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绿色金融已经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金融机构转型升级的必经途径。本文首先概括了绿色金融领域国内外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及发展现状,重点就绿色金融股权投资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对我国绿色金融未来的发展有所助益。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液,绿色金融顾名思义即“绿色”加“金融”,是指通过金融的手段为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等绿色产业提供其发展所需的资金及资源,进而达到金融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其本质还是金融业对所掌握资金资源的倾向性分配。
1.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1.1国际绿色金融发展趋势
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绿色金融发展得相对较好,其中,美国绿色金融相关法律体系和政策非常完善、高效。英国偏重于政府激励措施。日本作为亚洲地区绿色金融的领头羊,由通商产业省牵头,通过日本政策银行推行环境评级贴息业务,配合、引导商业金融机构支持环境友好企业的积极性。纵观经济发达国家的绿色金融体系,虽然各有特色,但无外乎是政府支持、商业金融机构执行、奖惩并重、加强监管。西方国家的绿色金融起步较早,在环境治理、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值得我们积极学习、借鉴。
1.2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完成期限的日益临近,我国政府越来越关注环境治理,但是受制于目前我国的经济体量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国内绿色金融领域很少有风险完全可控的项目,绝大多数的绿色金融业务都是承受政府压力的产物,国内商业金融机构缺少积极性。基于这种情况,党十八大、十九大,在推进绿色金融立法、加大执法力度、完善金融政策监督体系、加强绿色金融市场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顶层设计和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等相关职能部门出台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文件,保障我国绿色金融业务的落地实施。金融机构在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按照各相关部委制定的政策路线图,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业务,不断提高绿色信贷占比,提升对绿色产业的股权投资规模。可以说,当前我国绿色金融正在逐步发展壮大。
2.绿色金融风险分析
绿色金融业务可以分为债权类业务和股权类业务,债权类业务的风险把控与传统的授信业务大体一致,而股权类业务则具有一定的独有特点,因此本文主要对绿色金融股权投资业务的风险进行简要分析。绿色金融股权投资主要包括政策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等。
2.1政策风险
绿色股权项目投资周期较长,非常容易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及行业政策的影响。我国已初步形成指导绿色金融发展的法律体系,但是,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其执行和监管力度被不断弱化,被投资企业可能未能真正享受到法律层面的鼓励或便利。倘若外部宏观经济周期下行,行业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将会对绿色股权投资项目的顺利退出造成很大影响。此外,对于绿色产业、绿色项目、绿色金融的认定标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因此,该类项目的政策风险较大。
2.2技术风险
由于目前绿色环保项目几个主要投资领域内仍然是高度竞争性的,可能面临一段时间内产业集中爆发导致产能过剩的风险,或者是某项技术因其他替代技术的快速发展而面临淘汰的风险。绿色项目的技术特点还使其面临着其他产业所没有的特有不可控的环境因素造成的技术风险,比如,光伏和风力发电面临着日照时间和风力不确定的风险,绿色建筑面临着所用技术是否达到节能、节水标准的风险,许多环保和节能设备面临着性能不稳定的风险。
2.3市场风险
绿色金融股权投资项目往往投资期较长,投资回报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较长投资周期中,无风险利率、通货膨胀率、风险溢价率、市场平均收益率等影响资本(资金)价格因素将产生较大变化,被投资企业的股权及项目的市场价值亦将发生较大变化,总体的市场风险较高。同时,当前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上,资本要求的退出期及投资收回期大都在5年左右,而绿色股权投资项目的投资期一般都在10-15年,两者存在一定的投资期限错配,这也进一步加大了此类项目的市场风险。
2.4其他风险
除了上述三类风险外,绿色股权投资项目还面临将面临法律风险、舆情风险等其他风险。其中,法律风险主要体现在部分股权投资项目可能存在收益兜底条款,签订了抽屉协议,一旦投资收益达不到预期,或者所投项目出現风险,极容易出现法律纠纷。舆情风险主要体现在绿色项目往往对生态环保要求较高,如果技术不达标,运营效果不好,容易产生负面舆情,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3.发展绿色金融的政策建议
3.1做好顶层设计,加强人才培养
金融机构发展绿色股权投资首先应当在考核和激励机制方面优化顶层设计。在考核方面,金融机构传统的考核大都是一年甚至更短周期的考核,考核结果与员工薪酬直接挂钩,而绿色股权投资项目普遍投资回收周期长,较短考核周期内难以见到投资效益。如果考核机制不改变将对此类业务发展形成很限制。同时,还应当制定较为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发展优质的绿色股权投资项目。绿色金融股权投资项目有很强的专业性,其运作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专业人士的技能和经验,关键人员离职可能会给项目的管理带来重大不利影响。因此,在考核和激励机制调整到位的基础上,应当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既懂绿色产业又懂金融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以解决当前绿色金融股权投资人才紧缺的问题。
3.2优化投资模式,合理把控各类风险
