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广虚”坐标的信息经济建设

来源 :广义虚拟经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广虚”坐标,提供一种整体表述信息经济的方法。重点研究了坐标原点所涉及(r经济数据化和信息安全问题。以期开拓一条信息经济融合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广义虚拟经济;“广虚”坐标;信息经济
  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448(2018)03-0089-08
  一、引言
  关于信息经济建设,有不同立场、观点、方法的描述与实践。我们试用“广虚”坐标,为信息经济建设提供新视角、新方法。
  信息经济建设的基础是信息概念和信息的实践内涵。我们通过现象观察和分析,提出了信息概念与物质、能量的区别,但是,还没有建立信息概念的统一参照系,致使我们对信息经济的建设还处于借用物质标准,或者依靠经验建设的水平。
  应用“广虚”坐标,我们分别落实原点与坐标轴,看到当前正处于信息经济建设的初级阶段。重点工作是经济数据化与信息安全。
  二、“广虚”坐标
  “广虚”坐标是根据林左鸣先生创立的“广义虚拟经济”的研究成果,以及所使用的“魔方经济”坐标工具,总结、提炼而成的一种表达社会体系的坐标(图1)。该坐标由原点,以及人文化(广义虚拟经济)、算法化(虚拟经济),以及平台化(实体经济)三轴构成。我们通过坐标,可以对现代社会的经济状况进行整体的认识与把握。通过原点有坐标轴与现实社会情况的对应比较,可以提出信息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
  在廣虚“质分”坐标(图2)中,表示了信息经济的根本基础(坐标原点),以及构成(坐标轴)。广义虚拟经济研究,涉及到了人文化与算法化的内容。在竖轴上,涉及行业规则的研究。由此可知,对于信息社会建设,需要重点研究的是坐标原点,以及区块制度,全球一体化制度。本文重点研究坐标原点的实践内容。对于区块制度涉及的数字货币。全球一体化社会(政治、经济、军事一体)组织,实体军事退伍等问题,留待以后研究。
  三、信息操作
  信息社会建设,重要的内容是信息操作,包括信息的认识,生产、应用,以及安全保障等。首先是信息的认识,从概念到操作对象。
  信息是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字眼,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其打交道:读报纸,看新闻,学知识,思考问题……。可以说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它像空气一样,在我们的身边和身体荡漾,我们生存在信息的海洋中。然而,我们似乎又对它很陌生,难以给信息下一个明确的定义。
  最早关注信息本质不是哲学家,而是通信领域的专家。1928年美国科学家哈特莱在《信息传输》中提出消息是通信的代码、符号,是信息的具体方式;信息则是包含在消息中可度量的抽象量,它用消息出现概率的对数来量度。如从S个符号选取N个组成一个消息,则有SN个可能的组合方式,因此,某一则消息中包含的信息量H=NlogS,这一信息的量化表述为申农建立信息论奠定了思想基础。
  1948年,申农了发表了《通讯和数学理论》一文,在这篇论文中,他定义信息为“两次不定性之差”,通信的功能就是减少或消除通信人的不确定性,而收信人被消除的不定性的大小就表示所收到的信息量。如某个人在外地想得知家中分娩的妻子生了男孩子还是女孩子,这两种可能各占50%;收到妻子的信后,他得知生的是个男孩子(或女孩子),这个问题的不确定性消除了,他从中获得信息是1比特。比特是信息量的单位。如果事件包含的独立可能结果愈多,则某一问题的确定答案消除的不确定性愈多,或者说解开的疑点愈多。它所包含的信息量愈大。事件仅有两种大致相等的不确定性(如妻子生的是男孩还是女孩),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情形。一般情况下,如果某事件有几种可能的结果,别是X1,X2…Xn,这些结果出现的概率分别是P(X1)…P(Xn),那么,这些概率的总和应该是100%;该事件所具有的不确定的数量
  当对数底为2时,H(X)的单位是1比特。
  可见,信息论中的信息,就是对收信人有价值的消息。1949年,申农和韦弗尔提出信息的本质包含三个层次:一是通信技术问题。通过信息的发送、传输、处理、接收,有效地消除不确定性,使人得到明确的答案。二是信息的意义问题,即语义信息,亦即信号所包含的实际内容是什么。三是信息的实效性问题,即有效信息。他所研究的仅仅是第一个层次,至于语义信息和有效信息,申农假定对任何观察者是一个常数。
  从信息论到信息科学,既是对信息理论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也是对信息的本质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随着关于信息的物质形式、运动方式和实践应用在认识上不断丰富发展,人们对信息的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概括起来,对信息的认识与实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向:
