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睡不着的时候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806778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从球场运动了一会儿,身上仍没有一滴汗。十月,大部分城镇都冷清了,何况夜晚。尤其在苏州,空气湿漉漉的,不时刮来一阵阵冷风。回到宿舍,三张床铺,有一张空出,是我的:被单皱皱巴巴,枕头缱绻在被窝取暖,有点可怜。其余两人已经睡熟了。他们的老家恰巧都在南京,此刻同步斜卧在床上,上身穿着衬衫,下身套着厚袜,唯独双腿裸露,就像我的枕头,被遮得严严实实。
  简单梳洗后,我蹑手蹑脚地爬上床,平卧着。四周静谧,但是楼上依旧响着橐橐的脚步声,可能是作诗的海子,踱步、迂回。我不知道,从回到宿舍,最后上床的短途,楼下是否也像我,听到楼上的脚步。至少我现在安然了。只是楼上又一声搠耳的“咔嚓”(椅子滑动,摩擦地面),把好不容易营造的睡意划碎。今夜我不关心人类,事实任何夜晚如是,可惜也同样没有任何牵挂的人。因此,我只想睡着……
  有人给我发了几条讯息。某栋楼应时传出吼声,室友翻身后,丝毫不受干扰。我点开,是我的师姐,买了一张去北京的火车票,无座。她读西哲,常年困苦黑夜之中,倒是独创了不少音乐。于是自然而然,讯息后面紧跟一首原先的曲子,以及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截取片段。我想和她隔空交谈,打了几行字,匆匆删去,来回反复数次,最后关上、放下。我记得特殊的日子,绿皮的硬座从不熄灯,春运时曾在除夕前夜历练过。也许这个时候已经灯熄了,她打着光,坐在马扎,无人的旮旯,睁大了双眼。此刻过去好几个钟头,她估计凑着灯光,翻着俄国文学。
  我深知睡不着的朋友,不占少数。门口的脚步声匆匆而过,掺杂着不同音色,兀自交谈着。这不难怪,睡着的人不为所动,睡不着的人也不会在这个钟头,可以说是叨扰吧。其实我并非经常失眠,秋天,本该平静的心,偏偏跃动着。我总是一段时间迷迷糊糊,一段时间,稍稍听得一丝响动,醒来再也睡不着了。前些日子,我将这件事,说与大我几岁的朋友。毋庸置疑,他也是个睡不着的人,经常在深夜敲一些意识流的文字,删删改改,最后完全摒弃。我记得自我认识他起,他就没有睡过一次正常觉,一段时间甚至强迫自己吃安眠药,情绪尚且安稳。说与他后,他即刻向我推荐了一种叫“右佐匹克隆”的药物,据说副作用比较小,就是容易犯困。我仍记得当时他对我说:“我知道那种感受,想睡睡不著。”脸上面无表情,应该面无表情才对。
  临走前,他又建议我去医院看看,兴许神经衰弱,开点药就过去了。
  最初失眠,差不多追溯到三年前,某个夜晚。一场高烧后,持续几个月没能睡着。也或许恰逢梅雨季,床被湿漉漉的,用家人的话说:“身子整天浸在水池子里一样。”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如此如此,失眠自然是现实于我,我却不敢笃定是否合乎理性,但是不论此刻,抑或回想当时,我的感官似乎在那一刻,无限放大。那时,我经常跑到隔壁宿舍,两人挤一张床,也便迅即入睡。而此时,其中身材微胖的室友“哼哧”了两声。我朝向他的方位,瞥了一眼,黑魆魆的,什么也看不见,随之的鼾鸣响彻整间屋子,甚至掩盖楼上的嘈杂。这是两点四十八分的苏州,楼上终于静了。
  起身从厕所回来,喝了口水。这是我睡前的通病,说得文雅一些,像一条流水线,但凡做完系列工作,便预示我,该睡了。我真的有些困乏,脑壳隐隐发痛,闭上眼睛,困意逐渐流入排水口,地面潮湿,几块区域率先干涸,围成大小不一的圆圈,却棱角分明。尽管室友睡前对我说:“脑袋放空肯定能睡的。”室友是学宋明理学的,大概就是所谓的“存天理,灭人欲”,极能克制自己的欲望,或然照着什么规律表,生活循环行进。从球场回来后,果不其然,业已入睡。转至现在,窄窄的湾流,从深邃的鸿沟间缓缓流淌,每经过几个地方,便汇入几条支流,源源不断,翻涌成河,掀起阵阵浪涛。其中汇入的某条支流,来自室友说的“放空”,对事不对人。
