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中国企业500强发布会是在“十一五”规划即将结束、“十二五”时期即将到来的情况下召开的。本次会议以“新阶段:大企业的使命与责任”为主题,目的在于进一步交流“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对我国大企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探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将我国企业推人一个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发展阶段。
借此机会,我就大企业如何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扎实做强做大问题,讲几点看法和意见,供大家参考。
进人新世纪以来,中国企业500强等我国大企业成功抓住新一轮世界经济上升周期的机遇,实现了快速发展。从2001年到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从6.1万亿元跃升到27.6万亿元,年均增长18.3%,远高于同期美国企业500强3.1%和世界企业500强5,7%的增长水平;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与美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之比,已从10.0%上升到41.4%。
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国际金融危机最严重的局面已经过去,但世界经济复苏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仍然错综复杂,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由政策支撑向市场驱动转变的交替过程当中。中央一再强调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不合理发展方式的冲击。综观国内外形势,我国已经进入了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发展的速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环境的有机统一,是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平稳发展。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在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企业做强做大做久,从根本上来讲是一致的。大企业居于产业网络的核心地位,支配的资源众多,市场影响力巨大,在以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为主要内涵的发展阶段,在推动生产要素优化重组、产业升级、产业集群建设、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中小企业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大企业的技术进步、战略转型、商业模式创新也往往能够产生巨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因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企业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同时需要看到。我国大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粗放式发展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我国大企业在体制机制、资源整合、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影响力、国际化经营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制约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广大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魄力,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中,锐意推进改革创新,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扎实做强做大做久。
一、加快自主创新步伐
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在于自主创新。随着各种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其他劳动力密集型国家竞争力的增强,我国企业长期依靠的低成本优势将难以为继。坚持不懈地开展自主创新,推动技术进步,是我国企业做强做大的首要战略选择。众多企业的实践表明,一旦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突破,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打破了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企业的面貌就会焕然一新。在高速铁路列车、石油开采、第三代移动通讯、航空航天等领域,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取得的显著成效,就是这方面的突出案例。
我国大企业要做自主创新的主力军,在国家自主创新战略中充分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必须尽快建立以低消耗、低排放,可循环、高效率,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基本特征的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敢于超越、敢于争先的自信和勇气,更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加强创新能力建设。要依靠体制、机制、技术、管理的全方位创新,形成发展的内生动力;确保研发投入强度的持续稳定增长,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紧紧抓住带动主业发展上台阶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实现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加快推进创新成果的市场化、产品化和产业化;努力建立健全研究开发体系,有条件的企业要努力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开发机构;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高度重视专利工作,积极探索将自有技术创新专利融入国际国内标准体系;积极培养和引进高端创新人才,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二、不断调整优化结构
近年来,各种生产要素向大企业、优势企业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由大企业发起的并购重组也十分活跃。这~方面将对提高我国产业集中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对企业整合资源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发展不仅要占有资源,更重要的是整合利用好资源。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大企业发展的速度有所放缓,给企业带来了进行战略调整的机遇。我国企业必须告别“粗放制造”、“低价竞争”、“快速扩张”的时代,通过不断调整优化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现有的产品结构,开发市场需要的、盈利能力强的产品,淘汰那些市场没有销路、经济效益差的产品;应当根据企业的核心能力和市场变化进行战略定位,推行差异化战略,避开战略趋同和恶性竞争,做到不盲从于短期利益的诱惑,使自己在市场中能有独立的发展思路,减少短期环境变化对企业战略的影响,进而保持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要优化产业布局,加大对子企业的清理整合力度;调整投资结构,加强主业发展;围绕主业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获取产业链前后端和价值链高端收益分配;应根据制造业服务化和全球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趋势。依托现有的产业链和制造优势,从制造企业中分离出科技研发、工业设计、物流配送、售后服务、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使其走向独立化、社会化和产业化;与相关产业的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战略联盟关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要调整组织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特别是要明确集团总部与子公司之间的管理关系,压缩管理层级,缩短管理链条,理顺管理流程,有效地防止和解决企业快速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三、切实强化品牌建设
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具有垄断性、其他企业无法复制的竞争力。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是中国企业做强做大做久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国际知名品牌研究机构(Interbrand)每年颁发的全球品牌100强的榜单中,多年来没有1家来自中国的品牌。最新一期《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发达国家眼中的中国品牌》。作者通过对来自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1000多个消费者调研发现,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对中国产品并没有偏见,但对中国品牌的认知度却非常低,主要集中在有限的几个品牌中。因此,中国企业需要切实强化品牌建设,努力提高品牌影响力。
