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从球场运动了一会儿,身上仍没有一滴汗。十月,大部分城镇都冷清了,何况夜晚。尤其在苏州,空气湿漉漉的,不时刮来一阵阵冷风。回到宿舍,三张床铺,有一张空出,是我的:被单皱皱巴巴,枕头缱绻在被窝取暖,有点可怜。其余两人已经睡熟了。他们的老家恰巧都在南京,此刻同步斜卧在床上,上身穿着衬衫,下身套着厚袜,唯独双腿裸露,就像我的枕头,被遮得严严实实。
简单梳洗后,我蹑手蹑脚地爬上床,平卧着。四周静谧,但是楼上依旧响着橐橐的脚步声,可能是作诗的海子,踱步、迂回。我不知道,从回到宿舍,最后上床的短途,楼下是否也像我,听到楼上的脚步。至少我现在安然了。只是楼上又一声搠耳的“咔嚓”(椅子滑动,摩擦地面),把好不容易营造的睡意划碎。今夜我不关心人类,事实任何夜晚如是,可惜也同样没有任何牵挂的人。因此,我只想睡着……
有人给我发了几条讯息。某栋楼应时传出吼声,室友翻身后,丝毫不受干扰。我点开,是我的师姐,买了一张去北京的火车票,无座。她读西哲,常年困苦黑夜之中,倒是独创了不少音乐。于是自然而然,讯息后面紧跟一首原先的曲子,以及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截取片段。我想和她隔空交谈,打了几行字,匆匆删去,来回反复数次,最后关上、放下。我记得特殊的日子,绿皮的硬座从不熄灯,春运时曾在除夕前夜历练过。也许这个时候已经灯熄了,她打着光,坐在马扎,无人的旮旯,睁大了双眼。此刻过去好几个钟头,她估计凑着灯光,翻着俄国文学。
我深知睡不着的朋友,不占少数。门口的脚步声匆匆而过,掺杂着不同音色,兀自交谈着。这不难怪,睡着的人不为所动,睡不着的人也不会在这个钟头,可以说是叨扰吧。其实我并非经常失眠,秋天,本该平静的心,偏偏跃动着。我总是一段时间迷迷糊糊,一段时间,稍稍听得一丝响动,醒来再也睡不着了。前些日子,我将这件事,说与大我几岁的朋友。毋庸置疑,他也是个睡不着的人,经常在深夜敲一些意识流的文字,删删改改,最后完全摒弃。我记得自我认识他起,他就没有睡过一次正常觉,一段时间甚至强迫自己吃安眠药,情绪尚且安稳。说与他后,他即刻向我推荐了一种叫“右佐匹克隆”的药物,据说副作用比较小,就是容易犯困。我仍记得当时他对我说:“我知道那种感受,想睡睡不著。”脸上面无表情,应该面无表情才对。
临走前,他又建议我去医院看看,兴许神经衰弱,开点药就过去了。
最初失眠,差不多追溯到三年前,某个夜晚。一场高烧后,持续几个月没能睡着。也或许恰逢梅雨季,床被湿漉漉的,用家人的话说:“身子整天浸在水池子里一样。”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如此如此,失眠自然是现实于我,我却不敢笃定是否合乎理性,但是不论此刻,抑或回想当时,我的感官似乎在那一刻,无限放大。那时,我经常跑到隔壁宿舍,两人挤一张床,也便迅即入睡。而此时,其中身材微胖的室友“哼哧”了两声。我朝向他的方位,瞥了一眼,黑魆魆的,什么也看不见,随之的鼾鸣响彻整间屋子,甚至掩盖楼上的嘈杂。这是两点四十八分的苏州,楼上终于静了。