  第一,信息奠基人香农(Shannon)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这一定义被人们看作是经典性定义并加以引用。
  第二,控制论创始人维纳(Norbert Wiener)认为“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使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互相交换的内容和名称”,它也被作为经典性定义加以引用。
  第三,经济管理学家认为“信息是提供决策的有效数据”。
  信息社会经济行为的操作对象就是有效的数据,或者大数据,在本文中简称为数据。
  四、经济数据化
  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材料、能源和信息始终是支配着人类生产活动的基本要素。在人类社会发展早期,物质是社会生产的核心资源,工业革命之后,能源的地位上升,成为社会生产的核心资源。进入现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爆发及其在社会生产的广泛应用,信息日益作为一种独立的资源要素在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各经济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不但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本身已经产业化了,而且整个社会经济都在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得到根本性改造,从而导致经济信息化趋势不断加强,正在成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经济信息化的实践内容就是经济数据化。大数据的采集与加工,是信息经济的主要内容。   (一)传统产业的改造
  数据化技术在推动信息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同时,也对传统产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增强了产业的集约化程度,提高了产业的自动化水平,引起了传统产业生产方式的巨大变化。
  1、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人们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把农业划分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传统农业往往被认为是粗放型产业,科技含量少,产量低,市场化程度不够。而现代农业,是指用现代工业力量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的农业,生产效率高,市场化程度高。信息技术的运用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创造了条件。
  数据化技术使农业资源的利用更为合理。土壤、气候、植物和水等农业资源,是广泛分布在地球表面、而且不断地变化的。要想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就必须掌握它们的分布、性质及其变化。这用常规技术是无法实现的。英国曾经动用6000名教师调查全国土地利用情况,花了6年的时间。如此漫速度的信息更新,根本不能满足资源的合理利用的需求,更难实现动态监测。若运用包括卫星遥感技术等综合的现代数据化技术,10来个人,只要3个多月就可以大功告成。
  农业专家系统可以实现把“专家”直接请到家。农业专家系统是一种智能化农业信息系统,不仅可以作为农业现代化的载体传播各类实用的农业知识和高新技术成果,而且拥有高层次、多方面农业专家知识,并能模仿人类的推理过程,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向使用者提供各种农业问题的咨询服务与决策方案。这种系统用农民的话说,可以起到“农村不走”的高层次、多方面农业专家的作用。利用农业专家系统指导农业生产可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云南省宁蒗县山高坡陡,自然条件恶劣,对农业生产十分不利。1980年到1989年10年粮食生产仅增长11.45%,平均年递增率1.21%。自从实施电脑农业专家系统后,玉米增产幅度9.3%~21.08%,水稻8.7%~11.5%,这一增产幅度相当于1980-1989年粮食增产幅度的总和。
  以数据化技术为核心的农业生产自动化系统,可以将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切因素自动地加以控制和处理。种前,自动化传感器能自动监测天气、土壤的温度和湿度;播种时,采用塑料大棚进行工厂化育苗,计算机自动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自动进行浸种、消毒、催芽、催苗和促进幼苗绿化,甚至幼苗的移栽也由计算机控制的机械手来完成;播种后,计算机可根据监测到土壤的温度、湿度以及秧苗的生长情况即时灌溉,甚至能对可能出现的病虫害进行准确的预测。从而能保证农业生产的稳产、高产。
