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统一战线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为统一战线提供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统一战线提供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统一战线提供精神动力,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统一战线提供价值指向。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共同作用,共同促进统一战线的建设。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一战线;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D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269(2010)03-0009-0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辩证统一。该体系既突出指导思想的重要地位,又强调共同理想的积极作用,既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又结合当前的时代精神,对社会主义社会道德进行价值指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社会主义统战工作有着深刻影响。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统战工作的内在联系,对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统一战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为统一战线提供思想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被历史和实践证明了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并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江泽民指出:一百年来,没有哪一种理论、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保持着勃勃生机,对推动社会进步起着那样巨大的作用,造成那样深远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是灵魂,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之所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关键是它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着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的作用,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建设社会主义统一战线,关键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因此,统一战线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具有天然的联系,马克思主义指导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统一战线,其根本目的是为社会主义中国服务,当前最重要的就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祖国统一服务。因此,统战工作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就意味着放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就失去核心领导;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统一战线就失去政治方向。同时,没有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就不能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党、阶层以及海内外同胞关系等方面的政策方针,就不能团结最广大人民群众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不能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当前统战工作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根据国内阶级关系的根本变化和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方针和任务,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和统一战线担负的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和政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统一战线思想,是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行动纲领。因此,只有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才能建设符合中國国情的统一战线,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稳健发展,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统战工作指明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被历史和实践证明了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选择。共同理想是凝聚全民族力量、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与实践中最终选择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全民族奋斗的共同理想。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也经历了曲折。中国共产党一直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命题。改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创了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实践特色,是吸取国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结合中国实际的产物。因此,中国共产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全民族的共同理想,坚持以崇高的理想引导人,使崇高理想成为我们党和民族精神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能够引导人们团结起来,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邓小平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统战工作提供强大的凝聚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体华人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是全国各族人民不懈追求的共同理想。”[2]这个共同理想,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也符合国家和个人的利益,能够调动全体人民共同为之奋斗。统一战线工作的任务就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中国的发展与统一做出贡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党能否动员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地为之奋斗。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被实践证明符合中国国情的,并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包括各民族、各阶层、各党派以及海外同胞所认同的共同理想,能够团结起来,万众一心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当前统战工作要使统战对象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科学性。加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力度,对其特有的内涵进行大众化的宣传,真正使民众把其作为共同理想。他们不仅在情感上而且能从世界观的高度,理性地接受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民主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文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结合起来,为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努力奋斗。
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统战工作提供精神动力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被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江泽民指出:“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胡锦涛指出:“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存、自立、自强。在历史的长期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国发展建设的一面伟大旗帜,引领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进,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最炽烈的情感。时代精神则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发展,不仅需要具备强大的民族精神,还需要有强烈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已经成为当今时代最突出的主题,也是当前中国的时代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特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爱国主义凝聚人心,也需要创新精神激发动力。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统一战线不断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不断团结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重要的力量源泉与精神动力。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促使中国共产党不断在摆脱教条束缚,打破政党偏见、阶级对抗、阶层分歧,创造性地提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促进了统一战线的发展。当今世界是不断变革的社会,中国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并不断改革创新。新形势下政党关系面临新的问题,民族关系也需要不断调整,阶层关系的变化需要新的方式手段,宗教关系需要创新方法改善,祖国统一大业更需要大胆改革不断创新。处理这些关系,没有爱国主义的强大凝聚力将不能实现,没有改革创新也不能实现。只有在爱国主义旗帜下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我们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实质,就是要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下,实现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人民最广泛的团结,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发展。在统一战线建设中,要重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资源,发挥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力。同时,统一战线的建设要结合中国实际,大胆创新。只要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能促进祖国统一,都可以进行尝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创新性地提出适合中国实际的理论与实践,实现中国全面的进步。
四、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统战工作提供价值指向
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诸方面的具体要求。胡锦涛在2007年全国“两会”期间,明确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他强调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共产党把优秀的中国传统道德和国外道德同中国当前实际结合起来而提出来的,既涵盖了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又统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对社会各阶层提出了道德规范。“八荣八耻”不仅具有道德上的先进性引导,同时考虑到广大群众的道德能力。它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又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全面而系统的表述,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指明了价值方向。
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统战工作指出了价值指向。中国历来是一个重视道德功能的国家。道德在国家生活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统战工作也不例外。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统战工作相适应,为统战工作提供道德指向。社会主义荣辱观包含着对统战工作的价值指向,与统一战线的基本要求相适应,坚持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国家与个人、道德与利益等关系,引导人们在社会冲突中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统一战线的目的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层次性以及丰富性对每一个人发挥积极的道德引导功能,使广大群众形成道德向心力,遵纪守法,热爱人民,以国家利益为重,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祖国统一大业服务。
发挥社会主义荣辱观对统一战线的价值指向作用,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营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浓厚氛围,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现实社会中部分人不能用正确的道德指导自己的行为,做出危害祖国人民利益的事情,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也对统一战线的建设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要营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浓厚氛围,用优秀的道德影响人、鼓舞人、凝聚人,使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时期的一大法宝,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大法宝。新时期统一战线面临着新变化、新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如何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如何恰当处理宗教关系,如何争取处理党派关系,如何正确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如何促进祖国统一等等,都是统一战线需要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统一战线建设,才能够科学地解决遇到的问题,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90.