由于绿色技术企业大多数处于成长期和产品研发期,其商业的可持续性和回报的确认需要较长时间和较高成本,而单个项目收益的难以预测性将对绿色金融股权投资带来较高的市场风险。金融机构可以考虑通过优化投资模式,建立绿色发展基金,通过市场化机制管理来平滑项目收益风险。在整个绿色金融股权投资过程中,投后管理产生的风险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可能会产生更加集中而隐蔽的系统性风险,需要引起警惕。例如被投资企业的业务经营风险,其原因可能是项目所处行业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比如经济衰退;可能是经营决策不对,比如盲目扩张、过快多元化;也可能是企业管理者的能力不够,或管理团队不稳定等。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液,绿色金融顾名思义即“绿色”加“金融”,是指通过金融的手段为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等绿色产业提供其发展所需的资金及资源,进而达到金融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其本质还是金融业对所掌握资金资源的倾向性分配。
1.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1.1国际绿色金融发展趋势
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绿色金融发展得相对较好,其中,美国绿色金融相关法律体系和政策非常完善、高效。英国偏重于政府激励措施。日本作为亚洲地区绿色金融的领头羊,由通商产业省牵头,通过日本政策银行推行环境评级贴息业务,配合、引导商业金融机构支持环境友好企业的积极性。纵观经济发达国家的绿色金融体系,虽然各有特色,但无外乎是政府支持、商业金融机构执行、奖惩并重、加强监管。西方国家的绿色金融起步较早,在环境治理、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值得我们积极学习、借鉴。
1.2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完成期限的日益临近,我国政府越来越关注环境治理,但是受制于目前我国的经济体量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国内绿色金融领域很少有风险完全可控的项目,绝大多数的绿色金融业务都是承受政府压力的产物,国内商业金融机构缺少积极性。基于这种情况,党十八大、十九大,在推进绿色金融立法、加大执法力度、完善金融政策监督体系、加强绿色金融市场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顶层设计和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等相关职能部门出台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文件,保障我国绿色金融业务的落地实施。金融机构在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按照各相关部委制定的政策路线图,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业务,不断提高绿色信贷占比,提升对绿色产业的股权投资规模。可以说,当前我国绿色金融正在逐步发展壮大。
2.绿色金融风险分析
绿色金融业务可以分为债权类业务和股权类业务,债权类业务的风险把控与传统的授信业务大体一致,而股权类业务则具有一定的独有特点,因此本文主要对绿色金融股权投资业务的风险进行简要分析。绿色金融股权投资主要包括政策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等。
2.1政策风险
绿色股权项目投资周期较长,非常容易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及行业政策的影响。我国已初步形成指导绿色金融发展的法律体系,但是,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其执行和监管力度被不断弱化,被投资企业可能未能真正享受到法律层面的鼓励或便利。倘若外部宏观经济周期下行,行业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将会对绿色股权投资项目的顺利退出造成很大影响。此外,对于绿色产业、绿色项目、绿色金融的认定标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因此,该类项目的政策风险较大。
2.2技术风险
由于目前绿色环保项目几个主要投资领域内仍然是高度竞争性的,可能面临一段时间内产业集中爆发导致产能过剩的风险,或者是某项技术因其他替代技术的快速发展而面临淘汰的风险。绿色项目的技术特点还使其面临着其他产业所没有的特有不可控的环境因素造成的技术风险,比如,光伏和风力发电面临着日照时间和风力不确定的风险,绿色建筑面临着所用技术是否达到节能、节水标准的风险,许多环保和节能设备面临着性能不稳定的风险。
2.3市场风险
绿色金融股权投资项目往往投资期较长,投资回报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较长投资周期中,无风险利率、通货膨胀率、风险溢价率、市场平均收益率等影响资本(资金)价格因素将产生较大变化,被投资企业的股权及项目的市场价值亦将发生较大变化,总体的市场风险较高。同时,当前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上,资本要求的退出期及投资收回期大都在5年左右,而绿色股权投资项目的投资期一般都在10-15年,两者存在一定的投资期限错配,这也进一步加大了此类项目的市场风险。
2.4其他风险
除了上述三类风险外,绿色股权投资项目还面临将面临法律风险、舆情风险等其他风险。其中,法律风险主要体现在部分股权投资项目可能存在收益兜底条款,签订了抽屉协议,一旦投资收益达不到预期,或者所投项目出現风险,极容易出现法律纠纷。舆情风险主要体现在绿色项目往往对生态环保要求较高,如果技术不达标,运营效果不好,容易产生负面舆情,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3.发展绿色金融的政策建议
3.1做好顶层设计,加强人才培养
金融机构发展绿色股权投资首先应当在考核和激励机制方面优化顶层设计。在考核方面,金融机构传统的考核大都是一年甚至更短周期的考核,考核结果与员工薪酬直接挂钩,而绿色股权投资项目普遍投资回收周期长,较短考核周期内难以见到投资效益。如果考核机制不改变将对此类业务发展形成很限制。同时,还应当制定较为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发展优质的绿色股权投资项目。绿色金融股权投资项目有很强的专业性,其运作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专业人士的技能和经验,关键人员离职可能会给项目的管理带来重大不利影响。因此,在考核和激励机制调整到位的基础上,应当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既懂绿色产业又懂金融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以解决当前绿色金融股权投资人才紧缺的问题。
3.2优化投资模式,合理把控各类风险
由于绿色技术企业大多数处于成长期和产品研发期,其商业的可持续性和回报的确认需要较长时间和较高成本,而单个项目收益的难以预测性将对绿色金融股权投资带来较高的市场风险。金融机构可以考虑通过优化投资模式,建立绿色发展基金,通过市场化机制管理来平滑项目收益风险。在整个绿色金融股权投资过程中,投后管理产生的风险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可能会产生更加集中而隐蔽的系统性风险,需要引起警惕。例如被投资企业的业务经营风险,其原因可能是项目所处行业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比如经济衰退;可能是经营决策不对,比如盲目扩张、过快多元化;也可能是企业管理者的能力不够,或管理团队不稳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