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里份民居户外活动空间适老性设计探究

来源 :摄影与摄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jiajian77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里份”是武汉市独特的民居形式,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群落,同时有着极高的建筑成就和研究价值。文章针对现阶段城市区域更新、老城区人口构成偏向老龄化等问题,研究武汉里份民居户外活动空间对老年居民的空间设置。根据武汉里份民居地域性特征、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及习惯需求进行分析,提出了适合武汉里份民居户外活动空间的适老性改造设计策略。
  关键词:里份民居;地域性;适老性
  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
  1 里份民居所处的地域特征及其设计影响
  武汉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日照充足,夏季高温降水集中,冬季稍凉湿。武汉主要的雨季时期集中在6-8月,气温高湿度大。因此,在住宅空间设计中,应考虑高湿度问题,在材料应用和构建技术上相应采用防潮防霉处理。武汉城区南部分布有近东西走向的条带状丘陵,四周分布有比较密集的树枝状冲沟,境内大小近百个湖泊星罗棋布,形成了水系发育、山水交融的复杂地形。最高点高程150米左右,最低陆地高程约18米[1]。在人们公共活动空间活动尺度上,虽地面起伏较缓,却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于老年人的活动。
  综上,老年人在户外空间活动,会受到天气冬冷夏热、集中降雨、大风湿冷等气候因素以及临江临湖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因此,在公共空间适老性设计上,应结合湖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与养老机构的相关规范,设计合理的遮阳避暑构件,运用防潮保暖材料进行设计。
  2 里份民居老年人养老方式调研分析(见表1)
  通过现场走访,对居住在武汉里份53位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理想的养老方式”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为:52%的老年人选择“由子女照顾在家养老”;15%的老年人选择“由保姆照顾在家养老”;23%的老年人选择“由社区照顾养老”;6%的老年人选择“由养老机构照顾养老”;4%的老年人选择“其他方式养老”。调研中发现,居住在里份中的老年人大部分不选择“由养老机构照顾养老”,原因是他们经济条件一般甚至是生活比较困难,而养老机构费用较高承担不起。还有部分老年人思想比较传统,认为进养老机构养老是子女对其不孝的表现。居住在里份中的老年人很多都是里份中的老居民,他们在里份出生,在里份长大,在里份变老,熟悉了里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里份有着较深的感情,不愿意离开他们所熟悉的环境。所以,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占绝大多数,也是养老的理想方式。而影响养老方式的地域性因素有:老年人子女数量、健康状况、文化水平、经济收入等。里份老年人的行为活动有一定的规律性及固定性,大部分人选择在离家较近的周边活动。日常活动有晨练、散步、买菜、做饭、洗衣服、带孩子、看电视、喝茶、聊天、下棋、打牌等。在设计过程中,除了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存活动需求,有针对性地对老年人户外公共活动做富有情感的空间设计。
  3 里份民居公共空间的特殊性
  武汉的里份民居是近百年民居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汉口开埠之后西方低层联排式住宅和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式建筑的结合体,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是“中西建筑文化交融”的见证[2]。人们居住和行走在里份中,可以进行着不自觉的精神交流,了解城市空间所蕴涵的内容;可以使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武汉里份民居外部空间的特征、梳理里份民居在武汉的发展脉络、洞悉里份民居公共空间演变过程背后的历史原因和人文因素。
  因为传统街区存在诸多与城市关系密切的属性和社区内日益突出的各种矛盾,探讨居住区户外活动空间的更新,是城市化进程进入新阶段必然要面对的议题。目前,国内出现了针对传统民居更新的多样化实践。不管是从政策指引层面还是从微观介入层面,都涌现出多样化的更新策略。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从居住在传统街区里的居民利益出发、延续城市历史环境和邻里空间的实例并不多见。
  4 武汉里份民居公共空间适老性改造设计策略
  老年人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能的变化使得对空间的使用能力大大减弱。户外活动空间中的无障碍设计除了要把握好空间的使用功能、建筑材料搭配、色彩的组合等方面外,更重要的是对老年人生理及心理需求的满足[3]。冬季的寒风、夏季的日晒、邻居的噪音、空间的尺度、良好的采光与通风都是老年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老年人是里份民居公共空间的主要参与者,应在尊重老年人的行为习惯和生理、心理需求的前提下,结合武汉里份民居的地域性特点,对公共空间做出合理的适老性设计[4]。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和居住条件、保留武汉里份民居独特的历史风貌为目的,将里份民居公共空间的适老性改造建议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4.1 重塑里份“巷道”空间
  里份民居中户外活动空间主要集中在狭长的巷道和里份的入口处。改善里份外部环境,更新拆除改建、加建临时建筑,合理利用现有空间;疏通巷道中的阻碍物,形成完整的公共空间和道路系统;针对老年人记忆力减退,方位感较差,在空间组织上适当设置节点景观,让地面铺装材质和颜色富于变化,提供视觉感官指示,加强空间的标志性,形成易于识别的场所感和归属感。
  4.2 户外活动空间功能的多样化设计
  现在的老年人喜欢跳广场舞,喜欢晒太阳,喜欢打牌、下棋和邻居聊天交流,但里份内现有的公共空间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多方面的需求。提升里份公共活动空间的层级,营造从公共到半公共到私密不同层次的户外空间,丰富空间尺度。设置大尺度的公共开敞空间,如里份入口处的公共区域用于集会活动,同时也有小尺度的角落,如巷道尽端、门前小块集散地等。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需求。
