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被誉为“改革开放试验田”的经济开发区,如何寻求新的定位,培育竞争新优势,带动所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我认为,关键要加快创新,建设智能化园区。
智能园是集知识经济、科学管理、可持续发展为一体的园区。包括四层含义:一个以高新技术产业、高科技企业、高素质人才为支撑的经济园;一个与国际惯例接轨, 与现代市场经济接轨的创业园;一个融现代化科学管理为一体的现代园;一个人居环境清洁优雅、文化气息浓郁、充满生机活力的生态文化园。
智能园是开发区应对入世的战略选择。成立于1984年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各地区吸引国外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窗口,成为生产力快速集聚、经济高速发展的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基地之一,摸索出了一套区域经济管理的新模式。当前,经济全球花的浪潮席卷全球,信息时代已经到来,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存与发展面临重大挑战。
开发区作为中国最早接触市场经济、最早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区域,入世后应充分发挥区域竞争力优势,以建设有竞争力的产业为总目标,遵守国际规则,率先搭建现代服务平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通过技术扩散和产业群聚,提高参与全球的竞争能力,带动国内企业为跨国公司配套,推动所在地区企业更深层次地进入国际产业分工和专业化协作生产体系。建设智能园区,能很好地解决产业支撑问题,重构开发区的产业优势,实现开发区由量的扩张到质的飞跃,完成开发区“二次创业”的历史使命。
智能园是21世纪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开发区之所以发展较快,是因为有特殊的优惠政策,而在新的发展阶段,开发区更应有其特殊的功能。目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已从区域试验阶段、各类开发区的特殊政策阶段进入全方位的整体推进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作为最初推动力的政策优势虽仍起这很大的作用,但正在逐渐弱化。现在关键在于开发区如何借助之一最初推动力,尽快从“政策性” 开发区的老观念中走出来,建立起“功能型”的开发区,再造开发区快速发展的新优势。
未来的经济增长,农业仍是基础,但主要由非农产业推动。非农产业的发展是以聚集于城市、使其建设臻于完善,能为非农产业创造成长和扩展的空间,产生明显的聚集效应,带来较高的规模效益、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大的经济扩散效应。“十五”期间乃至2050年,将是我国城市化、现代化推进的关键时期,谁抢搭上了城市化这趟班车,谁将赢得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开发区建设其实就是一个规模巨大的城市化运动。我国目前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是综合开发型的城建活动,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才成长起来的全新的城建机制。我国许多城市发展新区,就是以以开发区为依托的。如:上海蒲东新区规划522平方公里;武汉市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规划面积有31平方公里增至110平方公里;苏州开发区10年实现了再造一个新苏州的目标。从世界范围看,自1954年以来,全世界已产生了一些以开发区为依托的新兴城市。
开发区是我国经济中最活跃的区域,国际经验证明,没有商贸、金融、文化事业的相应发展,其经济很难繁荣,并将制约第二产业的更大发展,人气、商气是开发区重要的投资环境之一。我国的开发区普遍存在着“人气不足”的现象,要创造新优势,必须把建设国际化、现代化新城区作为新战略,着力完善其城市功能,培育完善金融环境、市场环境、生态环境、文化环境,使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建设智能化园区,不仅要注重生产力的发展,也要重视生产关系的调整;不仅要注重技术,也要重视管理;不仅要注重第二产业的发展,也要重视第三产业;不仅要注重经济发展,也要重视加快城市化进程。因此,建设智能园是开发区完善城市功能、扩大综合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郑州开发区两年多的实践证明建设智能化区大有希望。在“三高”方面,着重“三园一中心” (河南省软件园、河南省高科技工业园、河南省留学人员创业园、郑州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的功能开发与建设,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现代生物技术等主导产业,涌现出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产品;郑州高新技术创业中心于2001年8月被批准为国家级创业中心;2001年高新技术项目占引进项目的60%以上,高新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在体制创新方面,实行企业化管理、公司化运作,初步形成了“小政府,大开发”的体制框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效应,实现经济关系市场化,经济发展开放化,经济管理法制化。尝试按照国际惯例运作,成立了项目服务中心,实行项目进区服务代办制,提供一站式全程服务。继2002年2月被国务院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之后,目前设在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郑州出口加工区”,有望近期被国务院批准设立。在管理方面,坚持“事业之上,发展第一”,提出了“一区多园,以区带园”的经营理念,确立了“以现代工业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第三产业为推动”的开发建设指导思想。工作中突出一个“实”字,按照“设置目标有压力,明细责任挖潜力,监督考核出动力”的原则,做到目标实实在在有质量,责任实实在在有分量,考核实实在在有力量。在生态文化建设方面,坚持“以事业统一思想,以发展凝聚力量,以实干树立形象”,确立了“宁肯自己千辛万苦,不让企业一事为难”的服务宗旨。全面导入CI,从发展战略、科学定位、经营理念等方面聘请专家整体策划。建设了启明广场、风筝广场、中心广场,加大区域绿化、美化、亮化工作力度,绿地率成为郑州是最高的区域之一。
