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教育是时代赋予高校教师的历史责任。文章阐述了高校开展创新教育的内涵与目标,从创新理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计算机辅助创新实验平台建设和创新教育教研活动等方面介绍了应用型人才创新教育体系的架构,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创新教育四年不断线”具体实施步骤。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创新教育体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实施步骤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2-0005-02
一、高校创新教育势在必行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2005年7 月 29 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向温家宝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已经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和迫切需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教育是现代创造学与教育学相结合的一个分支。创新教育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发明创造的知识技巧和经验的教育;二是创新能力训练;三是创造性教育,即指在普通教育中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目标而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开展创新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在激烈竞争中的生存能力。我国高校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主要有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我国已经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一项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然而如何实现这一紧迫的目标还没有一个理想的答案。目前的状况是:一方面,人人都在谈论创新,渴望创新;另一方面,却又存在着对创新的种种不正确认识,缺乏实现创新的方法和途径。通过调研和网上检索一些高校的课程设置,我国只有个别学校(如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自发地设置了“创新理论”“创新设计”类的课程,绝大多数学校没有任何创新类课程设置,也没有任何相关的机制来鼓励教师讲授一些与创新有关的课程内容,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遗憾的现状。
二、应用型人才创新教育体系构建
我国高等教育的自动化学科专业,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正成为最大的学科专业之一。我国举办自动化专业的高校有 243 所,属于教学主导型的高校有近 200 所。教学主导型高校的自动化专业主要定位于“应用技术主导型”,培养目标是具有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工程人才。可见,自动化专业的培养质量对各行各业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对我国自动化水平的提高都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属于教学主导型的地方高校,2009 年自动化专业成为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近年来,自动化学院将创新教育作为一项完整的和系统的工程加以对待,通过对创新教育的内涵与目标研究,在创新理论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毕业设计和大学生学科竞赛中建立创新能力评价与激励机制以及校园创新文化氛围建设等诸多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从整体上形成一种在过程和结果上都具有创新特征的教育环境和创新文化氛围,并在实践中不 断丰富和完善,努力构建“应用型人才四年不断线”的创新教育体系。
1. 创新理论课程建设
创新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且有规律可循。据统计,现有的创新技法有 三百六十 多种,而绝大多数方法都面临创新效率低的致命问题,其中最为常用和典型的方法是试错法和头脑风暴法。当前,欧美创新理论的研究热点是TRIZ 理论。TRIZ是俄语“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缩写,当时,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惊异于前苏联在军事、工业等方面的创造能力,将其称作创新的“点金术”。其研究始于1946年,前苏联著名发明家阿奇舒勒领导的研究机构分析了全球近 250 万件高水平的发明专利,总结各种技术进化遵循的规律模式,以及解决各种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的创新原理和法则,建立起 TRIZ 理论体系。TRIZ 创新理论主要目的是研究人类进行发明创造、解决技术难题过程中所遵循的科学原理和法则,它是一种建立在技术系统进化规律基础上的问题解决系统,同时也是一个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理论。具体而言,TRIZ 创新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创新设计问题解决工具:技术系统进化法则,物—场分析法,发明问题标准解法,发明问题解决算法 ARIZ,技术矛盾解决矩阵,40 个创新原理,39个工程技术特征,物理学、化学、几何学等工程学原理知识库等。
我国高校开展的TRIZ理论相关教育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开设选修课或与高校开设的设计类课程相结合;二是以 TRIZ 理论为指导,结合计算机辅助创新( CAI-Computer Aided Innovation) 辅助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或辅助有课题的在校师生进行创新设计。TRIZ 理论为创新教育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自2009 年以来,我校自动化学院新增设了基于 TRIZ 理论的“工程技术创新导论”课程,该课程成为自动化专业的特色选修课程之一,32学时,2 学分,重点介绍TRIZ 创新理论支持创新活动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以及一些应用该理论在工程实践中解决技术问题的实例。
2. 创新教育教材建设
目前,我校自动化学院在 TRIZ 理论课程教学和已取得的高教研究成果基础上,现已完成了《工程技术创新理论基础》教材的编写工作,即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介绍了工程技术创新的基本概念、创新的思维方法、详细阐述了TRIZ 理论的由来、40个创新原理、TRIZ 创新工具和技术系统进化法则等,还简要介绍了创新专利制度和高校创新教育工程的基础知识。该教材的创新案例取材于 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上展示的世界各国最新的创新成果,使大学生从中体会到创新的无穷魅力。在纸质教材基础上,依托我校国家级电子信息与控制实验中心,建设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利用网络推广该教材,并使之成为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辅导资料或课外读物,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使用效益。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创新教育体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实施步骤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2-0005-02