  我想象行走在荒野之中,周遭尽数的木头和丛草,却时刻走到尽头。白天与朋友提起过睡不着的事,朋友的身边也有这样的人,一沾枕头就睡不着了,喜欢海德格尔。我戏谑道:“人家睡不着因为在沉思,我睡不着纯属心事多。”还有一位姓严的朋友,信誓旦旦地告诉我:“你就是不够累,我一沾枕头就睡着了,嘛事没有。”于是这个晚上,我和几位朋友,到运动场上运动了一会儿,夜凉,身上难得出一些汗,只是感到些许疲惫。其中有一位喜欢外国文学的朋友,是个诗人,我们都如此称呼。他说他想写一个人,一个“无眠者”,一个整日精神饱满的亢奋者,听着类似乌托邦小说,或是某种虚无主义精神。折返宿舍的途中,路上三三两两的人,或形单影只,或三五成群。乱窜的猫,昏黄的灯光,打在某一个区域,或某一个角落,剩下的部分都是黑色,不足寻见,仿佛树上的叶子,尽管秋天变了它们的颜色。风吹来,瞬时响动,就分辨不出,究竟是哪一片叶子。
  扭开门把的前一刻,一股倦意袭上;打开门,屋子里比外面温暖。窗帘遮得严严实实,近处的黑色比远方更黑,兜兜转转,时光在我的床位闪了闪,我下床,打开台灯。我的天空始终亮着,眼光顺着灯亮了,无论如何再也睡不着了。我朝暗处乜斜,确认没有叨扰他们后,从书架取出一本书,《莎士比亚全集》的第五本,黑色封面,正好是莎士比亚中年创作的四部喜剧,被世人遗落,而鲜为人知。当我睡不着的时候(听着酷似“反思文学”中的一篇诗歌),不知怎的,遽然欲图为自己写一部“文学史”。也是在这个时候,我不关心人类,不关心自己,我想睡着,就像我现在不想睡觉,一模一样。人活在夜晚,周边的琐事时而无限延伸,时间在验身中无限提速。从《无事生非》翻到《第十二夜》,相对历史剧,莎士比亚的喜剧显得尤为充实,或许夜晚得占不少功劳。当我睡不着的时候,不妨就不要睡着吧。书放回,猝然想起诗人先前构思的“无眠者”,转变为有形的存在,那就是依附在我的躯壳。但是,我重新躺回床上,关灯,底下太冷了,却不是因为瞌睡。
  我想找站在绿皮火车的师姐,隔空说一说话。消息发给她,始终没有回复,大概仍然正盘坐某个暗角,翻读一本不叫《莎士比亚全集》的书。于是点开她发来的古典音乐,我听得不多,了解很少,所以呈现眼前时:原来那些叫舒伯特、莫扎特以及肖邦等等的作曲家,共同为了夜晚,写过不同乐章的《小夜曲》,配给不同的管弦曲调。夜晚未必闪烁星光,趟过某个时段,也没有月亮,甚至乌云密布,当我睡不着的时候,总有人在黑夜,瞪大了双眼,只想睡着。心像一块沾了水的抹布,一双手拧巴拧巴,倒也舒坦了。反复失眠的日子,直至今日,业已缺乏当初的敏感,不啻为一件幸事。然而,当我幻想成为“无眠者”的时候,回响的小提琴不知何时销声匿迹,毕竟天透过窗帘,泛起白光。
  楼上又开始响动沉重的脚步声,在我睡着前。或许是那个人,或许不是,他们声调千篇一律,但是步伐紊乱。然后,我睡着了,它们同时睡着了。
其他文献
距离再远彼此仍旧相识  我对视过大山  呓语到星辰的舞台由漆黑至红润  我也生出过遐想  对比着这山与那山的生命脉搏  从北方到南方  从这山到那山  深入着从未脱离,与生俱来的  灵魂或者精神的故乡  从方言到方言  从朴实到坚韧  观察着在庇护和滋养下  一茬茬生灵踩下的印记  从小院到小院  叩问柴扉,静候沉重的回声  小镇  听得见林丛麻雀的嬉戏  没有屈服于机器狂傲的爪牙  雨后啊,泥土
期刊
走出会议室,刘局长边看手表边嘱咐工作人员,给司机小彭打个电话,五分钟以后出发。他今天要去一趟扶贫村,办一件重要的事。  办公楼前,一辆越野车已经等候在门口。刘局长打开车门,看到座位上放着的纸盒子,他露出满意的微笑。  “按照安排,已经把蛋糕买好了。”小彭说。  “好的,办得好。”刘局长答到。说话间,他把蛋糕盒子提起来,坐定后放在腿上架着。  “这路上太颠簸,我担心蛋糕摇坏了,还是抱着稳当。”刘局长
期刊
那个蓬头垢面的汉子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已经想不起来了。  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在我每天上班必经的路上,在一排排落叶松吐出了豆芽般淡绿色的时候,那个流浪汉就突然坐到了路边。  这样的流浪汉在城市里一度很多。他的出现像我们习惯了干净的路边突然多了一块黑乎乎的石头,相信不会存在太久,消失,像浪一样流,便是他们的宿命。  然而,这次是一个例外,流浪汉至少在这条路边出现了九个月之久。  几株落叶松树,一蓬翠竹,