  2、提高了传统工业的自动化、智能化
  传统工业向来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人们总是希望在节省人力的情况下多出产品。然而,由于技术上的限制,传统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耗高、效率低,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数据化技术的迅速发展,数据化技术广泛地应用于传统工业,对传统工业的生产、产品性能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促进了传统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技术对传统工业生产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上。在产品的设计方面,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如过去要设计一架大型飞机,需要绘制的图纸就得十几万张,每张都得十分精确地计算、描绘,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如今用计算机,只要根据设计要求向计算机输人数据,就可以在显示器上清楚地看到设计出来产品的立体模型图样,图样可以按照设计人员的需要进行缩放、移转,可从各个角度观察所设计的产品,能进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在生产过程,数控机床的充分运用无疑是一场技术的革命。以往要想加工完成一件形状复杂的工件,常常需要数名工人在各自的機床前完成多道工序的加工。由于加工环节多,即使每位都是技艺娴熟的工人,也不能保证每次加工的精度都完全一致。现在,数据机床能够根据工艺的几何形状、加工要求,选用不同的加工刀具,自动完成全部的加工过程,既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其效率又大大提高。并加工精度完全一致,如同一个模子“扣出”。
  90年代以来,一种最先进的生产方式——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开始推广运用。CIMS是一种高度集成的制造系统,企业中各个部门、环节,包括产品的开发设计,加工和决策由计算机统一的管理,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新产品的开发快、质量好、成本低和服务好,对企业提高市场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具有巨大作用。
  (2)促进了传统工业产品的智能化。传统工业产品的功能是通过一系列机械装置实现的。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将产品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处理的信息集中在一个芯片上,用微电子装置取代机械信息结构,犹如给产品装了一个“大脑”。产品各部件的联系由电路代替机械装置,信息传递由单向变为并行,能自动及时反馈各运动单元的信息,从而使产品呈现出智能化的特点。如目前市场上流行的智能化空调,不仅能对室内温度自动调节,而且能感受室内的湿度,自动打开和关闭加湿装置;换风装置可以定时将室内的浑浊空气排出,将室外新鲜空气补充进出;一些装置可以自动地杀灭细菌,除异味,增加室内负离子,净化室内的空气。如果没有微电子技术的运用,一台空调能自动地完成这么多功能是难以想象的。
  3、促进第三产业革命
  数据化技术也广泛地渗透到金融业、服务业、保险业、医疗、交通等第三产业,对其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数据技术在卫生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临床诊断中,人们所熟悉的透视、B超、CT、核磁共振等检测手段已全部采用数字化成像技术,使诊断更加准确、直观。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使医院各部门各科室连为一体,各科医生都可以共享病人病史的信息,使许多诊断不需要再重复。不仅如此,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使专家和患者可以远程“面对面”的交谈,患者可以不出门便可得到专家级的家庭健康咨询服务。
  在印刷出版领域,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的出现,被誉为印刷技术的再次革命。计算机激光照版系统具有文字录人方便、自动存储、编辑、排版、输出等功能,借助通信网络可以瞬间传到异地。为报社、出版社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无穷的活力。   在交通运输领域,由于数据化技术的运用,可以实现交通运输中的自动订票、道路交通管理、民航及铁路的自动化调度,车辆的自动化驾驶。
