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占着重要地位,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关键词:化学 实验 能力
一、增强实验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化学实验离不开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现象能否准确的观察决定了实验结论的正确与否。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如:要怎样观察,要观察什么东西等,都需要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五彩缤纷的化学实验现象,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乐于进行实验观察;但教师如不提出观察的内容,学生的注意力将会被一些无用的实验现象所分散,达不到实验的效果。不断用实验启发学生积极感觉、知觉事物的变化,自觉地进行观察实验中表现出来的现象,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并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借助摄影演示实验,即能放大实验现象,增强实验的可见度,更易于学生认真、细腻有序的观察。例如,在《分子和原子》的教学中,把烧杯放在投影器承物玻璃面上,在烧杯中加入约2/3体积水,然后放入一小粒品红,品红是一种红色染料,最初在水中缓缓溶解,渐渐地明显分成两支,待片刻后,扩散完成。在此之前,教师可提出问题:刚加入时有什么现象?过了一段时间后呢?最后呢?为什么会这样呢?此时,分子运动的全过程投影到银幕上,学生都能真实清楚地观察到,并透过观察到的现象,认识分子是处在不停地运动状态中。这就避免了以往教师枯燥无味的说教,又把微观物质运动状态,通过投影产生清晰的表象,展现在学生眼前,直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加深对分子概念、性质、结构的理解。实践证明,借助投影演示实验,能强化实验演示效果和实验的直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做好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巩固验证,加深和扩大他们所学得的理论知识,做实验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因此,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学生分组实验,在动手的过程中,学生应认真理解实验操作的每一步骤和方法,而不是照方抓药;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对异常、不明显或结论错误的实验现象,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找出原因;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如滴管的使用、加热时试管口的方向、酒精灯的使用等,教师必须及时防止和纠正在实验操作上的错误,训练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有的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注意实验技巧,合理巧妙地组织和改进实验操作顺序和方法,使自己的实验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动手操作,掌握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技能后,坚持经常练习,久之就会熟能生巧。事实证明,通过组织分组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三、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的能力
概念是反映物质物理属性和化学变化的一般本质属性,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感知是第一要素。概念内容的具体化又是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第一个起点。因此,教师必须紧紧依托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从直观的实验现象中,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在化学的教学大纲中也指出:“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不论是培养学生形成物质特性概念,还是培养学生形成化学变化规律概念,或是培养学生形成基本理论概念,均要以试验为主要途径。例如,在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的教学中,我们借助木炭、硫粉、铁丝、红磷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其中有非金属与金属的典型代表物质,通过这些典型、系列的化学反应,指导、培养学生基本上形成抽象的化合反应概念。此外,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化学反应概念,也都是通过典型、系列的化学实验后,归纳、总结而形成的。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同样,我们通过白磷的燃烧试验和铁与硫酸铜的反应,培养学生形成化学规律概念。
四、让学生做“想象实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这里所说“想象实验”,不是无本之木,不是取缔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也不是改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为教师讲学生听,而是建立在一定基础实验之上的“想象”实验。不可小觑想象实验的重要性,须知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诸多实验都是在想象中完成的。在教学的过程,有些实验在现有条件是无法完成的,教师可让学生想象这个实验,再由教师讲解,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另外,有些实验可以让学生想象它的结果,再由教师演示或学生动手做,得出的结果与想象的进行比较,可让学生得到更深刻的印象。例如,在《原子的构成》的教学中,在现实的条件下学生是不可能看到原子的内部结构,唯有教师指导,让学生大胆的把原子想象成一个球体,原子核位于球的中心,电子绕着中心作高速运动。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理解原子结构上大有帮助。
五、利用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的活动过程。化学的探究试验是学生探究的实践活动,化学实验的功能和探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必然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在新教材中,除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之外,还有许多探究性实验,例如: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等。对于这些实验,学生已经不再是照搬书本了,而是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设计试验,解决问题。这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通过这一类的实验,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所以,应该提倡利用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基础,也是化学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尽可能给学生创造实验条件,让学生在较好的学习环境里掌握更多的知识,具备更多的能力,为二十一世纪的祖国建设输送合格人才。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第二十三中学)
