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的非线性思考

来源 :商界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gicide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那一步,你觉得天猫会是怎么样的?”
  “无所不能啊”。
  天猫营销平台总经理刘博(花名:家洛)语气肯定,没有丝毫犹豫。他身后的墙上,贴着天猫“6·18”的安排,节奏紧密、不带一丝喘气的空隙。
  此时,离“6·18”还有5天,没人能预测出“6·18”的准确结果。但家洛看上去,已经胸有成竹。
  5天后,天猫“6·18”的数据迫不及待地从各个平台发出:5分钟成交200吨奶粉,7分钟成交2 000万片纸尿裤,14分钟成交160吨泰国榴莲,10个小时成交4500万张面膜。
  零点过后仅10分钟,天猫服饰总体成交额突破10亿元,“6·18”期间仅花呗分期交易金额就突破40亿元。
  有20%的00后男生,第一次在天猫国际上下单,购买了彩妆……
  这些数据上传到天猫的系统中,以0和1的形态,与其他上亿次的交易数据一道,成为天猫用来观察下一轮趋势的大数据。
  奈飞、库里和线性思维
  这两年,有两个被津津乐道的大数据故事:
  风靡全球的美剧《纸牌屋》,是大数据的杰作。奈飞公司用大数据分析发现,喜欢观看1990年版《纸牌屋》的用户,同时喜欢看导演大卫·芬奇和凯文·史派西的作品。奈飞于是决定由大卫·芬奇导演,搭配凯文·史派西主演翻拍《纸牌屋》。
  这是第一个故事。第二个故事发生在NBA。
  刚刚获得NBA总冠军的金州勇士队,六年前战绩惨不忍睹。2011年入主的新投资人拉科布是数据分析的坚定拥趸者,利用数据分析,让球队意识到NBA传统的争夺制空权打法,好看但是低效,转而寻找更高效的打法,即提高三分球命中率。于是勇士卖掉大牌球星,培养新人库里,并且通过数据指导比赛的人员和战术布置,最终获得总冠军。
  这两个看似合情合理的故事,更像是从结果倒推之后的归纳总结,带着大数据将全面统治世界的神秘感。从结果倒推原因,是按照时间顺序的线性思维,A发生在B之前,A即为因,B就为果。看似逻辑自洽,它却不一定是真正的原因。
  《纸牌屋》的大数据故事已经被证实为营销手段,NBA里会用数据的球队也不只有金州勇士。
  电商时代,这样的故事也不少。用户因为点击了几次纸尿布的广告,就收到“祝贺当爸爸”的贺卡和无休止的婴儿用品推送。但触发这一切的开关,那几次纸尿布点击,可能只是用户的误操作。这位刚参加完高考的男生,其实是想点开旁边的《王者荣耀》广告。
  人的交易和交易的人
  触发用户行为的原因,常常只是一念之间的转变。
  寻找用户的品牌们,大多落入过线性思维的陷阱。用户在半年前购买过某品牌的洗发水,是他半年后继续购买的理由吗?会是他购买其他洗发水的理由吗?