  此外,数据化技术在科学研究、新闻、旅游、保险、房地产、咨询业等各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
  生产过程的数据化必然带来企业管理的数据化。在数据技术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企业作为社会的基本经济组织在经营管理、组织管理、办公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企业经济组织一般包括人、财、物三种要素,人指的是具有专业技术知识和工作技能的员工,财是指维持企业运转所须的资金,物指企业生产所须的物质能源。而管理信息,就是要反映上述要素及其相互结合状态与运行的各种信息流。
  传统企业管理一般针对人、财、物本身进行管理,而企业信息管理则是综合反映人、财、物相互结合状态的系统。
  企业信息管理排除了物质能量因素,单纯对人财物信息数量关系进行加工、处理、协调、管理,随着数据化技术的发展进步,一些高科技企业信息管理的力度加大,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逐渐演化成虚拟企业形式,虚拟企业的概念可以这样定义: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依靠数据化技术,将拥有实现该机会所须资源的若干企业集结而成的一种网络化的动态合作经济实体。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虚拟企业逐渐受到重视而被广泛的应用。
  “虚拟”二字,一是因为它有数据化技术支撑其各项功能,全部或部分排除物质实体的操作,二是因为企业体内没有执行采购、生产、行销、设计、财务等功能的组织,即企业仅保留关键的功能实体,其他功能,在有限的资源下,无法兼顾达到足以竞争的要求,因此将之虚拟化,以数据化技术进行整合,进而创造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而借助力量的对象可能是供应商,也可能是竞争对手或客户。无论形式如何变化,虚拟企业的精神在于突破企业有形界限,延伸企业的企图。
  虚拟企业有三种形式。最初的虚拟企业属于外包加工的形式,中心专攻附加价值高的设计及行销,生产则由低人工成本的新兴国家代为进行。如台湾弘崧创造了旅游休闲鞋的品牌,却没有自己的生产线。因此企业可以很快的反映市场上的变化。使企业专著于设计、行销面的规划,创造企业高弹性的竞争优势。
  第二种虚拟企业的形式是共生,也就是在企业中只做支援性的作业,企业本身并不善长该方面的作业,但因为在成本或保密的考虑下不愿外包,于是几个同行公司共同组成一个作业中心,共同负担成本。如银行业并不善长信息管理,不想外包,又不愿意独自负担培养专业人员的成本,于是,可由几家银行成立专门处理电脑信息的部门或公司,主要负责这几家银行的信息业务。由于合并后的信息业务足以达到规模业务,就可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第三种虚拟的形式是“策略联盟”,即几家公司拥有不同的关键资源,而彼此的市场有某一程度的分割,为了彼此的利益,而进行策略联盟,交换彼此资源以创造竞争优势。如世界知名的康柏公司,为迅速改进不熟悉的个人电脑市场,一开始便与十几家知名的软硬件公司、如微软结成技术策略联盟,再加上康柏电脑的大部分零件均采用外包,本身仅掌握快速的研究能力及行销网络,如此轻巧的高弹性组织,配合低价策略,迅速夺取了个人电脑市场,成为全球个人电脑第一品牌。
  从以上分析可以总结出虚拟企业的管理原则:企业本身必须拥有关键性的资料,如专利权、行销通路或研究能力,将资源集中在附加价值高的功能上,而附加价值低的功能将之虚拟化,并且为了保持竞争优势,须注意质量成本及周期等其他能力的平衡。企业不断在短期利益之间周游。而这一切的运作必须仰仗信息及数据化技术的支撑。
  五、信息安全
  任何国家只有在没受到威胁或外来攻击的状态下,才能在一个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中谋得健康、快速和持久的发展,因此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国家追求的持久目标之一。随着席卷全球的信息化浪潮把人类社会带人信息时代,信息、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成为了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不但深刻地改变着国际安全环境,而且还产生了一系列与信息、信息网络有关的安全间题。这些全新问题的出现,使信息安全成为事关国家兴衰存亡的战略性问题,导致了国家安全范式的根本转变,现代信息安全观由此应运而生。