智能园建设,推动了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去年,我区发展速度成倍增长,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平均每12天开工一家企业,世界知名企业荷兰飞利浦、德国曼公司、菲律宾上好佳及国内知名企业海尔集团、安彩集团、乐百氏等已经进驻。
河南省软件园开发项目
项目名称:河南省软件园软件基地开发
项目单位: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总公司
项目可行性: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之际,知识经济的大潮迅猛而来,信息化建设正在以前所未有步伐向前促进。而计算机软件正是信息化的基础和核心,大力发展软件产业是我国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共识。截至目前国家已批准成立了12个国家级软件工业园区,河南省的经济规模总量已居中西部第一位和全国第五位。在发展软件上有自己独具的人才、信息、市场优势。国内外许多著名的软件公司已经或正将进驻中部地区,中国科利华软件公司已进入河南省软件园,并以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软件企业的进入。河南省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软件园的建设,两位主管经济和科技的副省长已对此做出批示,同时制定优惠政策,从资金、税收、土地简化办事手续等方面支持软件园建设。河南省软件园规划占地500亩,由100个左右三层软件洋房及6万平方米的公寓洋房组成。该楼群统一规划,采用现代西方建筑形成,相对独立,周围辅以绿地、花坛、运动场等,既是理想的科研开发场所,也是理想的生活休闲场所。软件园的建设,即可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支持,又可最大限度地提高科技项目与房产开发商结合,具有极大的产业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建设规模:占地500亩,100个左右三层软件洋房,6万平方米公寓洋房。绿地、花坛、运动场等。
投资估算:共需资金2000万美元,需引进外资1500万美元。
合作方式:开发区以优惠的地价提供给开发商和软件公司,并给予税收上的政策优惠。
项目负责人:陈晓东、杜旭东
电话:86-371-6781252、6782001 传真:86-371-6781248
智能园是集知识经济、科学管理、可持续发展为一体的园区。包括四层含义:一个以高新技术产业、高科技企业、高素质人才为支撑的经济园;一个与国际惯例接轨, 与现代市场经济接轨的创业园;一个融现代化科学管理为一体的现代园;一个人居环境清洁优雅、文化气息浓郁、充满生机活力的生态文化园。
智能园是开发区应对入世的战略选择。成立于1984年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各地区吸引国外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窗口,成为生产力快速集聚、经济高速发展的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基地之一,摸索出了一套区域经济管理的新模式。当前,经济全球花的浪潮席卷全球,信息时代已经到来,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存与发展面临重大挑战。
开发区作为中国最早接触市场经济、最早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区域,入世后应充分发挥区域竞争力优势,以建设有竞争力的产业为总目标,遵守国际规则,率先搭建现代服务平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通过技术扩散和产业群聚,提高参与全球的竞争能力,带动国内企业为跨国公司配套,推动所在地区企业更深层次地进入国际产业分工和专业化协作生产体系。建设智能园区,能很好地解决产业支撑问题,重构开发区的产业优势,实现开发区由量的扩张到质的飞跃,完成开发区“二次创业”的历史使命。
智能园是21世纪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开发区之所以发展较快,是因为有特殊的优惠政策,而在新的发展阶段,开发区更应有其特殊的功能。目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已从区域试验阶段、各类开发区的特殊政策阶段进入全方位的整体推进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作为最初推动力的政策优势虽仍起这很大的作用,但正在逐渐弱化。现在关键在于开发区如何借助之一最初推动力,尽快从“政策性” 开发区的老观念中走出来,建立起“功能型”的开发区,再造开发区快速发展的新优势。
未来的经济增长,农业仍是基础,但主要由非农产业推动。非农产业的发展是以聚集于城市、使其建设臻于完善,能为非农产业创造成长和扩展的空间,产生明显的聚集效应,带来较高的规模效益、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大的经济扩散效应。“十五”期间乃至2050年,将是我国城市化、现代化推进的关键时期,谁抢搭上了城市化这趟班车,谁将赢得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开发区建设其实就是一个规模巨大的城市化运动。我国目前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是综合开发型的城建活动,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才成长起来的全新的城建机制。我国许多城市发展新区,就是以以开发区为依托的。如:上海蒲东新区规划522平方公里;武汉市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规划面积有31平方公里增至110平方公里;苏州开发区10年实现了再造一个新苏州的目标。从世界范围看,自1954年以来,全世界已产生了一些以开发区为依托的新兴城市。