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通常一个国际品牌的创建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一方面要老老实实打好基础,切实强化产品质量管理,创新为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坚持诚信经营,讲求社会责任,树立良 好形象;另一方面,应当立志高远,杜绝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把品牌建设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作为一项长期战略认真加以实施。
四、大力推进绿色发展
大家知道,作为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人口大国,我国面临的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矛盾十分突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从现实来看,我们需要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从发展趋势来看,向绿色经济转型已成为世界潮流,未来的企业竞争必定是基于低碳产品与技术的竞争。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要求,迫切需要我们把实现绿色发展作为转变方展方式的重要切入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大企业一般来说都是资源能源消耗大户,又有较强的资金和技术实力,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历史使命,带头贯彻落实国家的有关部署,坚决打好节能减排的攻坚战,坚持以绿色理念引领企业发展。要着力抓好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方面的工作,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推进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依靠科技进步节能降耗;努力开发绿色产品,发展节能建筑,强化环境保护;大力开发运用低碳技术,更多地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绿色经济同样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新的竞争优势。在后危机时代,世界范围内围绕绿色经济和低碳技术的竞争正在变得日益激烈,在这方面,谁认识早、转型快,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我国企业要从战略高度对此予以应有的重视。
五、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
随着我国成为更具世界影响力的经济体,实现由贸易大国向投资大国的转变,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但是,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主要依靠产品出口,对外直接投资还比较少。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不到荷兰的1/5,不到英国的1/10,不到美国的1/20。更加积极地开展国际化经营,是我国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谋求长远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经济格局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调整,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着新的历史性机遇:投资或并购海外优质资产的机遇增加;国外对跨国投资限制相对减少,开展能源资源领域投资合作机会增多;国外企业遇到空前困难,我国有实力的企业并购海外研发机构、市场营销渠道的机会也大大增加;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并不稳固,一些跨国公司压力很大,我国一些龙头企业与跨国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和建立技术联盟的可能性增加。同时,我国无论是在危机中还是危机后都具备宏观经济相对稳定、市场庞大、外汇储备充足、资金充裕等有利条件,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综合优势。因此,我国大企业应进一步树立世界眼光,建立具有全球视野的领导班子,及时调整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定位和目标,大力培养国际化经营所需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相信,中国大企业有条件、有能力担负起自身的使命和责任,强化创新,扎实做强,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发挥应有的骨干引领作用,不断将自身发展提高到新的水平,为促进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更加扎实的基础,做出更大的贡献!
借此机会,我就大企业如何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扎实做强做大问题,讲几点看法和意见,供大家参考。
进人新世纪以来,中国企业500强等我国大企业成功抓住新一轮世界经济上升周期的机遇,实现了快速发展。从2001年到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从6.1万亿元跃升到27.6万亿元,年均增长18.3%,远高于同期美国企业500强3.1%和世界企业500强5,7%的增长水平;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与美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之比,已从10.0%上升到41.4%。
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国际金融危机最严重的局面已经过去,但世界经济复苏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仍然错综复杂,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由政策支撑向市场驱动转变的交替过程当中。中央一再强调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不合理发展方式的冲击。综观国内外形势,我国已经进入了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发展的速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环境的有机统一,是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平稳发展。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在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企业做强做大做久,从根本上来讲是一致的。大企业居于产业网络的核心地位,支配的资源众多,市场影响力巨大,在以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为主要内涵的发展阶段,在推动生产要素优化重组、产业升级、产业集群建设、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中小企业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大企业的技术进步、战略转型、商业模式创新也往往能够产生巨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因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企业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同时需要看到。我国大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粗放式发展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我国大企业在体制机制、资源整合、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影响力、国际化经营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制约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广大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魄力,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中,锐意推进改革创新,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扎实做强做大做久。
一、加快自主创新步伐
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在于自主创新。随着各种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其他劳动力密集型国家竞争力的增强,我国企业长期依靠的低成本优势将难以为继。坚持不懈地开展自主创新,推动技术进步,是我国企业做强做大的首要战略选择。众多企业的实践表明,一旦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突破,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打破了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企业的面貌就会焕然一新。在高速铁路列车、石油开采、第三代移动通讯、航空航天等领域,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取得的显著成效,就是这方面的突出案例。
