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茗忆茶圣,乐事赋提梁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hieli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壶里有乾坤,香茗细入喉。紫砂壶的诞生与中国茶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正是中国人崇尚饮茶的习俗,才使得各种茶器得以发展和延续,使得紫砂壶能从中脱颖而出。茶与壶的关系就像鱼和水,用紫砂壶泡茶,更能够品味到茶的情感和甘润。
  中国作为茶的原产地,茶文化博大精深,绵延数千年,这其中更不乏许多爱茶文士的开拓和推广,正是他们的不懈努力中国茶才被赋予丰富的作用、内涵和价值。唐代著名的茶学专家陆羽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位。
  陆羽和宜兴阳羡茶更有着十分深厚的渊源,可以说,正是因为陆羽的赞赏推荐,“芳香冠世,推为上品”、“可供上方”的阳羡茶才得以真正名冠天下。紫砂壶“茶圣提梁”(见图1)顾名思义,即是以壶的形式表达对茶圣陆羽的追忆和敬仰,更以此为契机,深入地开展对紫砂壶人文价值的剖析。
  1 四方造型藏古韵,端庄厚重凝岁月
  造型是一把紫砂壶真实状态最集中的呈现,作为一件可赏、可用的手工艺品,紫砂壶的造型有着严格的功能制约,它首先需满足实用性的要求。但是它的艺术性却并非次要,而是贯穿于实用中的。因此,造型的类别与款式极为丰富,变化万千,有圆器、方器、筋纹器、花器等区分。这把“茶圣提梁壶”在造型上属于典型的方器,主体四方构造,加上四方折角提梁和四壶足,彰显出一种端庄厚重的气质,一种厚重的盛唐气象呼之欲出,古韵悠然、荡气回肠。具体而言,壶身为扁四方形,使得壶腹呈现出张力感。壶底为四方平底,线面挺括平正,轮廓线条分明,给予人们干净利落、明快挺秀之感。四方壶口开口较广,微凸于壶肩,从而使壶肩呈现微小坡度,四方壶盖面微鼓,方中藏圆,骨肉亭匀,缓和了方器轮廓分明的特征。口盖上下对应、严丝合缝。壶钮亦为四方扁钮,棱角圆润、精致温雅,与壶身风格统一、比例一致,一大一小相映成趣。壶底承四只折角矮足,颇具唐代家具案足的特征,不仅巧妙烘托古韵,更提升了壶的空间效果。同时,该壶将壶把设计成提梁式,顶部折角,整体似门厅屏风,古韵悠然又与壶身形成虚实对应,增添了整把壶的空间性。 “茶圣提梁壶”在造型上遵循了方器的制作原则,方中寓圆、刚柔相称、轮廓分明,而在这把壶上它又进一步增添了文化元素,更显端庄美观。
  2 陶刻装饰相益彰,隽永书画忆茶圣
  在紫砂壶的制作过程中,装饰与造型有着天然的联系,造型可以独立于装饰而存在,但装饰却要依附于造型。紫砂装饰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类型,它往往能够就整把壶的形象和韵味锦上添花,陶刻就是其中十分常用的一种装饰形式。
  陶刻,即以陶坯为载体,以刀为笔,以书画为媒,以金石篆刻的方式赋予作品以文化内涵,增添壶艺内容的丰富性,使单一的坯体表达转变升华成能够共鸣的人文载体。在这把“茶圣提梁壶”上,书画陶刻装饰便是作品的画龙点睛之笔。壶身正面刻“茶圣陆羽品茶图”,画面中古松环绕、山石嶙峋,陆羽倚一石而坐,一壶一杯,道不尽的洒脱不羁,意境高远深邃,独有古代文士情结,画面布局自然,让人心旷神怡。壶身反面刻一篇赞颂茶圣的文章,将其对茶的贡献价值进行精辟的总结,并在壶上作了扼要的表现,对应作品主题,将整把壶的人文情怀推到了至高的境界,字字珠玑,端庄整齐,细细读来如醍醐灌顶,获益良多。可以说,正是书画题材的陶刻装饰使“茶圣提梁壶”的核心思想与人文内涵得以充分表达出来,才最终达到作品预期的效果。
  3 总 结
  品茗赏壶照日月,天人合一达境界。“茶圣提梁壶”在创作上融造型创意与诗、书、画、刻装饰于一体,丰富了整体人文表达效果,可以让人直观地感受到对茶圣陆羽的怀念情感,而这也是该壶深层价值的体现。它超越了茶器的一般功能性范畴,在创作上充分结合了人文历史元素,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具有艺术美感的壶艺形式,使人们在品茗赏壶的过程中能够收获美好的心灵感受。
其他文献
摘 要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环,是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有效途径。通过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深化校企互动等教学改革措施,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培养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 实践教学;职业技能;教学改革  近年来,我国正处在市场化和工业化的双重转变过程中,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高层次的科技人才,更需要面广量大的技能型实用人才。而对实践性教学的
期刊
