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对学生综合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它是学生最不喜欢寫的作业,也是教师语文教学的难点。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中,小学语文课程目标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经过作文教学的不断尝试和努力,我认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应该从低年级抓起。如何实施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休闲活动,将可养成阅读的习惯,就可以获得各种知识,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适时施教,在学生开读的最佳时段,教师帮助其树立起阅读的兴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育走向成功的机遇。
(一)为学生选好读物,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
一般来说,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因此,可以让他们看一些图文并茂的儿歌、童话故事。学完拼音后,给他们介绍带有拼音的图书,要求边看图边读拼音和汉字。学生学完课文后,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与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怎样读。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内容应该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体裁要多样,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
(二)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老师要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
(三)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书笔记的形式多样,有“摘录好词好句”,有“概括主要内容”,有“写读后感”,还有“直接在书中圈点勾画批注”等多种形式。教师在让学生记笔记时,大可不必统一形式,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爱的笔记形式来记笔记。读书也是一种创作,读书笔记应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到好文章,摘录下好词好句,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给学生阅读的空间,自由发挥的空间,只有这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践、思考,才能真正地获得能力,这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
(四)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保障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课文,实行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自觉性。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独立阅读的方法,在课外阅读中能自主地进行阅读,丰富了语文材料,扩大了知识面。
提高理解能力是一个从肤浅到深刻,从理解不确切到确切理解,从被动记背结论到主动思考理解的过程。因此,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学生理解阅读内容的有效途径。
二、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首先,多肯定。得到老师的肯定,能使儿童产生强烈的成功体验,从而产生强烈的兴趣。因此,教师在作文讲评时有要多肯定。优秀的作文可表扬,对中、下水平的作文也要挖掘“闪光点”,巧妙的词语、精彩的句子、生动的片段都可以当众肯定,使每一位同学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对写好作文产生信心和兴趣。
其次,巧批评。对于学生作文的毛病要明确指出,但方法要妙。有一次上课,我二话没说拿起一篇作文一口气往下读,读得满脸通红,上气不接下气。有位学生实在忍不住了便对我说:“老师,您为什么不停顿,我听着很难受。”我没有直接指出这篇作文没有标点,而是让学生先体验作文的错误,获得感性认识,再进行总结,这样的做法比直接指出有效。
最后,讲创意。一是对学生的作文而言,要保护学生作文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意识,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标新立异”写出与众不同的作文来。二是对教师来说,讲评要有特色,不要局限于某种呆板的模式,而应突破框框,创出新路,让学生感兴趣,有收获。
三、注重感受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在教学中要重视给学生留作业,如做家务活,让学生说自己的感受和经历,然后让学生写一篇作文,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写出了“我在脏衣服上打上肥皂就‘吭哧’‘吭哧’地搓起来,一个个小肥皂泡儿从衣服上冒出来,一会就便成一大堆白沫儿。”这些切合实际的表达都来自学生亲身的体验。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感受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说真话,吐真情。
四、给孩子添上想象的翅膀
(一)创设想象的气氛与环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在教学中创设想象的气氛与环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奠定想象的情感基础。小学生由于身心各方面发展水平的约束,产生一些离奇甚至荒谬的想法是难免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耐心引导,不可简单粗暴的纠正,否则想象的积极性一旦消失,就很难挽回了。
(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供想象的知识基础
要通过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供想象的知识基础。教师要注意交给学生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使孩子的知识范围在课本的基础上有所丰富和扩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
(三)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习惯,发展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习惯,发展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想象力的基础,观察力和思维想象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从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力入手。
总之,要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通过某些强化训练手段就能做到的。教师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慢慢的,一点一滴的,把写作的能力渗透给学生,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休闲活动,将可养成阅读的习惯,就可以获得各种知识,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适时施教,在学生开读的最佳时段,教师帮助其树立起阅读的兴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育走向成功的机遇。
(一)为学生选好读物,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
一般来说,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因此,可以让他们看一些图文并茂的儿歌、童话故事。学完拼音后,给他们介绍带有拼音的图书,要求边看图边读拼音和汉字。学生学完课文后,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与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怎样读。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内容应该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体裁要多样,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
(二)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老师要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
(三)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书笔记的形式多样,有“摘录好词好句”,有“概括主要内容”,有“写读后感”,还有“直接在书中圈点勾画批注”等多种形式。教师在让学生记笔记时,大可不必统一形式,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爱的笔记形式来记笔记。读书也是一种创作,读书笔记应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到好文章,摘录下好词好句,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给学生阅读的空间,自由发挥的空间,只有这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践、思考,才能真正地获得能力,这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
(四)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保障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课文,实行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自觉性。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独立阅读的方法,在课外阅读中能自主地进行阅读,丰富了语文材料,扩大了知识面。
提高理解能力是一个从肤浅到深刻,从理解不确切到确切理解,从被动记背结论到主动思考理解的过程。因此,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学生理解阅读内容的有效途径。
二、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首先,多肯定。得到老师的肯定,能使儿童产生强烈的成功体验,从而产生强烈的兴趣。因此,教师在作文讲评时有要多肯定。优秀的作文可表扬,对中、下水平的作文也要挖掘“闪光点”,巧妙的词语、精彩的句子、生动的片段都可以当众肯定,使每一位同学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对写好作文产生信心和兴趣。
其次,巧批评。对于学生作文的毛病要明确指出,但方法要妙。有一次上课,我二话没说拿起一篇作文一口气往下读,读得满脸通红,上气不接下气。有位学生实在忍不住了便对我说:“老师,您为什么不停顿,我听着很难受。”我没有直接指出这篇作文没有标点,而是让学生先体验作文的错误,获得感性认识,再进行总结,这样的做法比直接指出有效。
最后,讲创意。一是对学生的作文而言,要保护学生作文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意识,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标新立异”写出与众不同的作文来。二是对教师来说,讲评要有特色,不要局限于某种呆板的模式,而应突破框框,创出新路,让学生感兴趣,有收获。
三、注重感受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在教学中要重视给学生留作业,如做家务活,让学生说自己的感受和经历,然后让学生写一篇作文,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写出了“我在脏衣服上打上肥皂就‘吭哧’‘吭哧’地搓起来,一个个小肥皂泡儿从衣服上冒出来,一会就便成一大堆白沫儿。”这些切合实际的表达都来自学生亲身的体验。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感受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说真话,吐真情。
四、给孩子添上想象的翅膀
(一)创设想象的气氛与环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在教学中创设想象的气氛与环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奠定想象的情感基础。小学生由于身心各方面发展水平的约束,产生一些离奇甚至荒谬的想法是难免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耐心引导,不可简单粗暴的纠正,否则想象的积极性一旦消失,就很难挽回了。
(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供想象的知识基础
要通过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供想象的知识基础。教师要注意交给学生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使孩子的知识范围在课本的基础上有所丰富和扩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
(三)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习惯,发展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习惯,发展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想象力的基础,观察力和思维想象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从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力入手。
总之,要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通过某些强化训练手段就能做到的。教师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慢慢的,一点一滴的,把写作的能力渗透给学生,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