  信息空间的兴起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影響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一方面,在信息空间里,每时每刻都会有大量难以控制的信息流过几乎所有国家的国土,信息在国家发展和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于熟练地对信息空间中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以及对信息网络的维护。另一方面,控制着社会关键基础设施的信息网络天生具有脆弱性和不完善性,面对不断更新的攻击技术总是显得那么不堪一击,从而将整个社会暴露在易受攻击的地位上。正因为如此,当网络走向大众化、普及化的同时,计算机犯罪案件和信息系统安全事故增势迅猛,使信息安全由一个产业问题上升为事关整个国家安全的战略性问题。于是,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将自己的安全目标转移到维护信息安全上来。
  (一)信息安全观的内涵
  信息空间出现的安全问题以及由此对国家安全提出的严峻挑战,促使人们去探索和建立信息安全观,以为人们解决和防范信息安全提供理论指导。
  信息安全观是指人们对信息安全的本质、内容及实现手段的根本观念和基本看法。目前,人们对信息安全的认识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观念。狭义的信息安全观主要涉及信息技术领域的安全问题。而广义的信息安全观,除涉及信息技术领域的安全问题外,还包括经济、政治、科技、军事、思想文化、社会稳定等各个领域的安全问题。我们所说的信息安全观是指广义的信息安全观。
  所谓信息安全观,就是指将信息和信息网络视为国家的核心利益要素,对为保护信息系统及其信息资源免受各种威胁的干扰和破坏,阻止以信息系统和设施为工具和平台进行针对社会组织和国家的任何攻击行为而应当采取的政策法律制度和技术手段的总的看法。由此可见,信息安全观的主要内容包括科技极和政治观念极两个方面。科技极关注的主要是保证网络信息系统的抗攻击性、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控制性,以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运行系统的安全,即信息系统或信息网络的安全。由于信息的运行系统是信息存储、传输、处理和使用的技术前提和物质基础,信息运行系统的安全是信息安全的基础,一旦信息系统不能安全地运行,信息安全就得不到保障;其二是系统信息的安全,即信息系统内信息自身的安全,这是信息安全的落脚点和最终目标。政治观念极关注的主要是防止信息在社会上的恶意利用。在信息时代,由于信息软权力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少数占据信息优势的国家便利用信息软权利加强信息渗透和扩张,迫使其他国家开放信息主权,以扩散自己国家的利益和价值观。这就使信息安全问题增加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信息霸权、信息渗透、信息主宰、信息污染以及与此相关的信息主权间题。目前,人们对信息安全观中的科技极比较关注,而对政治观念极的认识却比较肤浅,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对于发达国家利用信息优势进行信息渗透的战略缺少警惕,未能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二)信息安全的基本特征
  信息空间是一个不需要护照、没有边防检查站、出人境畅通的“数字化王国”,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即时性、跨地域性、虚拟化等特点。由它引起的信息安全问题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社会总体信息结构的高度脆弱性和风险性
  信息化使整个国家的军用和民用基础设施都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网络,信息网络的安全、持续运转成为维系社会运行的先决条件。然而,互联网的开放性使网络主体之间的联系是匿名的、开放的,从而使得信息网络存在着无法克服的技术漏洞和安全缺陷,在严重不公、缺乏合适的国际治理机制的现时代,这些技术漏洞和安全缺陷就有可能会导致来自社会不同方向的安全攻击,从而增大了整个社会的脆弱性和风险性。因为一旦构成国家核心系统的信息网络遭到攻击,必然引起社会运行混乱,人心恐慌,从而使整个国家陷人瘫痪状态。
  2、安全攻击源和防范对象的不确定性
  世界政局动荡不安加剧,使信息安全的潜在攻击者多种多样,除国家外,跨国犯罪团体、恐怖主义组织、黑客行为主义者以及宗教信徒等非国家行为者们都能够获得信息战武器,发动大规模的信息攻击。因此,一旦出现安全攻击,我们既不知道是谁从什么地方发动了安全攻击,也不知道他们的意图是什么,能力有多大,有时甚至难以判断某次安全攻击究竟是犯罪活动,还是战争。信息安全攻击防范和治理的不确定性还表现为,军火商可以在出口的飞机、坦克、军舰、导弹发射架或超级计算机上植入一些暗藏的芯片,在适当的时候启动这些芯片,整个系统就可以被摧毁,而要发现这些芯片几乎根本不可能。
  3、信息空间犯罪和恶意行为的隐蔽性