我国大企业要做自主创新的主力军,在国家自主创新战略中充分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必须尽快建立以低消耗、低排放,可循环、高效率,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基本特征的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敢于超越、敢于争先的自信和勇气,更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加强创新能力建设。要依靠体制、机制、技术、管理的全方位创新,形成发展的内生动力;确保研发投入强度的持续稳定增长,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紧紧抓住带动主业发展上台阶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实现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加快推进创新成果的市场化、产品化和产业化;努力建立健全研究开发体系,有条件的企业要努力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开发机构;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高度重视专利工作,积极探索将自有技术创新专利融入国际国内标准体系;积极培养和引进高端创新人才,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二、不断调整优化结构
近年来,各种生产要素向大企业、优势企业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由大企业发起的并购重组也十分活跃。这~方面将对提高我国产业集中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对企业整合资源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发展不仅要占有资源,更重要的是整合利用好资源。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大企业发展的速度有所放缓,给企业带来了进行战略调整的机遇。我国企业必须告别“粗放制造”、“低价竞争”、“快速扩张”的时代,通过不断调整优化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现有的产品结构,开发市场需要的、盈利能力强的产品,淘汰那些市场没有销路、经济效益差的产品;应当根据企业的核心能力和市场变化进行战略定位,推行差异化战略,避开战略趋同和恶性竞争,做到不盲从于短期利益的诱惑,使自己在市场中能有独立的发展思路,减少短期环境变化对企业战略的影响,进而保持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要优化产业布局,加大对子企业的清理整合力度;调整投资结构,加强主业发展;围绕主业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获取产业链前后端和价值链高端收益分配;应根据制造业服务化和全球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趋势。依托现有的产业链和制造优势,从制造企业中分离出科技研发、工业设计、物流配送、售后服务、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使其走向独立化、社会化和产业化;与相关产业的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战略联盟关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要调整组织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特别是要明确集团总部与子公司之间的管理关系,压缩管理层级,缩短管理链条,理顺管理流程,有效地防止和解决企业快速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三、切实强化品牌建设
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具有垄断性、其他企业无法复制的竞争力。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是中国企业做强做大做久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国际知名品牌研究机构(Interbrand)每年颁发的全球品牌100强的榜单中,多年来没有1家来自中国的品牌。最新一期《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发达国家眼中的中国品牌》。作者通过对来自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1000多个消费者调研发现,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对中国产品并没有偏见,但对中国品牌的认知度却非常低,主要集中在有限的几个品牌中。因此,中国企业需要切实强化品牌建设,努力提高品牌影响力。
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通常一个国际品牌的创建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一方面要老老实实打好基础,切实强化产品质量管理,创新为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坚持诚信经营,讲求社会责任,树立良 好形象;另一方面,应当立志高远,杜绝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把品牌建设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作为一项长期战略认真加以实施。
四、大力推进绿色发展
大家知道,作为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人口大国,我国面临的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矛盾十分突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从现实来看,我们需要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从发展趋势来看,向绿色经济转型已成为世界潮流,未来的企业竞争必定是基于低碳产品与技术的竞争。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要求,迫切需要我们把实现绿色发展作为转变方展方式的重要切入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大企业一般来说都是资源能源消耗大户,又有较强的资金和技术实力,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历史使命,带头贯彻落实国家的有关部署,坚决打好节能减排的攻坚战,坚持以绿色理念引领企业发展。要着力抓好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方面的工作,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推进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依靠科技进步节能降耗;努力开发绿色产品,发展节能建筑,强化环境保护;大力开发运用低碳技术,更多地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绿色经济同样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新的竞争优势。在后危机时代,世界范围内围绕绿色经济和低碳技术的竞争正在变得日益激烈,在这方面,谁认识早、转型快,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我国企业要从战略高度对此予以应有的重视。
五、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
随着我国成为更具世界影响力的经济体,实现由贸易大国向投资大国的转变,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但是,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主要依靠产品出口,对外直接投资还比较少。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不到荷兰的1/5,不到英国的1/10,不到美国的1/20。更加积极地开展国际化经营,是我国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谋求长远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经济格局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调整,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着新的历史性机遇:投资或并购海外优质资产的机遇增加;国外对跨国投资限制相对减少,开展能源资源领域投资合作机会增多;国外企业遇到空前困难,我国有实力的企业并购海外研发机构、市场营销渠道的机会也大大增加;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并不稳固,一些跨国公司压力很大,我国一些龙头企业与跨国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和建立技术联盟的可能性增加。同时,我国无论是在危机中还是危机后都具备宏观经济相对稳定、市场庞大、外汇储备充足、资金充裕等有利条件,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综合优势。因此,我国大企业应进一步树立世界眼光,建立具有全球视野的领导班子,及时调整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定位和目标,大力培养国际化经营所需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相信,中国大企业有条件、有能力担负起自身的使命和责任,强化创新,扎实做强,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发挥应有的骨干引领作用,不断将自身发展提高到新的水平,为促进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更加扎实的基础,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