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与他的语文知识积累有直接的关系,这种积累包括知识、思想、情感与审美体验等,而“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直接影响他语文素养的提高。
初中阶段是培养阅读能力和增进知识积累的最佳时期,此时的初中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理解能力,记忆力好,求知欲、思维能力比小学时强。那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迅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阅读教学必须立足文本,通过师生有质量的“对话”,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关键是要得法。阅读方法要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来定,也要依文本、教学对象而异。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好的阅读方法往往都是下述常用方法的合理组合与搭配。
一、讲读法
讲读法是通过师生双方阅读和讲解教材,借以传授和学习知识的教学方法。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朗读、释词、概括段意、归纳中心、学习语言表达、研究篇章结构都离不开“讲”和“读”,因此,讲读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教学方法。讲读法的“讲”主要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对阅读文本进行分析、讲解、释疑、解惑,指导学生学习字、词、句、篇的知识,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读”有多种形式:研读、精读、细读、阅读、泛读、默读、朗读等。“读”的运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默读、朗读,对精彩文段的研读或精读等。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即在读中理解、领悟知识。二是重点、难点段落由教师范读,通过语气、语调的变化,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为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供示范。
二、讨论法
讨论法是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就课文的某些重点、难点组织学生互相讨论或进行辩论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源远流长,两千多年前,教育家孔子就经常和学生讨论,以启发学生思维,传授知识。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中的“议议”就是课堂讨论。教师设计讨论题时,要选择那些难度大、疑点多、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并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畅所欲言。运用讨论法的关键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设计好讨论题。
三、提问法
提问法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若能设置和提出一些有趣而又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去分析,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文中有“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谢谢您船长”一段,把“父亲”爱慕虚荣、虚伪、自私、毫无人情味的个性表现得惟妙惟肖。教至此时,教师便向学生发问:“‘父亲’的表情、语言有什么特点?把‘父亲’这样写有何作用?”使学生从“父亲”失态的表情和语无伦次的说话中看出,在特定环境下内心恐慌的“父亲”希望破灭之际的恐惧与不安。需要指出的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切忌过滥过细,有时一个主问题亦可贯通全文。如教师在教学《最后一课》时,在进行若干铺垫后,即提出“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的主问题,然后综合全文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解构主人公的形象。
四、比较法
比较法是指教师针对同类课文或课文中描述的同类事物,引导学生分析、对比,找出异同,了解其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的阅读方法。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字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是要多比较、多归纳。”如《看云识天气》一文,描写了不同的云,如果比较几种云的高度、颜色等,就很容易区分各种云。又如《背影》一文,如果对父亲的话细加比较揣摩,尽管其语言平淡、朴实,但不难看出每一句话都包含着父亲对儿子的深爱。再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写道:“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而孙犁的《荷花淀》:“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这两段文字都写荷花,前者展示荷花静态的美,用“亭亭”“袅娜”“明珠”“星星”作比,准确生动地描绘出荷花优美的姿态和色泽状态。后者用“铜墙铁壁”“密密层层”“舒展”“哨兵”比喻,表现荷花坚毅之美。通过比较会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比较法如果运用得法,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对于学生综合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总之,对中学生语文阅读方法的指导,教师可以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途径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实践,在初中阶段就掌握一套科学而有效的语文阅读方法,这对于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初中阶段是培养阅读能力和增进知识积累的最佳时期,此时的初中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理解能力,记忆力好,求知欲、思维能力比小学时强。那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迅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阅读教学必须立足文本,通过师生有质量的“对话”,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关键是要得法。阅读方法要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来定,也要依文本、教学对象而异。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好的阅读方法往往都是下述常用方法的合理组合与搭配。
一、讲读法
讲读法是通过师生双方阅读和讲解教材,借以传授和学习知识的教学方法。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朗读、释词、概括段意、归纳中心、学习语言表达、研究篇章结构都离不开“讲”和“读”,因此,讲读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教学方法。讲读法的“讲”主要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对阅读文本进行分析、讲解、释疑、解惑,指导学生学习字、词、句、篇的知识,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读”有多种形式:研读、精读、细读、阅读、泛读、默读、朗读等。“读”的运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默读、朗读,对精彩文段的研读或精读等。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即在读中理解、领悟知识。二是重点、难点段落由教师范读,通过语气、语调的变化,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为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供示范。
二、讨论法
讨论法是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就课文的某些重点、难点组织学生互相讨论或进行辩论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源远流长,两千多年前,教育家孔子就经常和学生讨论,以启发学生思维,传授知识。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中的“议议”就是课堂讨论。教师设计讨论题时,要选择那些难度大、疑点多、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并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畅所欲言。运用讨论法的关键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设计好讨论题。
三、提问法
提问法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若能设置和提出一些有趣而又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去分析,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文中有“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谢谢您船长”一段,把“父亲”爱慕虚荣、虚伪、自私、毫无人情味的个性表现得惟妙惟肖。教至此时,教师便向学生发问:“‘父亲’的表情、语言有什么特点?把‘父亲’这样写有何作用?”使学生从“父亲”失态的表情和语无伦次的说话中看出,在特定环境下内心恐慌的“父亲”希望破灭之际的恐惧与不安。需要指出的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切忌过滥过细,有时一个主问题亦可贯通全文。如教师在教学《最后一课》时,在进行若干铺垫后,即提出“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的主问题,然后综合全文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解构主人公的形象。
四、比较法
比较法是指教师针对同类课文或课文中描述的同类事物,引导学生分析、对比,找出异同,了解其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的阅读方法。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字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是要多比较、多归纳。”如《看云识天气》一文,描写了不同的云,如果比较几种云的高度、颜色等,就很容易区分各种云。又如《背影》一文,如果对父亲的话细加比较揣摩,尽管其语言平淡、朴实,但不难看出每一句话都包含着父亲对儿子的深爱。再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写道:“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而孙犁的《荷花淀》:“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这两段文字都写荷花,前者展示荷花静态的美,用“亭亭”“袅娜”“明珠”“星星”作比,准确生动地描绘出荷花优美的姿态和色泽状态。后者用“铜墙铁壁”“密密层层”“舒展”“哨兵”比喻,表现荷花坚毅之美。通过比较会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比较法如果运用得法,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对于学生综合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总之,对中学生语文阅读方法的指导,教师可以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途径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实践,在初中阶段就掌握一套科学而有效的语文阅读方法,这对于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