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执政

来源 :理论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2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执政。只有科学执政才能坚定构建和谐社会的方向,提供科学的世界观、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正确的方法论。科学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具体规律。
  [关键词] 科学执政; 和谐社会; 执政规律
  [中图分类号] D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7)03-0016-03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又指出:“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可见,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坚持科学执政,科学执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证。本文重点探讨这一保证作用,并从中概括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具体规律。
  
  一、只有科学执政才能坚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向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五十五年来党执政的一条主要经验是:“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决定》又指出科学执政的本质要求是:“要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探索和遵循三大规律,将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起着坚定方向的作用。
  不断探索和遵循三大规律,将从总结历史经验、深入认识我国国情、深刻认识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途径坚定和谐社会的构建。探索和遵循三大规律的过程,就是总结我党以往执政和领导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经验的过程,也是吸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尤其是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教训的过程。通过总结和吸收,使人们认识到,以阶级斗争为纲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前进、以频繁的政治运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以上层建筑的革命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不能达到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搞好社会主义建设目的的。只有和谐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因而必须坚持构建和谐社会的方向不动摇。探索和遵循三大规律的过程,也是继续深入认识我国国情的过程。既要看到我国在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要看到我们所面临的就业压力、环境压力、资源压力、收入悬殊压力和国际贸易纠纷压力等。缓解和消除这些压力依靠发展,更依靠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和就业的关系、发展和环境的关系、发展和资源的关系、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对外开放中国家和国家的关系等,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最终达到缓解和消除压力的目的。处理这些关系始终要求贯串一条红线,那就是和谐,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国家与国家的和谐。和谐社会的构建将在国情的再认识中深深扎根。探索和遵循三大规律的过程,也是深入认识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过程。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趋势,对我们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它给全面开放准备了条件,又使我们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并使经济社会发展风险增加。对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认识,使人们认清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将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倍加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信心和决心。探索和遵循三大规律,将增强人们的共识,明确前进方向,协调人们行动,使构建和谐社会为更多的人长久坚持。
  
  二、只有科学执政才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科学世界观
  
  坚定构建和谐社会的方向,使其获得预期成功,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必须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这样美好的社会,始终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不懈追求。但是,美好社会的建设,不是自发的,不能凭长官意志办事,更不能循着兴趣和感觉前进。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办事。夸大主观能动性,违背客观规律性,曾使我们吃尽苦头。
  树立科学世界观,就要坚持科学执政。科学执政的又一本质要求就是探索和遵循三大规律,以科学的思想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个科学思想的基础就是科学世界观,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坚决反对唯心主义,把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既发扬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精神,又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才能使和谐社会的构建从一开始就纳入正确轨道;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形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使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强大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扫除构建和谐社会道路上可能遇到的障碍。科学执政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科学世界观,并为其发挥作用拓展了广阔的空间。
  当前,强调科学执政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特殊意义。我党绝大多数干部和党员是以科学世界观指导自己行动的。但在一些人的头脑中,仍然存在着非科学世界观的影响。一个时期以来,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无用论”很有市场,使以封建迷信为特征的粗俗唯心主义有所抬头。有的以开发旅游业、打造旺盛的人气为名,大建庙宇,供奉神仙,以封建迷信招徕游客,致使善男信女如过江之鲫;有的笃信堪舆之学、占筮之术,动土木要看风水,办事情要选择“吉日”,对算命先生言听计从,甚至将神汉巫婆引为挚友;一些党政部门的领导一上任,就听信风水师的指点,对原来的办公场所进行改建、扩建,不惜动用公款大兴土木;有的党政干部甚至丧失立场,参加邪教组织,冲击党和政府机关,甘当邪教帮凶。这种种现象表明唯心主义已经影响少数干部和党员,腐蚀了他们的意志,严重阻碍、破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要阻止唯心主义的横行,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坚持科学执政,在科学世界观的指导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广大干部、党员由世界观的科学而达到行动上的和谐,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三、只有科学执政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有科学的制度保障。否则方向难以坚定,科学世界观也难以发挥作用。我国改革开放已进行二十多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制度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等,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条件。但是,这些成就的取得,并不标志影响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已经肃清。我们的上层建筑通过改革,活力有所增强,但活力仍显不足;一些困扰上层建筑的贪污腐败等问题,长期得不到切实的解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仍有薄弱环节,人民当家做主在有些地方或领域仍有障碍。在生产关系方面,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能力较弱,社会上出现的收入悬殊、贫富差距加大等现象,使人民内部矛盾更为复杂,影响社会稳定。这些成为和谐社会构建的拦路虎。
  降服这只拦路虎就要实行科学执政。科学执政还有一个本质要求,就是探索和遵循三大规律,以科学的制度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按照科学执政的要求进行制度创新,用科学制度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公正,可从源头上防止人民内部矛盾的产生和激化。不再将人民内部矛盾的解决方法局限于批评和自我批评,而是建立科学的体制、机制,采用综合、系统的办法,动员更多的社会资源去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通过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为政党、政府、团体、群众提供行为规范,形成维护社会秩序、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长效机制。邓小平早就说过,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没有科学执政,没有科学制度的制定和遵循,社会就会陷入无序状态,和谐社会的构建只能是一场空。
  