  即使能够掌握这1个用户最真实的原因,也不能推导出1 000个用户的购买动机,更不用说几百万个用户。最让品牌头痛的,是要让那些从未购买过的用户,拿起这款洗发水,放入购物车,走到收银台,付钱结账。
  新品推出时,广告词常常是“专为高端人士定制”“年轻人的选择”,这些看似精准的定位,是对用户喜好、习惯等特征的臆测。即使他们有问卷调研,但问卷调查的答案是“用户的真实需要”,还是“用户认为自己需要”,已经被广泛质疑。
  大数据时代之前,数据获得的成本高、周期长,寻找其中的规律难度非常高。对于规律的获取,就像是验证相对论的过程:假设—求证—再假设—再求证。
  在寻找用户的路上,品牌面临的难题更头痛:大胆假设,无法求证。
  过去求证的途径,主要是销售数据,一切围绕交易结果进行判断。用上一次的交易模型,指导下一次的交易。
  电商时代,可供品牌参考的数据多出一个维度:转化率、点击率、页面停留时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电商平台以此作为打击传统零售的武器,为品牌商提供比商场收银、电视广告、街头调研……。更精准的用户数据。
  精准,是一个相对概念。3.141 5比3.14精准,3.141592比3.141 5精准。这取决于你的計算能力和对数据精准的需求。
  去年底之前,天猫也是以此进行定位。当时阿里巴巴还没有提出新零售,天猫是以卖货为主的场所。
  今年5月,天猫换掉了过去“上天猫就购了”的品牌定位,代之以“理想生活上天猫”。之前天猫的目标是抵达“购买”,现在则想要触达“人(理想生活)”,重心从“人的交易”,转变为“交易的人”。
  “过去十年,我们帮助品牌商卖货,做得非常好。但是走到这一步,我们发现仅仅帮他们卖货是不够的。如果只是这样,其他品牌的竞争力就在上升。我们需要其他层面的东西。”家洛口中的“其他层面”,是重新找到了使用数据的途径。
  “去年年底之前,我们没有为品牌做具体的数据沉淀,只是做数据反馈,比如数据的结果是那样的,转化率是这样的。”
  雁群和“人”
  如之前所说,个人的行为只是“一念之间”,除非在大脑里植入芯片,个体的“念”难以判断。更何况,用数据判断个人的心念,也必然会涉及隐私。
  如果将可触达的个体数据做集合,形成具有共性的群体,一个群体的行为则是可以找到某种规律和趋势。雁群飞行,我们能看到“人”的规律;独雁飞行,只有飞行本身。
  天猫想用数据找到雁群,雁群里有“人”。
  于是,群体被解构为数据。围绕一个群体的数据,在“量”上面难以估计。天猫要获取数据,抵达用户,需要依靠家洛口中反复出现的“专业能力”。
  这种专业,一方面在“量”上,一方面在“力”上,二者都是基于阿里生态。
  天猫在数据“量”上积累,来自两个地方:天猫平台自身和天猫以外、阿里以内的地方。
  首先是天猫平台本身,这类数据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用户和品牌之间的直接互动。平日的购买、浏览、收藏,活动时的抢购……所有用户群体与品牌之间互动的数据,都会被天猫沉淀下来,每一次的数据都渗透到下一次,平台上数据越来越厚。包括聚划算、粉丝趴、超级品牌日在内的活动,即使用户只是浏览没有产生购买,这样的行为都会转化为,辅助下一次决策的数据。
  第二,用户在天猫上其他关联行为产生的数据。刚刚购买Refa按摩仪的用户,点击了飞利浦剃须刀的页面,浏览了20分钟详情页之后,没有下单就退出了。这一串行为,很难说存在因果关系,但其中的关联性在大量的数据沉淀之后,自然会显现出价值。
  其次,天猫以外,阿里生态以内的所有地方,“雁过必留痕迹”。支付宝记录下北京的小张昨天吃了海底捞,交了水电费,郑州的小李今天在淘宝买了鸡毛掸子、同时用花呗分期买了iPhone7……用户在阿里生态上进行的行为轨迹,从多个维度沉淀出数据。
  从“力”来说,阿里云的成熟,对阿里生态上每个环节的数据专业能力的提升,都有不言而喻的作用。现在的天猫有能力,从“3.14”走到“3.141 5”,更加接近真相。
  5月的发布会上,围绕理想生活的概念,天猫发布了五个趋势词:乐活绿动、独乐自在、人设自由、无微不智、玩物立志。这是天猫基于大数据,从“雁群”中看到的“人”。