[2] 徐柏才,张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7,(2):57-59.
责任编辑:罗振建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一战线;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D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269(2010)03-0009-0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辩证统一。该体系既突出指导思想的重要地位,又强调共同理想的积极作用,既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又结合当前的时代精神,对社会主义社会道德进行价值指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社会主义统战工作有着深刻影响。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统战工作的内在联系,对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统一战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为统一战线提供思想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被历史和实践证明了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并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江泽民指出:一百年来,没有哪一种理论、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保持着勃勃生机,对推动社会进步起着那样巨大的作用,造成那样深远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是灵魂,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之所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关键是它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着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的作用,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建设社会主义统一战线,关键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因此,统一战线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具有天然的联系,马克思主义指导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统一战线,其根本目的是为社会主义中国服务,当前最重要的就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祖国统一服务。因此,统战工作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就意味着放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就失去核心领导;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统一战线就失去政治方向。同时,没有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就不能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党、阶层以及海内外同胞关系等方面的政策方针,就不能团结最广大人民群众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不能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当前统战工作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根据国内阶级关系的根本变化和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方针和任务,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和统一战线担负的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和政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统一战线思想,是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行动纲领。因此,只有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才能建设符合中國国情的统一战线,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稳健发展,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统战工作指明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被历史和实践证明了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选择。共同理想是凝聚全民族力量、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与实践中最终选择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全民族奋斗的共同理想。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也经历了曲折。中国共产党一直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命题。改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创了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实践特色,是吸取国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结合中国实际的产物。因此,中国共产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全民族的共同理想,坚持以崇高的理想引导人,使崇高理想成为我们党和民族精神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能够引导人们团结起来,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邓小平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统战工作提供强大的凝聚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体华人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是全国各族人民不懈追求的共同理想。”[2]这个共同理想,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也符合国家和个人的利益,能够调动全体人民共同为之奋斗。统一战线工作的任务就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中国的发展与统一做出贡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党能否动员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地为之奋斗。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被实践证明符合中国国情的,并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包括各民族、各阶层、各党派以及海外同胞所认同的共同理想,能够团结起来,万众一心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当前统战工作要使统战对象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科学性。加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力度,对其特有的内涵进行大众化的宣传,真正使民众把其作为共同理想。他们不仅在情感上而且能从世界观的高度,理性地接受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民主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文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结合起来,为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努力奋斗。
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统战工作提供精神动力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被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江泽民指出:“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胡锦涛指出:“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存、自立、自强。在历史的长期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国发展建设的一面伟大旗帜,引领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进,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最炽烈的情感。时代精神则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发展,不仅需要具备强大的民族精神,还需要有强烈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已经成为当今时代最突出的主题,也是当前中国的时代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特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爱国主义凝聚人心,也需要创新精神激发动力。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统一战线不断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不断团结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重要的力量源泉与精神动力。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促使中国共产党不断在摆脱教条束缚,打破政党偏见、阶级对抗、阶层分歧,创造性地提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促进了统一战线的发展。当今世界是不断变革的社会,中国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并不断改革创新。新形势下政党关系面临新的问题,民族关系也需要不断调整,阶层关系的变化需要新的方式手段,宗教关系需要创新方法改善,祖国统一大业更需要大胆改革不断创新。处理这些关系,没有爱国主义的强大凝聚力将不能实现,没有改革创新也不能实现。只有在爱国主义旗帜下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我们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实质,就是要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下,实现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人民最广泛的团结,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发展。在统一战线建设中,要重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资源,发挥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力。同时,统一战线的建设要结合中国实际,大胆创新。只要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能促进祖国统一,都可以进行尝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创新性地提出适合中国实际的理论与实践,实现中国全面的进步。
四、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统战工作提供价值指向
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诸方面的具体要求。胡锦涛在2007年全国“两会”期间,明确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他强调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共产党把优秀的中国传统道德和国外道德同中国当前实际结合起来而提出来的,既涵盖了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又统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对社会各阶层提出了道德规范。“八荣八耻”不仅具有道德上的先进性引导,同时考虑到广大群众的道德能力。它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又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全面而系统的表述,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指明了价值方向。
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统战工作指出了价值指向。中国历来是一个重视道德功能的国家。道德在国家生活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统战工作也不例外。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统战工作相适应,为统战工作提供道德指向。社会主义荣辱观包含着对统战工作的价值指向,与统一战线的基本要求相适应,坚持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国家与个人、道德与利益等关系,引导人们在社会冲突中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统一战线的目的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层次性以及丰富性对每一个人发挥积极的道德引导功能,使广大群众形成道德向心力,遵纪守法,热爱人民,以国家利益为重,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祖国统一大业服务。
发挥社会主义荣辱观对统一战线的价值指向作用,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营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浓厚氛围,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现实社会中部分人不能用正确的道德指导自己的行为,做出危害祖国人民利益的事情,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也对统一战线的建设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要营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浓厚氛围,用优秀的道德影响人、鼓舞人、凝聚人,使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时期的一大法宝,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大法宝。新时期统一战线面临着新变化、新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如何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如何恰当处理宗教关系,如何争取处理党派关系,如何正确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如何促进祖国统一等等,都是统一战线需要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统一战线建设,才能够科学地解决遇到的问题,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90.
[2] 徐柏才,张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7,(2):57-59.
责任编辑:罗振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