起身从厕所回来,喝了口水。这是我睡前的通病,说得文雅一些,像一条流水线,但凡做完系列工作,便预示我,该睡了。我真的有些困乏,脑壳隐隐发痛,闭上眼睛,困意逐渐流入排水口,地面潮湿,几块区域率先干涸,围成大小不一的圆圈,却棱角分明。尽管室友睡前对我说:“脑袋放空肯定能睡的。”室友是学宋明理学的,大概就是所谓的“存天理,灭人欲”,极能克制自己的欲望,或然照着什么规律表,生活循环行进。从球场回来后,果不其然,业已入睡。转至现在,窄窄的湾流,从深邃的鸿沟间缓缓流淌,每经过几个地方,便汇入几条支流,源源不断,翻涌成河,掀起阵阵浪涛。其中汇入的某条支流,来自室友说的“放空”,对事不对人。
我想象行走在荒野之中,周遭尽数的木头和丛草,却时刻走到尽头。白天与朋友提起过睡不着的事,朋友的身边也有这样的人,一沾枕头就睡不着了,喜欢海德格尔。我戏谑道:“人家睡不着因为在沉思,我睡不着纯属心事多。”还有一位姓严的朋友,信誓旦旦地告诉我:“你就是不够累,我一沾枕头就睡着了,嘛事没有。”于是这个晚上,我和几位朋友,到运动场上运动了一会儿,夜凉,身上难得出一些汗,只是感到些许疲惫。其中有一位喜欢外国文学的朋友,是个诗人,我们都如此称呼。他说他想写一个人,一个“无眠者”,一个整日精神饱满的亢奋者,听着类似乌托邦小说,或是某种虚无主义精神。折返宿舍的途中,路上三三两两的人,或形单影只,或三五成群。乱窜的猫,昏黄的灯光,打在某一个区域,或某一个角落,剩下的部分都是黑色,不足寻见,仿佛树上的叶子,尽管秋天变了它们的颜色。风吹来,瞬时响动,就分辨不出,究竟是哪一片叶子。
扭开门把的前一刻,一股倦意袭上;打开门,屋子里比外面温暖。窗帘遮得严严实实,近处的黑色比远方更黑,兜兜转转,时光在我的床位闪了闪,我下床,打开台灯。我的天空始终亮着,眼光顺着灯亮了,无论如何再也睡不着了。我朝暗处乜斜,确认没有叨扰他们后,从书架取出一本书,《莎士比亚全集》的第五本,黑色封面,正好是莎士比亚中年创作的四部喜剧,被世人遗落,而鲜为人知。当我睡不着的时候(听着酷似“反思文学”中的一篇诗歌),不知怎的,遽然欲图为自己写一部“文学史”。也是在这个时候,我不关心人类,不关心自己,我想睡着,就像我现在不想睡觉,一模一样。人活在夜晚,周边的琐事时而无限延伸,时间在验身中无限提速。从《无事生非》翻到《第十二夜》,相对历史剧,莎士比亚的喜剧显得尤为充实,或许夜晚得占不少功劳。当我睡不着的时候,不妨就不要睡着吧。书放回,猝然想起诗人先前构思的“无眠者”,转变为有形的存在,那就是依附在我的躯壳。但是,我重新躺回床上,关灯,底下太冷了,却不是因为瞌睡。
我想找站在绿皮火车的师姐,隔空说一说话。消息发给她,始终没有回复,大概仍然正盘坐某个暗角,翻读一本不叫《莎士比亚全集》的书。于是点开她发来的古典音乐,我听得不多,了解很少,所以呈现眼前时:原来那些叫舒伯特、莫扎特以及肖邦等等的作曲家,共同为了夜晚,写过不同乐章的《小夜曲》,配给不同的管弦曲调。夜晚未必闪烁星光,趟过某个时段,也没有月亮,甚至乌云密布,当我睡不着的时候,总有人在黑夜,瞪大了双眼,只想睡着。心像一块沾了水的抹布,一双手拧巴拧巴,倒也舒坦了。反复失眠的日子,直至今日,业已缺乏当初的敏感,不啻为一件幸事。然而,当我幻想成为“无眠者”的时候,回响的小提琴不知何时销声匿迹,毕竟天透过窗帘,泛起白光。