  4.3 合理利用绿色建筑设计技术
  基于武汉冬冷夏热的气候特点,以及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对住宅的舒适度更为渴求。对里份住宅进行保温隔热处理,让室内空间有更多的自然采光与通风从而减少对空调的依赖[5]。里份住宅原始墙体较厚,采光口又高又小,通过对采光口的合理拓宽,在室内和户外空间种植植物,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强舒适性。夏天植物能够遮挡阳光降低温度,屏蔽噪音,在住宅楼顶上种植草坪,提高建筑的隔热节能效果。冬季为了提高住宅的舒适性,建议采取地面辐射供暖的方式,使室内地表温度均匀,室温从下而上递减,使老年人感觉舒适,同时保证空气可以良好流通。里份空间中的屋顶平层和巷道空间排水系统不完善,利用里份独特的建筑特点,收集雨水,利用天然雨水来进行植物灌溉和造景甚至是清洗地面。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在安装洗手池时设置感应系统,根据老人的体温适当的调节水温[6]。
  4.4 改善里份绿化空间环境,增设适老性活动设施
  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导致老年人主要活动范围集中在住宅附近,且老年人是住宅公共区域的主要参与人,因為对住宅绿化更为关注。基于武汉地理气候分析,夏冬两季气候不利于老年人户外活动,因此通过绿化来改善里份民居公共空间微气候显得尤为重要。植物的选择应能够为老人提供夏日阴凉、冬季遮寒,且无飞絮、无花粉和无刺鼻气味的乡土树种。利用里份中的窗台、水池等建筑构件种植各色花卉,增加垂直绿化,充分利用空间。传统里份公共空间中缺乏公共设施和无障碍设计,将休息设施与活动区域、绿化、照明相结合,给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适的观赏和交流区域[7]。(见表2)
  参考文献:
  [1]刘星.地域文化视角下武汉里份民居公共空间适老性设计探究[J].居舍,2019(12):102.
  [2]刘婧.老年人居住建筑适老化设计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03):32-33.
  [3]张晨杰.基于改造回访对新形势下上海里弄保护更新的思考[J].华中建筑,2018,36(08):116-118.
  [4]梁哲.区域文化视阈下北京南锣鼓巷开放空间形态设计研究[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18.
  [5]叶砚蒇.武汉里份民居的现状与保护意义[J].改革与开放,2017(14):151-152.
  [6]包延慧.社区养老设施建筑的绿色设计[J].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5(01):78-83.
  [7]王晓惠.绿色建筑理念的养老建筑设计[J].建材与装饰,2020(02):81-82.
其他文献
摘 要:文化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增强城市竞争力的关键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金华是影视文化名城,影视文化软实力作为影视文化行业的发展与未来的核心驱动力,必将得以重视。文章就如何挖掘利用好金华地区现有的影视文化资源,结合本土文化,分析如何提升金华地区影视文化的软实力。
期刊
晚清大国学家王国维在著名的《人间词话》里,对人生境界有如下描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在这里,人生境界实指就是一种高度,是一种感觉,是微妙的内心感悟,是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而艺术创作,恰恰离不开自我修持的
期刊
摘 要:随着物质需求得以满足的条件下,人们对精神方面的需求愈加浓烈,对美学的认知程度也在不断提高。摄影作为一种美学活动、一种满足人对美的诉求的艺术化行为已成社会潮流,关于摄影的构图技法、取景原则、色彩理论等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关注与深入研究,并形成了相应的理论体系。摄影构图中的元素、色彩、布局和结构等决定了最终画面的新鲜度、感染力、呈现效果和叙述产达能力。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影响摄影结果的诸要素,并
期刊
宮毯
期刊
為你年轻
期刊
摘 要:在全民艺术普及的新形势下,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媒体数字化以及公共数字文化平台的广泛应用,摄影艺术作为最有群众基础的艺术形式,成为了全民艺术普及的典型案例。摄影艺术的普及在新时代群众文化中的功能、作用也日益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索在新时代群众文化中普及摄影艺术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群众文化;摄影艺术;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P403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专题摄影的题材纷繁杂呈,其中百姓生活类题材更为常见,由于贴近社会生活,使得此类题材的摄影作品广受大众与现代媒体的关注与喜爱,其中更涌现出许多精彩的作品,不仅反映了时代背景下的市井百态,也为我们带来了视觉享受。文章以王福春《火车上的中国人》为专题,分析百姓生活类题材的呈现方式与运用,从而理解专题摄影的价值,使该类题材更好地为专题摄影服务。  关键词:新闻摄影;专题摄影;题材;主题选择  中图
期刊
摘 要:在广东有一种汉剧表演形式,经常被称为“外江戏”。汉剧除了具有自己独特的唱腔外,其他方面的因素比如汉剧的服装造型,以及汉剧的灯光设置等也深受广东人民的喜爱与追捧。文章基于广东汉剧的传统文化,根据汉剧现如今的发展情况,简单介绍了老生行当的历史与现状,从老生行当的分类方面,分析和探讨了老生行当的一些艺术特点,并对老生行当在舞台和化妆造型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戏曲;汉剧;老生行当;艺术特点 
期刊
摘 要:弗里达·卡罗是墨西哥现代美术史上最著名的女画家,她的作品充满传奇色彩,而这一切与她悲惨的生活遭遇息息相关。在她的一生中,最不乏思索的便是死亡,无论是她的文化来源,还是她的个人经历,都饱含着对腐朽、死亡的讨论。文章将从她自身遭遇和文化影响这两个方面去探讨在她不同时期创作中所表现的关于死亡的隐喻元素。  关键词:弗里达;死亡;图像;隐喻;遭遇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水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