中国宜兴紫砂壶,缘起茶文化,承续陶文化,是茶文化与陶文化完美结合的产物。紫砂文化自北宋时期发端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历经几度兴衰,今天已成为中国制陶工艺史上的一朵奇葩。宜兴紫砂以其得天独厚的材质美、工艺美冠绝于世,而其集书法、绘画、诗词、篆刻等诸多艺术形式于一体的超凡魅力,以及得益于历代文人雅士的积极参与,都使得宜兴紫砂在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上得到了更好的提升。  古人云:“小石冷泉留早
期刊
摘 要 喝茶、品壶、赏枫,中华几千年的人文雅事流传至今,蕴藏着独特的中国气质,如今我们追求自然、闲适,也在紫砂壶的创作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宁静。  关键词 紫砂;枫韵壶;意境  一把紫砂壶集书画、诗文、篆刻、雕塑于一体,融入世的经世致用与出世的潇洒淡泊于一身,引得无数文人雅士为之倾心、视若珍宝,慨叹“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 。紫砂艺术品受到不同素养人的赏识和喜爱。  紫砂壶艺术经
期刊
宜兴古称荆邑,其制陶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便开始烧制陶器,在丁蜀镇等地就曾发掘出各种商周时期的古陶器皿及残片,而使宜兴成为举世闻名的“陶都”,则源于其举世无双的紫砂泥料和紫砂陶制作技艺,用紫砂泥烧制成的诸如紫砂壶、紫砂花瓶、紫砂文玩等各类紫砂工艺品,无不流露着独特的陶艺气息,这其中又以紫砂壶最为常见,并为世人所称道。得益于国人的饮茶风气,紫砂壶因具有不夺茶香气、壶壁吸附茶气、使用日久有
期刊
紫砂壶被世人誉为“东方明珠,华夏瑰宝”,它是公认的“世间茶器之首”,以不施釉、纯天然、富变幻的艺术风格冠绝于世,成为世界陶瓷艺术门类中极富特征的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至今的紫砂壶已是包罗万象,渗透着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流露出高雅的文化气息。  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积累和自然熏陶,否则,创作就成为无木之本,对于紫砂壶创作而言同样如此。比如,从大自然的美好意象中挖掘有效的元素,进而赋予其艺术再创造的
期刊
人体艺术起源于14到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和法国,利用古代神话题材进行艺术创作,旨在表现人体本身的美,讴歌了人性的光辉。中国传统美学把神韵气势、意境内涵作为评价艺术境界的最高标准,追求“性灵”的实现。在紫砂艺术异彩纷呈的今天,人体艺术自然被视为是紫砂创新的一个方向。  1 紫砂与人体艺术相结合的历史  以紫砂为载体来表现人体之美历史上不乏先例。历史上早就曾出现直接以人体造型入壶的壶型,流传至
期刊
宜兴紫砂壶技艺是首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之一,它历史悠远却始终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舞台上闪耀着独特的光辉,其根源让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志士前赴后继地去探究。制作紫砂壶的泥料原产于宜兴丁蜀地区,地处江南,山清水秀、鸟鸣鱼跃,颇有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雅趣和闲适。任何艺术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中的一花一叶、艺人偶发的唏嘘感悟,但其基调必是受到了生活中文化氛围的渲染和熏陶。紫砂壶创作唯
期刊
摘 要 “六方金瓜壶”有着十分鲜明的传统紫砂壶艺特征,同时融入了抽象变化的金瓜形象,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面貌,寓意成熟人生的境界。  关键词 紫砂壶;六方金瓜;方器;花器  据现有文献史料记载,宜兴紫砂壶起源于明代中叶,它得益于传统饮茶之风,并且经由文人雅士的推崇而兴盛,成为茶文化发达的标志之一。紫砂壶集壶艺、诗词、书画、篆刻等于一体,它的功能性、艺术性、文化性深入人心,并且远远超越了粗陶器皿的范畴,
期刊
紫砂艺术富有无穷妙趣,作为一种手工艺形式,它更是人们情感表达的载体,传递着壶与人交流、共鸣的情愫。与此同时,在漫长的岁月发展历程中,紫砂壶又与传统文化水乳交融,成为文化的延续与表现形式,赋予紫砂艺术本身以无穷的文化魅力。对于壶艺创作而言,一把壶的文化性能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其区别于一般粗陶壶器的根本所在,因此,恰到好处地设计、权衡、渗透文化内容也成为创作的必然途径,同时,形式上的构造与配合也将起到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似有若无的简约中,蕴含“言有尽、意无穷”的隽永。故而,这组“西施对壶”造型简约、毫无装饰,仅凭柔和流畅的线条,模拟相濡以沫的神韵,在寓情寓意中自有大爱。  关键词 紫砂;西施对壶;创作  紫砂壶是具有艺术气质的实用品,既能用于生活,又能装饰生活,还能陶冶性情,可称为“气质工艺品”。运用点、线、面可组合正方、长方、扁方、六方、八方、椎形、菱形、楞形、悬胆、张肩、方圆等造型,轮廓不一、变
期刊