楼上又开始响动沉重的脚步声,在我睡着前。或许是那个人,或许不是,他们声调千篇一律,但是步伐紊乱。然后,我睡着了,它们同时睡着了。
简单梳洗后,我蹑手蹑脚地爬上床,平卧着。四周静谧,但是楼上依旧响着橐橐的脚步声,可能是作诗的海子,踱步、迂回。我不知道,从回到宿舍,最后上床的短途,楼下是否也像我,听到楼上的脚步。至少我现在安然了。只是楼上又一声搠耳的“咔嚓”(椅子滑动,摩擦地面),把好不容易营造的睡意划碎。今夜我不关心人类,事实任何夜晚如是,可惜也同样没有任何牵挂的人。因此,我只想睡着……
有人给我发了几条讯息。某栋楼应时传出吼声,室友翻身后,丝毫不受干扰。我点开,是我的师姐,买了一张去北京的火车票,无座。她读西哲,常年困苦黑夜之中,倒是独创了不少音乐。于是自然而然,讯息后面紧跟一首原先的曲子,以及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截取片段。我想和她隔空交谈,打了几行字,匆匆删去,来回反复数次,最后关上、放下。我记得特殊的日子,绿皮的硬座从不熄灯,春运时曾在除夕前夜历练过。也许这个时候已经灯熄了,她打着光,坐在马扎,无人的旮旯,睁大了双眼。此刻过去好几个钟头,她估计凑着灯光,翻着俄国文学。
我深知睡不着的朋友,不占少数。门口的脚步声匆匆而过,掺杂着不同音色,兀自交谈着。这不难怪,睡着的人不为所动,睡不着的人也不会在这个钟头,可以说是叨扰吧。其实我并非经常失眠,秋天,本该平静的心,偏偏跃动着。我总是一段时间迷迷糊糊,一段时间,稍稍听得一丝响动,醒来再也睡不着了。前些日子,我将这件事,说与大我几岁的朋友。毋庸置疑,他也是个睡不着的人,经常在深夜敲一些意识流的文字,删删改改,最后完全摒弃。我记得自我认识他起,他就没有睡过一次正常觉,一段时间甚至强迫自己吃安眠药,情绪尚且安稳。说与他后,他即刻向我推荐了一种叫“右佐匹克隆”的药物,据说副作用比较小,就是容易犯困。我仍记得当时他对我说:“我知道那种感受,想睡睡不著。”脸上面无表情,应该面无表情才对。
临走前,他又建议我去医院看看,兴许神经衰弱,开点药就过去了。
最初失眠,差不多追溯到三年前,某个夜晚。一场高烧后,持续几个月没能睡着。也或许恰逢梅雨季,床被湿漉漉的,用家人的话说:“身子整天浸在水池子里一样。”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如此如此,失眠自然是现实于我,我却不敢笃定是否合乎理性,但是不论此刻,抑或回想当时,我的感官似乎在那一刻,无限放大。那时,我经常跑到隔壁宿舍,两人挤一张床,也便迅即入睡。而此时,其中身材微胖的室友“哼哧”了两声。我朝向他的方位,瞥了一眼,黑魆魆的,什么也看不见,随之的鼾鸣响彻整间屋子,甚至掩盖楼上的嘈杂。这是两点四十八分的苏州,楼上终于静了。
起身从厕所回来,喝了口水。这是我睡前的通病,说得文雅一些,像一条流水线,但凡做完系列工作,便预示我,该睡了。我真的有些困乏,脑壳隐隐发痛,闭上眼睛,困意逐渐流入排水口,地面潮湿,几块区域率先干涸,围成大小不一的圆圈,却棱角分明。尽管室友睡前对我说:“脑袋放空肯定能睡的。”室友是学宋明理学的,大概就是所谓的“存天理,灭人欲”,极能克制自己的欲望,或然照着什么规律表,生活循环行进。从球场回来后,果不其然,业已入睡。转至现在,窄窄的湾流,从深邃的鸿沟间缓缓流淌,每经过几个地方,便汇入几条支流,源源不断,翻涌成河,掀起阵阵浪涛。其中汇入的某条支流,来自室友说的“放空”,对事不对人。