开发区是我国经济中最活跃的区域,国际经验证明,没有商贸、金融、文化事业的相应发展,其经济很难繁荣,并将制约第二产业的更大发展,人气、商气是开发区重要的投资环境之一。我国的开发区普遍存在着“人气不足”的现象,要创造新优势,必须把建设国际化、现代化新城区作为新战略,着力完善其城市功能,培育完善金融环境、市场环境、生态环境、文化环境,使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建设智能化园区,不仅要注重生产力的发展,也要重视生产关系的调整;不仅要注重技术,也要重视管理;不仅要注重第二产业的发展,也要重视第三产业;不仅要注重经济发展,也要重视加快城市化进程。因此,建设智能园是开发区完善城市功能、扩大综合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郑州开发区两年多的实践证明建设智能化区大有希望。在“三高”方面,着重“三园一中心” (河南省软件园、河南省高科技工业园、河南省留学人员创业园、郑州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的功能开发与建设,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现代生物技术等主导产业,涌现出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产品;郑州高新技术创业中心于2001年8月被批准为国家级创业中心;2001年高新技术项目占引进项目的60%以上,高新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在体制创新方面,实行企业化管理、公司化运作,初步形成了“小政府,大开发”的体制框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效应,实现经济关系市场化,经济发展开放化,经济管理法制化。尝试按照国际惯例运作,成立了项目服务中心,实行项目进区服务代办制,提供一站式全程服务。继2002年2月被国务院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之后,目前设在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郑州出口加工区”,有望近期被国务院批准设立。在管理方面,坚持“事业之上,发展第一”,提出了“一区多园,以区带园”的经营理念,确立了“以现代工业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第三产业为推动”的开发建设指导思想。工作中突出一个“实”字,按照“设置目标有压力,明细责任挖潜力,监督考核出动力”的原则,做到目标实实在在有质量,责任实实在在有分量,考核实实在在有力量。在生态文化建设方面,坚持“以事业统一思想,以发展凝聚力量,以实干树立形象”,确立了“宁肯自己千辛万苦,不让企业一事为难”的服务宗旨。全面导入CI,从发展战略、科学定位、经营理念等方面聘请专家整体策划。建设了启明广场、风筝广场、中心广场,加大区域绿化、美化、亮化工作力度,绿地率成为郑州是最高的区域之一。
智能园建设,推动了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去年,我区发展速度成倍增长,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平均每12天开工一家企业,世界知名企业荷兰飞利浦、德国曼公司、菲律宾上好佳及国内知名企业海尔集团、安彩集团、乐百氏等已经进驻。
河南省软件园开发项目
项目名称:河南省软件园软件基地开发
项目单位: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总公司
项目可行性: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之际,知识经济的大潮迅猛而来,信息化建设正在以前所未有步伐向前促进。而计算机软件正是信息化的基础和核心,大力发展软件产业是我国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共识。截至目前国家已批准成立了12个国家级软件工业园区,河南省的经济规模总量已居中西部第一位和全国第五位。在发展软件上有自己独具的人才、信息、市场优势。国内外许多著名的软件公司已经或正将进驻中部地区,中国科利华软件公司已进入河南省软件园,并以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软件企业的进入。河南省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软件园的建设,两位主管经济和科技的副省长已对此做出批示,同时制定优惠政策,从资金、税收、土地简化办事手续等方面支持软件园建设。河南省软件园规划占地500亩,由100个左右三层软件洋房及6万平方米的公寓洋房组成。该楼群统一规划,采用现代西方建筑形成,相对独立,周围辅以绿地、花坛、运动场等,既是理想的科研开发场所,也是理想的生活休闲场所。软件园的建设,即可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支持,又可最大限度地提高科技项目与房产开发商结合,具有极大的产业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建设规模:占地500亩,100个左右三层软件洋房,6万平方米公寓洋房。绿地、花坛、运动场等。
投资估算:共需资金2000万美元,需引进外资1500万美元。
合作方式:开发区以优惠的地价提供给开发商和软件公司,并给予税收上的政策优惠。
项目负责人:陈晓东、杜旭东
电话:86-371-6781252、6782001 传真:86-371-678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