一、高校创新教育势在必行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2005年7 月 29 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向温家宝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已经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和迫切需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教育是现代创造学与教育学相结合的一个分支。创新教育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发明创造的知识技巧和经验的教育;二是创新能力训练;三是创造性教育,即指在普通教育中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目标而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开展创新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在激烈竞争中的生存能力。我国高校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主要有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我国已经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一项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然而如何实现这一紧迫的目标还没有一个理想的答案。目前的状况是:一方面,人人都在谈论创新,渴望创新;另一方面,却又存在着对创新的种种不正确认识,缺乏实现创新的方法和途径。通过调研和网上检索一些高校的课程设置,我国只有个别学校(如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自发地设置了“创新理论”“创新设计”类的课程,绝大多数学校没有任何创新类课程设置,也没有任何相关的机制来鼓励教师讲授一些与创新有关的课程内容,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遗憾的现状。
二、应用型人才创新教育体系构建
我国高等教育的自动化学科专业,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正成为最大的学科专业之一。我国举办自动化专业的高校有 243 所,属于教学主导型的高校有近 200 所。教学主导型高校的自动化专业主要定位于“应用技术主导型”,培养目标是具有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工程人才。可见,自动化专业的培养质量对各行各业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对我国自动化水平的提高都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属于教学主导型的地方高校,2009 年自动化专业成为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近年来,自动化学院将创新教育作为一项完整的和系统的工程加以对待,通过对创新教育的内涵与目标研究,在创新理论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毕业设计和大学生学科竞赛中建立创新能力评价与激励机制以及校园创新文化氛围建设等诸多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从整体上形成一种在过程和结果上都具有创新特征的教育环境和创新文化氛围,并在实践中不 断丰富和完善,努力构建“应用型人才四年不断线”的创新教育体系。
1. 创新理论课程建设
创新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且有规律可循。据统计,现有的创新技法有 三百六十 多种,而绝大多数方法都面临创新效率低的致命问题,其中最为常用和典型的方法是试错法和头脑风暴法。当前,欧美创新理论的研究热点是TRIZ 理论。TRIZ是俄语“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缩写,当时,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惊异于前苏联在军事、工业等方面的创造能力,将其称作创新的“点金术”。其研究始于1946年,前苏联著名发明家阿奇舒勒领导的研究机构分析了全球近 250 万件高水平的发明专利,总结各种技术进化遵循的规律模式,以及解决各种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的创新原理和法则,建立起 TRIZ 理论体系。TRIZ 创新理论主要目的是研究人类进行发明创造、解决技术难题过程中所遵循的科学原理和法则,它是一种建立在技术系统进化规律基础上的问题解决系统,同时也是一个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理论。具体而言,TRIZ 创新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创新设计问题解决工具:技术系统进化法则,物—场分析法,发明问题标准解法,发明问题解决算法 ARIZ,技术矛盾解决矩阵,40 个创新原理,39个工程技术特征,物理学、化学、几何学等工程学原理知识库等。
我国高校开展的TRIZ理论相关教育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开设选修课或与高校开设的设计类课程相结合;二是以 TRIZ 理论为指导,结合计算机辅助创新( CAI-Computer Aided Innovation) 辅助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或辅助有课题的在校师生进行创新设计。TRIZ 理论为创新教育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自2009 年以来,我校自动化学院新增设了基于 TRIZ 理论的“工程技术创新导论”课程,该课程成为自动化专业的特色选修课程之一,32学时,2 学分,重点介绍TRIZ 创新理论支持创新活动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以及一些应用该理论在工程实践中解决技术问题的实例。
2. 创新教育教材建设
目前,我校自动化学院在 TRIZ 理论课程教学和已取得的高教研究成果基础上,现已完成了《工程技术创新理论基础》教材的编写工作,即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介绍了工程技术创新的基本概念、创新的思维方法、详细阐述了TRIZ 理论的由来、40个创新原理、TRIZ 创新工具和技术系统进化法则等,还简要介绍了创新专利制度和高校创新教育工程的基础知识。该教材的创新案例取材于 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上展示的世界各国最新的创新成果,使大学生从中体会到创新的无穷魅力。在纸质教材基础上,依托我校国家级电子信息与控制实验中心,建设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利用网络推广该教材,并使之成为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辅导资料或课外读物,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