  信息空间因无法律监管而处于无政府状态,于是一些集团和不法分子便以匿名身份在信息空间进行包括欺骗、诈取金钱和思想控制等在内的各种形式的犯罪和恶意行为。这种以匿名身份进行的犯罪和恶意行为具有隐蔽性,难以进行追踪、惩罚和阻止。此外,在信息空间里,大多数信息犯罪是通过程序和数据等无形的操作来实现,作案的直接对象通常是无形的电子数据和信息。这类信息犯罪作案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犯罪实施后往往不留下任何痕跡,所以犯罪行为不易被发现、识别和侦破,因而犯罪成功率极高。据统计,在号称“网络王国”的美国,计算机犯罪的破案率还不到10%,其中定罪的则不到3%。
  4、信息安全的不对称性
  在信息时代,计算机软、硬件以及使用它们的能力广泛存在,获得它们并在网上使用不仅极为容易而且费用低廉,这就使得弱小国家、非政府组织、犯罪集团、恐怖主义分子甚至个人,都有可能以极少的资源对信息强国的至关重要的信息网络系统发起攻击,使其难以防范,遭受重大损失,从而导致了战略地位和力量对比格局发生了反传统的变化。正因为如此,信息化程度最高的美国十分担心一些弱小国家、非国家实体甚至个人,采取非对称作战方式,利用信息武器攻击其十分普及的经济和军事上日益依赖的节点和网络,给自己造成大范围甚至是全局性的损害。1991年美国与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几个月,荷兰一些少年从互联网上的美国军方网站获得关于美国军队和战舰的地理位置、美国武器的数量与性能方面的信息。有报告称,荷兰少年曾想把情报出售给伊拉克政府。总之,互联网的普及事实上成为一种均衡器,抵消了霸权国家拥有的优势。
  六、结束语
  信息社会涉及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表述立场与方法、方式很多。本文以实践立场,采用坐标方法,质分方式对信息经济进行描述,重点研究了坐标原点所涉及的经济数据化与信息安全问题。作为“广虚”坐标的应用探索,希望以“广虚”坐标为工具,探索一条经济融合发展的超越之路。
  参考文献:
  [1]崔保国.信息社会的理论与模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游五洋,陶青.信息化与未来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黄建军.知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M].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
  [4]左美云.知识经济的支柱——信息产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5]刘吉,金吾伦.信息化与知识经济[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6]李湘虹,庞景安.信息化浪潮[M].北京:京华出版社,1997.
  [7]钟义信.信息科学原理[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6.
  [8]钟义信.信息与信息化一知识、方法、应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9]李大光.中国安全抉择—构筑21世纪的国家安全体系[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10]张新华著.信息安全:威胁与战略[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每个站牌上都会标明公交车准点到这里的时间,以接受众人的监督。因为好奇,笔者每次坐车时都特意看表,看到达时间是否有误,结果在10多次的统计中,时间竟然都控制在30秒以内。这对习
【正】笔者在对某小区1台客梯进行新装电梯监督检验进行消防返回功能试验时,发现该电梯存在以下问题:(1)该电梯消防开关防护玻璃被金属片代替。(2)电梯消防开关动作后电梯并
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目标,初中数学因其具有内容的抽象性、文化的深刻性、内涵的辩证性和严谨的逻辑性以及应用的广
认知建构主义认为:自主学习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是作为一种内在的需要;这样的学习,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较强,也具有一定的参与的能力。表现在课堂上,就是老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交流表达。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从一些课的研讨中发现,在具体的操作中仍存在一些误区,通过
阅读《诚实和信任》,一学生质疑:“我觉得文中的‘我’不完全信任小红车的主人?如果信任,为什么要让他寄购货单据呢?”问题突如其来,教者没有自己直接回答,而是把问题抛给学生,这一来课上便出现了意外的精彩:  “我认为不是‘我’不信任小红车的主人,可能西方国家有这个习惯,以购货单据作为付款依据。”  “我想汽车肯定投了保险,虽问题不大,但保险公司肯定要按规矩赔付。因此,要对方把单据寄来。”  “我认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