是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区分的重要标志。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作为基础学科,语文课的学习对象是语言文本,语文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文本和读者的对话过程,不是影视欣赏。语文课教学应以语言为根本,其他任何形式都只能从属并服务于语言学习。
拿读来讲,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这也可以说是衡量一堂语文课是否成功、是否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一个标志,同时也是语文课堂有别于其他课堂的根本。听教师或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有利于学生理解,也有利于学生模仿。一堂语文课如果脱离了琅琅的读书声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语文课不能没有琅琅的读书声,就如鱼儿离不开水。散文要朗读,自不必说,其他文体的文章也离不开读。
现实的多种多样的电教媒体为我们提供了学习语言的便利,在这同时也为许多教师找到了一条进行语文教学的捷径,把语文课堂变成了放映室、放音室。于是在课堂教学中以录像代替讲解,以录音代替范读,有的教师甚至于课前录下自己声音,然后再到课堂上去放。殊不知,在更改形式的同时也抹杀了语文学科的自然特性。
听说读写是语文的根本,也是语文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在运用多媒体时,千万不能忽视语文教学的个性,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误区之三是放弃主导地位,成为多媒体的奴隶。
把主要精力用于使用各种媒体,对课堂气氛的调控、教学节奏的把握、师生情感的交流无暇顾及,从而使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弱化,也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现象在现实的语文课堂中已经非常普遍。
我们知道,教学手段应服从和服务于整个教学过程。一种教学手段的选择只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并据此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时,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多媒体的辅助作用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妥善处理,并对它们各自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地位有一个准确定位,分清主次。
误区之四是否定一切。
多媒体辅助教学,大大优化了学校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教学的实际效果,这一点已经被我们的教学实践证实。但过分强调多媒体的优越性,反而形成了对多媒体的强烈依赖心理,如在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忽视了范读,借助录音机一放了之,有的甚至自己录音,然后再到课堂上播放。课堂板书,有些教师一个粉笔字都不写,全借助投影仪来完成。与此同时,又把传统的教学手段说得一无是处。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是一门创造性很强的学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本着形式服从内容的原则,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素质。优化教学的过程需要的是根据教学内容的各异选取相应的教学手段,不管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只要对教学有益,只要对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有益,我们就应该去尝试,就应该采用。传统的东西未必就一定过时,现代的时髦的也可能不适宜。我们在自己的教学中应防止为片面追求现代化而忽视了对传统教学媒体的合理使用。
多媒体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运用得当可以事半功倍,运用不当则会事与愿违。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多媒体的功能特性,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语文教学的特点,走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误区,严格遵循使用多媒体的原则,实现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最佳整合。
关键词:新课改 课堂教学 多媒体 误区 改进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农村中小学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在认识和实践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我们应该对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有一个正确认识。
误区之一是搞形式主义。
多媒体辅助教学有许多好处,这一点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尝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也成了一种时尚,一些教师为了显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不考虑实际教学效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味地赶时髦,别人使用多媒体,我也要用。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一些农村学校甚至于不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兴起了一股大上多媒体的热潮,并以学校拥有多媒体和教师能够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为荣。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形式的教学手段都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为根本宗旨。多媒体同样也不例外。在选择是否运用多媒体上要具备科学眼光,保证多媒体的运用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有利于學生的学。在具体的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的教学重点、难点,选择最合适的电教媒体。并不是使用的媒体越多越好,也不能片面追求使用的媒体档次越高越好。
误区之二是忽视了语文学科的自身规律。
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是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区分的重要标志。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作为基础学科,语文课的学习对象是语言文本,语文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文本和读者的对话过程,不是影视欣赏。语文课教学应以语言为根本,其他任何形式都只能从属并服务于语言学习。
拿读来讲,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这也可以说是衡量一堂语文课是否成功、是否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一个标志,同时也是语文课堂有别于其他课堂的根本。听教师或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有利于学生理解,也有利于学生模仿。一堂语文课如果脱离了琅琅的读书声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语文课不能没有琅琅的读书声,就如鱼儿离不开水。散文要朗读,自不必说,其他文体的文章也离不开读。
现实的多种多样的电教媒体为我们提供了学习语言的便利,在这同时也为许多教师找到了一条进行语文教学的捷径,把语文课堂变成了放映室、放音室。于是在课堂教学中以录像代替讲解,以录音代替范读,有的教师甚至于课前录下自己声音,然后再到课堂上去放。殊不知,在更改形式的同时也抹杀了语文学科的自然特性。
听说读写是语文的根本,也是语文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在运用多媒体时,千万不能忽视语文教学的个性,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误区之三是放弃主导地位,成为多媒体的奴隶。
把主要精力用于使用各种媒体,对课堂气氛的调控、教学节奏的把握、师生情感的交流无暇顾及,从而使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弱化,也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现象在现实的语文课堂中已经非常普遍。
我们知道,教学手段应服从和服务于整个教学过程。一种教学手段的选择只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并据此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时,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多媒体的辅助作用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妥善处理,并对它们各自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地位有一个准确定位,分清主次。
误区之四是否定一切。
多媒体辅助教学,大大优化了学校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教学的实际效果,这一点已经被我们的教学实践证实。但过分强调多媒体的优越性,反而形成了对多媒体的强烈依赖心理,如在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忽视了范读,借助录音机一放了之,有的甚至自己录音,然后再到课堂上播放。课堂板书,有些教师一个粉笔字都不写,全借助投影仪来完成。与此同时,又把传统的教学手段说得一无是处。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是一门创造性很强的学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本着形式服从内容的原则,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素质。优化教学的过程需要的是根据教学内容的各异选取相应的教学手段,不管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只要对教学有益,只要对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有益,我们就应该去尝试,就应该采用。传统的东西未必就一定过时,现代的时髦的也可能不适宜。我们在自己的教学中应防止为片面追求现代化而忽视了对传统教学媒体的合理使用。
多媒体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运用得当可以事半功倍,运用不当则会事与愿违。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多媒体的功能特性,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语文教学的特点,走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误区,严格遵循使用多媒体的原则,实现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最佳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