我想象行走在荒野之中,周遭尽数的木头和丛草,却时刻走到尽头。白天与朋友提起过睡不着的事,朋友的身边也有这样的人,一沾枕头就睡不着了,喜欢海德格尔。我戏谑道:“人家睡不着因为在沉思,我睡不着纯属心事多。”还有一位姓严的朋友,信誓旦旦地告诉我:“你就是不够累,我一沾枕头就睡着了,嘛事没有。”于是这个晚上,我和几位朋友,到运动场上运动了一会儿,夜凉,身上难得出一些汗,只是感到些许疲惫。其中有一位喜欢外国文学的朋友,是个诗人,我们都如此称呼。他说他想写一个人,一个“无眠者”,一个整日精神饱满的亢奋者,听着类似乌托邦小说,或是某种虚无主义精神。折返宿舍的途中,路上三三两两的人,或形单影只,或三五成群。乱窜的猫,昏黄的灯光,打在某一个区域,或某一个角落,剩下的部分都是黑色,不足寻见,仿佛树上的叶子,尽管秋天变了它们的颜色。风吹来,瞬时响动,就分辨不出,究竟是哪一片叶子。
扭开门把的前一刻,一股倦意袭上;打开门,屋子里比外面温暖。窗帘遮得严严实实,近处的黑色比远方更黑,兜兜转转,时光在我的床位闪了闪,我下床,打开台灯。我的天空始终亮着,眼光顺着灯亮了,无论如何再也睡不着了。我朝暗处乜斜,确认没有叨扰他们后,从书架取出一本书,《莎士比亚全集》的第五本,黑色封面,正好是莎士比亚中年创作的四部喜剧,被世人遗落,而鲜为人知。当我睡不着的时候(听着酷似“反思文学”中的一篇诗歌),不知怎的,遽然欲图为自己写一部“文学史”。也是在这个时候,我不关心人类,不关心自己,我想睡着,就像我现在不想睡觉,一模一样。人活在夜晚,周边的琐事时而无限延伸,时间在验身中无限提速。从《无事生非》翻到《第十二夜》,相对历史剧,莎士比亚的喜剧显得尤为充实,或许夜晚得占不少功劳。当我睡不着的时候,不妨就不要睡着吧。书放回,猝然想起诗人先前构思的“无眠者”,转变为有形的存在,那就是依附在我的躯壳。但是,我重新躺回床上,关灯,底下太冷了,却不是因为瞌睡。
我想找站在绿皮火车的师姐,隔空说一说话。消息发给她,始终没有回复,大概仍然正盘坐某个暗角,翻读一本不叫《莎士比亚全集》的书。于是点开她发来的古典音乐,我听得不多,了解很少,所以呈现眼前时:原来那些叫舒伯特、莫扎特以及肖邦等等的作曲家,共同为了夜晚,写过不同乐章的《小夜曲》,配给不同的管弦曲调。夜晚未必闪烁星光,趟过某个时段,也没有月亮,甚至乌云密布,当我睡不着的时候,总有人在黑夜,瞪大了双眼,只想睡着。心像一块沾了水的抹布,一双手拧巴拧巴,倒也舒坦了。反复失眠的日子,直至今日,业已缺乏当初的敏感,不啻为一件幸事。然而,当我幻想成为“无眠者”的时候,回响的小提琴不知何时销声匿迹,毕竟天透过窗帘,泛起白光。
楼上又开始响动沉重的脚步声,在我睡着前。或许是那个人,或许不是,他们声调千篇一律,但是步伐紊乱。然后,我睡着了,它们同时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