  四、只有科学执政才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科学方法论
  
  方法问题是重要问题,不能把科学世界观转化为科学的方法论,建立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构建和谐社会任务的提出,在我党历史上是第一次,真正成熟的经验有待人们在实践中去总结,真正成功的典型有待人们去创造,科学的方法方式更需要人们去探索。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正确处理新时期各种关系的过程,其中包括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关系,新阶层和老阶层之间的关系,先富、后富和弱势群体之间的关系,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等等。这些关系很多是全新的,有的虽然存在过,但现在已有新特征,处理方法也不能再循常规。
  为了掌握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方法,必须坚持科学执政。科学执政的再一个本质要求就是探索和遵循三大规律,以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个科学方法就是唯物辩证法。只有以唯物辩证法关于一般和个别辩证关系原理为指导,不断探索社会建设的基本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规律和具体规律,才能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系统,使人们的行动在各个领域内都能得到正确指导,防止在方法论方面留下空白。从唯物辩证法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使广大干部真正认识到发展观和政绩观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防止将二者割裂,既反对离开政绩观空谈发展,使贯彻科学发展观虚放一招、无实绩可谈;也反对离开科学发展观谈论政绩,那样政绩就会变成败绩、劣迹。方法论问题,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成效,决定是否真正给广大群众带来实惠。
  坚持科学执政,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就当前看尤其必要。很长时间以来,有的干部和党员,由于轻视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忽视辩证法,固守一点论,反对两点论,喜欢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当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时,就完全排斥物质鼓励,当强调物质鼓励时,又放弃思想政治工作;当强调纪律时就管得过多过死,当要建立一个宽松环境时,又对违纪现象视若无睹;当强调精神文明建设时就忽视物质文明建设,当强调物质文明建设时又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无足轻重的地位;当改革开放启动时,对打开国门顾虑重重,后来加入WTO时,又幻想它能解决一切问题;当强调自力更生时,就反对对外开放,当实行对外开放时,又忽视自力更生;当讲构建和谐社会时就看不见还存在着的矛盾,当讲到矛盾时又对构建和谐社会信心不足;等等。这些往往使中央的政策遭到曲解,严重妨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这说明必须坚持科学执政,坚持唯物辩证法,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要从方法论上保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获得显著成效,又用显著成效吸引、鼓励、凝聚广大人民。
  科学执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证。没有科学执政,构建和谐社会的方向难以坚定,也会因缺乏科学世界观的指导、有效的制度保障和正确的方法的引领而无法进行。没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地位的巩固。由此可见,科学执政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巩固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的、稳定的联系。所以,科学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一条重要规律。它在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系统中有着特殊地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规律;而科学执政是为这个规律统帅的,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起作用的形式。所以科学执政和由它要求的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一起,构成中国共产党执政具体规律。把共产党执政规律仅归结为某一方面的内容,无疑是简单化的做法。
  (作者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于朝霞
其他文献
[摘要] 和谐校园主要是指学校内部人与人的和谐及学校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态势。在学校,人与人的和谐又可以从两种视角考察:一是人际关系,二是事业发展。正确认识宣传教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对于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和谐校园; 高等学校; 宣传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0-05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7)
期刊
[摘要]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广西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还存在不少差距与问题,因此需要政府加强引导和扶持,推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关键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调查  [中图分类号] F3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6)23-0042-03    2006年7月8日至16日,我们22期一年制中青
期刊
乍一拿到刘宁同志著的《工程目标决策研究》一书,以为就是一本研究工程决策或某个工程实例的专业书籍,想来像大部分专业书籍一样专业性强,对领域外的人来说可能晦涩难懂或找不到兴趣所在。然而翻开书细致读一读,才发现这本书的与众不同,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深入浅出地将复杂的工程决策问题娓娓道来,有理论、有公式、有实例,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了水利水电工程领域热点、难点问题。潘家铮、陆佑楣两位资深院士为本书作的序,充分透
期刊
[摘要]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实现党内民主需要科学合理的有效形式。立足现有体制环境和制度存量,通过审理助辩制度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本文就建湖审理助辩制度的实践探索、出现的深层原因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就其对于党内民主发展的意义作了说明。  [关键词] 审理助辩制度; 党员权利; 党内民主  [中图分类号] D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7)21-0043-02  
期刊
[关键词] “三农”问题; 城乡统筹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7)21-0031-02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列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都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加速城乡统筹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是一致的。加速城乡统筹发展,就是为了解决好“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的较好解决,也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发
期刊
[中图分类号] B82-0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7)02-0005-04    记者:韩教授您好,您起初从事的学术研究,主要是弄清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理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价值。目前我国哲学界兴起一种重新解读马克思的热潮,主要有四种解读路径:实践论;生存论;解放论;实践生成论。您的解读属于哪一种?  韩庆祥:我把马克思哲学的本质特征主要解读为“实践生成
期刊
[摘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是经济发展。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发挥实施全民创业,建立创业型社会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创业型社会; 市场主体; 政府职能  [中图分类号] D69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7)21-0021-03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党中央进一步明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期刊
[摘要] 分析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 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7)02-0043-02    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思想状况如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加强?带着这一课题,我们对湖北省荆门市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农村思想政治
期刊
[摘要]我国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实行的是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外筹资机制和自上而下的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供给效率低下、供给不平衡,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了纠正上述偏差、弥补不足,借鉴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理论,根据我国农民的行为特征,按照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供给体制; 效率; 模式  [中图分类号]
期刊
中国经济出版社近期出版的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任保平教授的新著——《中国21世纪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中国21世纪新型工业化道路进行了多方面的理论探索,表现了以下四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立足于世界工业化发展的趋势和国内外理论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内分析了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及总体定位。该书通过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特点以及世界工业化发展趋势的分析,指出中国工业化面临的挑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