期刊
一  枕在岩层里的旧事,依稀残留着钻木取火时的温度。几块被打制出智慧形状的石器,在黧黑的洞壁上刻画出静寂的图腾。  或许,在文明曙光点亮之初,祖先们欣喜莫名的脸上曾浮过一丝惊惧。又或许,他们因进一步挣脱了蒙昧与野蛮,而向上苍提交过由衷的赞辞。  当火被赋予实用性之后,茹毛饮血的日子被一寸寸降解;烤熟的食物则像矿床一样,被味蕾挖掘出崭新而丰富的体验。  逼仄的肠胃和寿命,因此变得从容、轻盈。  祖先
期刊
生在小山村,总爱着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走出乡村几十年了,但每每看到葱茏茂盛的田野、丰收在望的蔬菜瓜果,或见到儿时的玩伴、坚守在乡下的亲戚朋友,心里总会涌动无比的兴奋和激动。也许,这就是渗透在骨子里难以割舍的乡村情结吧。  妻子与我同乡,相似的经历,同样的地域文化,也就塑造了相同的乡村情结。我们喜欢清新自然的乡村,深爱憨厚朴实的乡民,更加钟情绿色环保的粮食果疏。  老家就像流淌在我俩身体里的血,
期刊
操着怯怯的乡音,以陌生人的身份近身于你,眼神里的慌乱和羞涩,怎能遮掩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家乡人的无知和浅薄。  一  古朴、自然、素雅,甚至有些破败,写在你的门面。清一色的木板,清一色的石头,清一色的檐角翻飞。走过几百年的光阴,你将自己坐成静默和宁馨。  三毛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莫非你浸染过文学的芳香,懂得在岁月中安身立命。  
期刊
这回,老屋是真的倒了,就倒在秋风里。  “倒了也好,”父亲长长舒了一口氣后回头看了一眼母亲说,“免得你妈成天操心着要回去看。”  母亲赌气坐到一边,满脸凄然,仿佛突然间失去了一位亲人一般,半天都回不过神来。末了,终于还是抬起头来,小心地向两个弟弟打听老屋倒掉的情节。  “屋里的大衣柜你们抬出来没有?”  “没有。”  “那是我出嫁时你外婆送给我的陪嫁,还是土漆漆的面子呢。那堂屋柜上放的簸篮、筛子都
期刊
当我们被命运安排在一叶扁舟之上,那我们注定要经历狂风和巨浪。与其痛苦绝望,不如执桨前行。因为海总有尽头,而那便是太阳升起的地方。  面对磨难与逆境,我们须不沉浸于过往,不惊惧于现在,不失望于未来。恰如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所言:“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造物主向我们投下的究竟是光芒抑或是阴影,取决于我们怎样面对太阳。  即刻以外,皆是故道  城市里的夜晚,霓虹灯总在闪耀,它们
期刊
月亮的尾巴刚收进山,太阳的头发就露了出来,鸡叫了三遍,天亮了,我又该去放羊了。我摸着黑穿上衣服,用手抹了抹窗户,只能看到一团漆黑。天已经亮了,但我的一双眼睛还没有亮,它们被眼屎迷糊,还沉醉在夜晚的幻觉中。  我揉揉眼睛,清理完眼屎,走出了窑院。  羊圈里的五只羊儿早已经睡醒,见我出来了,都朝着我“咩咩咩”地叫,圆溜溜的眼睛盯着我看。它们在向我传输一个信号——它们的肚子饿了,该去吃饭了。可我并没有那
期刊
“王常有在省城工作的大后人出了车祸。”这消息传到村里时,张家婆婆媳妇子闹仗的事、李家娃娃妈跟人跑了的事、赵家买新车的事等等都变得不值一提。一时间,啥说法都有。银环是在玉凤家串门子时听到的。平时,银环对这类事情也十分上心,总想打听更多的细节,总想在眾多的说法中辨析一条最可信的。可是,出事的是王常有家的大后人。银环感叹人世无常,又感觉有件什么事堵在心上,总觉得王常有的大后人带走了一个关于自己的什么事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