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教学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学生一定要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领会阅读材料的意义。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必要的语文教学训练,加上教师的指导,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1
阅读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教学,学生才能充分的发挥自主性,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教师不能只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传统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生,切忌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这样会使学生对教师存在依赖,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可能被激发出来。书籍是一所学校,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在书籍的世界里驰骋,从而启迪智慧、涤荡心灵。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让学生打开阅读大门的金钥匙。在培养中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点,并以此为突破口,把好奇心转变为阅读兴趣。教师可恰当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视、听等方面给学生感官以多重刺激,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获”。比如喜欢历史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先从阅读人物传记开始,只有这样才能顺势而为,因材施教,让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学习中去。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一节课是否能获得良好效果,学生是否认真听课,关键在于导语是否导得好,导得妙,是否导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我们可以先介绍作者或文章的历史背景,也可以讲述课文有关的故事情节或者与之相关的故事,也可以灵活地结合周围的环境以及课内外当时的情景或者时事,来作为导语“引类譬喻”。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先让学生凭自己已有知识谈谈鲁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对封建教育的认识,或者让学生谈谈自己儿童时代最喜欢的娱乐场所和最感兴趣的娱乐活动。
二、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激发兴趣是前提,养成习惯是最终目标。国际阅读协会把“鼓励人们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而努力”作为根本宗旨。复旦附中教师黄玉峰自豪的说:“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将来养成终身与书为伴的习惯,我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养成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勤思考,多联想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养成边读边记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多进行圈、点、抄、写,写体会、写优美之处。养成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学校的阅读毕竟是有限的,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展开课外阅读。
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受用终身无穷”。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和世界科技竞争的加剧,时代急需大批创新人才。面对时代的要求,作为教师,最重要的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培养学生能力。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阅读方向,虽然学生的阅读是自由的,但是不是“放羊式”阅读。教师应多给学生阅读上的指导,可以对学生的阅读提出要求、任务,推荐一些书目给学生,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阅读。鼓励学生多做笔记,及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对于不同的读物要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果对所选择的书籍或杂志只想作一般的知识性了解,可选用泛读或略读;如果所选择的是文情并茂的佳作,想品位其中的优美文字,感悟人物的悲欢离合,则采用精读或细读。好的阅读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若想读懂一篇文章,最重要的是理解这篇文章的中心,那如何去把握文章的主题呢?抓住重点词语、重点句子进行归纳。如《背影》一文中,描寫父亲背影和作者眼泪的几处词语。
四、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读”与“写”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例如,在学习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之后,就写《父母的说和做》,学了朱自清的《春》,就写其余三个季节的练笔,这样的仿写,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和写作的感悟,不仅写作能力提高了,也更加提高了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教学就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以“讲练”代替学生的“读”。多年以来,阅读教学一直沿用教师讲解、学生听记的教学模式,以分析讲解、注入灌输为基本的教学手段,把各类不同文章的阅读都运用“作者分析——文章结构——主题思想——写作特点”的教学模式中。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情感被泯灭了。学生缺少对文章的感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强加在学生的身上,或用教参中的答案固定了教学的方向,限制了学生的感悟;过分强调阅读的技巧,而忽视了个体的情感体验;或以群体阅读代替了个性阅读;或以作者的感受人为提升学生的领悟。学生的阅读积累少。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重,课余时间都被数理化和英语占用,阅读时间少,阅读量少,很少看书,或者根本不看书,只靠在语文课上的几分钟阅读时间,这就造成了语文阅读积累缺少的现象。
阅读学习是一项终身的活动,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面掌握各种阅读技能。他们的词汇知识、理解能力、阅读速度、专业阅读技能及阅读兴趣和习惯,都是在不断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得以完善和提高的。学生学习阅读的过程,由于存在着个别差异而有所不同。教师应注意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特殊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相应的发展阅读技能。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是一种体验,不仅要让学生有所知,更要使学生有所感、有所悟,只要肯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给他们一个广阔的空间,和学生共同发现一些阅读的方法,让他们拥有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曾宪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现状及改善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15(02):14.
[2]冯恩芝.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10):91.
[3]刘旭.普通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及策略改进——以某实验中学为例[J].学园,2015(14):97-98.
[4]李艳红.浅议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J].老区建设,2014(20):59-60.