  在这五个趋势中,我们已经看不见“购买”“商品”的直接呈现,反倒是对“人群”的强调。天猫将“人群”送达品牌手中的势能,是让做了16年出口的美的洗碗机,决定推出针对国内市场的产品。2016年,在天猫上,美的洗碗机销售额超过4 000万元,销量增长1 900%。
  所有非B的,即为B的原因
  如果我们能进入到互联网的数字空间里,可能会发现这里和宇宙一样,没有边际,不分上下,不辨左右。
  这里是真实世界的数字倒影。
  我们在有限的物理世界中的行为,让这个无限空间里的数据不断膨胀。所有像天猫这样,挖掘数据、沉淀数据的平台,他们在做的事情,就是唤醒这个空间里沉睡的数据,继而观测、洞察数据。
  从牛顿经典力学开始的线性思维,需要在这个空间被打破,一切都是非连续性。过去“A→B”,A是B的原因,不仅仅是A,我们还找到了“A1、A2……A20”,越来越多的原因,但我们依然是在线性思维之下寻找解答。
  我们要面对的,可能是“所有非B的,都是B的原因”。
  没有确定的原因,只有可以被洞察的数据。这是大数据时代最值得敬畏的地方。
  从过去线性反馈数据,到如今立体沉淀人群数据,天猫在做的,是在技术支持下,尝试着打破线性因果链条,沉淀出一个形象立体的用户群。
  不谈因果,只讲数据。
  不仅仅是天猫,中国各个电商服务用户的能力,已经无需赘言。但是对品牌商的价值,如果只停留在促成交易层面,那么中国最好的三大电商应该是打折网、团购网、返利网。低价、折扣是触发交易的一剂良药,但这样的交易并没有可延续性,更谈不上品牌价值。不被折扣绑架的持续交易,需要品牌商在服务、品牌价值等方面找到溢价能力。
  品牌想要找的是自己的受众,用户需要最适合自己的品牌,两端相互存在吸引力。天猫过去做的事情是互联网最基本的一个功能:匹配。为用户匹配合适的品牌,为品牌找到用户,这个匹配能力来自数据力。
  如果品牌是一棵树,天猫做的事情,是用数据支撑,让这棵树在天猫平台上长得足够高,让足够远的人看到,自己走过来。
  “6·18”五天前的那次采訪,在阿里园区里,天猫营销平台总经理家洛谈到技术的力量。他相信,技术会从过去的“满足业务需求”,转变为商业模式的驱动器。当天猫挖掘数据、沉淀数据的技术更强大时,在洞悉用户趋势,为品牌商传递价值等方面,天猫的想象力将足够大。
  “无所不能。”
  编辑 陈志强 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創业环境  厦门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相对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生活成本不高,但对关联领域的创业信息反应慢半拍。  代际印象  曾经厦门岛上制造工厂林立,人员十分密集。自2008年开始,厦门市政府集中规划,疏解产业业态,大力扶持文化、动漫及高新技术产业。现在,厦门岛已经成为本地创业的资源高地。  曾经为厦门市政府拍摄和制作宣传片的张玮说,早期入驻软件园的企业享受购地优惠价,价格只有2 000元/平方米
期刊
有人说,今天的北上广深已经疯了,似乎网龄超过5年,年龄低于30岁,认字三千左右,英语四六级上下,知道KK,出入过媒体互联网和广告公司的人都创业了,弄潮了,跟天使投资人喝咖啡了。  显然,这里面有调侃的成分。在北京、杭州这样的城市,六度空间的理论变成了三度空间,你和一个登上财富杂志封面的人物之间或许往往只隔着三个人,几乎可以看见巨额的热钱在流动,见者有份,钱多速来。  当时代的聚光灯都打到了这些创业
期刊
创业环境  无锡民间资本丰富,以轻工业、纺织业为代表的企业正面临转型,以互联网为延伸的中小型创业正在崛起。  代际印象  曾经的中低端制造业正在苦苦转型中挣扎,而今互联网相关企业正在无锡兴起,高端科技文化产业正在孵化。  以制造业著称的江南城市无锡,似乎隔绝了经济的潮起潮落。  其实很多人对无锡仍然抱有老旧的观念,事实上无锡除了制造业、轻工业发达,还有很多中青年正在创业的项目。中小型企业在这里生根
期刊
