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记和作文最容易反映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我紧紧抓住学生在周记里透露出来的各种思想的端倪针对他们的心理困惑,除了抽时间找他们谈心外,还多加注意在课堂的每个细节中渗透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自信心等情感教育。
片段一:
记得08年我教高二时,有一次在周记中了解到,班里有个男孩,他的父亲是建筑工头,家境很好,后来父亲遭遇车祸去世,因为肇事司机逃逸,家里欠了很多债,以前借过他家钱的亲戚朋友,一个个躲得远远的,有的不仅不还钱,还不伸出援手拉他们母子一把。男孩很敏感,看待问题和处理事情都非常偏激,很有破罐子破摔的感觉。他的妈妈对此很头疼,想了很多办法,还是改变不了他。我意识到,父亲的事是他的心结,让他对这个世界失去了信任,本该阳光灿烂的年龄,心里却承载了太多的仇恨。那时正在讲《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本来要在两天后学习《合欢树》这篇散文的,我改变了主意,临时把它提到了前面。在阅读课前一天,我先发下了史铁生的简介、《我与地坛》和《秋天的怀念》阅读资料,让学生对史铁生的生平经历有个大致了解。在课堂上,我充满感情的朗读了这篇课文,当读到“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时,很多学生被感动了,有三个同学站起来谈了自己的感受。我提出了两个问题——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我”又是怎样对母亲的?好几个同学都说得很到位。我又问:在母亲死后多年,儿子对母亲又是怎样的感情呢?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再做回答。在这个时候,我认真观察了这个男孩,他出现了以前课堂上很少有的凝重表情,这说明他认真去读了,并且读懂了史铁生要表达的情感。于是,我叫他回答这个问题,他低着头,慢慢地说:“我觉得史铁生开始不愿去看母亲住过的房子和她亲手种下的合欢树,是因为无法摆脱失去母亲的痛苦,也是无法面对自己的内疚之情。后来想去看,表明作者做到了像母亲生前希望的那样,做个热爱生命的人,他可以理智的接受现实了。最终没去看成,又给他心中留下了永远的遗憾,因为当他真正体会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后,他却永远见不到自己的母亲了,这对一个儿子来说,是最大的遗憾。”说的多么好啊,同学们都自觉的鼓起了掌,因为他们也没想到一向对凡事都无所谓的他,理解的竟然这么透彻!最后总结道:“同学们,你们看,有这么深深爱自己的儿子的母亲,我们做儿女的怎么能不孝敬她呢?难道我们非要等到像作者那样,当母亲和自己天人永隔之后,才能体会到她的苦心吗?真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那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啊!那么,你又是怎么对待你的母亲的呢?请你写一篇日记,写写你和母亲的事。”
课后,我把他叫到了办公室,跟他谈心,谈了几次之后,他意识到了自己对母亲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对生活不那么偏激了,对待学习也不那么漫无目的了。在谈心的同时,我还在暗地里找了他周围的几个同学,请他们生活中多关心他一下,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几个星期以后,男孩的脸上有了难得的笑容,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笑,阳光极了。
片段二:
去年秋天的时候,我发现大部分学生上课反应比较快,思维也很活跃,但是,上了几节课后,我发现: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里有一个男生,上课的时候,他总是皱着眉头,深深的低着头,小组讨论的时候,他也紧紧抿着嘴唇,只是象征性的回头听着别的同学发表意见,从来不插入自己的看法。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同学说他可喜欢文言文了,经常自己抱一本《隋唐演义》看,之后,有一次讨论“古代文人的政治经历与他们的文学创作的关系”问题的时候,我特意请他发表看法,可是,好像很意外一样,他满脸通红地嗫嚅着,很想表达,却又表达不清楚,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已经很长时间没在课堂这样的公共场合下讲话的孩子,我知道,要改变这种状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就说:“看来你还没有准备好,这样吧,你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待会儿读给大家听听好吗?”他使劲点了点头。也许是第一次被老师叫到发表看法,他极力要表达的很完美,结结巴巴地读了二三百字,总算把他的看法完整的表达了出来,其实,他的看法很独特,我问同学们:“这个同学的说法怎样?你们怎样看这个问题?”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很有道理!”还有很多同学表示真想不到他有如此深刻的见地。同学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了他。看的出,他很激动。这是一个自卑的孩子走出了他公共场合发言的第一步,虽然很艰难,但是他已经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认可,这是一个集体对它的成员的肯定,也是这个自卑的孩子融入班级的勇敢的第一步,他的自信心会因此增强的,我深信:这将影响他的一生,他会体会到,融入集体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情。
晚上办公的时候,我的桌子上多了一封信,说是信,不如说是一张旧的演算纸,在背面,用铅笔工工整整的写着:“老师,您是几年来第一个有耐心听完我问题的人,很多老师都没有耐心听我结巴的发言,都是不耐烦的打断我……”我也写了一封信给他,告诉他: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一个人既是属于自己的,又是属于集体的。而走进集体里和别人交流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试着和同学们交往吧!你会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快乐的。
一年下来,男孩开朗了不少。后来,他和我说现在在大家面前说话再也不紧张了,现在上语文课他都很期待自己的精彩表现。
我相信渗透了情感教育的语文课堂,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唤起他们心中淳朴善良的本性,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我更坚信,渗透了人性美的课堂,能让我走进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点亮他们内心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