关键词:化学 实验 能力
一、增强实验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化学实验离不开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现象能否准确的观察决定了实验结论的正确与否。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如:要怎样观察,要观察什么东西等,都需要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五彩缤纷的化学实验现象,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乐于进行实验观察;但教师如不提出观察的内容,学生的注意力将会被一些无用的实验现象所分散,达不到实验的效果。不断用实验启发学生积极感觉、知觉事物的变化,自觉地进行观察实验中表现出来的现象,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并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借助摄影演示实验,即能放大实验现象,增强实验的可见度,更易于学生认真、细腻有序的观察。例如,在《分子和原子》的教学中,把烧杯放在投影器承物玻璃面上,在烧杯中加入约2/3体积水,然后放入一小粒品红,品红是一种红色染料,最初在水中缓缓溶解,渐渐地明显分成两支,待片刻后,扩散完成。在此之前,教师可提出问题:刚加入时有什么现象?过了一段时间后呢?最后呢?为什么会这样呢?此时,分子运动的全过程投影到银幕上,学生都能真实清楚地观察到,并透过观察到的现象,认识分子是处在不停地运动状态中。这就避免了以往教师枯燥无味的说教,又把微观物质运动状态,通过投影产生清晰的表象,展现在学生眼前,直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加深对分子概念、性质、结构的理解。实践证明,借助投影演示实验,能强化实验演示效果和实验的直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做好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巩固验证,加深和扩大他们所学得的理论知识,做实验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因此,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学生分组实验,在动手的过程中,学生应认真理解实验操作的每一步骤和方法,而不是照方抓药;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对异常、不明显或结论错误的实验现象,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找出原因;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如滴管的使用、加热时试管口的方向、酒精灯的使用等,教师必须及时防止和纠正在实验操作上的错误,训练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有的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注意实验技巧,合理巧妙地组织和改进实验操作顺序和方法,使自己的实验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动手操作,掌握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技能后,坚持经常练习,久之就会熟能生巧。事实证明,通过组织分组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三、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的能力
概念是反映物质物理属性和化学变化的一般本质属性,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感知是第一要素。概念内容的具体化又是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第一个起点。因此,教师必须紧紧依托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从直观的实验现象中,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在化学的教学大纲中也指出:“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不论是培养学生形成物质特性概念,还是培养学生形成化学变化规律概念,或是培养学生形成基本理论概念,均要以试验为主要途径。例如,在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的教学中,我们借助木炭、硫粉、铁丝、红磷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其中有非金属与金属的典型代表物质,通过这些典型、系列的化学反应,指导、培养学生基本上形成抽象的化合反应概念。此外,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化学反应概念,也都是通过典型、系列的化学实验后,归纳、总结而形成的。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同样,我们通过白磷的燃烧试验和铁与硫酸铜的反应,培养学生形成化学规律概念。
四、让学生做“想象实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这里所说“想象实验”,不是无本之木,不是取缔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也不是改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为教师讲学生听,而是建立在一定基础实验之上的“想象”实验。不可小觑想象实验的重要性,须知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诸多实验都是在想象中完成的。在教学的过程,有些实验在现有条件是无法完成的,教师可让学生想象这个实验,再由教师讲解,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另外,有些实验可以让学生想象它的结果,再由教师演示或学生动手做,得出的结果与想象的进行比较,可让学生得到更深刻的印象。例如,在《原子的构成》的教学中,在现实的条件下学生是不可能看到原子的内部结构,唯有教师指导,让学生大胆的把原子想象成一个球体,原子核位于球的中心,电子绕着中心作高速运动。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理解原子结构上大有帮助。
五、利用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的活动过程。化学的探究试验是学生探究的实践活动,化学实验的功能和探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必然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在新教材中,除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之外,还有许多探究性实验,例如: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等。对于这些实验,学生已经不再是照搬书本了,而是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设计试验,解决问题。这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通过这一类的实验,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所以,应该提倡利用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基础,也是化学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尽可能给学生创造实验条件,让学生在较好的学习环境里掌握更多的知识,具备更多的能力,为二十一世纪的祖国建设输送合格人才。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第二十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