创业环境  市场小、用户少、传统“小确幸”理念浓厚,台湾地区成为了创业领域的一处偏隅。  代际印象  硬件制造业依旧是台湾经济中坚力量,但连接外界的互联网平台型创企正在崛起。  在创投圈,比起硅谷,台湾显得神秘许多。印象里的台湾,来自书本,它是“亚洲四小龙”之一;来自直觉,101大楼、诚品书店;来自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里每个人都曾经有过的沈佳宜。这里硬件制造业发达,宏碁、华硕、HTC坐
期刊
创业环境  它是全球最早接触互联网的地方之一。因为创新人才的流失和互联网产品开发的滞后性,让这个原本有着天然优质基因的地方沦为了创业“荒漠”。  代际印象  国际化的资源和机会,让香港有了领先的起跑点。但香港似乎更青睐金融,创业团队的激情因为各种水土不服而熄灭。  作为一个以前在香港创业,现在在北京打拼的香港人,通过这些年的经历,我还是有话想说。  记得3年前我希望在北京创业,当我在一个天使投资人
期刊
创业环境  良好的政策引来了大量创客,但大杂烩式的融入很难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诸多创企去留难断。  代际印象  传统工业逐渐淡出群众视线,轻资产的互联网创企大量涌入,为武汉增添了一份活力。  武汉光谷太希望成为中国的硅谷。  引进大型企业,类似微软、海康威视、银联商务,打造配套服务环境;转变政策,在股权激励、金融税改、行政体制改革等方面下足工夫。栽好梧桐树,静待凤来栖,武汉政策先行,撒下大网,坐等创
期刊
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纷纷探索组织变革,电子商务有京东和苏宁云商,家电制造则以海尔的组织形态演化最为引人注目。过去,很多人都做了这样的尝试,迈克尔·哈默提出的“流程变革”,尝试把运营流程与外部需求联系起来;卡普兰的平衡计分卡则直接把用户需求纳入到企业的战略考量中。然而,受制于信息技术,过去企业内部流程并没有真正与外部连通。  互联网改变了企业的边界、生产组织体系,甚至劳动雇佣关系。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
期刊
看一个为宠物全生命周期进行一站式服务的公司,如何通过宠物电商的玩法,把它们宠到让你怀疑人生。  奇葩特征  1.基础服务:波齊商城为宠物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吃和买服务。  2.奇葩升级:除了买买买,还有线下洗护造型、医疗、摄影等服务。除了服务于猫狗,还有水族、爬虫等。  3.终极奇葩:近日,国外机构TechNode发布《发现中国下一个BAT》的奇葩报告,共选出不同领域的8家新兴领头公司,波奇网也入选其
期刊
一个是三国时期(约公元184-280年)的一代枭雄,他是“治世之能臣”,亦是“乱世之奸雄”。一个是日本战国时代(约公元1467-1615年)的改革领袖,在诸侯纷争、天下大乱之时,为日本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个叫曹操,一个叫织田信长。他们生活的时代虽相隔1300余年,但各自所处的境况、个人命运、领导风格和做事方法却有诸多相似之处。两人先后登上光辉的历史舞台,各自都成为了平定乱世、建立霸业的一代霸
期刊
从2008年到2017年,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走过欲说还休的10年。10年之前,市场大多相信,危机终会过去,一切必将复归如常;10年之后,市场渐渐明白,危机影响不会消逝,世界格局变化已经深深烙上危机的印记,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  利益,是最现实的普世价值。利益最大化,既是理性人的行为基准,也是国家博弈的核心关切。危机带来的最大冲击,是利益分配格局的变化。全球经济增长中枢系统性下降,利益总蛋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