[5]《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叶圣陶教育文集》叶圣陶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7]《教育名家论课程改革》李建刚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8]《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顾黄初、顾振彪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9]《教育中国——50名流素质教育访谈》夏欣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1
阅读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教学,学生才能充分的发挥自主性,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教师不能只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传统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生,切忌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这样会使学生对教师存在依赖,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可能被激发出来。书籍是一所学校,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在书籍的世界里驰骋,从而启迪智慧、涤荡心灵。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让学生打开阅读大门的金钥匙。在培养中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点,并以此为突破口,把好奇心转变为阅读兴趣。教师可恰当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视、听等方面给学生感官以多重刺激,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获”。比如喜欢历史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先从阅读人物传记开始,只有这样才能顺势而为,因材施教,让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学习中去。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一节课是否能获得良好效果,学生是否认真听课,关键在于导语是否导得好,导得妙,是否导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我们可以先介绍作者或文章的历史背景,也可以讲述课文有关的故事情节或者与之相关的故事,也可以灵活地结合周围的环境以及课内外当时的情景或者时事,来作为导语“引类譬喻”。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先让学生凭自己已有知识谈谈鲁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对封建教育的认识,或者让学生谈谈自己儿童时代最喜欢的娱乐场所和最感兴趣的娱乐活动。
二、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激发兴趣是前提,养成习惯是最终目标。国际阅读协会把“鼓励人们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而努力”作为根本宗旨。复旦附中教师黄玉峰自豪的说:“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将来养成终身与书为伴的习惯,我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养成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勤思考,多联想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养成边读边记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多进行圈、点、抄、写,写体会、写优美之处。养成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学校的阅读毕竟是有限的,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展开课外阅读。
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受用终身无穷”。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和世界科技竞争的加剧,时代急需大批创新人才。面对时代的要求,作为教师,最重要的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培养学生能力。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阅读方向,虽然学生的阅读是自由的,但是不是“放羊式”阅读。教师应多给学生阅读上的指导,可以对学生的阅读提出要求、任务,推荐一些书目给学生,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阅读。鼓励学生多做笔记,及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对于不同的读物要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果对所选择的书籍或杂志只想作一般的知识性了解,可选用泛读或略读;如果所选择的是文情并茂的佳作,想品位其中的优美文字,感悟人物的悲欢离合,则采用精读或细读。好的阅读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若想读懂一篇文章,最重要的是理解这篇文章的中心,那如何去把握文章的主题呢?抓住重点词语、重点句子进行归纳。如《背影》一文中,描寫父亲背影和作者眼泪的几处词语。
四、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读”与“写”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例如,在学习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之后,就写《父母的说和做》,学了朱自清的《春》,就写其余三个季节的练笔,这样的仿写,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和写作的感悟,不仅写作能力提高了,也更加提高了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教学就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以“讲练”代替学生的“读”。多年以来,阅读教学一直沿用教师讲解、学生听记的教学模式,以分析讲解、注入灌输为基本的教学手段,把各类不同文章的阅读都运用“作者分析——文章结构——主题思想——写作特点”的教学模式中。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情感被泯灭了。学生缺少对文章的感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强加在学生的身上,或用教参中的答案固定了教学的方向,限制了学生的感悟;过分强调阅读的技巧,而忽视了个体的情感体验;或以群体阅读代替了个性阅读;或以作者的感受人为提升学生的领悟。学生的阅读积累少。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重,课余时间都被数理化和英语占用,阅读时间少,阅读量少,很少看书,或者根本不看书,只靠在语文课上的几分钟阅读时间,这就造成了语文阅读积累缺少的现象。
阅读学习是一项终身的活动,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面掌握各种阅读技能。他们的词汇知识、理解能力、阅读速度、专业阅读技能及阅读兴趣和习惯,都是在不断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得以完善和提高的。学生学习阅读的过程,由于存在着个别差异而有所不同。教师应注意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特殊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相应的发展阅读技能。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是一种体验,不仅要让学生有所知,更要使学生有所感、有所悟,只要肯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给他们一个广阔的空间,和学生共同发现一些阅读的方法,让他们拥有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曾宪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现状及改善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15(02):14.
[2]冯恩芝.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10):91.
[3]刘旭.普通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及策略改进——以某实验中学为例[J].学园,2015(14):97-98.
[4]李艳红.浅议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J].老区建设,2014(20):59-60.
[5]《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叶圣陶教育文集》叶圣陶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7]《教育名家论课程改革》李建刚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8]《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顾黄初、顾振彪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9]《教育中国——50名流素质教育访谈》夏欣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